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熬中药
熬制器具的选择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熬制前的浸泡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泰兴市皮防院中西医结合科印利华
熬制器具的选择
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
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
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
熬制前的浸泡
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可相对缩短一点。赶时间的话可以略去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凉开水,也可以是自来水,凉开水好的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如果这两种水都没有,那么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也可以替代。当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质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
浸泡后,直接开始头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这一步,直接进行头煎,头煎的加水量应与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应在加好水后,将锅底擦干,再放在火上熬制。
一般的煎药常识上会说加水量为超过药面3-5厘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一煎/头煎和二煎的煎煮时间
一般在拿到药后医生都会大概讲解煎药的时间,病人也应该已经清楚自己的药属于哪一类,下面有针对的描述不同类药的煎煮时间
注意煎煮的时间都是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
解表类药:
头煎需10-15分钟,二煎需10分钟左右;
一般类药:
头煎需20-25分钟,二煎需15-20分钟;
滋补类药:
头煎需40-50分钟,二煎需25-30分钟。
重要注意事项
---千万不可使用铁、铝、铜等器具熬制,实在没有合适器具时,电饭锅也可以,但是微波炉不可以。
---由于使用陶器或者砂器进行头煎时,刚放到火上的器具与猛火之间的温差很大,可能会导致炸锅,所以要将器具的底部完全擦干,先开中火,待器具加热后再开至大火为好。
---切记熬糊的中药是不能喝的
2. 中医知识,熬药常识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中药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3. 熬中药有什么技巧和要注意的地方
熬中药的讲究
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
也有讲究。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
4. 熬中药应注意什么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如何熬制中药
现在世界似乎掀起了一股绿色革命,如让地球绿起来,电脑绿色软件及中医药的绿色治疗等。在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西药的毒副作用越发显现出来,再滥用抗生素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将会发扬光大。中医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斗争中发挥了不可磨灭地作用,现在西方国家也正开始重视中医药,过去英、美两国对中医药采取抵触政策,现在都已逐步开放中医药的准入。而在我国有相当的年青人对中医药知识所知甚少,尤其是有病在医院开回来中药不知如何煎熬,在这里我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中药的煎熬知识:
中药的煎药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可见,方法不可忽视。
1、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最好用沙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成分形成化学物质,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质,产生毒性。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此外,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2、注意加水量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 3、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4、掌握火候
5、注意时间
第一、滋补类药品
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需焖煮数小时以上。因这类药品多为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需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
第二、解表发汗类药物
一般急火煮沸,再煎3—6分钟即可。此类药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煮太久容易使药物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
第三、一般性药
具体情况,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药物煎煮时间的长短,除与药物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凡质地硬、气味难出的药物,煎煮的时间以长为宜;质地软松、气味易出的药物煎时宣短。
另外有些煎服法不同如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病在上宜饭后服、病在下宜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等不同的煎服法,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5. 煲中药的技巧有哪些
●清洗 煎煮前一般无需清洗。
如果草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 ●浸泡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煎煮中——— ●用水 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 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复煎 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 沙锅最好最佳煎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6. 熬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那些
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br
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在第一次使用陶器和砂器熬制中药前,最好在陶器和砂器里熬一次粥,让陶器和砂器的小孔隙被粥填满,这样在熬药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更好的熬制,防止药液流失。
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 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可相对缩短一点。赶时间的话可以略去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凉开水,也可以是自来水,凉开水好的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如果这两种水都没有,那么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也可以替代。当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质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浸泡后,直接开始头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这一步,直接进行头煎,头煎的加水量应与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应在加好水后,将锅底擦干,再放在火上熬制。
一般的煎药常识上会说加水量为超过药面3-5厘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一煎/头煎和二煎的煎煮时间一般在拿到药后医生都会大概讲解煎药的时间,病人也应该已经清楚自己的药属于哪一类,下面有针对的描述不同类药的煎煮时间
!!!!!!注意煎煮的时间都是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
解表类药:
头煎需10-15分钟,二煎需10分钟左右;
一般类药:
头煎需20-25分钟,二煎需15-20分钟;
滋补类药:
头煎需40-50分钟,二煎需25-30分钟。
7. 中药的熬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过程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进入汤里,所以常用沙锅。
即使是煎二汤药,也要一定温度和时间。但可以用微波炉热煎好的汤药,喝时要搅拌,小心受热不均烫着。
■ 选取好煎药器皿■ 作好准备工作■ 准确掌握火候■ 用妥药引 服好药液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我们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比罗详细的介绍。● 选取用什么样的器皿煎药最好?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等,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铝锅和其它金属器皿。
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煎药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煎药前要先检查药物是否有发潮霉变或虫蛀变质,然后用冷水将药剂浸湿,过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冷水煎熬。
放入的冷水一定要清洁,没有杂质。头煎放入的冷水应超过药剂面两寸左右,二煎、三煎水量的酌减。
● 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
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 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1、煎好的药液一定要用 子过滤,每煎大约1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
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
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2、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
3、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贵重的药如何煎熬?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
● 如何服用汤药?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
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
● 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蜂密: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
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可和中止呕、温中祛湿,适合具有治疗风寒表证、肺虚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功用的中药。
生姜3---5片水煎取汤。枣汤:味甘益脾,益气养血,可缓和药性,解毒,生津,止泻,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
适合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功用的中药。大枣5---10枚水煎取汤。
温黄酒:可增药力,因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酒溶性成分。● 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中药无毒副的说法较为流行。
其实,凡“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有毒中草药如雷公藤、防已、鱼胆、木通、厚朴、细辛、草乌、苦参、牵牛子等长期应用或过量服用,传统引起肾毒性反应。
近期报道,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脱水、烦渴、恶心呕吐、乏力或水肿、少尿或无尿、轻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压等症状。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细辛中含有马兜玲酸可导致肾小管病变。
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或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
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多为局部瘙痒、灼热,或大片红色斑疹,甚至伴有发热、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
8. 熬中药有什么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过程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进入汤里,所以常用沙锅。
即使是煎二汤药,也要一定温度和时间。 但可以用微波炉热煎好的汤药,喝时要搅拌,小心受热不均烫着。
■ 选取好煎药器皿 ■ 作好准备工作 ■ 准确掌握火候 ■ 用妥药引 服好药液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 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我们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比罗详细的介绍。 ● 选取用什么样的器皿煎药最好? 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等,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铝锅和其它金属器皿。
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 煎药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煎药前要先检查药物是否有发潮霉变或虫蛀变质,然后用冷水将药剂浸湿,过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冷水煎熬。
放入的冷水一定要清洁,没有杂质。头煎放入的冷水应超过药剂面两寸左右,二煎、三煎水量的酌减。
● 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 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
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 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 1、煎好的药液一定要用 子过滤,每煎大约1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 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
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
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 2、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
3、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 贵重的药如何煎熬? 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
● 如何服用汤药? 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 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
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
● 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 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 “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 蜂密: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
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可和中止呕、温中祛湿,适合具有治疗风寒表证、肺虚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功用的中药。
生姜3---5片水煎取汤。 枣汤:味甘益脾,益气养血,可缓和药性,解毒,生津,止泻,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
适合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功用的中药。大枣5---10枚水煎取汤。
温黄酒:可增药力,因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酒溶性成分。 ● 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中药无毒副的说法较为流行。
其实,凡“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有毒中草药如雷公藤、防已、鱼胆、木通、厚朴、细辛、草乌、苦参、牵牛子等长期应用或过量服用,传统引起肾毒性反应。
近期报道,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脱水、烦渴、恶心呕吐、乏力或水肿、少尿或无尿、轻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压等症状。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细辛中含有马兜玲酸可导致肾小管病变。
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病。 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或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
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多为局部瘙痒、灼热,或大片红色斑疹,甚至伴有发热、胸闷、恶。
9. 到底怎样煲中药
煎药法:首先关于用水问题,以清净而无杂质的河水、井水以及自来水为宜。入煎以前最好先用冷水将药物淹设并略高一些,浸泡半小时后再煎。
其次关于火候问题,需要根据药物性质而定。如气味芳香、容易挥发的花叶类药物,一般须武火急煎,煮一、二沸,即可服用,否则煎煮过久,可能丧失药效;如滋腻质重,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茎一类药物,一般须文火久煎,否则没有煮透,浪费药材。
关于煎药时间,一般药物煎煮15~20分钟左右。但是对于一些矿石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珍珠母、生牡蛎等不易出汁的,就需要先用水煎15~20分钟,然后再加其它药物同煎,处方时要注明“先煎”或“先入”。另外,还有一些含挥发油的芳香药物,如砂仁、豆蔻等久煎容易丧失药效的,就应该在其它药物将要煎好时,再放入煎一、二沸,处方时要注明“后下”或“后入”。
其它方面,有些粉末或小粒的种子类药物,应该“包煎”,即用布包起来煎煮,以免烧焦或使药汁混浊;有些药物需要“另煎”或“另烊”,如人参、阿胶等,再冲入煎好的药汁中饮服;有些药物不必煎煮,如芒硝等,只要将药汁冲入溶化后即可服用。
现在服药方法一般多是一煎和二煎煎好的药水混合在一起分二到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