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关于中药常识的文章
中药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至今仍在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药理论及实践经验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它不仅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药,毒副作用小,且一味药物多种成分,广泛治疗多种疾病。
中药又多采取复方的形式应用,通过合理的配伍组方,既可适应复杂病情,又能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1、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是怎么回事? 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单味中药在方剂中的作用而确认的,君是主的意思,君在方剂中常常是一味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中药。
如四君子汤是用以治疗脾胃气虚而引起的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腹胀、面色苍白或萎黄,语言低弱细微,四肢软弱无力,脉细或沉细等症的,其方剂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而人参具有良好的补气、健脾、助阳作用,百食欲不佳、大便溏稀、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脉细等诸多证候皆是因脾胃气虚所引起,因此补益脾气则是治疗脾胃气虚的重要原则。人参在四子汤中起君的作用。
白术也是健脾良药具有良好的温脾补脾作用但效果不如人参而且补气力弱,是一味臣药,佐药则指茯苓,茯苓具有渗湿利尿作用,同时能健脾安神,中医认为脾喜燥怕湿而茯苓能渗湿利尿,因此,此方中佐以茯苓则健脾作用更强。甘草是四君子汤中的使药,能协君药人参、臣药白术、佐药茯苓的治疗作用,同时还可将诸药引导到所需治疗的脏腑和经络,这样使治疗作用更有针对性。
也有些方剂中,如六一散、白虎汤等,不一定按君佐使的原则进行配伍,但其总的原则也是主药和辅药的关系;具体药方如何配伍,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辨证而定。 2、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疾病有热证和寒证之分,一般说来,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药,如寒性的黄连、黄柏、大黄能清热、降火、解毒。能够治疗寒证的大多属温性或热性药,如热性的附子、干姜、小茴香能暖中散寒。
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阳证、热证疾病的治疗。
温热药多具有温和、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阴证、寒证的治疗。有些平性药物只是药性比较缓和,但也具有偏寒或偏热之性,因此也属于四气之内,如某些补药、理气药、利尿药等。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药,作用也有共同之处,如辛味药能发散、能行气血,适用于表证和气滞血瘀等证;苦味药能泻能燥,适用于热证和湿证;酸味能收敛,适用于盗汗、遗精、久泻等;咸能软坚,适用于便秘、肿块、瘰疠等症;甘即甜味,能补能缓,适用于虚弱或和缓,拘紧疼痛等症;但两者必须综合运用。
如同样是寒性药的黄连和浮萍,由于黄连味苦、浮萍味辛,因此,黄连能降火,浮萍却能疏散风热。同样是甘味的黄芪和芦根,温性的黄芪能补气、寒性的芦根却能清热除烦。
3、中药十八反十九畏 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一节中曾原则地提到,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
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
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
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
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
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
2.中药医学常识 应该包括什么
中医基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经脉分布,气血津液,三焦,五脏六腑
中医诊断:望(神态五官,舌),闻,问,切,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病性辨证(六淫,气血,津液,情志),脏腑辨证(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女子胞),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上,中,下)
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散风热),清热药(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泻下药(攻下,润下,峻下逐水),祛风湿药(祛风寒湿,祛风湿热,祛风湿强筋骨),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凉血止血,化淤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稹),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清化热痰,止咳平喘),安神药(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补气,补阳,补血,补阴),收涩药(固表止汗,敛肺涩肠,固精缩尿止带),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
方剂: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祛暑剂(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益气),温里剂(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表里双解(解表清里,解表温里,解表攻里),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安神剂(重镇安神,补养安神,交通心肾),开窍剂(凉开,温开),理气剂(行气,降气),理血剂(活血祛瘀,止血),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治燥剂(轻宣外燥,滋润内燥),祛湿剂(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消稹化积),驱虫剂,涌吐剂,治疡剂(散结消痈,拖里透脓,补虚敛疮)
3.医药小常识
医药小知识 阿司匹林与酒冲突。酒在体内先被氧化成乙醛,然后成为乙酸,而阿司匹林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等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 黄连素与茶冲突。茶水含有约10%的鞣质,在体内易被分解成鞣酸,而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不能饮茶。
布洛芬与咖啡、可乐冲突。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刺激,咖 啡中的咖啡因和可乐中的古柯碱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抗生素与牛奶、果汁冲突。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不要饮用牛奶 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富含的果酸会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钙片与菠菜冲突。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体内后电解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服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将菠菜先煮一下再食用。
抗过敏药与奶酪、肉制品冲突。服用抗过敏药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造成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止泻药与牛奶冲突。服止泻药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含有的乳糖还容易加重腹泻。
利尿剂与香蕉、橘子冲突。服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如果食用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过量,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维生素C与虾冲突。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使其失去药效。虾中的五价砷易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降压药与西柚汁冲突。服降压药时不能饮用西柚汁,因为西柚汁的柚皮素会影响肝脏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和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容易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
4.中药常识~辛温解表药
1.麻黄辛、微苦,温。
人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本品发汗作用较强,是辛温发汗的主药。用于外感风寒,麻黄一桂枝(如麻黄汤);风寒咳嗽、气喘,配杏仁;风热咳嗽、气喘,用麻黄一石膏、杏仁。
表虚多汗、肺虚咳嗽及脾虚水肿者忌用。 2.桂枝辛、甘,温。
人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本品善祛风寒,其作用较为缓和,可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不论无汗或有汗均使用。用于风寒表证,配麻黄;感受风寒、表虚自汗,用桂枝一芍药(桂枝汤);温经散寒,通痹止痛,治寒湿性痹痛,为前肢的引经药。
温热病、阴虚火旺及血热妄行所致出血症和孕畜忌用。 3.防风辛、甘,微温。
人膀胱、肝、脾经。祛风发表,胜湿解痉。
本品能散风寒,其性甘缓不燥,善于通行全身,是一味祛风的要药,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祛风湿而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配羌活、独活、附子、升麻;祛风解痉,用于破伤风,配天南星、白附子、天麻。阴虚火旺及血虚者忌用。
4.荆芥辛,温。入肺、肝经。
祛风解表,止血。本品轻扬、芳香而散,既有发汗解表之力,又能祛风,其作用较为缓和,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
配防风、羌活等,治风寒感冒;配薄荷、连翘等,治风热感冒;炒炭止血,用于衄血、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等。 5.紫苏辛,温。
入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和胃。
本品能发散风寒,开宣肺气,发汗力较强。配杏仁、前胡、桔梗等,治疗风寒感冒兼有咳嗽;气味芳香,行气醒脾,配藿香等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肚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
表虚自汗者忌用。 6.细辛辛,温。
人心、肺、肾经。发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痰。
本品既能疏散外风,又可驱逐里寒。用治风寒感冒,配麻黄、附子等;发散风寒,止痛,治风湿痹痛,配羌活、川乌等;温肺寒,化痰饮,用于肺寒气逆,痰多咳喘,配干姜、半夏等。
5.煲汤药材小常识大全 煲汤常用药材有哪些 煲汤
煲汤时药材的搭配很重要,针对不同的体格人的人有不同的安排,讲究药性平衡:
热性=凉性 寒性=温性 实性=泻性 虚性=补性 燥性=润性 湿性=燥性
玉竹:养阳润燥、生津、清热。
川贝:润心肺、清热痰。
百合:补肝肺清热益脾。(清水浸1小时)
支竹:清肺补脾、润燥化痰。(清水浸10分钟,切4CM块,最多煲半小时)
夏枯草:清肝热、降血压。(最多煲2小时)
生地:凉血解毒、利尿。
罗汉果:清肺润肠。
老苋菜梗:解毒清热、补血止血、通利小便。(中药店有卖,洗净切短)
白果:益肺气。(去壳,入滚水5分钟取起去衣,去心)
芡实:补肾固精、健脾止泻。
无花果:润肺清咽、健胃清肠。(切片)
竹蔗:润燥、和胃、清热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
土茯苓:清热去湿、解毒利尿。
当归:补和血、调经止痛。
天麻:祛风、定惊。
冬虫草:补损虚、益精气、化痰。
茉莉花:提神醒脑,清虚火、去寒积。
雪蛤:滋肾、补肺、健脾。(清水浸发5小时,入葱姜水滚5分钟取起,入炖盅一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