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药的文学常识

2022-05-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龙宇昊

1.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

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3.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后于1984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4.求鲁迅《药》的整理

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 ”,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

2《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3《药》采用了插叙的手法

先描写获得血馒头的过程,引起悬念,进而插入描写革命者的故事,最后转入描写愚昧的老百姓吃革命者的血馒头,引发读者对革命失败的思考

5.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题目中的“我”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鲁迅先生以(笔 )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 先驱 )。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6.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9.25—1936.10.19),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才;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南腔北调集》;〈论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7.鲁迅的《药》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革命者夏瑜在敌人监牢里,他坚持斗争,进行革命宣传,“劝牢头造反”。

牢头向他“盘盘底细”时,他侃侃“攀谈”开了,说出“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样响亮而有力的话。红眼睛阿义狠狠“给他两个嘴巴”,他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可怜阿义的不觉悟。

最后,他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这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出处:出自现代作家鲁迅的《药》。原文: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唔。”

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窣窣⑴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

……店么?你娘会安排的”。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脱稿于“五四运动”时期,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第五号。

从作品所处理的题材来看,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期间,也就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先驱者之一秋瑾烈士1907年就义那个时候,秋瑾烈士就义后四年即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软弱性,未能完成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中国,中国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当时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使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心肝炒食。

秋瑾也因此被告发而入狱,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十分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

在仙台学医时,他看了日本人杀中国人而另一大群中国人却来 “鉴赏” 杀人 “壮举” 的电影以后,深切感到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由此他得出结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秋瑾烈士的被害,他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他提笔创作了《药》。

8.鲁迅的文学常识,谢谢.急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

9.鲁迅的文章《药》

鲁迅的《药》以其深邃的思想内蕴流传于世,今天重温这一名篇,深为它的人物姓名寓意所折服,下面就小说中人物姓名寓意说说我的一已之见。

华老栓,正如周遐先生在《鲁迅小说的人物》一书中所说的“华老栓的名别无多大意义,它是从小栓而来的,在北方很普遍,栓的意思即‘拴’,缚系恐怕小孩长不大,给取主人公名字,有如乡下拴牛绳。”这是昼遐先生在《鲁迅小说的人物》一书中所说的一段话他和老伴饱经沧桑,把生活的全部希望都“拴系”在唯一的爱子身上,希望儿子命“栓”体“牢”,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偏偏以不以老拴的希望为转移,小栓患上痨病,人血馒头也没有“拴牢”小栓的命,华家悲剧的深刻意蕴便通过老拴和小栓两代人取名为“栓”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夏瑜,由“瑜”“瑾”都为美玉,“夏”“秋”相连,不难得知“夏瑜”暗指“秋瑾”。“瑜”是美玉,比喻人的美德而夏瑜深陷囹圄,却不怕严刑拷打,不畏流血牺牲,“宁为玉粹,不为瓦全”,充分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玉般的品质。然而“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夏瑜身上所表现的革命性的品质也“藏匿”着,或者说带着有较为严重的“疾瑕”,一方面把广大劳苦大众看成浑浑噩噩的群氓,把自己看成包打天下的救世主,另一方面试图从统治阶级内部寻求支持。夏瑜是一位“瑕瑜通见”的革命者,也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妥协性的二重属性。

康大叔,他贪婪、蛮横,对革命者充满刻骨仇恨。在他身上既表现出病态社会中少有的健“康”体魄,又表现出病入膏肓的不健“康”的灵魂,这种“体康心不康”的人物让他姓康,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小说中似乎不起眼的人物命名也有其不同寻常的寓意,阿义不“义”、“花白胡子”像山羊,寓意“软弱可欺”的羊性特征;“驼背五少爷”像鞠躬,寓意“不思进取,驯服恭顺”的奴性特质。

另外华老栓和夏瑜的姓“华”“夏”正好构成华夏民族的代称。本为一家的“华”“夏”两家却相互吞噬,华家“栓者”早夭,夏家“瑜者”玉碎。

鲁迅药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