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小知识

2022-02-13 综合 86阅读 投稿:大社会

1.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有哪些

二、北京建筑历史文化1、传统建筑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2、皇家建筑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3、四合院和胡同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

2.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有哪些

二、北京建筑历史文化

1、传统建筑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

2、皇家建筑

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3、四合院和胡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

3.关于北京的一些小知识

北京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金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颐和园是我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山青水绿,阁耸廊返,金碧辉煌,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这里有全国最长的游廊——长廊,把远山近水连成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寝墓群,内有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现代发掘的明定陵,规模浩大,极为壮观。 庙宇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雍和宫、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

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

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中国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

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金代古籍《 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 宛署杂记》(明)、《 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 京剧 京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爱,走在北京的街头,经常可以听到路边传来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

京剧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京剧集歌唱、舞蹈、武打、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与西方歌剧有类似之处,所以被西方人称为“peking opera”。

除京剧外,北京还有双簧、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等,样样堪称国粹。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

经调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而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国外友人众多,胡同两旁明清风格的建筑和各式各样的酒吧为北京增色不少。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又组成了胡同的边墙。

院内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里宁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

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

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

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 午门,紫禁城, 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

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

4.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

5.收集一些关于北京城历史的资料

北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而闻名世界。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诸侯国燕即建都于此,称为蓟。秦统一全国后,蓟成为广阳郡治所。两汉、魏、晋时期为幽州治所。隋时为北方军事重镇涿郡治所。唐时复称幽州。辽以蓟城为陪都,建号南京,又称燕京。金迁都燕京后,改称中都。元以金离宫为中心,重建新城,改称大都。

明始称北京,改建宫阙,又名京师。清继续建都北京,直至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在整个历史时期,北京城的名称不断更易,城址也屡有变迁,其城市范围和面貌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一、历史早期的北京古城——蓟

1.蓟城的诞生北京位于河北省的北京小平原上,其西部和北部、东北部,分别为太行山脉及燕山山脉所环绕,东南部面向平坦开阔的华北大平原,有如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因而被称为“北京湾”。在历史早期,北京小平原东南是一片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带,成为通向华北大平原的天然障碍。当时只能通过小平原西南部永定河的古代渡口,沿太行山东麓一线高地与中原地区往来。在西、北及东北部则利用崇山峻岭中的一些天然峡谷,作为南北往来的通道,如西北出南口与怀来盆地、宣大盆地相连接,可通往广阔的蒙古高原;东北出古北口越过平缓的山丘地带或向东沿燕山南麓至山海关,由滨海地区进入松辽平原,因而永定河古渡口,也就成了南北往来的要津。只是由于永定河流量不稳定,经常泛滥成灾,于是,在北京小平原上,邻近永定河而又不易受到洪水威胁的一个原始居民点,便以其地当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而迅速发展起来,蓟城由此诞生。

历史记载,三千多年前,周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封黄帝(一说尧)的后裔于蓟。公元前七世纪初,北方山戎族灭蓟,占领燕城。后燕侯借齐桓公之助,北伐山戎,收复蓟、燕,燕侯北还。时燕城已为战乱所毁,燕侯遂弃燕城而改都于蓟,蓟城便成为早期一个小的奴隶制国家的统治中心①。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水又东北迳蓟县故城南。??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②,说明蓟城因其西北角有蓟丘而得名。同书后文又引《魏土地记》:“蓟东十里,有高梁之水者也,其水又东南入■水”③。明确记载了蓟丘与蓟城的相对位置。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其《蓟丘览古》一诗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南登碣石馆,遥想黄金台”的名句,说明蓟丘至唐代仍然存在。今北京广安门西北①燕的都城,史无明确记载。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董家林村的古城遗址中,发现带有铭文“匽侯”的青铜器。“匽”为“燕”的古字,“匽侯”即“燕侯”。由此推断,这座古城可能即西周时燕国的都城。

6.北京的历史的资料

北京历史简明年表

公元前约70万年 北京地区出现“北京猿人”

公元前约1027年 周封召公于燕。北京出现城池

公元前226年 秦灭燕,占蓟城

公元350年 前燕攻入蓟城并定为首都

公元756年 安禄山称大燕皇帝,以范阳为燕京

公元911年 刘守光称大燕皇帝,以蓟城为都城

公元938年 辽升幽州为南京(陪都)

公元1153年 金海陵王迁都燕京,改称中都

公元1215年 蒙古军攻占中都

公元前1272年 元改中都为大都,由上都迁鼎大都

公元1285年 元大都城基本建成

公元1368年 明军攻占大都,改大都路为北平府

公元1403年 明升北平为北京

公元1406年 明下诏升都北京

公元1407年 明始建北京城池,宫殿,坛庙

公元1420年 北京营建完工

公元1421年 明正式迁都北京

公元1564年 明修成北京外城

公元1644年 清迁都北京

公元1912年 清宣统帝退位

公元1927年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沿用北平一名

公元1937年 日本军占领北京

公元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定都北京

7.北京历史故事

先秦至秦汉 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蓟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城市,后燕国打败蓟国,后迁都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为蓟县,为广阳郡守驻地。 汉高帝五年,被划为燕国辖地。

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 本始元年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编辑] 两晋至隋唐五代 直至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治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直至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

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史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曾经在这里称帝,建国号为“大燕”。

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属卢龙节度史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割据政权,自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参见: 潭柘寺,法源寺 [编辑] 辽朝 辽朝于会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南京,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开泰元年改号燕京。 参见:北京天宁寺塔 [编辑] 金朝 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

此后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编辑] 元朝 成吉思汗于1216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

元世祖至元元年改为中都路大兴府。至元四年,开始在金中都东北郊修建元大都。

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蒙古文为Khanbalik,汉字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 [编辑] 明朝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划归山东行省。

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战争、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升为北京,称为“行在”。

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南京作为留都。 [编辑] 清朝 清朝入关后随即占领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编辑] 近代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12年迁都北京,直至1927年北洋政府垮台。而此时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仍称顺天府。

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北洋政府。 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

1930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并成立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并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1月31日,中国共产党军队得到北平控制权。

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告成立。

8.北京的历史

北京城建成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

自辽、金、元、明、清至今均作为国都。今天的北京城与历史上元朝、明朝的格局基本相似,它的早期规划是从元朝开始,1267年(至元四年)开始营造,中都城址和规划主要由刘秉忠负责,以金代的琼华岛离宫(现在北海公园)为中心,1271年(至元八年)开始造大内即皇城,第二年改中都为大都,并正式定都。

忽必烈称帝。 元大都的设计思想,完全是按照《周礼》所规定的“匠人营国,国方九里,旁三门,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设计的。大都坐北朝南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它的南墙在今天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北墙在德胜门外的小关一带。现在学院路以西的蓟门烟树和北面小月河水系旁的北土城,均已建成元大都遗址公园,土垣遗迹宛然可寻。

东、西两侧基本与明代的城墙相吻合。城围为二万八千六百米,共有十一门。

皇城在城的南部,皇城北面是海子,海子又叫积水潭,是对北海、南海、积水潭的总称。海子东岸有中心阁,阁西有石,上刻“中心台”,这是元朝的中心点。

它构成了全城的基准。 元朝的中心阁是元大都的几何中心,其位置为现在城内的钟楼。

明一统志介绍说:中心阁在府西,元建,以其适都城中,故名。阁东十余步有台,缭以垣,台上有碑刻“中心台”三字。

《图经志》一书则明确写到,钟楼在金台坊东,即万宁寺之中心阁。由此可见,钟楼应为元大都之中心无疑。

明朝统一中国后,洪武初期,就曾有过建都北平的设想。有人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汴梁为宋之旧京,漕运方便。

还有人说北平宫室完备,可省民力。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民生未息,在北平元的旧都之上建都,还需进一步改建,何况当时元人在北方仍有势力,因而未采纳在北平建都的建议。

他得天下后,衣锦还乡之念甚浓,便决心在祖籍临濠(今凤阳)建起明中都。据资料记载,明中都的营建比现故宫还要华丽奇巧。

由于工匠身受劳役之苦“病无所养,死无所归”,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朱元璋在洪武八年被迫宣布“罢中都役作”,并向人民认错。

朱元璋仍不失为开明皇帝。 明永乐帝即位后,由于朱棣本人曾被封为燕王,他对北平的地理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将北平改为北京。

1420年(永乐十八年)修建的宫殿完成,并正式定都北京。 营建北京都城,永乐皇帝以朱元璋在凤阳建的明中都为蓝本,再追溯起来应是以南京宫殿为楷模。

凤阳的中都主要筹划者是李善长和汤和二人。所以北京城最初设计者也应是其二人。

明朝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大将军徐达,在攻占元大都后,感到其城围太广,不便防守,遂将北城墙向南移五里,并将原城墙全部用砖包砌起来,使其更加坚固。 现在西直门外还残存元大都的城遗址。

明洪武初年在压缩元朝都城时,为了灭掉元朝的“王气”,将元朝故宫拆掉了。这项破坏性的工作为后来有计划地营建北京提供了前提条件。

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大规模兴建北京。 相传,朱棣皇帝一心想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其气势要压过朱元璋的中都城。

一天夜里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四四方方的城池中央有一仙山玉阁,仙山玉阁往南是层层叠叠、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群四角各有一座七十二条脊的角楼。皇帝一觉醒来后,将梦中的情景讲给文武大臣们,并限期绘出宫殿图样,找出都城的中心点,还要在山上建一座亭子,使其距四周尺寸要一样长。

这一下可难坏了有关的文武大臣,尤其是工部的大官们,象热锅上的蚂蚁。眼看期限临近,他们突然想出了个主意,何不问问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呢?于是,他们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请二人吃饭。

酒过三巡,乘刘伯温醉意朦胧之际,工部的大官们才将他们的苦恼说了出来,刘伯温、姚广孝二人一听哈哈大笑,姚广孝说:“这事何难?我有一铜钱,明天我的铜钱放在哪里,那铜钱方孔便是这座城的中心点。”刘伯温随后说:“我今天带来一枚钉子,明天请你们看,我的钉子钉在什么地方,那儿就是中心点。”

大家听后似信非信。只好宴后派人,于明日寻找铜钱和钉子。

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一土山上,一颗钉子正好钉在了一枚铜钱的方孔中。这土山便是后来的景山,山正中建有亭子一座。

以后在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又在山峰上建起五座亭子,居中的名叫万春亭。它是北京城垣中轴线的中心点,也是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点。

9.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简介

1、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2、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根据北京文物局网站可知,北京有6处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参见:/wbsj/bjwbdw.htm,图片可点击放大)。

(1)--故宫博物院: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

先后有明代14 位皇帝和清10位皇帝在此相继登基执政。(2)--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从前的长城连接起来。

在以后的几个历史时期,经过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毁坏,保存到今天的大都已是断断续续的遗迹。而在这些遗迹中保存最完整、最坚固、最雄伟的是明代长城。

(3)--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是北京房山县的一个镇,距北京城约50公里。附近的龙骨山是“北京猿人”的故乡。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4)--天坛:天坛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古代帝王“祀天”的处所,面积273公顷,是古代匠师的杰作,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5)--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由著名宫廷建筑师雷家玺设计,建于1750~1764年。

占地约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是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6)--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有一个著名的陵墓区。

这里青山环抱,风景美丽,在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 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 。

北京历史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