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季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你好朋友!12个月关于养生的;你慢慢看。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
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 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
“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 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 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
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 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 枸杞子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
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
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
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
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多食甜 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 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 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四月:补。
2. 四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养胃的食物有哪些
春季养生食谱
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
夏季养生食谱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
秋季养生食谱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
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养生食谱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些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上面是中医四季养生食疗有哪些的介绍,其实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很多中药材如果做成药膳来食用,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对身体又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平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口味和饮食喜好进行制作,而且亲自动手做一些美味的食物,更能保证食物的卫生干净,同时也能增加生活中的乐趣。
来自卿春食疗养生。”
3. 四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养胃的食物有哪些
春季养生食谱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夏季养生食谱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
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
秋季养生食谱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入秋饮食宜甘润。
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养生食谱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
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冬季忌食寒性物。
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些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
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上面是中医四季养生食疗有哪些的介绍,其实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很多中药材如果做成药膳来食用,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对身体又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平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口味和饮食喜好进行制作,而且亲自动手做一些美味的食物,更能保证食物的卫生干净,同时也能增加生活中的乐趣。
来自卿春食疗养生。”。
4. 四季养生常识有哪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类为了适应自然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因此,人们既要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又要主动地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指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于五脏属肝,适宜升补,以调肝柔肝、顺应肝脏升发元气。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喜凉,这时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以养心清火扶脏祛邪。
长夏,于五脏属脾,宜淡补,可选用药膳苡仁猪蹄等。 秋天,气候渐爽但时有燥邪,这时于五脏属肺,适宜平补,以益肺润燥。
冬天,气候寒冷,人体收敛潜藏,这时于五脏属肾,适宜温补,以原味滋肾填精、温而不燥。 春天,天气慢慢暖和,万物开始复苏,人体内的变化也与自然气候变化相一致,由冬季的固密收敛慢慢变为阳气初升,所以人的活动也多起来。
中医认为,“由静转动、阳气渐升”是人体在春季的重要生理变化,是“人与天应”的结果。此变化能够正常进行则人体就健康无病,若进行得不正常则机体内的平衡就被破坏,人体就易患病。
中医还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树木萌芽,与五脏中“肝”的性质相呼应,有“在脏为肝”之说,而“肝克脾”,春季肝气升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脾的运化,所以有很多人在春季胃口不佳、饭量减少,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饮食调理。无论是比较健康的人士,还是有宿疾的患者,在春季进行饮食调养都必须顺应自然与人体的变化,不能再像冬季寒冷天气那样进食太多厚味温补的食物,这样不仅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会扰乱人体阴阳平衡,哪怕服食了厚味温补的药膳,也不一定能起到补益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吃完后还有胃肠不适的反应。
夏天,天气炎热,万物都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人体在此时的代谢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夏天大自然的热气火气最大,人体的“阳气”最旺盛,容易伤害心脏,出现心烦、失眠,所以夏天要留心养心安神。
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因为天气炎热或暑湿过重,容易脾为湿困,出现头痛、头昏,不欲饮食。夏季暑热过盛,容易耗气伤阴,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和阴阳平衡。
养生调补方面,原则上以清补为主,所选药膳性质偏凉或平和,以清火养阴,使阴阳平衡。甘凉、利湿清暑、少油腻为夏季常用药膳的主要特点。
人体自然喜凉爽,饮食上也多愿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腻的食物。对于部分在夏季贪凉或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导致脾胃受伤、腹泻发热、感冒的人来说,在患病期间这些药膳饮食就不宜过多服用,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已经因寒凉而受伤、不再旺盛了,清养的时候不宜太过。
秋天,天气慢慢由热转凉、转燥,人体的代谢也渐趋平缓,养生进补也要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天气转燥转凉固然再无夏日炎热潮湿之弊,令人感到舒适,但倘若转化太快太剧烈的话,人体也会适应不了,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会被破坏,表现出凉燥之邪伤人为患,所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
另一方面,秋季虽然由热转凉,但夏季余热时有反复,部分人群由于夏季调理不当或受暑热太过,到秋天后体内仍有夏季余火未消,当气候转燥后,变成燥火为患,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皮肤干燥等症状。对这样的情况,就需以清平滋润为主进行调理,不宜过食煎炸动火之品。
中医还认为,秋季天气肃杀,“在脏属肺”,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无论是初秋温燥,还是深秋凉燥,都容易伤肺致病,调理进补当以滋润为主,并根据天气寒温及个人身体状况选择相应凉性、温性或平性药膳,以收到滋润益肺,祛邪强身之效。虽然如此,但因为肺脏属金,恶热喜凉,故秋季养生调理药膳还是以平性和凉性为多,温补之品相对较少用。
冬天,天气寒冷,“寒主收引”,人与自然相应,机体也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冬季是传统的最佳调补季节。 冬季调补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其基本原则能够归纳为四个字:厚味温补。
厚味不单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浓郁,更是指膳食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中医认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浓郁甘美的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的精华营养。
温补的意思很好理解,因为冬季寒冷,阴气盛,人体需要服食一些温热性膳食来驱寒温阳。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厚味温补的冬季养生调补原则。
从另一方面看,中医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元气推动的,而元气主要由肾化生,冬季“在脏属肾”,“肾主藏精”,通过冬季补益肾精能够促进元气的生成,所以冬季调补的另一原则特点能够归纳为“补肾填精益元气。”“厚味温补”与“补肾填精益元气”是冬季养生调补的原则,其中“厚味温补”是从人们服药膳的性、味方面归纳的,而“补肾填精益元气”则是从所服药膳的功能作用上归纳的,两者是统一的。
5. 四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哪些食物补钙
1、牛奶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
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
2、海带和虾皮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海带与肉类同煮或是煮熟后凉拌,都是不错的美食。虾皮中含钙量更高,25克虾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钙,所以,用虾皮做汤或做馅都是日常补钙的不错选择。
友情提醒:容易对海制品过敏的人们要小心食用哟。3.豆制品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
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4、动物骨头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
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友情提醒:鱼骨也能补钙,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做法。
干炸鱼、焖酥鱼都能使鱼骨酥软,更方便钙质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来自:卿春养生。
6. 四季水果养生小常识
春季我们可以选择梨、香蕉、木瓜、樱桃、梅子、桃子、无花果;夏季可选择西瓜,龙眼、荔枝、芒果、葡萄、杨桃、椰子;秋季可选择栗子、苹果、甘蔗、文旦、柿子、枇杷;冬季可选择橘子、核桃、番茄、红枣。
春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且多吃点甘味的食物。[1] 1、梨(1)性味: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
(2)功效: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 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3)营养分析: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从而防癌抗癌; 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4)注意事项:梨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湿寒症状加重。
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
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5] 2、香蕉(1)性味:味甘,性凉。(2)功效:用于胃阴不足,咽干口渴,或热伤津液,烦渴喜饮;肠燥便秘,大便干结,或痔疮便血,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降低血压和滋补作用等。
(3)营养分析: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E,烟酸、果胶、钙、磷、铁、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二羟基苯乙胺等成分。 所含5-羟色胺可能使胃酸降低,而香蕉又能缓和对胃粘膜的刺激,故对胃溃疡有一定保护作用。
又,糖尿病进食香蕉后尿糖并不见升高。(4)注意事项:容易发胖不宜多吃,脾虚泄泻者不宜,体质偏于虚寒者,最好避之则吉,胃痛腹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
[6] 3、樱桃(1)性味:性温,味甘微酸;入脾、肝经。(2)功效:补中益气,祛风胜湿,主水谷痢,止泄精的效果;主治病后体虚气弱,气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风湿腰腿疼痛,四肢不仁,关节屈伸不利,冻疮等病症。
(3)营养分析:在水果家族中,一般铁的含量较低,樱桃却卓然不群,一枝独秀:每百克樱桃中含铁量多达59毫克,居于水果首位;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苹果、橘子多4~5倍。此外,樱桃中还含有维生素B、C及钙、磷等矿物元素。
每100克含水分83克,蛋白质1.4克,脂肪0.3克,糖8克,碳水化合物14.4克,热量66千卡,粗纤维0.4克,灰分0.5克,钙18毫克,磷18毫克,铁5.9毫克,胡萝卜素0.15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可酸0.4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钾258毫克,钠0.7毫克,镁10.6毫克,另含丰富的维生素A。(4)注意事项:樱桃性温热,热性病及虚热咳嗽者忌食;樱桃核仁含氰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药用时应小心中毒。
有溃疡症状者、上火者、慎食;糖尿病者忌食。樱桃含钾量高却是不可轻视的,每100克含钾258毫克,对于有肾病患者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肾病患者如果肾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丧失,病人就会发生少尿和水肿。少尿时,由于排钾减少可有钾潴留,如果患者食用过多的樱桃,患者就会出现高血钾。
当血钾>6.5毫摩尔/升时,即可导致患者的心脏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停止跳动。因此,高血钾可以说是慢性肾病的“隐形杀手”。
[7] (二)夏代表 夏季万物蓬勃生长,是全年能量最丰沛的时节。不过,中医学认为,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因此,预防暑热是夏天保健养生首要目标之一。
1]所以夏天的饮食调养,应是以能清热解暑的食物为主。[ 1、西瓜(1)性味: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
(2)功效:用于暑热、温热病热盛津伤,心烦口渴,或饮酒过度;心火上炎,舌赤、口疮;小便黄赤不利。现在又用于肾炎水肿和高血压。
(3)营养分析:含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瓜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内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萝卜素、胡萝卜素、番茄烃、六氢番茄烃、维他命A、B、C、挥发性成分中含多种醛类。(4)注意事项:素体脾胃虚寒或兼见便溏腹泻的病人不宜。
西瓜变质后不可以吃,容易引起胃肠病而下痢。[8] 2、荔枝(1)性味: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
(2)功效: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脾虚少食,或腹泻;血虚心悸。(3)营养分析:荔枝肉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叶酸、柠檬酸、苹果酸、钙、磷、铁、精氨酸、色氨酸等成分。
每100克荔枝所含营养素有热量 (70.00千卡) ·蛋白质 (0.90克) ·脂肪 (0.20克) ·碳水化合物 (16.60克) ·膳食纤维 (0.50克) ·维生素A (2.00微克) ·胡萝卜素 (10.00微克) ·硫胺素 (0.10毫克) ·核黄素 (0.04毫克) ·尼克酸 (1.10毫克) ·维生素C (41.00毫克。
7. 四季养生知识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
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书中还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养生细则,为四时养生理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又继承和发展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使之在促进人们健康长寿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四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时与人体健康关系非常密切,祖国医学理论在预防保健方面特别强调气象因素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就是在治病时首先应明确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在预防保健中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和季节、节气的变化,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二)四时养生的内涵 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从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简便易行。
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养生学方法的“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顺时养生。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
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
天人相应的养生观 中国哲学“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理论也提示人们要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此才能安然生息。而对于人类生存最为相关的莫过于自然界日、月、星辰以及四季的变化了。
日月变化 古人早就发现,日升则阳气盛,日落则阳气衰,故而古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月圆时,人的气血流畅,肌肤致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时体内气血流行较慢,肌肤疏松,外邪易乘虚而入。
若月缺时遇到急风暴雨,则人较易生病。 四季更替 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欲得安康,必须对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对于四季养生有着重要意义。 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
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此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精神衰败,必显于形,如两目无神、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纳食不佳、形体瘦削等。由于人体精神是由心神来主宰的,志、意、魂、魄皆归心神统辖,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说。
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遵生八笺》)。
精、气、神被称为人体“三宝”,三者是不可分离的,它的盛衰直接体现人的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状态。精,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乃精之所化,精为气之本。神,是指精神意识状态而言,是神志和生命活动之外观。
有精则有神,神是五脏六腑、先后天精气与人体最高主宰活动的具体表现。它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寿亲养老新书》曾对精、气、神三者关系进行了概括:“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所以说,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气这样的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或匮乏可直接影响到神的作用。
鉴于此,善养生者必须保养精气,达到精气神的协调统一。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并通过调节达到“以平为期”。
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 阴阳平衡 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养生疾病的前提。
阴阳有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只有机体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