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居民健康饮食宣传的主题是什
2013年6月17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相关部门,在北京启动以“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各地积极响应,同时开展了启动活动。
内蒙古 由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主办的内蒙古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 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出席会议并讲话。
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及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代表和消费者代表等近千人参加启动仪式。 活动周期间,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会同其他9个相关部门,依次举办主题日活动。
通过宣传展示本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目标规划,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积极回应社会有关食品安全的关切和疑虑,组织开展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等活动。 江苏省 江苏省暨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南京市隆重举行。
省政府副省长毛伟明在启动仪式上讲话,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毛伟明指出,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各项监管措施,着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饮食消费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毛伟明强调,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这个主题,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和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格局。 希望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从我做起,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守法诚信经营实现更大发展。
同时,希望各位食品安全公众监督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为提升全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积极贡献! 启动仪式上,江苏省领导为省级食品安全公众监督员颁发了证书,活动现场还组织开展了万家食品企业诚信经营签名、食品安全有奖知识问答、食品安全咨询服务等活动;展出了食品安全宣传图板;发放了宣传资料。 宣传周期间,省经信委、公安厅、农委、海洋渔业局、卫生厅、商务厅、省科协、粮食局、工商局、质监局、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还将分别组织主题日活动;省农产品质检中心、畜产品质检中心、水产质量检测中心、疾控中心等食品机构也将对公众开放。
安徽省 安徽省各地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 铜陵市局:开展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该局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设置咨询台、放置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积极向群众宣传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 合肥市局:举行2013年食品安全庐州行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农委、市畜牧水产局、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科协、市粮食局、市工商局和市质检局等将依次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各县(市)区也同步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展览演示、实地观摩、咨询讲座、现场服务、发放资料等形式,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系统展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细致梳理、积极回应、主动发布各自领域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和科普知识。
宿州市局: 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科技文化广场举行。 宿州市局与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农委、市工商局等多家单位以及10余家食品企业一起围绕“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池州市局:参加主题“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 维护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通过设立咨询台、设置宣传展板、发放科普读本、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解读保健食品打击“四非”相关政策,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 芜湖市局:该市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农业、工商、质监、教育、商务、科协等单位在活动现场为市民提供食品安全相关咨询服务。
现场放置宣传展板,给市民讲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常识,传播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寻找“笑脸”就餐。 黄山市局:参与了市政府统一组织的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拉开了2013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帷幕。
在宣传周期间,该局将围绕“引导理性消费,寻找笑脸就餐”活动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舒城、庐江、潜山、休宁、泗县等县局参加了大型宣传咨询活动,以横幅、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和实物比较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以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湖北省 “湖北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武汉市举行,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围绕“社会共治 同。
2..我国人民应当如何进行膳食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国有句古训,叫“民以食为天”,说明我国居民历来对饮食都非常重视,把饮食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富国强。现在,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过去贫穷落后时期如何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如何合理地、科学地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以获得健康长寿。
但是,目前多数人对如何科学膳食的知识了解甚少,以致“吃出来”的病症越来越多了,例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面对太多诱人的食物,过去饿惯了的人们开始暴饮狂食,终于有一天我们病了,原因是“营养过剩”;于是,我们开始忌口,开始拒绝某种自己钟爱的食物。
等有一天我们又病了,原因却是“营养不均、营养不良”。我们在告别了食物匾乏的时代后,却跌人了营养知识匾乏的时代,我们不知道该吃什么、该怎么吃。
传统中医自古便有药食同源之说,认为食物同中草药一样,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别,此即“四气五味学说”,不同的性味对脏腑的作用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性质寒凉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和平肝安神等作用,如西瓜、苦瓜、白菜、海带等食物,以及金银花、薄荷、芦根等药物;性质温热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等作用,如生姜、大蒜、羊肉、花椒、人参、黄蔑、当归等。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曾记载:“五味所人,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咸人肾,甘人脾”,说明药食五味对五脏分别具有特定的濡养和亲和作用。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吃得营养?怎样吃得健康?其实我们祖先早已为我们作出了答案。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养生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及独特的理论体系,饮食文化、合理膳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性和综合性,以人为本,注重饮食营养补充与脏腑功能调理的协调平衡,强调饮食调摄在保持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科学。
在营养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认为药食五味虽各养五脏,但脾胃在饮食营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承担着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素问》说“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说明药食五味与脾胃和形体关系密切,只有脾胃功能健旺,五气才能各养其脏,机体才能健康。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气,可温煦滋养后天之脾胃,使其功能健旺。
同时,肾又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以保持充盛,即所谓“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意思是说,脾如果没有肾提供的先天之气,就不能正常发育、成长和发挥功能;肾如果没有脾胃提供的水谷精微等后天之气,也不能正常生长和发挥功能。
因此,就养生而言,脾肾功能健旺是饮食发挥营养作用的先决条件。在日常饮食养生上,提出了“五味调和”和“饮食有节”的理论。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膳食平衡观点,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与现代营养学所提出的全面合理的膳食营养观是完全一致的,即只有膳食平衡,才能保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营养物质充分吸收,才能维持人体健康长寿。
在疾病发生与康复上,提出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例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和缺碘型甲状腺肿大,以及营养不均导致的富贵病、三高症等。
而病后的饮食调摄同样关系到疾病的康复状况,即“食复学说”。如糖尿病病人应合理控制饮食,防止饮食不节引起的血糖波动;肾病病人饮食应清淡,不可多摄人盐和蛋白质,以防增加肾脏负担;手术后的病人应加强蛋白质的补充,以利于术口愈合等等。
既然膳食均衡对人们的健康如此重要,那么,我国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又是如何呢?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畜肉类及油脂类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而奶类、豆类制品比例较低,人们在摄人过多的动物蛋白的同时,也摄人了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很显然,优质蛋白质的摄人不足和摄人不均衡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们通过饮食摄人补充了蛋白质、水分、脂肪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正是中医所说的人体“元气”盛衰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蛋白质,不仅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同时又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既与先天体质有关,也与后天营养调补密切相连。
例如幼儿与青少年的发育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以补充机体的元气,否则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甚至生长迟滞的现象,影响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成年人如缺乏蛋白质,就会导致机体气机失调,脏腑功能失衡,出现体质差,食欲不佳,易疲倦或感冒等症状;若老年人缺乏蛋白质,则导致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
而当人患病的时候,由于饮食失常,更易损伤元气,加重病情,延缓疾病康复。因此,适当地补充优质蛋白质,对于增强机体正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3.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目的是什么
(1)正确认识和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2)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3)针对居民个人制定科学有效的有氧运动计划。
(4)消除精神紧张,进行健康心理疏导。(5)对老、幼、孕、残等特殊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居家或出行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教育。
扩展资料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2)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34条),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 吸烟等。
(3)基本技能(7条),如: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健康教育服务。
4.健康管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健康管理的目的
一学:使你学会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
二改:让你改变不合理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
三减:尽量减少用药量、住院费、医疗费
四降:降血脂/血糖/血压/体重,即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
健康管理意义
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健康服务,已是解决当今社会主要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问题的首选对策,具有全程预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最有效,最恰当的重点在社区。通过以教育、政策、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促进人们提高和改善自身的健康,健康促进指导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改善健康状况,已非单纯的医疗卫生,服务,而是卫生部门和非卫生部门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积极行动和共同责任,健康促进的切入点是群体健康、生命全程健康,重点是对哪些导致亚健康和慢性病的生活方式、行为、风俗、习惯和有害的社会及自然环境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管理,以预防疾病,促进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5.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是保障食品安全,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通过实施食品安全法,建立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确立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可以从法律制度上更好地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是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和食品贸易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食品安全法,可以更加严格地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促使食品生产者依据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功中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重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以良好的质量、可靠的信誉推动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法,可以树立我国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国际形象,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食品贸易的发展。
(三)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需要。实施食品安全法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着眼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权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同时,在现行的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制定内容更加全面的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动物防疫法、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配套,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6.“把健康带回家”活动目的
以下为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这个的目的:各县(区)卫计委、计生协,各开发区(新区)社发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健康南昌建设,倡导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动人口健康的社会氛围,提升流动人口对卫生计生服务的获得感,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行动的通知》(赣卫流管字〔2017〕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南昌二七医院积极学习,决定在2018年春节期间,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和目的(一)主题:把健康带回家(二)目的: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元旦、春节期间将“健康身体、健康知识、健康用品”带回家(家庭、家乡),使他们成为健康关怀的受益者,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者。重点在春节期间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健康服务、健康故事、健康知识,营造“把健康带回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