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常识大全

2022-04-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江山

1.中医知识大全、

脚气偏方内科单方 1.黄豆米皮糠(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米皮糖160克。 用法:将黄豆与米皮糠用水炖熟吃。

2.红枣陈皮赤豆汤(民间方) 主治:脚气肿痛。 配方:陈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红枣10枚。

用法:将陈皮、赤豆、花生仁、红枣用水煎煮熟食用。 按注:一方无陈皮,一方再加大蒜无陈皮。

3.麦芽煎(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麦芽适量。

用法:将麦芽用水煎服。 4.冬瓜赤小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大冬瓜一个,赤小豆130克。 用法:将冬瓜切盖去内瓤,装入郝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为丸食,或加水煮至烂熟,分二、三次食。

按注:一方无大冬瓜加蜂蜜也可。 5.皮骨黄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陈皮3克,羊脚骨150克。 用法:将黄豆、陈皮与羊脚骨用水炖烂,适加调味品盐等食用。

按注:一方无黄豆。 6.青鱼煮韭黄《民间便验荟萃》 主治:脚气。

配方:青鱼500克,韭黄250克。 用法:青鱼洗净,加韭黄煮食。

7.白扁豆散(民间方) 主治:脚气浮肿。 配方:白扁豆适量。

用法:磨成粉,饭前每次10克,用灯心草煎汤调服,每日3次。 8.花生红枣凤瓜汤《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

配方:花生90克,红枣10粒,鸡脚10只,瘦肉120克,陈皮1/4个。 用法:红枣去核,与余料齐洗净。

鸡脚连同瘦肉飞水冲净。陈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时,调味即可。

佐餐食。 按注:一方不用鸡脚、瘦肉,加饭豆。

9.米糠饼《食疗大量病》 主治:脚病。 配方:米糠50克,面粉50克,红糖适量。

用法:面粉与米糠加水合均匀,加入化好的红糖,按常法煎成饼。当点心食。

10.谷皮糠粥《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病。 配方:粳米50克,新鲜谷皮糠适量。

用法:粳米洗净煮为稀粥,待粥成时把谷皮糠调入粥中煮至粥稠。作早晚餐。

11.紫菜车前汤(民间方) 主治:湿性脚气。水肿。

配方:紫菜、车前子适量。 用法:水煎服。

2.中医知识大全、

脚气偏方内科单方

1.黄豆米皮糠(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米皮糖160克。

用法:将黄豆与米皮糠用水炖熟吃。

2.红枣陈皮赤豆汤(民间方)

主治:脚气肿痛。

配方:陈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红枣10枚。

用法:将陈皮、赤豆、花生仁、红枣用水煎煮熟食用。

按注:一方无陈皮,一方再加大蒜无陈皮。

3.麦芽煎(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麦芽适量。

用法:将麦芽用水煎服。

4.冬瓜赤小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大冬瓜一个,赤小豆130克。

用法:将冬瓜切盖去内瓤,装入郝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为丸食,或加水煮至烂熟,分二、三次食。

按注:一方无大冬瓜加蜂蜜也可。

5.皮骨黄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陈皮3克,羊脚骨150克。

用法:将黄豆、陈皮与羊脚骨用水炖烂,适加调味品盐等食用。

按注:一方无黄豆。

6.青鱼煮韭黄《民间便验荟萃》

主治:脚气。

配方:青鱼500克,韭黄250克。

用法:青鱼洗净,加韭黄煮食。

7.白扁豆散(民间方)

主治:脚气浮肿。

配方:白扁豆适量。

用法:磨成粉,饭前每次10克,用灯心草煎汤调服,每日3次。

8.花生红枣凤瓜汤《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

配方:花生90克,红枣10粒,鸡脚10只,瘦肉120克,陈皮1/4个。

用法:红枣去核,与余料齐洗净。鸡脚连同瘦肉飞水冲净。陈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时,调味即可。佐餐食。

按注:一方不用鸡脚、瘦肉,加饭豆。

9.米糠饼《食疗大量病》

主治:脚病。

配方:米糠50克,面粉50克,红糖适量。

用法:面粉与米糠加水合均匀,加入化好的红糖,按常法煎成饼。当点心食。

10.谷皮糠粥《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病。

配方:粳米50克,新鲜谷皮糠适量。

用法:粳米洗净煮为稀粥,待粥成时把谷皮糠调入粥中煮至粥稠。作早晚餐。

11.紫菜车前汤(民间方)

主治:湿性脚气。水肿。

配方:紫菜、车前子适量。

用法:水煎服。

3.中药基本知识介绍包括什么

中药——又称中草药,是通过特定的加工方式加工炮制后可直接供给药房配剂使用,或可提供给药厂作为制药原料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等。

成品药的剂型:丸、散、膏、丹、片、药酒等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 中药的功效分类和代表性药物:疏散肌表,促使发汗——解表药:麻黄、桂枝、薄荷引起腹泻,润肠通便——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清解里热——清热药:石膏、栀子、丹皮芳香辟浊,化湿醒脾——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砂仁通利水道,渗除水湿——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祛除风湿之邪——祛风湿药:独活、五加皮温里祛寒——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镇静安神——安神药:朱砂、磁石、牡蛎调理气血——理气(血)药:橘皮、木香、丹参奸运脾胃,促进化——消导药:山楂、鸡内金、麦牙化痰止咳——止咳药:半夏、苏子、贝母补虚扶正——补虚药:人参、党参、鹿茸部分常用中成药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

4.喝中药的小窍门

用吸管喝汤药好 中药煎好后,服用时一般药味都很浓又苦,嘴里长时间存有药味,

消失较慢。用一支塑料吸管(饮料管)直接吸入咽喉中,就能避免中

药异味了。

果丹皮减汤药苦味 吃中药汤药,有的人觉得太苦喝不下。如用一片果丹皮,取舌头

大小一块,贴在舌头上,然后喝药,喝完药,再喝点白开水,最后把

果丹皮吃了,就减弱了苦味,效果很好。 怎样喝中药不呕吐 若有喝中药呕吐的毛病,可在喝中药前先在口中含一片生姜,约

5分钟后将姜片吐出再喝中药,就不会再出现呕吐现象了。(

5.用药安全知识200字

用药药品安全知识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6.中医的四大经典

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有人认为温病也属四大经典,但并未明确指出是哪一本温病学著作,而且就其成就而言,也无法与上述四书相提并论。《黄帝内经》乃我国第一部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也可说是鼎盛之作,至今仍未有可与其媲美者!《难经》在前者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其理论根源仍基于前者。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则是东汉张仲景在深刻研究《内经》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临床著作,其中理法方药极为叙述详尽,为后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7.中医24时养生知识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络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今。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皇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3时)为肝经当今。精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此时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损伤。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今。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 ~7时)大肠经当今。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今。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烈锻炼。

已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今。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今。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当今。午睡后可做少量缓和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下午3~5时)膀胱当今。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下午5~7时)肾经当今。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点粥。

戍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今。准备睡眠,睡前要精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易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药小常识大全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