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常识

2021-09-03 综合 86阅读 投稿:稚初

1.关于广东地理知识

1、广东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所以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广东省人均耕地占有量在全国30个盛市、区中排在倒数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积为0.3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世界平均水平的12.5%。 广东省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处低纬,面临广阔的海洋,因此海洋和大陆均对广东气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②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广东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是降水丰富形成的,气温高又使河流终年不冻。汛期长,集中在夏秋两季,水量大,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形成原因与夏秋两季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带来大量降水有关。 水稻的主要产地: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东江、北江河谷、沿海各河流的小平原。甘蔗的主要产地:珠江三角洲及粤西地区沿海小平原。

希望采纳

2.广东乡镇公务员农村常识

首先了解三农指什么,农业、农村、农民。

其次,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掌握以下知识:中央农村工作的基本思想、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税费改革体制、农村金融与财政体制、扶贫开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医疗卫生制度、农村基层组织管理。

乡镇公务员考试农村农业知识备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通读政府重要文件、吃透政策法规要点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的测查内容,重点是近年来与农业农村建设相关的中央及地方的重要决定和意见,如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

对于这些文件的内容,考生不但要做到通读全文,领会精神,其中的重点难点更要了然于胸。只有对中央和地方的三农政策融汇贯通,才能把握大纲重点。

二、把握试题特点,博闻强记基础知识 客观题不管其题型如何变幻,其考查范围多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如农业农村基础知识、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三农政策的最新政策动向等,大都是需要强加识记的内容。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多是抓重点、勤强记基础知识。

考生每天应留出适当的时间,尤其是清晨和临睡前,必须每天背诵重要的农业政策法律法规。 三、深入研究,知识与能力并重 乡镇公务员考试所涉内容多与三农政策联系紧密,主观性强,综合性强。

考生除了要清楚了解基本的政策法规之外,更要注重相关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的实际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多关注农村现象,多了解农村组织和农村事务的处理方法。

3.广东乡镇公务员农村常识

1. 首先了解三农指什么,农业、农村、农民。其次,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掌握以下知识:中央农村工作的基本思想、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税费改革体制、农村金融与财政体制、扶贫开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医疗卫生制度、农村基层组织管理。

2. 乡镇公务员考试农村农业知识备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通读政府重要文件、吃透政策法规要点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的测查内容,重点是近年来与农业农村建设相关的中央及地方的重要决定和意见,如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对于这些文件的内容,考生不但要做到通读全文,领会精神,其中的重点难点更要了然于胸。只有对中央和地方的三农政策融汇贯通,才能把握大纲重点。

二、把握试题特点,博闻强记基础知识

客观题不管其题型如何变幻,其考查范围多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如农业农村基础知识、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三农政策的最新政策动向等,大都是需要强加识记的内容。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多是抓重点、勤强记基础知识。考生每天应留出适当的时间,尤其是清晨和临睡前,必须每天背诵重要的农业政策法律法规。

三、深入研究,知识与能力并重

乡镇公务员考试所涉内容多与三农政策联系紧密,主观性强,综合性强。考生除了要清楚了解基本的政策法规之外,更要注重相关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的实际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多关注农村现象,多了解农村组织和农村事务的处理方法。

4.有没关于不懂农业知识而闹的笑话

武侠中的经典农业笑话 1、玉米 《笑傲江湖》第2回:“那农妇从屋中出来,拿着四枝煮熟的玉米棒子,交在他手里。”

《神雕侠侣》第6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 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碧血剑》第1回:“老婆婆拿出几个玉米饼来飨客,烧了一壶热水给他们喝。张朝唐吃了一个玉米饼。”

玉米本非中国土产,这是常识。玉米原产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估 计也在16世纪中期(现在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肃《平凉府志》,当时叫“番麦”)。

如果林平之真的能在福建内地山区吃到“煮熟的玉米棒子”,那估计最早也应该在1577年(福建这一年开始有种植玉米 )了。不过《笑傲江湖》的年代背景不确定,书中充满了这类似是而非的历史背景特征。

《碧血剑》中张朝唐能在广东一 带吃到玉米饼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也要建立在一个不太可靠的假设上:即该老婆婆是当地的农村模范带头人,居然有引 种这么新奇的外国品种,而张朝唐居然也知道这是玉米饼。 然而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那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不过金庸大笔一挥,就一口气空 运给杨过五根玉米棒子之多!当然,他不只是对杨过这么好,下面我们还会看到,他对杨过的爷爷也是这么慷慨: 2、花生、蚕豆、南瓜 《射雕英雄传》第1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 蛋。”

“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

“两人有时也仍 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天龙八部》20回:“(萧峰)只见地下放着不少熟肉、炒米、枣子、花生、鱼干之类干粮,更妙的是居然另有一大 坛酒。”

《笑傲江湖》第1回:萨老头道:“是,是!爷们要下酒,先用些牛肉、蚕豆、花生。” 《笑傲江湖》第2回:“茶博士泡了壶茶,端上一碟南瓜子、一碟蚕豆。”

《笑傲江湖》第25回:“(令狐冲)端起酒碗,又是一饮而尽,小店之中无下酒物,随手抓起几粒咸水花生,抛入口 中。” 这里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但这三种作物却和玉米一样,都是中国本土所无而很迟才由国外传入 的。

蚕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参考研究这方面的权威著作:[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豌豆和蚕豆”条), 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美洲植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旧大陆传播。

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 1530年代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参见何炳棣《明初以降 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第8章“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中关于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内容。)。

在《笑傲江湖》中,在内陆城市武汉花生也被描写成极普通的下酒物,甚至更内陆的武当山居民也知道(第26回,武 当派弟子假装老农,嘲笑令狐冲是“瓜子花生”),这种情况决不会早于1700年。 《射雕英雄传》中,公元1199年临安乡下的一个穷村破店,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 ,郭、杨二位大侠对这样惊世骇俗、连当时大宋皇帝也没见过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们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 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进口食品?这零售价卖多少?”不过考虑到跛子曲三是桃花岛高足,见识武功均属一流,他比 哥伦布更早到过美洲也没什么好希奇的。

甚至可能还有比曲三更早到过美洲的:北宋时的契丹族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萧峰 在《天龙八部》里是个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点菜动辄就是切几斤牛肉羊肉之类的。

萧远山留下花生这样珍贵的稀罕外国 食品,显然深有寓意。我中国人比哥伦布更早到达美洲在此有多一条证据。

3、西瓜 《射雕英雄传》第23回:“(黄蓉)到村中去买了一担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仪琳)走出二里有余,果见数亩瓜田,累累的生满了西瓜。”

“西瓜”一词本非汉语,而源自女真语(参《汉语外来词词典》),该种植物本来也非中国所有,而出产于西亚,在五 代北宋时引入西域,后又由金国引种到南宋,不过西瓜的普遍种植大致要等到清乾隆年间回疆平定之后,也就是陈家洛那 个年代(参考[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西瓜”条)。 在黄蓉那个年代,西瓜也算是引种不多年的进口时令水果,她居然一口气买了一担,虽然女孩子爱吃水果,但也算出 手阔绰,亏她能在牛家村口买得到。

24回黄蓉将西瓜顶在头上,沙通天等一见“一条青一条绿的圆球”,都吓跑了,想必鬼 门龙王见识虽广,也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这一段描写的盛夏之夜场景,衡山县也有普通的农村也有“数亩瓜田”,那已经类似于清朝乾隆年间。

5.农业技术知识

出苗后揭去地膜,齐苗后覆薄土1次,保墒,逐渐通风降温,3~4叶时分苗。幼苗有4~5个叶,茎粗0.5cm以上时应避免苗床夜温低于8~10℃,白天适量通风,保持15~20℃。定植前7~10天起逐渐加强通风,锻炼幼苗,栽前3天,苗床夜间可揭去覆盖物。

2、定植

春甘蓝用冬闲地栽植,每亩施有机基肥5000kg,翻地整平,作成平畦或地膜畦,铺膜前畦面喷48%氟乐灵除草剂防草。3月底至4月初定植,华北北部和东北等地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穴栽,早期栽时穴浇定植水,晚栽时畦浇或沟浇水。栽植密度为30~33cm*30~40cm。

3、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宜在定植前进行,定植后覆盖也可,但较费工。

4、田间管理

浇缓苗水后连续中耕2~3次,促根系生长,蹲苗10天左右,土壤干燥时浇水。结球初期,外叶和球叶同时生长,需肥水多,小叶球拳头大时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20kg或碳酸氢铵50kg,以后每周左右浇1次水,共浇3~4次水,必要时结球中期带肥浇水,促进叶球生长和包球紧实。

5、收获

春甘蓝应早收,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采收,分2~4次收完。

6、先期抽薹及其防止

为防止先期抽薹,须特别注意以下各点:

选用冬性强的品种或杂种一代。

避免采用劣质或混杂种子。

掌握适宜的播种期,过早播种,苗期接受低温期长通常是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

育苗期间,幼苗生长前期,苗床温度宜偏低些,防止幼苗生长过快,3~4叶以后适当提高床温,促苗快速生长并防止幼苗感受低温影响。

适时定植,栽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营养生长。

利用拱棚或改良地膜等保护,生长前期免受低温影响等均可防止先期抽薹。

夏甘蓝栽培

夏甘蓝一般于3月下旬至5月初分批播种育苗,5~6月定植,7~9月收获。

栽培夏甘蓝首先应选用抗热、耐旱、具一定耐涝能力的中熟品种。单作,也可与豇豆、茄子等高架蔬菜或玉米等间作。夏甘蓝应重视施有机肥。夏秋季多雨地区用高垄或高畦,少雨地区用平畦,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亩。

栽后浇透水,以利缓苗。几天后浇缓苗水时追肥,中耕l~2次。小水勤浇,早晨或傍晚浇水,热雨后浇井水。结球前期和中期各追肥1次。夏季杂草多,须多中耕和防治病虫害。叶球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裂球和腐烂。

6.请问农业方面的知识

玉米祖先在美洲,1492哥伦布从古巴带回玉米,这种当时这种很稀奇的植物。中国本不产此物,某些电视剧让唐代,宋代人家院子里挂上玉米棒子,那是胡扯。玉米据说是1512年传入中国。(我在后面会专门讲述)。有一种推断说是,中国最早发现了美洲,证据就古代史书中记载扶桑国。扶桑就是玉米。现在我把记述扶桑国纪录附上

梁书卷54

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兵甲,不攻战。其国法,有南北狱。若犯轻者入南狱,重罪者入北狱。有赦则赦南狱,不赦北狱。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

我不知道专家是怎么推断的,”扶桑叶似桐”,玉米叶和桐叶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不得而知。说它初生如笋倒有一定道理。但以次认为扶桑就是玉米,有些专家未免有些武断。有人认为扶桑国就是日本,(后来很多时候以扶桑指代日本)但是日本也没有两万余里,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坐船走南线,快着三日可达中国。两万余里,这么远就有人认为是美洲。还有的人郑和下西洋到达美洲,这更叫人匪夷所思。我自我认为这不大可能是美洲,首先扶桑这种植物不可能是玉米,再个当时美洲没有成熟文字体系,印第安人没有文字,玛雅人的文字是天书没几个人懂。

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西班牙把玉米带到全世界。西班牙占据吕宋(菲律宾),很可能玉米从吕宋(伴随而来的还有梅毒,围城里方鸿渐曾经为此做报告)。资料里说中国最早对玉米记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凉县志》里,当时叫它番麦(和番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甚罕,说明当时种植人很少。因为是新引进品种,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推广就有一个新名字,除了番麦、玉蜀黍、西天麦(好笑,象是唐僧带过来一样),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字,(至于其它叫发大家可以贡献几个)。当时引进来是多用来做副食品。后来由于它适应性强,且容易栽培,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易于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空白,因此很快成为山区地区农民的口粮,后来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玉米栽培大为发展,超过栗成为第三大粮食作物,(前两位稻、麦)。

玉米现在多作为饲料使用,当然也开发甜玉米等新品种食用玉米。请问世界上玉米吃法对多地方是在那里,是在墨西哥(不愧为玉米的故乡)。玉米还有重要一条做爆米花,三十年代的美国就是爆米花加电影的时代,看电影吃爆米花是当时一种时尚。

当然玉米也可以酿酒,山区很多地方就以玉米酿酒。湖北西部有些地方玉米酒就很不错。

上面有的人提到吃玉米面的时代,那个时代谁没吃过玉米面,那时是有的地方是60%粗粮,40%杂粮。玉米在那个时代人已留下深刻影响。

窝窝头也称窝头,是过去劳动人民的主食品种 ,用玉米面 加少量“起子”(即小苏打)或食碱蒸成,因底部有凹窝得名。加枣儿蒸制叫枣窝头,调入红糖的称糖窝头,加入葱和盐的称咸窝头。过去一般百姓只有年节待客或收获小麦季节才能吃上几顿白面馒头,平常都得吃窝头。当然有些人为了调换口味,偶尔也吃些窝头,现在超市也卖玉米窝头,严格来说不叫窝头,因为它没有窝,它加入麦面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粗糙。过去窝头可是比较粗糙,是越嚼越多让人难以下咽。老舍先生就是吃窝头长大,所以他的作品就贴近民众,相比而下徐志摩、林语堂、胡适等就了好多庸俗气。

61,62年粮食困难的时候,我们老家人用麸子(麦子磨面后剩下皮,现在一般用来喂猪)和萝卜在一起蒸窝头,由于没有黏性只得捏成一团一团的。就是这都是好东西,那时我们那里人什么吃了,树皮,草根,玉米叶。就差没吃人了。

广东农业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