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月子有哪些常见的知识
坐月子,是女人生完小孩必要的一段休整时间。产妇由于分娩时出血多,加上腰酸、腹痛,非常耗损体力,气血、筋骨都很虚弱,这时候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补,因此产后必须坐月子才能恢复健康。
而台湾产妇科专家庄淑芹博士说,女性在一生中有三次机会可以调整自己的体型,使之恢复青春、美丽与健康,那就是初潮期、生产后、更年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后这个阶段。
坐月子不是一个月,而是42天
传统说法“坐月子”,很多人都认为是一个月时间。其实,新妈妈自宝宝出生,胎盘娩出到全身器官(除乳腺)恢复至正常状态,大约需要6周左右,这42天称为产褥期,这期间都需要特别的护理,因此月子时间是42天。
关于坐月子,谁的说法更科学?
在传统观念中,坐月子不能吹风、不能洗澡,甚至不能刷牙,虽说前人的总结有一定依据,但科学再次证明,凡事过犹不及。如产后身体排出的汗液、恶露以及溢出的乳汁,不及时清洗会使抵抗力弱的产妇感染病菌,引起毛囊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
与时俱进的中医产后养生说
中医养生在时代的变化中,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合理调整。在产后养生方面,根据东方女性特有的体质特征,提出了一系列产后养生调理、补养知识。
坐月子时,女人的身体就好像一个打开的大门,可以把怀孕时积累的多余的积水和毒素排出体外,然后通过正确的补养使你的身体更健康。
坐月子三阶段:一排二调三补
具体是将产后一个月按周划分,每周根据需要,吃不同的食品:
第一周,主要是要把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以及恶露排出体外,每天喝生化汤,吃麻油炒猪肝。
生化汤:是一付配好的中药,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子宫尽快排出恶露,帮助它恢复正常的位置和形状。稍微大一点的中药房,都可以买到。
生化汤的制作:
材料:当归,川穹,桃仁(去芯),烤老姜,炙草(蜜甘草)。
做法: A米酒700cc,加入药料,慢火煮1小时左右,约剩200cc,这是第一次,药酒倒出备用。
B第二次再加入米酒350cc,和第一次煮法相同,约剩100cc。
吃法: 把A和B 放在一起,一天分3次喝完。顺产喝7天,剖腹产喝14天
胡麻油:胡麻油在这个月子期间几乎所有的菜里都会用到,它是植物油中含亚麻酸最高的一种, 有防止皮肤衰老和抗癌的作用,所以称月子专用油。
第二周,主要增强骨质和腰肾的功能,恢复骨盆。每天吃炒腰子和杜仲粉,有助于缓解尾椎骨等骨疼;(另:如果是剖腹产,还要再喝一周生化汤)。
第三周到42天,这时候,该排的已经排完,主要开始进补身体。千万记得,排完毒素后适当进补才能被身体吸收,否则堆积在身体里,成为多余的脂肪。因为前期身体虚弱,中医讲虚不受补,吃了吸收不了,只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2.新手妈妈做月子必知小常识有哪些
详情如下 一、月子里膳食营养的特点: 1、多吃豆制品、多喝奶:以保证钙的摄入量。
2、多喝汤,以保证泌乳。如猪蹄汤、鲫鱼汤、排骨汤、乌鸡汤。
3、主食量要增加: 4、多吃蔬菜和水果: 我国传统坐月子以肉、蛋为主,不让吃蔬菜尤其是水果。 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应改正。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可以防止产妇便秘。 二、月子里的饮食方法:要满足月子里产妇营养的需求量,饮食方法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咸淡适宜:一般认为,月子里的饮食要清淡,不放盐或少放盐,此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产妇的月子餐应该咸淡适宜,应少加一些调味品及食盐,这样除了可以促进产妇的食欲,对产妇的身体恢复也是有益的。 2、荤素搭配:从营养的角度来看,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都是不同的,人体需要的营养又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偏食,要注意荤素搭配。
月子里一般的习惯是以摄入鸡、鱼、蛋、肉为主,如果荤食过量,不利于胃肠蠕动,会影响消化,降低食欲。素食里含有大量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防止便秘。
因此荤素搭配既能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取,又可以预防疾病的发3、少食多餐:由于产妇刚生完宝宝,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如果一次进食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从而减弱胃肠道功能。 产妇月子里每天餐次应在56次为宜。
4、干稀搭配:食物中的汤汁既有营养,又可以增加食欲,而单纯饮水会冲淡胃液,降低食欲。除喝汤外还可以饮用果汁、牛奶等。
因此一般来说,月子里要多喝营养丰富的下奶汤和其它营养饮料,每餐食物应做到干稀搭配。
3.产妇护理常识有哪些
产妇护理常识: 1、早期下床活动,是帮助子宫收缩、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肠粘连的主要环节。
手术时腹腔打开,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腹腔,而术后往往活动小,使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肠胀气和粘连。所以产妇不要静卧,术后麻醉消失恢复知觉后,要进行肌体活动。
24小时后忍痛下床走走,能增加肠蠕动,早排气,防止肠粘连及血栓形成。经过活动,血循环加快,促使子宫收缩,利于伤口早日愈合。
2、注意饮食营养是产妇康复的一个重要方面,术后产妇要担负喂养婴儿的重任,更应注意饮食,遵医嘱进食。开始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汤、鸡蛋汤、粥等。
在腹胀排气前不能吃产气多的食物,如甜食、牛奶、黄豆及豆制品;排气之后可以和一般正常产妇一样吃营养丰富的食物。
4.坐月子必须知道的三大常识有哪些呢
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子宫,子宫复旧是产后母体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
子宫复旧主要体现在子宫肌纤维缩复,子宫变小及子宫内膜再生。一般产妇于分娩后第1天,子宫底在脐下l~2横指,子宫重约100克,以后每日下降约l。
2厘米。在产后1~2天,下腹部会鼓起一个球形发硬的小包,而且阵阵作痛,这是子宫复旧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子宫一般在10~14天缩入盆腔,从下腹部就摸不到子宫了。到产后6周时,子宫可恢复到正常大小。
分娩后子宫颈松弛、充血及水肿,呈紫色,子宫颈壁薄,皱如袖口,l厘米厚,3~6厘米长。18小时内很快缩短,变硬,恢复至正常形状。
宫颈外口第3天时能容两指,12日时容一指,内口关闭。 产后4周子宫颈恢复正常大小。
因分娩时的损伤,初产妇子宫颈外口由原来的圆形而变成横裂,形成子宫颈前后唇。 乳汁的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产妇的营养、健康状况及情绪等有关。
因此,必须保证产妇的正常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调养,避免精神刺激和感染的发生。 产后,乳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产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乳腺开始泌乳。在产后不久,就应让婴儿吸吮乳头,因为刺激乳头可促进垂体生乳素的分泌。
生乳素的分泌则是乳汁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有垂体生乳素的分泌才可能有乳汁的分泌;另外,刺激乳头还可刺激神经垂体分泌催产素,使乳腺泡周围肌上皮细胞收缩,排出乳汁,并促进子宫收缩。 因此,吸吮排乳反射是保持乳腺不断排乳的关键,日后建立条件反射,婴儿的哭声就可引起垂体生乳素及催产素的分泌。
如在分娩后不及时地进行吸吮乳头,往往会出现产后乳少。 癌症以其愈来愈高的发病率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防治癌症的重点在预防、降低癌症危险性。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尤其是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也可以降低子宫癌和输卵管癌的危险。
这主要是由于在哺乳期间所降低的雌激素引起的,促使乳房、子宫及输卵管细胞增长的雌激素越少,这些组织癌变的危险则越少。 。
5.坐月子期间需要掌握哪些保健知识
在坐月子期间产妇及其家属应讲科学,注意掌握以下几条保健要诀: 1。
保证吃好、休息好:由于分娩会给产妇的身心造成极度劳累,所以分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产妇美美地睡一觉,家属不要轻易去打扰她。睡足之后,应吃些营养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
月子里和哺乳期都应吃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促使身体迅速恢复及保证乳量充足。 2。
尽早下床活动:一般情况下,经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在产生第二天就应当下床走动,这不仅有利于产后体力恢复、增加食欲,也有助于子宫收缩,促进恶露的排出及子宫复原。 但应注意不要受凉并避免冷风直吹。
3。 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月子里产妇的会阴部分泌物较多,每天应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
勤换会阴垫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产生由于出汗多,要经常洗头、洗脚、勤换内衣裤,保持体肤的清洁。
洗澡以淋浴为宜,以免脏水流入阴道内发生感染。 4。
尽早哺乳:分娩后乳房充血膨胀明显,尽早哺乳有利于刺激乳汗的分泌,使以后的母乳喂养有个良好的开端;还要促进子宫收缩、复原。哺乳前后,产妇十分注意保持双手的清洁以及乳头、乳房的清洁卫生,防止发生乳腺感染和新生儿肠道感染。
5。 合理安排性生活:恶露未干净或产后42天以内,由于子宫内的创面尚未完全修复,所以要绝对禁止性生活。
如果为了一时之欢而忘了戒严令,很容易造成产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后果。恶露干净较早的产妇,在恢复性生活时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为产褥期受孕也是常见的事,应引起重视。
6。 按时产生检查:产生42天左右,产褥期将结束,产妇应到医院作一次产后检查,以了解身体的恢复状况。
万一有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6.产后护理基本知识有哪些呢
1、每日应观察恶露量、颜色及气味。
凡是超出正常量,或色、气味改变,以及时间的延长,均视为异常。首先是量的异常。
刚刚分娩后,如果出血量增多,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产道裂伤、胎盘残留及有凝血功能异常造成,即称为“产后出血”,这往往在医院发生,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及时处理而化险为夷。还有一种在分娩后2~3周以后出血量增多,甚至发生大出血,这需要产妇特别注意,往往在出院后红色恶露一直未净,然后突然出血量增多,可能为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或蜕膜残留、子宫切口感染。
其次,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黯如败酱色或洗肉色,有恶臭气味,同时可伴有发热、腹痛、子宫压痛,为产褥期感染。如仅恶露时间延长,超过正常时间,量少,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变,也无气味,也属于异常。
可能为子宫复旧不良、产妇体质差气虚、内分泌失调,也应警惕。另外,还有其他少见的原因造成的,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甚至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