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健康知识小常识
、读写时眼离书本的距离应该一尺。
2、要保护好牙齿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3、看电视时座位与电视机至少保持二米。
4、预防蛔虫病和蛲虫病要做到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5、心脏在人体的左胸部。
6、肺在人体的胸腔里。7、预防流感主要是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
8、预防肠道传染病应防止“病从口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9、预防甲型肝炎应做到以下几点: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10、老鼠主要会传播流行性出血热.五、六年级掌握。11、苍蝇能传播肠道传染病。
12、预防贫血要多吃动物肝脏、海带等含铁量高的食物。13、吸烟可致肺癌。
14、骨头、虾皮、豆制品的含钙、磷量较多。15、被狗咬后一定要及时到防疫部门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疫苗。
第二部分:1、早晚刷牙是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之一。2、正确的读写姿势有利于保护视力。
3、因为生水中含有细菌和虫卵,所以不能喝。4、红眼病流行时,不可以到游泳池去游泳。
5、肺的功能主要是不停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6、预防近视主要是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7、甲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8、按时接种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五、六年级掌握:9、糖对保护肝脏有好处。10、我们不仅要搞好家庭内部的卫生,而且要搞好环境卫生。
11、体育锻炼有利于我们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12、青春前期男生应不穿紧身裤,女生应不束胸、不束腰、不穿高跟鞋。
13、少年儿童不能吸烟;因吸烟对身体危害很大。14、预防碘缺乏病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第三部分:1、我们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2、预防接种能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3、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顺着牙缝刷,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咬颌面来回刷,上下里外要都刷到。4、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渣滓。
5、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6、真正的健康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都处在良好的状态。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2、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3、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4、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更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
扩展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 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 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3.小学生健康小知识
1.读写时,眼离书本的距离应该一尺,最好每30分钟休息个5分钟,站起来走动一下,或看看窗外都可以.2.要保护好牙齿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
3.看电视时,座位与电视机的距离至少二米。4.预防蛔虫病和蛲虫病要做到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5.饭前便后勤洗手。6.肺在人体的胸腔里。
7.预防流感主要是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8.预防肠道传染病应防止“病从口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9.预防甲型肝炎应做到: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饭前便后要洗手。10.老鼠主要传播流行性出血热。
11.苍蝇能传播肠道传染病。12.预防贫血要多吃动物肝脏.海带等含铁量高的食物。
13.吸烟可致肺癌。14.骨头.虾皮.豆制品的含钙.磷量较多。
15.被狗咬后一定要及时到防疫部门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疫苗。16.平时使用计算机,与计算机屏幕的距离不可短于30公分,使用防辐射认证的护目镜,避免辐射线对眼睛的伤害。
4.小学生心理健康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
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应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起点,使每个学生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高尚为基调的心理素质。
每一位老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位孩子自由地发展,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思考机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尽情地享受人生这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中更从容,更出色。
这是我们一群阳光老师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为实现这一教育理想我们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 一、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有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育教育。
统观小学各学科教材,每科教材都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于是,我们就从各学科整合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如: A:思品科:注意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B: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感知语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模仿与学习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素养。 C:作文教学:写作需要观察、逻辑、记忆、想象,又需要热情、兴趣、毅力等,写作的结果能反应一个人的思想、心态和思辨能力。
文如其人,教作文要先教做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是一种时势所趋。
心理健康教育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充分调动、激发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通过心理诱导、行为激励和成功体验的内化功能等方法,求“趣”、求“新”、求“活”、求“实”、求“美”、求“效”,切实消除、解放学生习作的心理重负和疑虑,用手写出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的情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做到人文练达、文道统一,学以致用、教学共享,乃至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一挥而就尽展风采。
D: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活跃思维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全面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在高年级着重对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
对心理有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心理教育,以提高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E:音乐学科:在音乐课上通过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创设优美的境界,营造良好的心境,不断提高心理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文明、开朗、自尊、友爱的“阳光儿童”。
F:体育学科:在教学中,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游戏和体能锻炼,克服学生怯懦、畏难的心理,培养勇敢、耐挫、团体精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G:美术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美、体验美、感悟美的熏陶,培养鉴赏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儿童成为追求真、善、美,性格开朗、行为文明、思维活跃、善于合作的人。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对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形成积极、乐观、向上、自主的学习态度,奠定了创造性人格和文明、高尚品格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构筑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的平台,使每位孩子认识自己,善待自己,超越自我。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每个世界存在着千差万别。
心理指导的老师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不同性格类型、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对多动症、厌学症、焦虑症等作矫正性指导,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学习喜悦和快乐生活的情趣,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原本与父母无话不谈,但长大后,特别升入了小学高年级,不少孩子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与父母的碰撞越来越多,常认为不被理解,这种成长的烦恼是他们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正常心理反应。
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渴望跟成人一样,不受太多的约束。他们为证明自己长大,说的是大人话,唱的是流行歌,做的是追星赶时髦的事,穿的是品牌衣裤装酷扮靓,神态表情像大人一样深沉、冷峻……然而他们毕竟是孩子,不具备把握自己的能力,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差,常犯这样那样的错,与家长的矛盾大,因此会陷入苦恼、孤独和痛苦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后,“阳光人”专门开设了“阳光心语室”,找这些渴望长大而常出“乱子”的孩子对话、沟通,引导他们学会与父母亲交朋友:要珍惜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要会感受父母给予的爱,还要以孝顺之心懂得回报。其次教孩子要不拘形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告诉给爸妈,让他们理解自己。
我们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和父母的关系融洽,教育孩子在父母生日时送一份小礼物,说一句温馨的祝福语,写一封慰问信给父母,做一件使父母高兴的事。为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们还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中秋佳节等以“烛光晚会”、“阳光音乐会”、“感。
5.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和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6.小学生心理健康小知识
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群所忽视。其实,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知识如下:
(1).智力发展水平
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3).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4).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23632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了解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日常成长的重要性后。家长和老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7.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什么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此,在具体执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合理需要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
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敢策建立起来的正规的、完善的教育系统。
因而,就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
否则,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2. 提供指导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
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比如新人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
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
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
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
3.及时调治 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
8.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小学生)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
9.小学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我该怎么办》教案
活动目标:1、结合重点教育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2、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独自在家的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话题,加强幼儿的安全保护教育。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不惊慌、不害怕、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遇到过什么事,当时你是怎样的?想过什么办法解决。
让幼儿各自讨论,并把经历与其他幼儿分享。
2、利用情境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让幼儿看情境表演,学会“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办法。
你认为小明这样做对吗?
当你一个人在家里,有人敲门,如果这个人你不认识,你该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又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小明和机灵,遇到有陌生人来访,没有先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不问清,很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小朋友们也要当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