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婚谢帖怎么写的
如果是称呼问题,可以这样写:
如果宴请一位女的,无论年龄辈分亲朋好友,可以写:XXX女士
如果宴请一位男的,无论年龄辈分亲朋好友,可以写:XXX先生
如果宴请整家人的,可以以那家的当家者,或者该家庭最长者为名,写:XXX阖府
如果是宴请夫妻俩的,可以以男方为名写:XXX伉俪
以上适用于贴的封面及贴内送呈的后面。
年月日之类的看日历写,最好用中文写,别用阿拉伯字母。席设要写清楚宴席的地点及宴厅的名字。
至于“为”之后要写的内容,就要看这贴是谁派的。通常派贴的人除了新人自己外,还有双方的父母。这当中要用三种不同的写法。格式如下:
新人以自己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在“为”之后写:我俩,然后在“我俩”后面接着写上新郎及新娘的名字,并排写,男上女下的格式就可以了。
如果是以新郎的父母的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在“为”之后并排写:儿子XXX,儿媳XXX,一样是男上女下的格式。
如果是以新娘的父母的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在“为”之后并排写:女婿XXX,女儿XXX,仍旧是男上女下的格式。
最后的“敬邀”之前也跟“为”一样要分三种不同的写法,也是新人及双方父母。
如果是新人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新人的名字,一样男上女下。
如果是新郎父母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新郎父母的名字,照旧男上女下。
如果是新娘父母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新娘父母的名字,仍旧男上女下。
如果是单亲家庭以父或母其中一方的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主持婚宴的父或母的名字即可。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哟。
2. 结婚前男方给女方的对月贴怎么写
对月贴也叫婚书,古代结婚契约,相当于现代有结婚证,在结婚良辰吉日前一个月同一天,由男方向女方送的婚约文书,一般以男方父亲名义书写,上面内容包括结婚日、接送伴客忌用属相、新娘梳洗打扮及上下轿面向喜神方位、交拜大典时辰、洞房方位等,由新郎带上贴子及岁岁喜钱(新娘多少岁多少元或多少拾元、百元不定)送到女方,如女方留下,就算定好了完婚日期,如女方不留下,就是表示不同意该完婚,何时完婚,再另行择日。
上世纪50年代后,此风谷渐止,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此风又盛行不衰。(摘自《百度百科》)。
3. 传统结婚择日文书怎样写
结婚吉课
天作之合佳偶天成
大德郭府亲家翁先生、亲家母女士台鉴:
乾造:吾门幼男张小刚〄农历一九八一年 十二 月 初八 日(公历1982年1月2 日)〄辛酉 年 庚子 月 乙酉 日 丙子 时健生。
坤造:君门长女郭小歆〄农历一九九一年五月初二日(公历1991年6月13日)〄辛未年甲午月甲寅日乙丑时健生。
谨取农历二○一三年四月初十日(公历5 月19日)星期日〄岁次 癸巳 年 丁巳 月 乙酉日为嫁娶吉期〄
卜取 当日 午 时 为 女方 出门 吉时〄申 时 为 男方 入门进宅 吉时合卺大吉。
恳祈应允〃
珠联璧合子孙满堂
姻亲家张根德、张林吉敬致农历二○一三年三月廿一日
4. 结婚怎样写婚单
你好! 结婚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
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现在也叫礼单,没有固定格式,一般是用附图从右到左写,礼品从大到小详细填写! 国婚嫁习俗中,男女订婚或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财物就叫作聘礼,也称彩礼、聘财、财礼。
但古人一般也把彩礼称为“花红”,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又《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红羊酒鼓乐,送到他家。”
但是,彩礼为什么又称花红呢? 先来说说我国古代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
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六礼”即六个礼法,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
俗谚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另《梦梁录.卷二十》∶“婚娶之神,先凭媒氏。”
因此,媒人是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纳采俗称“定亲”,就是当儿女婚嫁时,由男方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提亲。
男方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近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方;女方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也称“生庚”,俗称“八字”。
女方同意男方提亲后,女方家长将女儿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等,书写在红帖子(庚帖)上,给男方带回。男方收到后请算命先生“合八字”问卜吉凶,决定双方八字是否适合无冲煞,或将女方“八字”放在灶君前,若太平无事的就是八字相合。
合者择日期送求婚帖子,否则须将“庚帖”退还女方。 纳吉又称“过文定”,在《仪礼.士昏礼》上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
即男方问名后,若是结果是吉兆,双方八字没有相互冲克,同时要向女方报喜,婚事就算初步议定了,就是俗称的“订盟”、“订婚”。 纳征又称“纳币”,是六礼中最关键的一项。
《仪礼.士昏礼》载有∶“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就由媒人给女方纳送聘礼、聘金、礼金以成婚礼,所以俗称为“完聘”、“大聘”或“过大礼”,此时女方需回礼。
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请期又称“乞日”,就是男方择定结婚良辰吉日,并征求女方同意,俗称“提日子”或“送日头”。
亲迎或迎亲,是古代婚嫁仪式中最复杂、重要的仪节,是女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民间俗称为“迎娶”。
结婚当日,新郎依礼先往女方家。女方家长在门外迎接,进入女方庙堂之后,拜祖先,接着新娘出房门,新郎偕同新娘一起载往男方的家里。
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后世在谈论婚嫁时,常常把六礼和三书一起搭配沿用,三书分别是“聘书”、“礼书”、“迎书”。
“三书”的作用应是古人为保障婚姻所立的有效文字记录,但“三书”并非周制昏礼。 聘书是订亲的文书,在纳吉(过文定)时用,男方交给女方的书柬;礼书则是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就是礼物清单,详细列记礼物的种类和数量;迎书是迎娶新娘时用的文书,就是在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的。
其实这种古礼早已被化繁为简了。到南宋时,六礼被并为三礼,依序为纳采、纳征、迎亲。
到了清代又再简化为二礼,只留了纳征与迎亲。而在现代婚礼习俗中,三书六礼的纳征是被保留比较完整和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了。
在三书六礼的繁杂婚嫁礼节中,送礼和回礼是所有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所有的礼物都要插金花、披红绸,而簪花挂红则象征着喜庆吉事,所以习称彩礼为“花红”。 从古代的婚礼仪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是十分重视婚姻的,反观现代人对婚姻采取的却是“合则来,不合即分。”
的轻率不负责态度,对婚姻不够重视,因此往往造成了许多家庭悲剧,这不也是道德的败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