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常识

2022-12-31 综合 86阅读 投稿:铭记

1. 【艺术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艺术的特点 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的 功能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动作、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别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

2. 清介绍些艺术知识

立体主义: 二十世纪巴黎两位画家布拉克和毕卡索 ,深受非洲雕刻单纯的造形和尖锐的对比 影响,发展出新风格。

加上1907年他们参观了塞尚的回顾展,立体派第一件代表 作毕卡索的「亚维农姑娘」产生。 立体派根据塞尚的作法,把对象分割成许多面,同时呈现不同角度的面。

因此立 体派作品,看来像碎片被放在一个平面上。 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

由於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 或后退的。 代表画家 : 布拉克 、毕卡索、雷捷、德罗涅、莱布希兹 、布朗库希。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毕加索生 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

他自幼喜爱 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 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

此时 ,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 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

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 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 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 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

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 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 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 卡思维勒像》 《卡思维勒像》,毕加索作,1910年,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

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

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

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 。 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是:公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象征悲惨的人民大众;马头上方是一盏代表“夜之眼”的电灯在发光,画中还有惊恐的妇女,高举呼救的双手。

画里没有画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恐怖、死亡和呐喊。画的背景布满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着全画。

画家以黑、白、灰三色为色调对比,强烈中有和谐,运用具象与抽象和超现实等手法结合创作而成,具有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 ,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

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

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

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

3. 有关艺术的知识

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领导艺术。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唯美主义是审美的最完美发挥。

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快感。

4. 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知识改进我们生活中的设计.写改进说明(即艺术与科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5. 编导的文学常识

第一部分 考试环节及科目 一、考试环节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术科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组成,满分300分,其中笔试满分160分,面试满分140分。

二、考试科目 1、笔试(满分160分) ①科目一:综合知识及命题写作(综合知识30分,命题写作50分,共80分) ②科目二:影视作品分析(80分) 2、面试(满分140分) ①科目一:命题演讲、命题讲故事或根据材料编故事(70分) ②科目二:回答考官提问(30分) ③科目三:自我介绍(10分) ④科目四:特长展示(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30分)第二部分 《综合知识及命题写作》考试大纲 一、综合知识部分 (一)考核目标 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常识和素养,是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因此,设立综合知识考试科目,旨在达到以下考核目标: 1.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2.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戏剧、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常识。 3.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广播电影电视基本常识。

(二)考试形式 1.闭卷集中考试,满分30分。 2.与命题写作合卷考试,时间共90分钟。

3.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 (三)考试要求 1.对基本知识识记准确,对基本概念理解正确。

2.文字通顺,表述准确。 3.卷面整洁。

(四)考核知识点 1.文学常识: (1)《诗经》中的民歌代表作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 (2)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3)《左传》与编年体史书 (4)司马迁、《史记》与纪传体史书 (5)“三曹七子” (6)“唐诗宋词”的重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7)散文“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8)“三言二拍” (9)中国章回小说与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10)鲁迅小说和杂文的主要成就 (11)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12)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 (13)老舍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 (14)曹禺的戏剧作品 (15)沈从文、丁玲、周立波的小说和田汉的戏剧创作 (16)“茅盾文学奖” (17)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和戏剧 (18)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9)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 (20)普希金和他的诗歌创作 (21)托尔斯泰和他的长篇小说 (22)高尔基和他的文学成就 (23)海明威、卡夫卡的小说 (24)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25)泰戈尔和他的文学成就 (26)文学体裁的“三分法”与“四分法” 2.艺术常识: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2)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3)南戏与昆曲及其重要剧作 (4)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及其艺术成就 (5)李渔及其戏剧理论 (6)四大徽班与京剧的形成、京剧的“四功五法”、京剧的行当、京剧四大名旦及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 (7)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及其代表作品 (8)戏剧的种类,如悲剧、喜剧、悲喜剧等 (9)戏剧性 (10)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品 (11)莎士比亚和他的四大悲剧作品 (12)三一律 (13)欧洲现代戏剧之父及其四大社会问题剧 (14)契柯夫及其戏剧代表作品 (15)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16)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与荒诞派戏剧及其代表剧作家和他们的重要戏剧作品 (17)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及其戏剧代表作 (18)民族乐器的基本分类及西洋乐器的基本分类 (19)器乐演奏形式的分类 (20)声乐的分类和演唱形式的分类 (21)古典音乐 (22)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威尔地、约翰·施特劳斯、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23)音乐的体裁,如交响乐、摇滚乐、爵士乐等 (24)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 (25)聂耳、冼星海、陈钢、贺绿汀、华彦钧、雷振邦、王洛宾等作曲家及其各自的代表作品 (26)电影音乐 (27)民间舞蹈 (28)现代舞 (29)芭蕾舞剧 (30)“文房四宝”与“书法五体” (31)中国绘画的三大题材 (32)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顾闳中、张择端、齐白石、徐悲鸿、黄永玉等画家及。

6. 有关艺术的知识

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领导艺术。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唯美主义是审美的最完美发挥。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快感。

7. 什么是文化艺术常识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 2、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代表作 《窦娥冤》 《救风尘》 《单刀会》 、、。 (2)郑光祖:字德辉,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代表作《倩女离魂》 。 (3)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

代表作《汉宫 秋》 (4)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 《梧桐雨》 3、南戏与昆曲及其重要剧作 (1)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 12~14 世纪 200 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 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 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 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

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 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 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剧作: 《张协状元》 (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南戏剧本)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合称“四大 南戏” ,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

) 《琵琶记》 (南戏发展的顶峰) (2)昆曲:昆曲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 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 昆曲 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 系统。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原名“昆山腔” ,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 ,现又被 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 击乐俱备) 。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 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

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该剧种于 2001 年 5 月 18 日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重要剧作:王世贞《鸣凤记》 汤显祖《牡丹亭》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沈璟的《义侠记》 高濂的《玉簪记》 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升的《长生殿》 2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及其艺术成就 (1)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 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 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 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 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 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2)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 、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 (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 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 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 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 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 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 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 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3) 《长生殿》作者:洪升 5 、李渔及其戏剧理论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 、剧, 《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重要原则有:“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 并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 “脱窠臼”,即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 “密针线”, 即紧密情节结构, 前后照应, 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 “减头绪”, 即删削“旁 见侧出之情”,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

这些论点,都能切合戏剧艺术的特性,且简明实用。 在戏剧语言方面, 李渔反对用书面文学的标准来衡量, 认为必须首先从适合舞台演出来考虑, 所以剧作家应“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使之顺口而动听。

具体的要求有“贵显 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大体是既要明言直说,不故作姿态,炫耀 博雅,又要生动有趣,见出机锋和性灵,并切合剧中人物各各不同的心理和口吻。他对以前 剧作普遍存在的弊。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