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方面的常识

2022-10-28 综合 86阅读 投稿:巴黎港

1.有关有趣的农业的小知识有哪些

(一)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有的称为绿色蔬菜或洁净蔬菜。

实际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质,或把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不超标。达到上述标准的,即可称为无公害蔬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内对生产、供应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十分关注。在蔬菜的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业污染、农药、化肥中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此,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产绿色蔬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生态学、环保学、社会学为基础,生产无公害蔬菜,不仅是满足城乡人民对洁净菜篮子的需要,而且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三)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其安全质量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优质农产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长体系。标准草案根据公众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术和经过辐射处理的产品标示为有机食品。

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国际承认的环保食品。

绿色食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农业的发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产品。无公害食品包容着有机、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绿色食品的过渡食品。

都是以安全、环保、健康为目的可持续发展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2.有关有趣的农业的小知识有哪些

(一)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有的称为绿色蔬菜或洁净蔬菜。实际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质,或把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不超标。达到上述标准的,即可称为无公害蔬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内对生产、供应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十分关注。在蔬菜的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业污染、农药、化肥中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为此,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产绿色蔬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生态学、环保学、社会学为基础,生产无公害蔬菜,不仅是满足城乡人民对洁净菜篮子的需要,而且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三)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其安全质量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优质农产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长体系。标准草案根据公众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术和经过辐射处理的产品标示为有机食品。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国际承认的环保食品。绿色食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农业的发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产品。无公害食品包容着有机、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绿色食品的过渡食品。都是以安全、环保、健康为目的可持续发展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3.农业百科方面的知识

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

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

4.请问农业方面的知识

玉米祖先在美洲,1492哥伦布从古巴带回玉米,这种当时这种很稀奇的植物。中国本不产此物,某些电视剧让唐代,宋代人家院子里挂上玉米棒子,那是胡扯。玉米据说是1512年传入中国。(我在后面会专门讲述)。有一种推断说是,中国最早发现了美洲,证据就古代史书中记载扶桑国。扶桑就是玉米。现在我把记述扶桑国纪录附上

梁书卷54

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兵甲,不攻战。其国法,有南北狱。若犯轻者入南狱,重罪者入北狱。有赦则赦南狱,不赦北狱。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

我不知道专家是怎么推断的,”扶桑叶似桐”,玉米叶和桐叶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不得而知。说它初生如笋倒有一定道理。但以次认为扶桑就是玉米,有些专家未免有些武断。有人认为扶桑国就是日本,(后来很多时候以扶桑指代日本)但是日本也没有两万余里,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坐船走南线,快着三日可达中国。两万余里,这么远就有人认为是美洲。还有的人郑和下西洋到达美洲,这更叫人匪夷所思。我自我认为这不大可能是美洲,首先扶桑这种植物不可能是玉米,再个当时美洲没有成熟文字体系,印第安人没有文字,玛雅人的文字是天书没几个人懂。

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西班牙把玉米带到全世界。西班牙占据吕宋(菲律宾),很可能玉米从吕宋(伴随而来的还有梅毒,围城里方鸿渐曾经为此做报告)。资料里说中国最早对玉米记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凉县志》里,当时叫它番麦(和番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甚罕,说明当时种植人很少。因为是新引进品种,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推广就有一个新名字,除了番麦、玉蜀黍、西天麦(好笑,象是唐僧带过来一样),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字,(至于其它叫发大家可以贡献几个)。当时引进来是多用来做副食品。后来由于它适应性强,且容易栽培,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易于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空白,因此很快成为山区地区农民的口粮,后来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玉米栽培大为发展,超过栗成为第三大粮食作物,(前两位稻、麦)。

玉米现在多作为饲料使用,当然也开发甜玉米等新品种食用玉米。请问世界上玉米吃法对多地方是在那里,是在墨西哥(不愧为玉米的故乡)。玉米还有重要一条做爆米花,三十年代的美国就是爆米花加电影的时代,看电影吃爆米花是当时一种时尚。

当然玉米也可以酿酒,山区很多地方就以玉米酿酒。湖北西部有些地方玉米酒就很不错。

上面有的人提到吃玉米面的时代,那个时代谁没吃过玉米面,那时是有的地方是60%粗粮,40%杂粮。玉米在那个时代人已留下深刻影响。

窝窝头也称窝头,是过去劳动人民的主食品种 ,用玉米面 加少量“起子”(即小苏打)或食碱蒸成,因底部有凹窝得名。加枣儿蒸制叫枣窝头,调入红糖的称糖窝头,加入葱和盐的称咸窝头。过去一般百姓只有年节待客或收获小麦季节才能吃上几顿白面馒头,平常都得吃窝头。当然有些人为了调换口味,偶尔也吃些窝头,现在超市也卖玉米窝头,严格来说不叫窝头,因为它没有窝,它加入麦面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粗糙。过去窝头可是比较粗糙,是越嚼越多让人难以下咽。老舍先生就是吃窝头长大,所以他的作品就贴近民众,相比而下徐志摩、林语堂、胡适等就了好多庸俗气。

61,62年粮食困难的时候,我们老家人用麸子(麦子磨面后剩下皮,现在一般用来喂猪)和萝卜在一起蒸窝头,由于没有黏性只得捏成一团一团的。就是这都是好东西,那时我们那里人什么吃了,树皮,草根,玉米叶。就差没吃人了。

5.请问农业方面的知识3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是从驯化野生动植物开始的。

人类在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原始人类得以驯化植物和动物的先决条件。

一旦由于环境变化引起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就会应运而生。中国古史中“神农氏”,正是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时的人物。

传说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说明当时正处在渔猎阶段,没有农业的发生,可是到了后来,民人众而禽兽少,食物短缺,于是出了神农氏。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中国农业从其产生之始,就是以种植业为中心的。首要的问题是野生植物的驯化。

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来。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反映;而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则反映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和充满风险。

为了使农业经济得以确立,要有相应的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耒耜,“以垦草莽”。同时又要解决谷物熟食的方法和工具,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从“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作陶”的历史过程。

由此可见,所谓“神农氏”的传说,是中国农业从发生到确立的一整个历史时代的反映。 除神话传说以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分布在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广阔大地上,尤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为密集。 黄河流域迄今最早的农业遗址,属于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较有七、八千年之久。

种植业已是当地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出土的农具配套成龙,从砍伐林木、清理场地和加工木器用的石斧,松土或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到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一应俱全,制作精致。

主要作物是俗称谷子的粟,如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窖藏的粟。采猎业是当时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

人们使用弓箭、鱼镖、网罟等工具进行渔猎,并采集朴树籽胡桃等作为食物的重要补充。养畜业也有一定发展,饲养的禽畜有猪、狗和鸡,可能还有黄牛。

与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综合经济相适应,人们过着相对定居生活,其标志就是农业聚落遗址的出现。

6.农业技术知识

出苗后揭去地膜,齐苗后覆薄土1次,保墒,逐渐通风降温,3~4叶时分苗。幼苗有4~5个叶,茎粗0.5cm以上时应避免苗床夜温低于8~10℃,白天适量通风,保持15~20℃。定植前7~10天起逐渐加强通风,锻炼幼苗,栽前3天,苗床夜间可揭去覆盖物。

2、定植

春甘蓝用冬闲地栽植,每亩施有机基肥5000kg,翻地整平,作成平畦或地膜畦,铺膜前畦面喷48%氟乐灵除草剂防草。3月底至4月初定植,华北北部和东北等地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穴栽,早期栽时穴浇定植水,晚栽时畦浇或沟浇水。栽植密度为30~33cm*30~40cm。

3、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宜在定植前进行,定植后覆盖也可,但较费工。

4、田间管理

浇缓苗水后连续中耕2~3次,促根系生长,蹲苗10天左右,土壤干燥时浇水。结球初期,外叶和球叶同时生长,需肥水多,小叶球拳头大时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20kg或碳酸氢铵50kg,以后每周左右浇1次水,共浇3~4次水,必要时结球中期带肥浇水,促进叶球生长和包球紧实。

5、收获

春甘蓝应早收,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采收,分2~4次收完。

6、先期抽薹及其防止

为防止先期抽薹,须特别注意以下各点:

选用冬性强的品种或杂种一代。

避免采用劣质或混杂种子。

掌握适宜的播种期,过早播种,苗期接受低温期长通常是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

育苗期间,幼苗生长前期,苗床温度宜偏低些,防止幼苗生长过快,3~4叶以后适当提高床温,促苗快速生长并防止幼苗感受低温影响。

适时定植,栽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营养生长。

利用拱棚或改良地膜等保护,生长前期免受低温影响等均可防止先期抽薹。

夏甘蓝栽培

夏甘蓝一般于3月下旬至5月初分批播种育苗,5~6月定植,7~9月收获。

栽培夏甘蓝首先应选用抗热、耐旱、具一定耐涝能力的中熟品种。单作,也可与豇豆、茄子等高架蔬菜或玉米等间作。夏甘蓝应重视施有机肥。夏秋季多雨地区用高垄或高畦,少雨地区用平畦,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亩。

栽后浇透水,以利缓苗。几天后浇缓苗水时追肥,中耕l~2次。小水勤浇,早晨或傍晚浇水,热雨后浇井水。结球前期和中期各追肥1次。夏季杂草多,须多中耕和防治病虫害。叶球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裂球和腐烂。

7.农业种植知识

晕。专业问题:

水稻一般是插秧的,水稻秧苗一亩地可以播种40-50斤种子. 看你出苗率的高低,如果是80%以上的话,可以插40-45亩田左右. 还要看是三系种还是两系种,一般两系种用种量小些,可以多插几亩.

一斤水稻种子的价格么:每斤7角到9角。各地按品种应该有差异的。

麦子么。一亩大概是50斤。和发芽率也有关系。

小麦种子价格应该是每斤6角到1元1角。也是看地域和品种了。

化肥么:一般80斤就可以了。初春20斤尿素做追肥

8.请问农业方面的知识

玉米祖先在美洲,1492哥伦布从古巴带回玉米,这种当时这种很稀奇的植物。中国本不产此物,某些电视剧让唐代,宋代人家院子里挂上玉米棒子,那是胡扯。玉米据说是1512年传入中国。(我在后面会专门讲述)。有一种推断说是,中国最早发现了美洲,证据就古代史书中记载扶桑国。扶桑就是玉米。现在我把记述扶桑国纪录附上

梁书卷54

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兵甲,不攻战。其国法,有南北狱。若犯轻者入南狱,重罪者入北狱。有赦则赦南狱,不赦北狱。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

我不知道专家是怎么推断的,”扶桑叶似桐”,玉米叶和桐叶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不得而知。说它初生如笋倒有一定道理。但以次认为扶桑就是玉米,有些专家未免有些武断。有人认为扶桑国就是日本,(后来很多时候以扶桑指代日本)但是日本也没有两万余里,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坐船走南线,快着三日可达中国。两万余里,这么远就有人认为是美洲。还有的人郑和下西洋到达美洲,这更叫人匪夷所思。我自我认为这不大可能是美洲,首先扶桑这种植物不可能是玉米,再个当时美洲没有成熟文字体系,印第安人没有文字,玛雅人的文字是天书没几个人懂。

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西班牙把玉米带到全世界。西班牙占据吕宋(菲律宾),很可能玉米从吕宋(伴随而来的还有梅毒,围城里方鸿渐曾经为此做报告)。资料里说中国最早对玉米记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凉县志》里,当时叫它番麦(和番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甚罕,说明当时种植人很少。因为是新引进品种,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推广就有一个新名字,除了番麦、玉蜀黍、西天麦(好笑,象是唐僧带过来一样),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字,(至于其它叫发大家可以贡献几个)。当时引进来是多用来做副食品。后来由于它适应性强,且容易栽培,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易于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空白,因此很快成为山区地区农民的口粮,后来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玉米栽培大为发展,超过栗成为第三大粮食作物,(前两位稻、麦)。

玉米现在多作为饲料使用,当然也开发甜玉米等新品种食用玉米。请问世界上玉米吃法对多地方是在那里,是在墨西哥(不愧为玉米的故乡)。玉米还有重要一条做爆米花,三十年代的美国就是爆米花加电影的时代,看电影吃爆米花是当时一种时尚。

当然玉米也可以酿酒,山区很多地方就以玉米酿酒。湖北西部有些地方玉米酒就很不错。

上面有的人提到吃玉米面的时代,那个时代谁没吃过玉米面,那时是有的地方是60%粗粮,40%杂粮。玉米在那个时代人已留下深刻影响。

窝窝头也称窝头,是过去劳动人民的主食品种 ,用玉米面 加少量“起子”(即小苏打)或食碱蒸成,因底部有凹窝得名。加枣儿蒸制叫枣窝头,调入红糖的称糖窝头,加入葱和盐的称咸窝头。过去一般百姓只有年节待客或收获小麦季节才能吃上几顿白面馒头,平常都得吃窝头。当然有些人为了调换口味,偶尔也吃些窝头,现在超市也卖玉米窝头,严格来说不叫窝头,因为它没有窝,它加入麦面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粗糙。过去窝头可是比较粗糙,是越嚼越多让人难以下咽。老舍先生就是吃窝头长大,所以他的作品就贴近民众,相比而下徐志摩、林语堂、胡适等就了好多庸俗气。

61,62年粮食困难的时候,我们老家人用麸子(麦子磨面后剩下皮,现在一般用来喂猪)和萝卜在一起蒸窝头,由于没有黏性只得捏成一团一团的。就是这都是好东西,那时我们那里人什么吃了,树皮,草根,玉米叶。就差没吃人了。

农业方面的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