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谁有关于农村卫生宣传知识
1、什么样的饮用水是安全卫生水? 在农村中,许多地方在进行改水工作,动员村民打井,修建自来水厂,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喝上安全卫生水。
那么,安全卫生水的含义是什么呢?饮用水中不含有能对人造成危害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卵。人们随意饮用,都不可能因水而患传染病。
饮用水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天然水中都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些是人体需要的。
只要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不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经常饮用,不仅无害,而且对健康有益。如果水源被污染,水中化学物质大量增加,超过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允许范围,就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可能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水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正常。水的颜色和口感不会给人不舒适的感觉,用水来洗涤衣物、器具时,不会留下不应有的痕迹。
以上是对水源本身的要求。如果作为饮用的安全卫生水,则应是经过净化、消毒处理或经过煮沸处理后的水。
2.如何选择饮用水水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有许多乡镇兴建了自来水厂。但目前大多数农户仍然是分散取水,独户使用,或几户、十几户共用一个水源。
天然水分为地面水、地下水、降水三大类,饮用水源一般都是从这三类水源中选择的。地面水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海洋水,地面水暴露在地表面,往往易被周围环境所污染,需要经过净化、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
海洋水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水味苦涩,不适宜作饮用水源。降水包含雨水、雪水,收集、贮存比较麻烦,而且能收集到的水量也有限,只有少数缺水严重的北方干旱地区才以降水作为饮用水水源。
最适合散居农户的饮用水水源是地下水。由于地下水经过土层的渗滤,水中大部分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及某些有害化学物质被滤除,水质较好。
与地面水相比,地下水深藏地下,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稳定。但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农户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深几米至十几米的地下水一般属浅层地下水,地面的各种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土层渗透,污染地下水,要特别注意水井周围的卫生防护。
深层地下水处在地下岩层中,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如铁、锰、氟、砷等,这些物质若含量太多,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期饮用就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打了深井后应请当地卫生防疫站取水化验,判断井水能不能饮用。
3.为什么人畜不能共饮一个水源?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这个道理。有许多肠道传染病,像霍乱、伤寒、痢疾;某些寄生虫病,像蛔虫病、姜片虫病、棘球蚴病等,都可能通过污染的水源而播散,导致疾病的流行。
在水源比较紧张的地区,特别是牧区,仍存在人畜共饮一个水源的现象。这样,水源极易被带菌、带虫卵的牲畜或牲畜粪便污染。
人一旦喝了这些被污染的水,就有可能发病。因此,人畜不能共饮一个水源的水。
要彻底改变这种作法,必须提倡挖井取水,并且做到有井台井盖,防止雨水、雪水流入井内。还要与畜舍、而所保持适当距离,以防污水渗入井内。
另外,如果饮用河水,也要做到人畜分别使用上游水、下游水。杜绝饮用生水、脏水和不流动的死水。
4.春耕季节要注意哪些卫生问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春耕、春种的繁忙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活跃的旺季。
因此要切实注意以下几点: 搞好室内外卫生。结合生产积肥,大力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生活环境清洁。
住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搞好个人卫生。
要随着天气的冷热变化和劳动强度的大小,随时注意衣着增减,防止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被褥要经常曝洒,衣服要勤洗换,保持清洁。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以防病从口入。 适时做好预防接种。
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注意劳动卫生。
在积肥与施肥过程中,要经常接触粪便、垃圾和其他污物,双手最容易染上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因此,要经常剪指甲,积肥或施肥后应及时用肥皂和清洁水洗手,以减少疾病传播。
在施用干粪、粪末和其他容易飞扬的有机肥料时,要戴口罩和穿长袖衣、长裤,防止病菌从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侵入机体。 防止意外伤害。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田间耕耘还是使用木梨、耙和双轮双铧犁及锄头、镐、镢等工具。这些农具在闲置一段时间重新启用之前,如不经过检修,很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因破旧、松动而发生意外伤害。
北方农村,在粘土和水田劳作时,常用铁锨、长锹翻地,这时最好穿硬底鞋。使用牲畜如牛、马、骡、驴作动力时,事先要做好驯服工作,以免伤人。
如拴好缰强,戴好辔头、鼻丹或口唇链锁,并要让牲口饱食和适当休息。 5.“双抢”要注意哪些卫生问题? “双抢”期间要把成熟的稻子收上来,把晚稻的秧苗插下去。
所以,每年的7?月份是年平均温度最高、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繁忙季节。在此期间,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预防疾病与外伤。
高温季节在田间劳动,要注意防暑,要利用早晚多干活、干重活,中午适当延长休息时间;田间干活应戴草帽,穿浅色宽松衣服;。
2.哪里有关于农村卫生知识宣传的内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
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2006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2006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2006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访报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07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2006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
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4.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
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2004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改革,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
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
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
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
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2003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