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液保存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输液安全隐患问题,因此,我院护理部根据此情况特别制定出静脉输液管理规范,现介绍如下。
1 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
2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2.1正确地评估病人 护士对病人进行输液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生理方面及文化背景,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根据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及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
2.2输液前的规范化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制度。首先用消毒液洗手,戴口罩,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剂量及质量,并用输液本对输液条,再用输液条与液体查对,最后用输液条与病人的床头卡核对,核对无误后再给病人穿刺,操作用物要做到一人、一带、一巾(每人用一根止血带一块垫巾)。
2.3巡视液体的规范 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做好巡视工作,建立输液巡视单,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保证输液安全。因此,我院建立了巡视液体规范:
2.3.1穿刺成功或更换液体后,要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变化调整好合适的滴速,并根据液体量、滴速评估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2.3.2值班护士要主动巡视液体,巡视液体工作要落实到人,无陪病人要重点巡视,特殊液体要有专人守候,确保病区整体输液让叫率低于10%。
2.3.3巡视液体时要做到“十查”:查液体有无错误,查液体剩余量,查液体外观有无改变,查病人体位是否舒适,查液体滴速是否合适,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查胶贴固定是否牢固,查输液部位是否红肿,查病人有无输液反应表现,查病人病情有无特殊变化。
2.4更换液体规范
2.4.1护士要熟练掌握本科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医嘱提前对液体进行排序。
2.4.2更换液体时,要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换液,换液后及时签署换液人员姓名、时间。签字要求准确清楚,避免漏签或签错位置。进修、学习、见习护士所换液体要由有执业资格的带教老师查对签名。
2.4.3更换液体时,要及时向病人进行药物宣教,病人对所输液体和药物有疑问时,要认真核对,确定无误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后方可更换。
2.4.4液体更换完毕,要在病人旁边停留数分钟,观察液体输入情况,确定液体滴入正常且与上一组液体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4.5更换液体后,要在15分钟内再次巡视病人,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
2.4.6药物入壶的操作及观察要同液体更换的要求。
2.4.7如出现两组液体的不良反应,要重新更换输液器,必要时重新穿刺,避免发生反应的液体输入病人的体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重点加强巡视,上报科室领导,避免纠纷发生。对换下的液体及输液器要上报科室领导妥善处理,同时将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登记交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2.5拔针规范 病人液体输完毕,护士首先要用病人的输液条查对当天的医嘱本,看有无新的医嘱未执行,确定无误后方可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5分钟,防止皮下溢血、淤血。患者或患者家属以及拔针护士双方在输液条上签全名和拔针时间,嘱病人休息片刻再活动。
3 结果
静脉输液规范化管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了我院护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降低了输液让叫率,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不但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使医院服务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4 讨论
在护理理论和临床中,防止输液中出现问题是护理安全的关键,建立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管理是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保障,输液过程中除按规范化管理操作外,还需做到“四禁止”,即:巡视液体时要到病人床旁,禁止隔窗看液;更换液体时要严格查对,禁止将无姓名或姓名书写有误的液体换给病人;更换液体后要按要求观察,禁止换完液体就走;换下的输液袋、瓶、管等要及时放回治疗室处置,禁止随意放在病房。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输液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管理不但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还有效地预防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2.静脉输液哪些药物之间需要冲管
冲管”行为存在于两组药液之间,由于两组药液相互交叉输液期间,在管内可看到结晶微粒的形成。
如果有絮状物的药液进如患者体内,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微血管如心、脑微血管时,可发生栓塞,患者会出现心慌、头晕、眼花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医院不会无故安排患者在输液中冲管,只有患者连续输入的两种药液会发生反应,如浑浊,沉淀,变色等情况时,才需要用纯液体冲管,冲管一般选择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并不是说把管子里潴留的药液冲下去就算完了,由于患者血管内还会相遇蓄积药液,所以一般会让患者输入50毫升左右生理盐水避免两种药物发生反应,而且连续输液时需要冲管属于输液常识,过去没有遇到也不奇怪,只说明过去输液用的药品没有冲管的必要。
3.静脉输液的小妙招是什么
静脉输液用于输注抗生素等药品和补充体 内需要的水分、盐类、糖类等。
(1)注射部位及方法:常选用前臂浅静脉、大隐静脉或手背、足背浅静脉。注射方法同静 脉注射。
(2)注意事项:在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液 体内有无混浊或杂质。输液如有两种以上的药 物时,必须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为患者扎针前, 输液管内的空气必须排尽(进行其他注射前,注 射器内的空气也必须排尽)。以后要随时检查 输液针头有无滑脱或堵塞。
调整滴速(成人每 分钟约40〜60滴),对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必 须减慢滴速,并要控制输液量。输液过程中要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发冷、发热、发抖等反应或瘙 痒等感觉。
若有则应立即停止输液或减慢输液 滴速。务必在液输耷前拔出针头,以防空气进 入静脉内。
4.静脉输液的祥细注意事项
首先是加药时候要正确 核对医嘱
加药时候注意无菌原则 加药前后还要三查七对
排干净空气
进针前的消毒要致密
进针前还要三查七对 再次排进空气
进针见回血后“三松”
然后再查对
最后嘱咐病人要注意 有无不舒服要及时报告
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三查七对 一定不要忘了 这样会扣分的挺多的1 排气不容易一次成功
茂菲氏管下端输液管内一旦留有气泡,不易往上弹,有时管壁会留有许多小气泡,虽由于气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不会随液体下移,但给病人以不信任感。
解决方法:将已插上输液管及排气管的输液瓶用网套挂在输液架后,用左手将茂菲氏管下端的塑料管折起,右手将排气管往上提,并将它塞进网套或圈在输液管上,用左手挤压茂菲氏管后,见有液体流进输液管,即将茂菲氏管倒转,当液面盖过茂菲氏管时再放下,然后左手慢慢地松开折起处,再提高输液管末端,这样就能保证一次排气成功,而且管内无任何细小气泡停留。
2 偶尔有“气体短路”现象
由于加药时瓶内气体未排尽,刚更换液体瓶后,液体从排气管内溢出,从而使排气管进入的气体直接进入输液管内,这一故障若不排除,会导致空气进入体循环。
解决方法:更换输液瓶时,先将液体瓶正放,然后先插入排气管,让瓶内多余的气体排出,再将瓶倒置,插入输液管,即可避免从排气管内溢液,同时注意插入瓶塞内的两根针头的斜面不要相对应,观察首次进气情况,即可避免“气体短路”。
3 茂菲氏管液面自行下降
解决方法:由于输液管用于插入瓶塞的针头与塑料管密封不好,少量空气不断从密封处进入茂菲氏管,即可引起液面下降,通过观察,发现有此现象者即更换输液器。
4 对血压低,周围静脉压低等病人注射时不易见到回血,降低穿刺成功率解决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前,将流速调节器往靠近茂菲氏管端夹,则穿刺时回血明显。
5 如何提高一针见血,达到无溢血,无漏渗药液
解决方法:选好血管后,不要急于对着血管穿刺,这样容易穿破上下两侧血管壁,造成药液漏渗,应在血管侧穿刺,先进皮肤后进血管内,见回血后松止血带,推药后若无渗漏方可继续静脉给药。
6 注射后如何拔针
解决方法:由于穿刺时先进皮肤,后进血管,所以有两个针眼,为了防止注射完毕后,穿刺点渗血,应用干棉签沿穿刺点向上纵行压迫皮肤上易见的针眼及血管内看不见的针眼,而不应只横向压迫皮肤针眼,这样可有效防止皮下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