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历史对历史常识的质疑和颠覆

2022-08-27 综合 86阅读 投稿:尘满地

1.岳飞是怎么死的

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

人们不再把观念停留在忠奸之争上。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

他提出历史上说秦桧杀了岳飞,哪里是秦桧杀的,宋高宗本来就讨厌岳飞,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 古往今来,国人真正敬仰的民族英雄,似乎只有岳飞。

这一方面由于他壮怀激烈,精忠报国,一方面也由于他壮志未酬,却屈死在风波亭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两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表现了国人对岳飞的敬仰,也定了秦桧害死岳飞的铁案。

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 人们不再把观念停留在忠奸之争上。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他提出历史上说秦桧杀了岳飞,哪里是秦桧杀的,宋高宗本来就讨厌岳飞,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

南怀瑾提出的最有力的证据有两个,一个是岳飞提出的口号惹恼了宋高宗,另外是岳飞请高宗立太子让高宗不满。 岳飞曾提出有名的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黄龙是金军老窝,捣了也罢,而那二圣一个是皇帝老爸徽宗,一个是皇帝哥哥钦宗,这二位哪一个回来了,也没有现任皇帝的份了,现任皇帝怎能不恼火?这两个人宋高宗躲还躲不及,你岳飞还要把他们迎回来,不是成心和现任皇帝为难吗? 口号这东西似乎颇为国人所钟爱,它简洁明了,便于凝聚人心,同心协力。 如早些年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如近些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无不简洁有力,颇具奇效。

可口号这东西也不能乱提,弄不好就会涣散人心,模糊目标,甚至会丢掉身家性命。 岳飞惹恼宋高宗的第二件事是请立太子。

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 本出于一片忠心,却被误认为有异志。

高宗想,你岳飞在外面只管好好打你的仗就行了,立不立太子是你该管的吗?你催着立太子,是不是看我不行了,要投靠新主子。这时候,岳飞就是有一百张口,也辩解不清。

岳飞也是,那废立之事是你一个将军该管的吗? 难怪岳飞死后有悼诗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除了以上两条,再加上南宋一味偏安,一心议和,金兀术又有“必杀岳飞而后可和”之言,岳飞必死无疑矣。

在中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迫害忠良的事,那罪大都记在一两个奸臣头上。其实奸臣固然可恶,可没有皇帝默许和怂恿,哪个奸臣能成气候?南宋时,有个编修叫胡铨,反对议和并请杀秦桧。

秦桧当时正掌重权,也没敢把他怎样。岳飞当时是部级干部,比胡的位置高多了,如果高宗不允许,秦桧敢谋害他吗?可见,害岳飞者,元凶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个高级帮凶而已。

在中国,一个有见识的人物不但常不得志,而且常有杀身之祸。为什么?因为在统治者心里,他自己是最有见识的,别人只要按自己的意志办就行了。

因而,历来的大臣在提意见之前,常常要揣摩皇上心理,既要态度谦恭,又要说话动听。因而,极难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统治者常常由不愿听意见发展到建议也不愿听。臣子们看皇帝不愿听,自然也就不愿说,挺大个人谁愿讨那二皮脸?不发表意见也一样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谁还愿没事找事呢?再加上说真话常常倒霉也就没多少人敢讲真话。

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说话了。乃至有人总结当官的诀窍,竟然是;“多磕头,少说话而已”。

如此心态,怎能不万马齐喑?怎能不良知泯灭? 可人们的内心终还有自己的是非,于是就造就了许多口是心非的人物。口是心非人物的滋生固然与这些人物本身有关,可统治者终究难辞其咎。

恰恰是统治者自己造就了这些人物。 这样的人多了,民族精神将受到斫伤、扭曲,一个精神扭曲的民族,还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我曾经到过岳坟,看着那端坐的岳飞塑像,一股浩然之气从心底升腾。

可一想到被扭曲的民族精神与人格,就不禁喟然叹息。 当再有强虏来寇时,还有人发出“还我河山”的怒吼吗? (摘自《追问历史——对历史常识的质疑和颠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怎样学好历史

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起历史的思维.说简单一点就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前因后果,不能单独的看待一个历史的问题.举例来说,为什么会在英国最早爆发资产阶级的革命,就是因为其资本主义受到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开始发展,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圈地运动之类的,然后渐渐发现封建的政治体制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重税之类),所以资本主义作为先进的生产方式,不可遏制的与封建有了矛盾,发生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前因后果都搞清楚的话,历史就有了一根线,把历史事件都联系起来,这样历史就能学好了

一点经验希望能采纳欢迎继续追问

3.对于现有的历史说教提出质疑,运用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说明真实的

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必须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什么是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呢?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国际关系、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

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之一。不懂得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历史的阶段性与阶段特征,就不会懂得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因此掌握这些阶段特征,对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特征,作一概括说明。

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观点,尚未形成定论。

1995年新编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仍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1996年秋季启用的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则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讲起,将这段历史作为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折,作为世界近代史正式到来前的序幕。 从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在经济和生产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正在解体。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者,开辟新航路,侵占掠夺殖民地,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桎梏,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在阶级关系上,一方面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更加高涨,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16世纪后期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独立后的荷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近代史的第一阶段是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早期的拉丁美洲独立革命,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确立的时期。这一阶段,英国、法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和拉丁美洲各国通过民族独立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而这一阶段欧洲和亚非的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封建社会或更早的社会阶段。欧洲的一些封建国家如俄、普、奥等国的君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发生在19世纪早期的反法同盟和拿破仑的战争即是突出事例。亚洲的封建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印度等国,日趋腐朽没落,成为西方各国的侵略对象。

在生产领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资本主义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没有明显分开,由金融资产阶级控制着工业生产。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各国的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社会巨烈的变革时代,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为资本主义制度设计了一套政治构想。在国际关系方面,英、法、荷等国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大肆殖民扩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最后英国取得了霸权地位。

英、法、美、拉丁美洲各国进行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未走向成熟,所以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金融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新贵族,在美洲则是“把自己的经济建立在黑人奴隶劳动上的资本家”——种植园奴隶主,或封建的大地产者。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固和反扑,各国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手段,革命经历了反复和曲折的过程,资产阶级充分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人民群众起了革命的主力军作用。

这些就构成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9世纪早期至70年代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二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发生在这一阶段的1848年欧洲革命,冲垮了反动的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俄国、日本通过改革,德国、意大利完成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消灭了黑人奴隶制;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多数国家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行轨道,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这些地区,引起这些国家政治、经济上的深刻变化。在经济领域,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德、俄、日、意等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

4.《追问历史》读后感800字,求大神

读起刘兴雨的《追问历史》,在历史记忆与民间记忆的走廊里穿行,把思想的灵光敲打成一个个的黑字。

我们触摸到的,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另外添加的是一点历史的皮毛。 在《追问历史》一书中,贯穿着对极权的抨击,对专制的批判,对腐败的愤怒,对小人的鄙视,对自由的向往,对传统的反思,对弱者的关注,对权威的藐视。

慷慨悲歌,一咏三叹。廓清历史,荡气回肠。

通篇充满了人的自由精神和当代知识分子的胆识。其议论之精彩,见解之独到,使他的杂文独具魅力。

《追问历史》不曾与任何一段历史唱单调,也不曾挖掘别人不知道的无关紧要的细节来缉攻光纪叱慌癸苇含俩博取读者的崇拜,你读着读着,就会感觉好像有一个得道的长者站在哪里,和你讲一个平常但是意义非凡的故事。他为你指点迷津,但是没有完全揭露其中的天机。

你总会在生活的各处,做各种事情的时候想到他的话,想到他的思想,然后再某一天豁然开朗,取得其中的精髓。他不是在写历史故事,他是在故事中为你解困。

有一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太阳底下无圣书,太阳底下无圣人。这真是血泪总结的经验。

超凡入圣,总是以更多的牺牲为代价。这本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只不过自然的法则罢了,但是有些人却要掩盖这种事实,偏把那些成功者描写为悲天悯人以身饲虎的善士,这就有些侮辱眼尖者的智慧了。

炮灰从来只是炮灰,何曾变过成功者。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力量,就是历史的元规则。

追问历史对历史常识的质疑和颠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