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50

2022-06-24 综合 86阅读 投稿:犹豫

1.“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

古今中外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短小事例的很多啊,比如中国的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财富额:119亿美元

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穷困的少年,凭借自身的勤奋与智慧,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财富创造神话。其在世道低迷之时屡屡出手并赚得衣钵满归,资本市场叱吒风云收获丰厚的经典案例也被列入世界管理大师的商业教程。超人,在以1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港澳台百富榜首富的同时,也以浓缩了无数人财富缔造梦想的亲身经历成就了自己在华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2.请你写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按钮,送咱一朵小红花鼓励下吧!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3.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星空and琴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

如果说今天上了学,明天就能换来豪车别墅,如此才配得上“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那么这只是以性价比来计算知识。其潜台词就是:博士收入一定要高于硕士,大学毕业要高于中学毕业,而小学文化的将永远只在底层。

这种思维逻辑,让很多人把知识当成了课本。以为上几年学、念几本书,就有知识了。

他们对知识的态度是急功近利的,所以当这“知识”换不来想象中的“收益”时,就自然抱怨知识无用、上学无用。课本是知识,但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部分。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力定义太狭隘,于是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他看来,语言、逻辑、肢体、音乐、人际、内省等都是人的能力,也即都可以看做广义的知识。

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并没有上过什么学的人,最终能成为政治家、作家、画家、企业家、运动家的原因。我们今天的教育固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不少毛病。

最为显著者,就是很大程度上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认为这就是“知识”了。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弊处更在于,学生自小就形成“知识货币化”和“知识现实化”的意识。

而不懂得,真正的知识所改变的,是一个人的视野、心胸、思维和能力——而这些,才是改变命运的力量追问“干吗上大学?”是对教育预期的颠覆,也是教育投资无法实现良性循环的折射。还有评论说,我坚信,知识改变得了命运,也必须依仗知识改。

4.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短篇事例

1.达芬奇,一个美术家兼知识分子以其艺术与科技成就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2.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的人,以其博识赢得同时代人包括教皇在内的敬慕。

3.伊拉斯谟,同样因博识深思,半个世界的人都得关注他的言论。

4.牛顿,第一个因学术成就被英王加封为爵士的英国普通人。

5.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为了尊重文中主人公的意愿,文中所有的人均为化名。

大概是一九八四年吧,那年的高考,小邹仅差几分而未上录取线,那个年代,由于还没有提倡“教育产业化”,高校不收自费生(不过,就是有招自费生,小邹也读不起),小邹只得承认现实:落榜。小邹从小在农村长大,幼年时,他所在的大队(现在称“村”——笔者注)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给封闭的山村带去了外面的信息,他喜欢与知青们聊天拉呱,从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七十年代末,知青们都陆续返城后,他记住了一位知青朋友给他的一句临别赠言,“争取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大学,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岭”。于是他发愤念书,为了改变命运。可是,命运并不青睐于他,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在哭过之后,就和父亲下田劳动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小邹的班主任高老师。高老师是闽北山区一个公社(现在称“乡”) 的中学老师,在山区从教多年,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凭高老师对小邹的观察,他敏锐地感觉到小邹是个有潜力和前途的学生:学习勤奋,自强不息。此次高考未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与他在考场上临场发挥不佳有关,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追求,回到农村务农,那太可惜了。于是高老师专门走访了小邹家里,与小邹的父母讲明,愿意无偿让小邹到学校去“回炉”学习,就在他的班,由他亲自辅导,争取明天考上大学。就这样,小邹又一次到公社的中学,开始了人生关键的一次学习。

小邹在补习期间,吃住在高老师家里,白天上课,晚上,高老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就为小邹补习。高老师还有一个女儿,也在高老师那个班读高三。同样是白天上课,晚上与小邹一起在高老师指导下复习功课。久而久之,小邹与高老师的女儿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初恋)。高老师发现后,并不象其他家长那样,粗暴干涉,或把小邹赶回去,而是非常坦率得把小邹和自己的女儿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你们俩谈恋爱,我不反对,但你们只有双双考上大学之后,我才会同意让你们结婚”。在老师的激励之下,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就互相勉励,用功学习。一年后,双双考上大学,小邹考上了厦门大学,高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皆大欢喜。

由于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不在一个大学学习,“恋爱”的感觉淡漠了。最后,他们就以兄妹相称。

小邹大学毕业那年,中国刚发生了一场“学运”,当时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未留在北京(全部离开北京),于是,小邹这个厦大的毕业生,就自然“补充”分配到了北京,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不久就调到报社当了记者。

后来,小邹在北京找了个北京姑娘谈恋爱,结婚前,小邹与他女朋友(北京姑娘)一起到他家乡(闽北一个偏僻的山乡)看望父母,在家里住了两天后,他女友便再也无法住下去了,嚷嚷着要回北京,原因很简单,农村的生活太艰苦,而且又脏,她实在无法适应……。他们便匆匆回到北京。结婚后,小邹的妻子(就是那个北京姑娘)对小邹讲,你父母在农村生活那么艰苦,应把他们接到北京来。于是,他们将小邹父母接到北京居住。而且还把小邹的弟弟也从闽北山区接到北京,现在小邹的弟弟也在北京工作了。

一个人读书,“出人头地”,全家都因此而“沾光”。知识改变命运啊!

5.有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名人故事

陈章良,1961年出生。他于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国际上首批成功地将大豆储藏蛋白的基因转入茄科植物中的科学家之一,并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陈章良教授29岁时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后历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

陈章良生命的小船起始于福建省福清县一个紧傍着大海的小渔村。他说:“我小时候常常和弟弟去海里捞点鱼儿卖掉补贴家用。到了9岁的时候,村里人都说我,太大了,还不读书,太不像话。这才开始读一年级。”“我是那所中学里边第一个考上大学的。1978年7月,我们100多人坐着大卡车,到很远的地方去参加高考。” 陈章良现在还记得当时被卡车摇摇晃晃地拉到县城参加高考的情景,他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这次考试上。 考试成绩公布后,陈章良在全乡100多个考生中成了惟一的中榜者——他终于考上了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栽培系。事实上那个时候的窘况实在不可思议:陈章良一边读书一边还得劳动;寒暑假得下海摸鱼捉虾卖几个钱作学费和买灯油;晚上便在煤油灯下苦读。

陈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恢复高考,第一是改变了我们这些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但重要的是,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太好的机遇;第二是我们能够踏进大学校园,梦里面都没有想过,小时候真的一点都没想过,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自己明白自己今后有前途,而且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学校好像争了一份光荣,所以非常珍惜,记得就是“三点式”的:图书馆、教室、宿舍,每天就是这三点,一直在读书。”

达芬奇,一个美术家兼知识分子以其艺术与科技成就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的人,以其博识赢得同时代人包括教皇在内的敬慕。

伊拉斯谟,同样因博识深思,半个世界的人都得关注他的言论。

牛顿,第一个因学术成就被英王加封为爵士的英国普通人。

马克思,不用介绍了。

诺贝尔、爱迪生等,因为发明专利而获得财富与声誉。

这些都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

[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阅读。]

但编者认为,在改变命运的诸因素中,知识的作用不一定是主要的,如性格因素就非常重要,知识如果能上升成为理论及思想,那么它首先改变的是自我,即精神世界的扩展与境界的提升。

泰勒斯的故事

一天,衣衫褴褛的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泰勒斯从大街上风尘仆仆地走过,以为商人挖苦道:“泰勒斯,都说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可是知识不能给你带来金子和面包,只能给你带来贫穷和寒酸。”泰勒斯听了反击道:“我不能容忍你利用我的贫困来贬低和攻击知识的作用,我会用事实来教训你的!”泰勒斯运用丰富的天文、数学和农业知识,经过周密的预测和计算,断定明年橄榄会大丰收。于是他提前低价租了附近多有的榨橄榄油的器具。第二年,橄榄果然大丰收,对榨油器的需求骤然剧增,泰勒斯乘机抬高租金。许多想租用榨油器的人都拥挤在泰勒斯的门前,那位曾经挖苦过泰勒斯的商人也满头大汗地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泰勒斯便走上前去用嘲弄的口吻对他说:“高贵的商人,看到了吧?这些榨油器都是我用知识弄到手的。我想发财,只压迫略施小计,但是我追求的并不是这些,我需要的是知识这一无价之宝,这是金钱买不到的伟大力量。”

6.知识改变命运读后感50字初一

又一次翻开这本书,依旧的图案,依旧的字眼,依旧的感情又一次重生,知识改变命运读后感。海伦·凯勒,一个不屈的灵魂!生活中像她一样的残疾人大多以放弃结束生命,但她却用平凡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歌。

仅十九个月的海伦,因病丧失视力、听力,从小就过着昏暗的生活。长大后,才明白自己的缺陷,更是痛苦与绝望,每天大发雷霆,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暴君”。幸好,上天特别眷顾这个可怜的女孩,他派了天使--莎莉文老师来开导她,教育她,用自己的温暖的爱去守护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即使学习路上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不听老师的话,但她仍刻苦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

正因为这有限的空间,让她珍惜每一片土地;正因为这微弱的阳光,让她向往每一方晴空,最终占据整个春天!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做是最后一天,每天都努力地去学习,那就更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可毕竟人利用和享受时间都是有限的,学习的时间也就少之更少。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世界将会多么美好!三天光明,对常人来说有如昙花一现,但对海伦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我深信,她在用心感受世界,用心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什么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什么给了她接受挑战的力量?是什么让她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没错!是知识,是知识造就了一切,是知识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想必大家还记得一个人吧!在过去了一年的北京奥运会,有一位残疾的女火炬手--关艳!

关艳从小就是个普通又快乐的北京女孩,但在她14岁时,一种叫做“脊髓压迫症”让她的人生从此陷入黑暗,在和病魔无望地抗争了4年之后,关艳不得不接受坐在轮椅上的残酷现实。

1990年出院后,她不得不停止学业。因为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从此便成天与收音机和电视为伍。也正是通过收音机和电视,让关艳喜欢上了英语,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学完了两期英语函授课程,并于1994年顺利考入大连外语学院,读后感[/],知识改变命运读后感。

在大连的两年学习生活中,关艳不仅拿到了英语专科文凭,更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从此以后,在追求知识,回报社会的路上走得更欢了:1998年,关艳顺利考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校。三年后,她拿到学位,并通过英语8级考试,闻名遐迩。

知识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她们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然后努力地去达到目标。可我们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如流水般飞逝,过去的日子就不再重现,蓦然回首,那一切又是否值得我们去留恋呢?

这个世界,适者生存。要想在社会上有生存的机会,必须要有知识。没有知识,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有一席之地的。著名作家冯宗璞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么,知识的长河呢?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好好的学习吧!

当你在阅读的时候,或许你曾拥有酸、甜、苦、辣,喜、怒、哀和乐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有的人认为,阅读,只是我们人类的专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德国,一群老鼠的故事》中,白化鼠莉莉,一个受灰老鼠们歧视的弱者,一个受威利巴尔德,尤瑟夫和海尔曼迫压的“白妖精”,竟然在空旷的图书馆中学会了阅读!

这是一部用童话演绎历史,告戒青少年识别和抵制法西斯的奇书!它讲述了一个童话:一个灰色大宅中的一群老鼠。每晚灯熄人寝之后,老鼠便从洞子里爬出,在各个房间奔跑嬉闹,在厨房和储藏室里大啃大嚼。可是有一天,一只名叫威利巴尔德的超级老鼠在其帮凶尤瑟夫和海尔曼的拥戴下,废除了召集鼠格奥格尔,自封为鼠帮大首领,还在群鼠面前许下了种种诺言,鼠群相信了它的诺言,对它听之任之,可结果怎样,行军!操练!干活!卖命!不用独立思考,只需盲从执行。其种种倒行逆施跟当年法西斯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车辙,但终究未能逃脱覆亡的命运。

是啊,阅读都能使老鼠的命运从死逆转到活,是多么有价值啊!让我们来阅读吧,说不定我们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7.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

①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

②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 ③萤囊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④凿壁偷光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

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

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⑤童第周,字慰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一个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

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扩展资料: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

(院士)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主要成就: 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 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参考资料: 陈景润_百度百科。

8.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短篇事例

1.达芬奇,一个美术家兼知识分子以其艺术与科技成就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2.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的人,以其博识赢得同时代人包括教皇在内的敬慕。 3.伊拉斯谟,同样因博识深思,半个世界的人都得关注他的言论。

4.牛顿,第一个因学术成就被英王加封为爵士的英国普通人。 5.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但为了尊重文中主人公的意愿,文中所有的人均为化名。 大概是一九八四年吧,那年的高考,小邹仅差几分而未上录取线,那个年代,由于还没有提倡“教育产业化”,高校不收自费生(不过,就是有招自费生,小邹也读不起),小邹只得承认现实:落榜。

小邹从小在农村长大,幼年时,他所在的大队(现在称“村”——笔者注)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给封闭的山村带去了外面的信息,他喜欢与知青们聊天拉呱,从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七十年代末,知青们都陆续返城后,他记住了一位知青朋友给他的一句临别赠言,“争取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大学,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岭”。

于是他发愤念书,为了改变命运。可是,命运并不青睐于他,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在哭过之后,就和父亲下田劳动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小邹的班主任高老师。高老师是闽北山区一个公社(现在称“乡”) 的中学老师,在山区从教多年,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凭高老师对小邹的观察,他敏锐地感觉到小邹是个有潜力和前途的学生:学习勤奋,自强不息。此次高考未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与他在考场上临场发挥不佳有关,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追求,回到农村务农,那太可惜了。

于是高老师专门走访了小邹家里,与小邹的父母讲明,愿意无偿让小邹到学校去“回炉”学习,就在他的班,由他亲自辅导,争取明天考上大学。就这样,小邹又一次到公社的中学,开始了人生关键的一次学习。

小邹在补习期间,吃住在高老师家里,白天上课,晚上,高老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就为小邹补习。高老师还有一个女儿,也在高老师那个班读高三。

同样是白天上课,晚上与小邹一起在高老师指导下复习功课。久而久之,小邹与高老师的女儿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初恋)。

高老师发现后,并不象其他家长那样,粗暴干涉,或把小邹赶回去,而是非常坦率得把小邹和自己的女儿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你们俩谈恋爱,我不反对,但你们只有双双考上大学之后,我才会同意让你们结婚”。在老师的激励之下,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就互相勉励,用功学习。

一年后,双双考上大学,小邹考上了厦门大学,高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皆大欢喜。 由于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不在一个大学学习,“恋爱”的感觉淡漠了。

最后,他们就以兄妹相称。 小邹大学毕业那年,中国刚发生了一场“学运”,当时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未留在北京(全部离开北京),于是,小邹这个厦大的毕业生,就自然“补充”分配到了北京,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不久就调到报社当了记者。

后来,小邹在北京找了个北京姑娘谈恋爱,结婚前,小邹与他女朋友(北京姑娘)一起到他家乡(闽北一个偏僻的山乡)看望父母,在家里住了两天后,他女友便再也无法住下去了,嚷嚷着要回北京,原因很简单,农村的生活太艰苦,而且又脏,她实在无法适应……。他们便匆匆回到北京。

结婚后,小邹的妻子(就是那个北京姑娘)对小邹讲,你父母在农村生活那么艰苦,应把他们接到北京来。于是,他们将小邹父母接到北京居住。

而且还把小邹的弟弟也从闽北山区接到北京,现在小邹的弟弟也在北京工作了。 一个人读书,“出人头地”,全家都因此而“沾光”。

知识改变命运啊。

9.求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

贺德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为了尊重文中主人公的意愿,文中所有的人均为化名。

大概是一九八四年吧,那年的高考,小邹仅差几分而未上录取线,那个年代,由于还没有提倡“教育产业化”,高校不收自费生(不过,就是有招自费生,小邹也读不起),小邹只得承认现实:落榜。小邹从小在农村长大,幼年时,他所在的大队(现在称“村”——笔者注)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给封闭的山村带去了外面的信息,他喜欢与知青们聊天拉呱,从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七十年代末,知青们都陆续返城后,他记住了一位知青朋友给他的一句临别赠言,“争取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大学,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岭”。于是他发愤念书,为了改变命运。可是,命运并不青睐于他,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在哭过之后,就和父亲下田劳动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小邹的班主任高老师。高老师是闽北山区一个公社(现在称“乡”) 的中学老师,在山区从教多年,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凭高老师对小邹的观察,他敏锐地感觉到小邹是个有潜力和前途的学生:学习勤奋,自强不息。此次高考未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与他在考场上临场发挥不佳有关,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追求,回到农村务农,那太可惜了。于是高老师专门走访了小邹家里,与小邹的父母讲明,愿意无偿让小邹到学校去“回炉”学习,就在他的班,由他亲自辅导,争取明天考上大学。就这样,小邹又一次到公社的中学,开始了人生关键的一次学习。

小邹在补习期间,吃住在高老师家里,白天上课,晚上,高老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就为小邹补习。高老师还有一个女儿,也在高老师那个班读高三。同样是白天上课,晚上与小邹一起在高老师指导下复习功课。久而久之,小邹与高老师的女儿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初恋)。高老师发现后,并不象其他家长那样,粗暴干涉,或把小邹赶回去,而是非常坦率得把小邹和自己的女儿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你们俩谈恋爱,我不反对,但你们只有双双考上大学之后,我才会同意让你们结婚”。在老师的激励之下,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就互相勉励,用功学习。一年后,双双考上大学,小邹考上了厦门大学,高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皆大欢喜。

由于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不在一个大学学习,“恋爱”的感觉淡漠了。最后,他们就以兄妹相称。

小邹大学毕业那年,中国刚发生了一场“学运”,当时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未留在北京(全部离开北京),于是,小邹这个厦大的毕业生,就自然“补充”分配到了北京,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不久就调到报社当了记者。

后来,小邹在北京找了个北京姑娘谈恋爱,结婚前,小邹与他女朋友(北京姑娘)一起到他家乡(闽北一个偏僻的山乡)看望父母,在家里住了两天后,他女友便再也无法住下去了,嚷嚷着要回北京,原因很简单,农村的生活太艰苦,而且又脏,她实在无法适应……。他们便匆匆回到北京。结婚后,小邹的妻子(就是那个北京姑娘)对小邹讲,你父母在农村生活那么艰苦,应把他们接到北京来。于是,他们将小邹父母接到北京居住。而且还把小邹的弟弟也从闽北山区接到北京,现在小邹的弟弟也在北京工作了。

一个人读书,“出人头地”,全家都因此而“沾光”。知识改变命运啊!

10.知识改变命运读后感50字初一

又一次翻开这本书,依旧的图案,依旧的字眼,依旧的感情又一次重生,知识改变命运读后感。

海伦·凯勒,一个不屈的灵魂!生活中像她一样的残疾人大多以放弃结束生命,但她却用平凡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歌。仅十九个月的海伦,因病丧失视力、听力,从小就过着昏暗的生活。

长大后,才明白自己的缺陷,更是痛苦与绝望,每天大发雷霆,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暴君”。幸好,上天特别眷顾这个可怜的女孩,他派了天使--莎莉文老师来开导她,教育她,用自己的温暖的爱去守护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即使学习路上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不听老师的话,但她仍刻苦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

正因为这有限的空间,让她珍惜每一片土地;正因为这微弱的阳光,让她向往每一方晴空,最终占据整个春天!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做是最后一天,每天都努力地去学习,那就更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可毕竟人利用和享受时间都是有限的,学习的时间也就少之更少。

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世界将会多么美好!三天光明,对常人来说有如昙花一现,但对海伦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深信,她在用心感受世界,用心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什么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什么给了她接受挑战的力量?是什么让她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没错!是知识,是知识造就了一切,是知识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想必大家还记得一个人吧!在过去了一年的北京奥运会,有一位残疾的女火炬手--关艳!关艳从小就是个普通又快乐的北京女孩,但在她14岁时,一种叫做“脊髓压迫症”让她的人生从此陷入黑暗,在和病魔无望地抗争了4年之后,关艳不得不接受坐在轮椅上的残酷现实。

1990年出院后,她不得不停止学业。因为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从此便成天与收音机和电视为伍。

也正是通过收音机和电视,让关艳喜欢上了英语,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学完了两期英语函授课程,并于1994年顺利考入大连外语学院,读后感[/],知识改变命运读后感。在大连的两年学习生活中,关艳不仅拿到了英语专科文凭,更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

从此以后,在追求知识,回报社会的路上走得更欢了:1998年,关艳顺利考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校。三年后,她拿到学位,并通过英语8级考试,闻名遐迩。

知识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她们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然后努力地去达到目标。

可我们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如流水般飞逝,过去的日子就不再重现,蓦然回首,那一切又是否值得我们去留恋呢?这个世界,适者生存。

要想在社会上有生存的机会,必须要有知识。没有知识,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有一席之地的。

著名作家冯宗璞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么,知识的长河呢?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好好的学习吧!当你在阅读的时候,或许你曾拥有酸、甜、苦、辣,喜、怒、哀和乐等各种各样的心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有的人认为,阅读,只是我们人类的专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德国,一群老鼠的故事》中,白化鼠莉莉,一个受灰老鼠们歧视的弱者,一个受威利巴尔德,尤瑟夫和海尔曼迫压的“白妖精”,竟然在空旷的图书馆中学会了阅读!这是一部用童话演绎历史,告戒青少年识别和抵制法西斯的奇书!它讲述了一个童话:一个灰色大宅中的一群老鼠。

每晚灯熄人寝之后,老鼠便从洞子里爬出,在各个房间奔跑嬉闹,在厨房和储藏室里大啃大嚼。可是有一天,一只名叫威利巴尔德的超级老鼠在其帮凶尤瑟夫和海尔曼的拥戴下,废除了召集鼠格奥格尔,自封为鼠帮大首领,还在群鼠面前许下了种种诺言,鼠群相信了它的诺言,对它听之任之,可结果怎样,行军!操练!干活!卖命!不用独立思考,只需盲从执行。

其种种倒行逆施跟当年法西斯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车辙,但终究未能逃脱覆亡的命运。是啊,阅读都能使老鼠的命运从死逆转到活,是多么有价值啊!让我们来阅读吧,说不定我们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50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