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煎煮中药 煎煮中药的基本常识
1、煎药器皿的选择。
煎中药时第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对于煎药器皿的选择。在琳琅满目的众多熬煮器皿中对于煎药来说最为适合的就是砂锅或陶瓷器皿,因为这类的器皿成分相对稳定不易与煎煮的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这类锅更加密实,熬出来的汤药更浓。
最忌用铜锅、铁锅之类的。这类器皿很容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一定要禁用哦!2、煎药前浸泡。
煎药时不是将中药全部倒入锅中就开始熬药了。一般情况下中药在熬制之前都要先浸泡10-30分钟左右再开始煎煮,这样可以让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药效。
3、煎药水量温度。通常一般的药材加入量控制在淹没药材药面一寸左右为宜,因为水量直接影响了汤药的质量,所以必须重视。
另外一些吸水量好些的药材通常水量会多一些,而介壳类、矿石类等吸水量小的药材水量就可以稍微少一些。4、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根据不同中药的特性,其煎药时间也有所区别。一般的药材每次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左右即可。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材,最好武火急煎,煮沸后10-15分钟即可,滋补类中药最好文火久煎,煮沸后30-40分钟左右为佳。5、煎药锅盖问题。
煎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盖上锅盖。第一,盖上锅盖可以让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药效,第二,对于一些容易挥发的中药盖上锅盖可以防止中药药效挥发。
第三,盖上锅盖可以让汤药更加浓。注意一些有毒的药材在煎煮过程中可以先打开锅盖,等毒性挥发地差不多后与其他药材同熬制时再盖上锅盖。
另外如果怕盖上锅盖药会煎糊的话,可以用筷子架起锅盖,这样既不容易糊锅,也能充分发挥药效。不同特殊中药煎熬顺序1、先煎药。
第一种,一些质地轻而分量需要很大的药物可以先煎煮10-20分钟左右后取其汁水后用这个药汁代替水继续煎煮其他中药。第二种,一些毒性药物,例如川乌等,需要慢火煎煮一个小时以上,这时就可以先将这类毒性药材先煎煮四五十分钟过后,等其毒性去除减轻,直至无麻味后方能同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第三种,一些介壳类、矿石类的药物如龙骨、磁石等因其质地坚硬短时间类无法煎出药效,所以一般需要根据情况不同提前10-35分钟煎煮,然后再与其他中药继续煎煮。2、包煎药。
一些粉状或是小颗粒的中药为了防止影响药汤上浮游太多或是容易糊锅,影响药汤的药效和口感,通常需要先用薄棉布或是纱布包起来,然后与其他中药一起煎煮。3、后煎药。
对于一些煎煮时间不宜过长的中药,或是煎煮太久反而容易破坏药效的中药,或是一些芳香类易挥发的中药,都应根据医嘱,在其他中药煎煮一段时间后,在关火的前4-15分钟左右放入,根据药材不同煎4-15分钟即可。4、另煎药。
通常一些贵重的中药,例如鹿茸之类的中药,为了更好地保持药效或节约药材,或是一些药材的煎煮时间过长,例如一些毒性药材或是滋补药材,通常会采用另起灶炉煎一剂,然后将煎好的药液根据医嘱混入其他药液一起服用或是单独服用。5、冲煎药。
并非所有中药都适合煎煮的,一些比较贵重的中药细粉就无法同其他的中药一起煎煮。这个时候可以用冲服的方式,即用温水或等其他中药熬好过后将中药热汤直接加入这些适合冲服的药粉就可以了。
然后根据医嘱混入其他药液一起服用或是单独服用。这样既不会浪费药材,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这类中药的药效。
6、熔化(烊化)药物。通常一些凝结成胶质的或是固态中药,如鹿角胶等,需要先用清水将其蒸化后,然后兑入其他药汁同服。
同时如果药汤的温度过高的话,也可直接用滚烫的药汤完全化开然后根据医嘱混入其他药液一起服用或是单独服用。注意事项煎煮中药前一定要提前检查一下这些中药的分量以及药材是否是自己的,这点一定要检查清楚,因为对于中药不熟悉的很容易混淆。
煎煮中药前一定要提前询问医嘱是否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特别是遇上特殊药材一定要按照医嘱吩咐的顺序执行,千万不要偷懒一起煎煮。
2.煎煮中药常识有哪些
煎药的正确程序
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为什么某些饮片在煎煮时要“后下”
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
3.中药煎煮注意事项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4.煎煮中药不可不知的常识有哪些
1、煎器的选择: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煎煮器具有密切关系,应选择沙锅、瓦罐、玻璃或搪瓷的煎煮器具。
不可用铁、铜、铝具煎药。 2、包煎的方法:选用纯棉纱布包煎。
3、煎中药的加水量: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
正确的加水量为第一次煎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度。第二次煎加水在超过药物表面1---2厘米即可。
或按1克中药加水10毫升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4、煎药方法:取药包好后加水浸泡50---60分钟,用武火(大火)煎开锅后用文火(小火)煎30分钟左右滤出药液,然后继续第二煎。
5、服药方法:一定要温服。如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在服药前嚼一点或橘皮末,然后再服,可防止呕吐。
6、一定要饭后服药。 7、中药起效较慢,服用起来比较麻烦,但它可调节人体的各个系统或器官的功能,能从根本治疗疾病,服用中药重在坚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凡煎药方法 一、“水煎,分温三服”者,先用水煎煮一遍,把药汁取出,再加水煎煮二遍,亦把药汁取出,合第一遍药汁后,分温三服。 此中分温三服,是每一次服药时,用三分之一的药量,用小容器大火煮沸后,取下火,放温服用。
不能用现代电磁类加热器把药加热。 二、药方中未注明于食前,食后服者,则食前后服皆可,与食时间隔十五分钟至半小时。
三、若煎法特别,则另注明。 四、煎药用砂锅。
五、代茶饮者,有二者。
5.中药的熬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过程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进入汤里,所以常用沙锅。
即使是煎二汤药,也要一定温度和时间。但可以用微波炉热煎好的汤药,喝时要搅拌,小心受热不均烫着。
■ 选取好煎药器皿■ 作好准备工作■ 准确掌握火候■ 用妥药引 服好药液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我们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比罗详细的介绍。● 选取用什么样的器皿煎药最好?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等,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铝锅和其它金属器皿。
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煎药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煎药前要先检查药物是否有发潮霉变或虫蛀变质,然后用冷水将药剂浸湿,过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冷水煎熬。
放入的冷水一定要清洁,没有杂质。头煎放入的冷水应超过药剂面两寸左右,二煎、三煎水量的酌减。
● 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
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 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1、煎好的药液一定要用 子过滤,每煎大约1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
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
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2、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
3、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贵重的药如何煎熬?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
● 如何服用汤药?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
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
● 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蜂密: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
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可和中止呕、温中祛湿,适合具有治疗风寒表证、肺虚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功用的中药。
生姜3---5片水煎取汤。枣汤:味甘益脾,益气养血,可缓和药性,解毒,生津,止泻,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
适合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功用的中药。大枣5---10枚水煎取汤。
温黄酒:可增药力,因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酒溶性成分。● 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中药无毒副的说法较为流行。
其实,凡“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有毒中草药如雷公藤、防已、鱼胆、木通、厚朴、细辛、草乌、苦参、牵牛子等长期应用或过量服用,传统引起肾毒性反应。
近期报道,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脱水、烦渴、恶心呕吐、乏力或水肿、少尿或无尿、轻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压等症状。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细辛中含有马兜玲酸可导致肾小管病变。
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或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
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多为局部瘙痒、灼热,或大片红色斑疹,甚至伴有发热、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
6.中药的煎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煎药器皿 最好用砂锅、不锈钢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
最好不要用铝锅,一定不能用铁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会与中药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
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 煎锅要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煎煮时间 从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40-60分钟;二三煎30-40分钟。
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三煎10-15分钟;其他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三煎10-15分钟;后下药物于头煎完成前5-10分钟入锅煎煮。 煎药用水 用井水或纯净水或自来水。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吸水程度及煎煮时间而定。 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罐子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
常说的3碗水煎成1碗不太准确。因为火候有大小,碗也有大小,弄不好水量不是多就是少了。
煎药方法 煎前浸泡:为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因为开水可能会使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凝固、外层形成紧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从而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先大火后小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先武火(急火、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火、小火)。
每服中药一般煎煮2次,但对补益药、或剂量大而药物又多的中药,应煎3次,目的有二,一是不浪费药材,二是慢病慢治,可一服药服1。5天甚至2天。
但第3次煎煮时,药汁一般较淡,因此,最好将3次所煎药液混和后,再分次服用。
7.煎煮中药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细节1: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
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包着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装。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
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细节2:别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
指出:“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此外,有些人还会用家里烹饪用的砂锅煎药,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会出现油花为宜。
因为油脂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 细节3:用蒸馏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
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5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然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
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
8.怎样熬中药
熬制器具的选择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熬制前的浸泡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泰兴市皮防院中西医结合科印利华
熬制器具的选择
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
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
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
熬制前的浸泡
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可相对缩短一点。赶时间的话可以略去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凉开水,也可以是自来水,凉开水好的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如果这两种水都没有,那么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也可以替代。当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质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
浸泡后,直接开始头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这一步,直接进行头煎,头煎的加水量应与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应在加好水后,将锅底擦干,再放在火上熬制。
一般的煎药常识上会说加水量为超过药面3-5厘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一煎/头煎和二煎的煎煮时间
一般在拿到药后医生都会大概讲解煎药的时间,病人也应该已经清楚自己的药属于哪一类,下面有针对的描述不同类药的煎煮时间
注意煎煮的时间都是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
解表类药:
头煎需10-15分钟,二煎需10分钟左右;
一般类药:
头煎需20-25分钟,二煎需15-20分钟;
滋补类药:
头煎需40-50分钟,二煎需25-30分钟。
重要注意事项
---千万不可使用铁、铝、铜等器具熬制,实在没有合适器具时,电饭锅也可以,但是微波炉不可以。
---由于使用陶器或者砂器进行头煎时,刚放到火上的器具与猛火之间的温差很大,可能会导致炸锅,所以要将器具的底部完全擦干,先开中火,待器具加热后再开至大火为好。
---切记熬糊的中药是不能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