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小知识问答题

2023-01-26 综合 86阅读 投稿:寒风残

1.新手问点自行车小知识,不怎么懂车速的意思

看你车子干什么了。

一般来说公路车的前大牙盘(就是你说的齿盘)为两级,较少,齿轮为6级到8级都比较常见,因为公路路况不复杂,不需要用到很小的牙盘;而山地车一般牙盘为三级,后齿轮从7级到十级都是很常见的。变档器的话是:前面牙盘越大+后面齿轮越小=骑得越带劲;前面牙盘越小+后面齿轮越大=骑得越轻松。

速度档越多的话意味着适应地形越多,你试试车感觉一下就知道了。当然,我也见过1x7的小车子,我亲手转了两下,发现在后面变档的时候前面会掉链子,因为后面在大幅度移位而前面是固定不动的,个人认为比较容易出问题。

建议如果是山地车的话使用3x8级以上的,公路车用2x6就够了。关键是变档器要好!这是最关键的。

推荐SHIMANO的,不要用台湾微转(microshift)的。

2.小学生安全知识——骑车安全小常识有哪些

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也不要人小骑大车。

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速,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时以后在转弯。

经过交叉路口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在继续前行。

骑自行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相互追逐、打闹。

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要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骑车途中遇雨,不要为了免遇雨淋而埋头猛骑。

雨天骑车,最好穿雨衣、雨披,不要一手持伞,一手扶把骑行。

不要猛捏车闸,不急拐弯,拐弯的角度也应尽量大些。

应与前面的车辆、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

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骑车要经历更加集中,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骑行的速度要比正常天气时慢些才好。

3.自行车知识、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或bik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

在日本称为“自耘车”;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原理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

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

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组成车体部分 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车的主体。

传动部分 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行动部分 即前后车轮、包括前后轴部件、辐条、轮辋(车圈)、轮胎等。

安全装置 包括制动器(车闸)、车灯、车铃、反射装置等。 根据需要,还可增加一些附件,如支架、衣架、保险叉、挡泥板、气筒等。

另外,装有变速机构的运动车、竞赛车、山地车等还装有变速控制器和前后拨链器等。分类 公路自行车(Road bicycle) 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车种,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由于车架和配件不须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

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设计,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 场地自行车(Track bicycle) 用于在室内极其平滑的椭圆形赛道上使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没有车闸(煞车),没有变速器,且没有可逆转的飞轮。

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Triathlon/Time Trial bicycle)在三项赛和计时赛运动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车,三项赛和计时赛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允许使用牵引气流(draft),也就是说选手必须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空气阻力,而不须骑在其他选手后面,所以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在设计时非常注重让选手保持一个减小空气阻力的骑行姿势,同时注意减小自行车自身的空气阻力。三项赛自行车还让选手在骑行时使用和跑步时相近的肌肉组,这样使从骑行到跑步的转换更容易。

山地自行车(Mountain bike) 山地自行车起源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 设计为骑乘于山区的车种,通常具有变速器可变换省力或快速的档位,有些会在车架安装避震器,部份的轮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纹以便于在无铺面的路面骑乘。

山地车零件的尺寸一般为英制单位。车圈为24/26/29英寸,轮胎尺寸一般为1.0-2.5英寸。

车架尺寸也以英制为单位,例如14"、17"、19"来表示车架尺寸的大小。 速降自行车(DownHill bike) 速降自行车,也称落山自行车。

英文简称DH。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

骑手利用特制的DH自行车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坠山来寻求刺激。活动多在山脊、矿洞、雪地等地带开展。

奥地利人利用DH创造出210.4KM/H的世界纪录。 速降自行车的车架角度与山地自行车有所区别,零件与山地自行车一样都为英制单位。

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佩戴头盔、护甲等装备。前叉减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车及XC自行车要长。

轮胎宽度一般超过2英寸。 斜躺自行车(Recumbent) 与传统设计上较不一样的自行车。

通常有较大且舒适的座椅,两轮或三轮。优点是舒适,且风阻低。

旅行自行车(Touring bicycle) 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适合超远程自给自足的旅行,有较舒适放松的车架几何设计,能够负重,有很低的最低档位,使用较宽的车胎,配件选择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侧重减轻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车脚踏板。 广告自行车(Advertising bike) 广告自行车是由中国国家专利局授权(ZL2007 2 0312144.6)的薄壳型车架制作的特殊自行车,利用车架表面积发布广告的专业广告自行车。

越野公路车(Cross-country cycling) 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起源于骑手们想用一辆自行车同时征服公路和山地,于是骑手们选用较结实的公路车架和轮子,再安装上更强的车闸和很宽的车胎,使用山地车脚踏板。越野公路车既可以在公路上实现较高速度,也有一定越野能力。

双人/多人自行车(Tandem bicycle) 又称为协力车,由两人以上协同出力,由第一位控制方向。 折叠车(Folding bicycle) 是为了便于携带与装进车内而设计的车种,有些地方的铁路及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可折叠收合并装袋的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Motorized bicycle) 一种以一半电力驱动和一半人力驱动的。

4.自行车的知识

自行车(bicycle) 人力脚踏驱动的两轮车 。

又称脚踏车 、单车 。无噪声、无污染、自重轻、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维修方便,广泛用于交通代步、运载货物、体育锻炼和竞赛等。

自行车的发展沿革 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

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 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子,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像一个玩具俱似的.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而且车子上也无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出门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

刚刚出现的新东西总是不那么完善的.西夫拉克并不灰心,他继续想办法加以改进。可惜,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1818年,在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他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车子上,走走停停,随心所欲,不是很潇洒吗?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

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对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当德莱斯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

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喜欢自己创作的这架"可爱的小马崽"。 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

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起未,向前跑去.这样一来,就使骑车人的双脚真正离开地面,以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公里,由于不小心,踩车的速度过快,撞倒了路上的一个小女孩,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处以罚款.其罪名是野蛮骑车。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原本职业是马车修理匠,他们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这样除非骑车的技术特别高超,否则就抓不稳车把,会从车子上掉下来。

他们把这辆两轮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1869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之后,觉得车子太笨重了,开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车做得轻巧一些。

他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棒来制成车架,车子的前轮较大,后轮较小.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5种型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的差别较大。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的。

英国人罗松在这一年里,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看起来不够协调,不稳定。 1886年,英国的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

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减少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样,就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由此可知,从18世纪末叶起,一直到20世纪初期,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大约200年的时光,有许多人为之奋斗不息,才演变成现在这种骑行自如的样式。

自行车的主要组成 ①车体部分,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车的主体。 ②传动部分,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

③行动部分,即前后车轮、包括前后轴部件、辐条、轮辋(车圈)、轮胎等。 ④安全装置,包括制动器(车闸)、车灯、车铃、反射装置等。

根据需要,还可增加一些附件,如支架、衣架、保险叉、挡泥板、气筒等。另外,装有变。

5.自行车基本知识有哪些

一、山地车

特点:为征服各种地形设计,车架结实;车圈一般为26英寸;轮胎较粗;一般会配置平把或燕把。

二、公路车

特点:为追求速度而设计,车圈为700C规格;轮胎细,配置羊角车把。

三、BMX攀爬车

特点:为表现技巧而设计,车架稳、轮胎宽而无牙,车把可360度旋转,轮径小、操作性极强。适合年轻人玩不作详述。第二节 轮胎

一、山地胎

特点: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二、公路胎

轮胎细,胎压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规格,其中25C和23C适合训练,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适合比赛。

第三节 车把

一、山地车

山地车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

二、公路车

公路车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宽度规格,适合自己的宽度是与肩同宽,其特点是可以减小风阻,同时适合长时间骑行。 第四节 减震系统

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对于深圳的路况建议只配前避震。第五节 变速系统

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

一、山地车

一般牙盘为三片齿轮,分别有44(42)、34(32)、28(24)个牙齿;后飞为7-10片齿轮,分别有11——28(34)个牙齿。

二、公路车

一般牙盘为两片齿轮,分别有52(54)、42(39)个牙齿;后飞为8-10片齿轮,分别有11-25个牙齿。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6.关于自行车的物理知识

首先,我们从车型说起:按照车轮的直径,可以将自行车分为28型、26型等若干车型。

也许有人要问,26、28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问题开始也困扰过我们。

但是,后来我在修自行车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车胎上写着71cm,我找来卷尺,量出直径,恰好为71cm,后来,通过查阅字典的单际单位。同理,24、26也如此!下面是我的研究成果:(一)前后轮摩擦力方面的问题 前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是否一致?你可能会说 “不同”,但具体是什么方向,也说不清楚。

正好,有些同学研究黑板擦问题。他们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滑动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毡面变形,而变形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恰恰相反,我从中大受启发。

最后我们确定实验研究法。前轮:将一条厚海绵裹在车轮上,固定好,让前轮自由转动,保持前进状态,然后刹车,这时车轮下的海绵都挤在车轮着地点的后方,由此推知地面给前轮一个向后的摩擦力与车前进方向相反,是阻力;对于后轮,我们先把它架空,驱动脚蹬,使车轮转起来,然后让它着地,在着地的一瞬间,发现海绵挤在车轮着地点的前面,实验表明地面给车后轮一个向前的磨擦力,导致车前进,这也就是自行车能前进的原因。

结论:前轮受的磨擦力向后,后轮受的磨擦力向前。后轮提供车前进的动力。

(二)自行车轮胎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的轮胎在自行车整个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缺少了它,自行车就会失去生命,不能前进。同时,轮胎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

我让几个人骑不同型号的自行车,在较光滑的路面上(地面上的阻碍物,如小石子等已被除去),同时同地开始行进,行进途中保持相同的速度,行驶到规定的距离时,同时捏闸后,车轮与地面保持滑动磨擦,车轮与地面滑动磨擦测得的轨迹长短不同,经过多次实验作出图表。第一次我们发现普通车停的较快,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在同样的情况下,最先停下来的车型不大相同,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与理想状态有一定差距(我们想像中的情景:在相同情况下,四辆自行车应同时停下来)。我们经过思考和研究认为,造成我们这一实验失败的主要因素有:闸皮与车轮的接触程度不同,轮胎中充气的质量有一定的差异,路面的状况以及车速的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其他因素还有待我们去研究,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我们决定调试配重并且调整好闸皮与钢圈之间距离又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粗糙的自行车轮胎与地面磨擦的轨迹较短。

图表如下:捷安特 飞鸽 凤凰(老式) 第一次 2.85m 3.08m 3.12m 第二次 2.30m 2.47m 2.59m 第三次 3.15m 3.23m 3.41m 第四次 2.66m 2.78m 2.99m 为什么轮胎粗糙的自行车滑动距离较短呢?我们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做了解释。当三种自行车的质量m一定时,自行车的加速度a为负值,a=μg,粗糙的轮胎与地面的动磨擦因数μ较大,磨擦力F也越大,加速度值越大,根据V0=at,s= 得 ,由此得出结论,轮胎越粗糙的自行车,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磨擦的轨迹越短。

(三)辐丝部分 一个车轮上共有36根辐丝,构成一个网状结构,最初人们把自行车的轮胎设计成一个木制的圆盘,而现在设计成了辐丝,仅用36根很细的辐丝便起到了支撑作用,我们小组刘佳同学提出,当给轮胎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时,车轮水平方向的几根辐丝是否受力,对此,我们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请教了一位修车的师傅,修车的师傅告诉我们,当给车施加向下的压力时,车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各六根辐丝受到压力,而水平方向上的辐丝也受力。我们为了讨论水平方向辐丝是否受力,做了以下实验,找一辆废旧的童车的轮胎,两人一起用力压轮胎,观察到轮胎几乎没有变形,而抽去轮胎水平方向两侧的辐丝,再用力压轮胎,发现轮胎在竖直方向上压扁了。

所以水平方向也受力。因此自行车的轮胎选用了辐丝交叉的方法。

(四)自行车的传动部分 自行车的运动主要是将人脚交替对脚踏板的压力转化为车轮与地面的磨擦力,转化的重要部分是自行车的传动部分。自行车的传动部分主要是由脚蹬“飞轮”、链条及后轮四部分组成。

下面浅谈一下自行车传动部分的工作过程。人在骑车时,两脚交替把脚蹬踩下“牙盘”转动,由于“牙盘”和“飞轮”的小齿和链条相互咬合,带动了后面飞轮的转动,自行车后轮向前运动,使自行车向前行驶。

这个过程虽然简单,却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脚蹬和牙盘之间是省力的轮轴。

因为脚蹬转动半径大于牙盘,所以蹬车时不必费太大的力。使用带齿的轮盘与链条相互咬合代替了皮带传动,增大了磨擦,更有力地带动了“飞轮”的转动。

自行车运动时“牙盘”与“飞轮”以相同速度转动,根据我们所学的线速度公式V1=rw因v一定,所以 ,即r飞/r牙1。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飞轮的转动圈数大于牙盘的转动圈数。

而飞轮与后轮共轴,所以二者角速度相等,因此当牙盘转一周时,后轮会转几周以此来提高速度。得到牙盘与飞轮角速度比,由此可得出,踏板所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车后轮(或前轮)的角速度比也为r2:r1。

当知道车轮直径时也可根据数单脚蹬踏板所做圆周运动的次数n估测自行车行驶距离,表达式为:变速自行车有多种“牙盘”与“飞轮”的比,比例的个数。

7.关于自行车的物理问题

1.自行车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前行。摩擦因数与轮胎的材料,以及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因数】

2.人骑自行车前行,首先给前轮施加动力。前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然后通过车身拖动后轮,后轮受到向后的摩擦力。【摩擦力问题】

3.自行车上坡问题。变速自行车在上坡比较容易,链条相当于省力费距离的杠杆。【杠杆原理,费力杠杆】

4.自行车后面的反光镜:利用互相垂直的连续镜面组成。且最下面的镜面与地面成45°夹角。当后面的汽车灯照到自行车灯时候,汽车灯光会原路反射回来。从而让汽车司机发现夜晚中行驶的自行车。【光的反射,镜面系统】

5.自行车前车灯。有的自行车,利用小型发动机,安置在前轮旁边。轮胎旋转带动“马达”转动,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电流带动小型灯泡,实现自行车照明,保证夜晚安全行驶。【电磁感应,电流,照明】

6.自行车挡泥板。雨中行驶自行车,前车轮上粘了泥巴,在行驶过程中会由于惯性把泥巴抛向脚踏处的鞋子和裤子上(泥巴做离心运动)。挡泥板可以有效的防治泥巴飞溅到裤子和鞋子上。【惯性,离心运动】

等等。还有别的物理问题。楼主自己多观察就会发现。

8.关于自行车的物理问题

一、力的方面:1、车把是一个简单机械:轮轴(变形的杠杆),省力装置;2、车链条与两个齿轮组成传动装置,能够将脚的蹬力传到后轮上,使后轮转动,使车前进;3、后轮是主动轮,它因为转动而向后摩擦地面,所以受到了地面对它的向前的摩擦力;4、前轮是被动轮,因为向前摩擦地面,受到地面对它的向后的摩擦力,所以转动起来;5、三角形的车架增强了车的整体坚固性(几何+物理);6、脚蹬与前齿轮组成了省力机械--轮轴;7、后轮的车轴与后轮组成了费力的机械--轮轴;8、自行车各个车轴里,都有钢珠和甘油,得利用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并且使用了润滑剂。

二、声的方面:车铃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告诉人们小心自行车。三、光的方面:好象只有楼主举的这个例子吧,我暂时没找到第二个四、热的方面:车把的把手处的钢管外和车座外都包有橡胶,是利用橡胶是热的不良导体,来减慢冬天人手和臀部的热量散失。

五、电的方面:1、在我小时候,我家的自行车上有前车灯,这个车灯是利用人的动力发电的电源供电的,说明一下简单的构造:在自行车的后轮边上有一个小电瓶,电瓶的前端有一个小轮,如果夜间骑车,先将电瓶的小轮与后轮的轮胎接触,这样在后轮转动时,电瓶的小轮也开始转动,它能够发出3V的电来,让前车灯上的小灯泡发光,照亮车前言的路。后来再也没见过这样的简单装置了。

2、现在有一些自行车的车铃是电铃,骑车人想让前言的行人注意时,按下电铃的开关,电铃就会发出声音。

9.自行车保养知识 要全的

1.自行车胎延寿法马路的路面,一般是中间高两边低,而自行车又必须靠右行驶。

因此,轮胎的左侧常比右侧磨损得厉害。同时,由于重心靠后,后轮一般比前轮磨损快。

所以,新轮胎使用一定时期后,应将前后轮胎调换使用,并调换左右方向。这样,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2.车内胎的修补小窍门自行车是行人代步、上班、出游的好工具。但是在骑车过程中,自行车内胎常被尖锐东西扎出小洞来,给外出旅行带来不便,告诉您二个修补内胎被扎的小窍门。

一是在被扎的小洞上贴几层(一层比一层面积大)医用胶布,能保内胎长久不漏气。医用胶布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另一个窍门,去商店买点补漏剂,在**出发前,检修自行车时,灌进自行车内胎,一旦被扎,补漏剂就能弥住小洞,您可放心旅行。 3.车胎慢撒气的处理将气门芯拨下,放尽内胎的空气,取半汤勺滑石粉,用硬纸锥形漏斗将其徐徐灌入内胎,慢漏气问题便可解决。

4.自行车忌用缝纫机油缝纫机油属于薄质润滑油,若用于自行车,会使车内原有的黄油稀释而流失,从而降低油脂的润滑性能和防锈性能。因此,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油,应用30号机油或滑脂。

5.擦自行车的小窍门您的自行车有了泥污和尘土,可用干净的细绒布或穿坏的棉毛衫裤擦拭。然后您取蓖麻籽数粒,剥去外壳,用细绒布等包好砸碎,用它擦自行车,可使漆面光亮如新,擦拭自行车轮圈,辐条后,可使之光洁锃亮,且蓖麻籽油有防锈作用。

稍淋点雨,也不会锈腐。 6.自行车链条去锈小窍门您的自行车链条若生锈,首先用厨房清洗剂将锈斑擦掉,然后把链条上的清洗剂弄干净后,放在柴油中洗刷,可使自行车链条恢复如初。

7.自行车校正的小窍门新购的自行车,应作一次全面的校正,将各部位松动的螺丝、销子、轴、车把、前叉等拧紧。车轮上的辐条应根据车圈情况校正拧紧。

前、后、中轴在固紧前,应保持约0.5至1毫米的轴间间隙,以保证骑行轻快。 8.自行车保养的小窍门新自行车,要套一副塑料把套,以保护闸把,增加闸把和手之间的磨擦力,对骑车人,特别是夏天骑车更为安全,安装方法是:用热水将闸把套泡热胀大,或在把套内撒点滑石粉,这样容易套上。

鞍座上若配布、绒或人造革座套,既保护鞍座,又柔软舒适且省裤子。脚蹬上可套上橡胶脚蹬套。

车架、前叉等处不要用塑料带或蜡布缠绕,否则容易掉漆。但车铃、车把、车锁的夹板和车架立叉、车闸的夹板和前叉腿之间,应垫上布条,以免电镀层和油漆被磨掉。

9.自行车使用中的小窍门您骑车时能注意以下方面,您的自行车一定会使用时间长,便于您生活和出行。遇到不平和凹坑路面,要低速慢骑,以免车子受到剧裂震动造成螺丝松动,滑扣脱落。

您不要高速骑行或曲线骑车,更要注意别急刹车,特别是防止地面铁屑、玻璃等物戳破内外胎。严禁超载行驶,普通型车载重不能超过120公斤;载重型自行车不能超过170公斤,特别注意避免单侧载重,以防车身变形。

更不要骑车带人,违反交通规则。 10.自行车轮胎充气要适当自行车充气要注意适量。

轮胎充气不足,阻力增大,行车费力,外胎壁易遭折裂;充气过足,车轮失去弹性,行驶时颠簸剧烈,外胎受力过大,胎内的帘线层容易被胀断,会缩短使用寿命。另外,自行车不骑长期存放时,也应该把气打的适量。

11.车轮胎受力均匀的小窍门自行车前轮因为拐弯的原因,车胎两侧磨损较厉害;后轮因为受压力重些,车胎正面磨损较快,最好每年将前、后轮外胎互换一次,并调换前、后轮的左右方向使两个外胎磨损程度大致相同。去自行车修理铺检修时,可请师傅帮您调换。

12.自行车零部件保养窍门自行车的电镀层用干布先掸去浮尘,涂上中性油(如缝纫机油);自行车的车身漆膜用鸡毛帚拂浮灰。不能用油擦,也不能日光下曝晒;自行车中凡涂有罩光漆的车子,不能用车蜡上光,会掉漆;自行车淋雨后,用干布吸干水分,防止生锈;自行车轴、飞轮、前叉、脚蹬等处,应经常加点黄油或润滑油,飞轮应加一些薄油。

自行车每年用煤油清洗一次。注意自行车勿放在靠近暖气、厨房、煤炉等地方,避免一氧化碳气体腐蚀。

13.自行车蹬空修理小窍门骑车时空踏或者有时带动有时空踏,主要原因是飞轮内的千斤弹簧失灵,磨损或折断,修理方法,用煤油清洗飞轮,使千斤弹簧不被粘住,或校正、更换千斤弹簧。 14.车轮不圆的修理窍门自行车车轮不圆是因为各部分车条松紧不匀,调整时,可用粉笔测出车圈偏扁处,再放松这一带的车条,拧紧偏宽处车条,即可校正过来。

15.自行车车闸失灵修理窍门自行车车闸失灵很危险,尤其外出旅行,特别注意。教您小窍门:先将松紧闸螺丝母松开、将闸拉紧,使闸皮与车圈的间距为3-5毫米,再拧紧紧闸螺丝母, 若左右闸皮不对称,应装正前后轮,或消除车圈的轴向飘动,或校正闸叉。

16.鞍座偏转或抬头修理窍门首先扶正鞍座,如偏转就拧紧车架后接头螺母,如抬头或埋头,就拧紧鞍座上的夹紧螺母,即可校正过来。 17.自行车车轮摇摆修理窍门由于车条拉力不均或折断会导致车轮摇摆,应将车条拧紧或更换新车条,并作调整。

调整时,车轮偏右则拧紧左边车条,放松右边,反之也是这。

自行车小知识问答题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