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长寿是世人共望之事。
祖国医学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
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
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
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
早在汉代,华陀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
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
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
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2.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3.中医24时养生知识是什么
按照东方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
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如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 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觉。
不过,阳气盛时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所以午休以“小憩”为主,只要半个小时即可。因为午睡时间太长,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
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
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
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
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
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
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
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
4.谁知道养生保健小知识有哪些
1、少吸烟或者是不吸烟吸烟会使寿命平均减少10年,在40-50岁之间死亡的人,30%的人因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致命。
2、少喝酒酒能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的可能性,酒可增高血压,从而导致心脏病。3、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够增加人本身的抵抗力。
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更利于夏季食用。4、少喝咖啡咖啡和心脏病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死于心脏衰竭的概率是常人的三倍。
5、常吃鱼鱼脂肪少而且多为人体所必须的脂肪,多吃鱼能增加人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6、少吃盐每天使用比身体所需多10倍的盐,就有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对有慢性肾病肝病的中老年人更是不利,也可避免下肢浮肿。
7、多喝茶每天喝两杯汣味紫葡茶,改善体质,增强机能,维持人体阴阳气血。
5.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按摩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6.养生保健知识
我整理了一些养胃的知识,分享一下:
养胃秘诀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二、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平心静养-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几种健脾暖胃的食物鲢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胖头鱼:有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体质虚弱的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狗肉:性温味甘,具有安五脏、暖肾壮阳之功效,善治脾胃虚寒之症疾。在冬季里常吃狗肉,对于脚冷、腰痛、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羊肉:性味甘温,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常被人们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
虾米:非常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的人食用。因为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通畅血脉之功效。
核桃: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核桃仁中还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之功效。这些都对提高身体健康,抵御寒冷大有益处。
板栗: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白开水养胃
:白开水并没有什么营养成分,只是经过一个晚上,人体消耗了一些水分,可用其来补充、平衡身体的水分。
粥养胃:粥类容易消化,尤其八宝粥,里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热量更高更丰富,对胃有好处。而新鲜的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能有效地保护胃。
最养胃的,是面条;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饭。
如果熬粥,少放点苏打进去,对胃有好处。
小米粥配馒头(不是包子),可以养胃 。
调理方法
1、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这同时会对睡眠时间产生影响,因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并不是说晚上吃夜宵可以弥补过来的,因为人的生物钟虽然可以前后移动,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差别。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查一下相关人体生物钟的资料。
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料。
4、豆奶虽好,但为寒性,牛奶也为寒性,胃病的人应尽量少食或不食。
5、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
7、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总之,餐后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7.中医保健小常识2~3条,我急要呀
1.在春季排解肝毒的过程中,介绍的是 中封穴。
中封穴是肝经的第四个穴位,在五行当中属于金的,而肝是属于木的,金和木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运用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帮助排解肝毒。
下面说说中封穴的位置,它在脚的背侧,在脚内侧踝骨的最高点的前方一个拇指的宽度的位置会按压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封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的拇指在中封穴上进行按揉,每次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如果穴位找不准的话,可以握起空拳,在脚内侧踝骨的前方 中封穴的位置进行敲打,也是可以的。如果手中有砭石的刮板的话,就利用砭石的通络化瘀的作用,从上向下的,也就是从脚踝方向到脚尖方向进行刮擦,每次五到八分钟左右,就能更好的达到排毒解毒了。
2.在春季不光要养肝,还要养其他的脏腑,在养肾方面,我介绍的是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古代医家认为 肾经出于涌泉,它就像泉水一样 源源不断的灌溉全身,滋养我们的先天之本。
涌泉穴的位置在脚底部,脚掌区区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凹窝,这个人字形的凹窝的顶点就是涌泉穴了。
介绍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平座在床上,用左手的手心来摩擦右脚的涌泉穴,然后,在用右手的手心摩擦左脚的涌泉穴,每次五分钟左右,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 多梦 焦躁 等 都有很好的帮助。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手的拇指指端按压涌泉穴,力度要大一些,能够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头顶疼痛。如果手的力度达不到,也没关系,还有一个办法,古代的医书中记载过,距今一两万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针灸,人们就用砭石的尖端在涌泉穴的位置进行重力的按压,对于头顶疼痛 是非常有效的。
3. 对于耳鸣的朋友,介绍的是中渚穴。
中渚穴的中是中间的中,说道渚就想起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的一句 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是三焦经的第三个穴位,三焦经的经络巡行是连接耳朵的,因此 运用这个穴位对于耳鸣是比较合适的。
中渚穴在手背上,手的第四个手指和第五个手指的指缝的后方,在第四和第五手掌骨之间的凹窝中会找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渚穴。
操作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手的拇指在另一个手的中渚穴的位置进行按揉,然后 在交换过来,每次150到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按揉的时候,要有明显的酸胀感是最佳的。如果感觉学位找不准的话,也没关系,可以用身边的砭石刮板在手背的第四五手掌骨之间进行刮擦或者按压,因为砭石表面光滑润泽,不用刺破皮肤,就能很好的产生经络的传导感觉,对于直达耳部,缓解耳鸣是更加理想的。
4. 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提供的是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不光是调节脾胃的一个重要穴位,还是我们熟悉的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所汇聚的穴位,因此,在中脘穴上进行艾灸,是可以提升身体的正气,疏通淤阻的经络的。中脘穴在我们的上腹部,在肚脐和胸骨的下端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间的点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中脘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五年生以上的艾条点燃,在中脘穴的位置进行温和的灸疗,每次10到15分钟左右,每天一到两次。如果感觉用手持艾条不方便,就可以把艾条简短,或者用精艾绒做的小艾柱 放在随身的艾灸盒中,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坚持下来,就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了。
8.请问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