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常识与急救心得

2022-06-21 综合 86阅读 投稿:醉若尘

1.急救 谁会写医疗急救心得啊

在观摩以救护交通事故中被夹人员为例的急救措施操作事例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德国在处理紧急事故的效率之高,在出现事故报警2分钟后,救护车、救护医师车、消防车、汽车切割车、事故保障车等五辆车到达现场,首先急救医师评估伤员情况,其他人员一切听从急救医师安排,一切的过程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培训工作,常抓不懈 急救人员有急救助理和急救医师。有专门培训急救助理和急救医师的培训中心。

1、急救助理每辆救护车配备一名急救医师无必要,且费用高,一般配备急救助理,急救助理要经过2~3年的专业培训,协助急救一定数量的病人,具备识别异常心电图、除颤、体外起搏、气管插管、静脉输液、常用药物使用、急症识别等,获得急救助理参加急救后,每年集中培训一次,以更新知识。 2、急救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年以上医院工作经验,1年icu工作经验,有足够能力应付急救,通过考核,可取得急救医师证书,以后还需每年参加一次急救培训,如不参加培训将取消资格。

3、培训学校人体模型、插管模型、监护设备、异常心电图、除颤等仪器设备,一应具全,操作是否得当,一目了然。师资力量雄厚,考核标准科学,量化分数得当。

五、医疗保险,保障运作 德国制订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法,从对生病、事故以及年老时的保障直到子女补助,住房补贴或失业金。医疗保险是三大(养老、事故、医疗)保险之一,法律规定90%以上的公民都必须参加一般医疗保险,10-15%的公务员、教师等人员由政府进行特殊的医疗保险。

所有参加一般医疗保险的投保者(指收入在6500马克以下的人员)的保险费由投保者和雇主各付一半,人均缴纳保险费占总收入的11-15%。一家户主医疗保险,全家(无职业者)可以享受在被允许的医疗保险医生和牙科医生中自由选择医疗保健服务。

收入在6500马克以上的高收入人员,还可以参加私人医疗保险,并享受到医院指定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待遇。 医疗急救费用均由保险公司支付,个人不与急救站、医院发生经济来往,收费标准为:救护车200欧元/次,急救医师400欧元/次,飞机1100欧元/次(或35欧元/分钟,海军飞机6000欧元/小时)。

保险公司统一支付,解除个人费用的顾虑。 六、流程通畅,突出急字 德国城市急救的特点:德国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为世界之首,高速公路没有时速限制,交通事故伤员是急救的主要对象;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症越来越多,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病员的抢救量仅次于交通事故;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日益增强,导致不少人心理失衡,因抑郁而轻生者、伤害他人者增多;滥用药物导致急性中毒以及宠物传播感染如狂犬病、猫抓病也为数不少。

面对这种情况医院急救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国一个危重病人,调度中心接到报警后,马上派急救医师到现场,急救医师在现场进行处理,病人病情稳定后,由救护车送到有条件的医院,并且在报警的同时,调度中心已通知医院做好一切的急救准备。

柏林夏里特(charite)大医院急诊部、基尔(keil)大学附属医院急救门诊设备更为齐全,武装到“牙齿”,伤病员能够在“白金时间”和“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成功的希望很大。院前急救→急诊处理→icu→康复,流程通畅,高效运作。

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德国急救:“先进的抢救设备、温馨的就医环境和以人为本、救助生命的精神”。 七、几点建议 1、制订《浙江省急救医疗工作条例》,对急救资金来源、急救车配备、急救药品编号、急救医师技术、医院急诊室、icu、急救质量质控等,作详细规定。

2、全省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立即停止或废除其他急救电话号码。 3、整顿全省急救医疗秩序,遏制急救医疗市场无序竞争。

4、县、市级建立急救调度中心,合理设置急救站,使危重病人能在10分钟内得到救护。 5、急救工作是城市文明进程的标志,与抗sars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业相关,政府部门应把急救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畴。

6、多渠道集资,如慈善结构、个人捐资、私人营业、医院集资等,解决政府部门对急救医疗的投入不足。 7、统一全省急救站、急诊室设备配置;统一急救药品编号;统一急救箱。

8、加强各县市急诊医学技术中心指导作用,加强对急救医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急救水平。 这次培训学习得到德国同行热情友好热情接待,无论是到大学医院还是在造船厂医疗站参观考察,院方领导及专家总是准时,毫不保留地向我们介绍情况及参观设备和新技术,百问不厌地解答问题,相互交流无拘无束,热情友好。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德国的医疗卫生设施先进,居民的健康有保障,急救医疗技术非常发达。正如国际医学界普遍的一种看法,“美国的手术成功率最高,日本的医疗器械最好,而德国的急救水平堪称一流。”

2.急救讲座观后感

急救知识讲座感想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交通也是一天比一天发达,而当我们直面由于随之而来的大量事故而造成的伤亡时,我们该怎么办,同样,当我们直面由于溺水,电击,重摔等事故而昏死过去的病人时,我们又该怎么做?显然,作为k中学生的我们是不应该束手无策的,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恰恰很缺乏这方面的技能。X月XX日,一场精彩的急救知识讲座为我们补上了这一课。

当我12:30赶到礼堂,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了。很快,讲座就开始了。这场急救知识讲座主要是讲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两大方面,是由经验丰富的市三院外科专家主讲的。整个讲座由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组成。

主讲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医生,开始我还怀疑这么年轻女医生给我们做讲座可能经验不足。但是,很快,我就打消了这个想法。主讲医生借助电脑幻灯片,给我们将得清晰明了,还不失幽默。大家都把这次讲座看成是一次学习急救知识的好机会,听地格外认真,还时不时的有人提出问题。以前总以为人工呼吸是很简单的事,但再听了主讲医生的讲解后才知道人工呼吸里面还有大学问呢,当我们面队呼吸暂停的病人时,首先我们应该判断对病人宜不宜做人工呼吸,对于有些颈椎受伤的病人来说是不宜做人工呼吸的;其次。当我们确定要给病人做人工呼吸之前,要先检查病人通气与否,判断病人脉搏;另外,还要对病人辅以胸腔敲击,以帮助病人心脏复苏。。

在主讲医生一番详细的讲解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于是,主讲医生便首先在一个人体模型上给我们做了一整套的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演示,接着,她便让同学们都上来试试。虽然,面对的只是一个模型,但毕竟也是一次实际操作,能让人亲身体会一下如何实施对病人的救助,同学们对此的兴致倒是出乎意料的高,模型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争先恐后地试者去完成刚学会的一整套急救措施。。

这是一个简短但精彩的急救知识讲座,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毕竟生命是宝贵的,平时同学们都不会谈到生命这个话题,因为它太沉重了,但是面对现实,当我们突然直面某一个生命的凋敝时,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感谢这次精彩的急救知识讲座,我想我可以更坦然的面对“生命”了!

3.家庭生活意外急救小常识的心得体会

您指的意外险情是什么呢,这要是写洋洋洒洒一大篇。

家庭篇家庭防患于未然家中失火家庭烧烫伤触电家庭中暑煤气泄漏家庭创伤异物抓咬伤食物中毒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儿科急病家中病人入室抢劫盗窃社会篇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公共场所火灾交通意外和事故室外运动事故社会恐怖犯罪行动校园暴力生活小尴尬孩子走失重大传染病自然篇尽量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地震水灾风灾中暑晒伤冻伤毒物蛰咬或触碰野外生存篇在野外学会生存露营迷路野外用火饥饿保温/御寒饮水渡河沼泽在野外发求救信号野外急救原则应急的常规操作技术应急准备家庭急救药箱旅游药包准备怎样为孩子买保险基本的急救知识学会急救减少损失基本原则心肺复苏法氧气吸入法伤者搬运创伤处理骨折固定法暴露和半暴露疗法冷敷疗法热敷疗法洗胃催吐法蒸汽吸入疗法身边常见物品的急救使用求助要积极求助如何向邻居求助如何向警察求助如何向社会工作人员求助如何向陌生人求助急救电话斗争正当防卫见义勇为防身术险情后的心理调适培养最佳的应急心态(一)紧急呼救1、110报警电话发现刑事、治安案(事)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安全、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事)件时,应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报警。110电话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话或手机、小灵通均可直接拨打。

应急要点→★发现杀人、抢劫、盗窃、强奸、放火、斗殴等刑事、治安案(事)件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发现自杀、坠楼、溺水者,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应拨打110电话报警。★要保护好现场,以便民警赶到现场提取痕迹、物证。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发生交通事故,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

应急要点→★拨打110电话报警时,要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在交通民警到来前,要保护好现场。

★遇到肇事车逃逸时,要记下车牌号码、车型、颜色及特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电话,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如因车辆变形,人员被困车内,应立即拨打110电话求助。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位置的,应当做好标记。

3、119火灾报警电话发现火灾后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应急要点→★报警时,要讲清楚失火处的地址或地理位置及周围明显标志。

★报警时,应讲清起火部位、面积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同时,要派人到路口迎候、引导消防车到达现场。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设法利用就便器材灭火,控制火势蔓延。4、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需要医疗急救服务时,可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

120电话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话或手机、小灵通均可直接拨打。应急要点→★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地址、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幢标志性建筑物附近等。★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病情,如肚子疼、意识不清、吐血、呕吐、呼吸困难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报告受害人受伤的身体部位等有关情况。

★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并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

4.医疗急救常识

1、正常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行为活动自如。

如果有人“不明白了”,呼吸、心跳存在,按压或针刺“人中”穴无反应,有可能是昏迷了,昏迷时间越长,病情相对越重; 2、正常成人的体温是36-37 ℃; 3、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均匀有力; 4、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一呼一吸时间均等; 5、正常成人血压界于140/90mmHg(18.6/12kpa)-90/60mmHg(12/8kpa)之间。 6、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等大正圆; 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

徒手心肺复苏术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徒手心肺复苏术主要应用于猝死的病人。

首先判定病人是不是猝死,包括突然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等等。 体位:病人仰卧于地上或木板上,头上不垫枕头及其他物品,这是心肺复苏术的正确体位,如果病人俯卧,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手法要轻柔,特别要注意头颈部,一定不能用力过大。

如果病人躺在松软的床上,背部要垫上木板。 判断神志:呼叫无反应,手掐人中、合谷穴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可以断定患者神志丧失。

轻拍伤病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 7、正常成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什么叫猝死? 平常“健康”人,或者病情基本稳定的人,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叫做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把从发病到呼吸心跳停止在6小时内死亡的病例,定为猝死。

猝死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急性发作所致。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有70%发生在院外。

猝死的病人,神志丧失、颈动脉波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猝死的病人是可以抢救复活的。

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就地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 在4-6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50%。

开通气道:仰头举颌(颏)法,先清理口腔异物(呕吐物、血块等)去掉假牙,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处,抬起下颏,使头后仰,一手托颈后,头后仰的程度以下颌和耳垂的联线与地面垂直为宜,后仰不要过度。 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

看:胸部或腹部有无起伏。 听:口、鼻有无呼吸声音。

感觉:口鼻有无气流溢出。 高声呼救 伤病者对轻拍、呼唤无反应,表明其已丧失意识,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 若有他人,先拨打急救电话,后参与共同现场抢救。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员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口对口人工呼吸:放在前额的手拇指和食指掐紧鼻孔,将口包住病人的口,先深呼吸一口,然后吹2次气,吹气时不要用力过猛。

吹气后,病人胸部有起伏说明人工呼吸有效。如颈动脉搏动消失,既可以认定心跳停止(颈动脉位置在喉结旁2-3厘米处)。

心外按压: 按压部位:前胸正中,胸骨下1/2处。 按压频率:每分钟60-100次。

按压深度:3-5厘米。 按压手法:一手掌放于胸骨下1/2处,手掌与胸骨平行,另一手重叠在手背上,两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双肩绷直,双肩垂直在胸骨上方正中,以肩、臂力量向下按压。

注意事项: 1、心外按压要不间断进行。 2、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3、向下按压和放松时间均等。 4、放松时手掌也不要离开胸壁。

如呼吸、心跳停止,人工呼吸、心外按压时要同时进行。吹气时,停止按压。

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两者可轮换进行。 一人做:按15:2的比例进行,即先吹两口气,然后胸外心脏按压15次。

周而复始,直至有人接替为止。 二人做:按5:1的比例进行,即一人吹一口气,一人心外按压5次。

吹气的时候,停止按压。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两者可轮换进行。

直至专业急救人员赶到为止。自救互救的同时急呼120。

现场急救 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 急救现场强烈呼唤“第一目击者”,那么什么是“第一目击者”呢?就是经过短期培训,掌握相当医疗常识,甚至获得相关培训证明者。 急救现场主张第一目击者实施救治。

美国约二亿人口,有7千万人接受过正规的急救培训,比例约为4:1,美国的急救电话为911,美国的公共场所配置除颤器。挪威把心肺复苏纳入了中学课本。

在德国,不会止血包扎不发驾驶执照… … 急救面对着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人类近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扶摇直上,急救早已不单单是简单的止血包扎等外伤的处理了,而是着重对民众普及以心肺复苏为基本内容,并辅以创伤救护的知识技能的培训。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医学急救界正式向社会提出了开展“第一目击者”的普及培训教学,以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在现场抢救因危重急症或意外伤害导致生命危在片刻的伤病人。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心脏病急症及其他危重急症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在医务人员赶到之前,“第一目击者”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1、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2、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

3、减轻病痛,减少意外损害,降低伤残率。 1、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

5.你对医疗急救这门课如何看待

笔者认为,社会急救医疗应重点体现一个“急”字,这就决定了相关立法必须围绕“应急”、“救急”来做文章。然而,如何将这些基本道理转化为法律原则,并由具体的法律规范表现出来,成为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则不像做算术题“1+1=2”那么简单明了。那么,一个“急”字如何体现在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中的上述两项内容之中呢?

首先,关于“伤者是否可以选择医疗机构”的问题。笔者的态度是,不可以。这是“应急”“救急”的本质内涵和必然要求。所谓“急救”,最直接和最通俗的含义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获得合理的施救,以免危及生命。因为在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延误治疗,都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请注意,这里必须特别强调“合理施救”,而不是“全面治疗”,更不是“最佳治疗”,如果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更好治疗和进一步康复治疗,在无生命危险或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转院来实现。

当然,选择医疗机构也决不是越近越好,而必须充分考虑到送诊医疗机构的资质和急救能力。为了切实防止送往的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而耽误急救的情况,医疗主管部门应当对加入急救医疗网络的医院进行全面或单科评估、确定相应的急救资质,并绘制成社会急救医疗地图,作为就近送诊的必备参考资料。

在急救医疗机构的选择上,无论是管理部门、急救人员,还是患者或其家属,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急救的基本任务就是先保证患者生命无虞或病情不急剧恶化,保住了患者生命或稳定了病情就完成了急救医疗的任务,之后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都不再是急救医疗的范畴,而属于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服务,患者及其家属享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此外,关于“120救护车出车和达到现场时限是否可限定”的问题,笔者觉得必须限制出车时间,而对于到达现场时间则很难给出一个时限。救护车的出车时间以限制3分钟为宜,因为这是急救,是救人性命,必须越快越好,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比照火警出警时限来确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既能督促政府和医疗机构加强社会急救医疗设备设施投资和建设,也可以督促医疗机构对急救工作和人员加强管理,强化敬畏和尊重生命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往往受多种因素制约,并不取决于急救人员的主观意志。因而不宜明确规定时限,否则一旦超时就是违反法定义务,非常容易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矛盾和纠纷。

医疗常识与急救心得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