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常识

2022-02-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薰衣草

1. 你知道哪些书法知识

一,什么是"书法"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吧 也许,还有不少的同学想当个书法家呢!可对究竟什么是"书法"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把书法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书法就是写写字而已,凡是写字好的人就是书法家了.也有的人把书法说得过于玄妙,认为书法艺术高不可攀,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这两种看法都不够全面.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书"字吧.以前的书字的写法是"■",由上边的"聿"和下边的"曰"结合而成."聿"在古时候是笔的意思,篆书写作"■",如同人的右手拿着书写工具."曰"在古文中是说的意思,所以"聿"和"曰"结合成"■",就是人拿着笔来说话,也就是写的意思.书法的"法"字,是"方法"和"法则"的意思.因此,"书法"最初就是指书写的方法,书写的法则,也就是指人们写字.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产生和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经过历代的书法家们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汉字书法具备了很高的美学价值.书法家们运用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蘸墨在宣纸上,依据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书写的书法作品,经过装裱(如中堂,条幅等)以后,可以挂在房间里供人们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专用的名词了,那就是指我们祖国特有的最富于民族特色和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同学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把"书法"二字颠倒过来说成"法书".这又是什么意思 它与书法有什么不同呢 通常人们把好的书法作品(例如某书法家写的"手卷"或"中堂"等)称为"法书",这是称赞它的艺术性高.所以人们也常把好的字帖称为"法帖"(例如《三希堂法帖》,《王羲之法帖》等).因此,我们说"书法"是泛指书法艺术,而"法书"是指具体的书法作品.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有那么多人喜爱中国的书法,学习它,研究它,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艺术,而且还有广泛的实用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书法有它自己的艺术规律,又不同于一般的写字.一般写字只要求正确无误,整洁清楚,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就可以了.而书法艺术还要在这实用性之外,更好地运用"法"——书法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段,着眼于形式美的创造,追求内容的典雅,用笔的变化,字形的安排和通篇的布局等等.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学习,研究它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要求我们很好地学习书法.这是因为书法是来源于文字的.有了文字然后才可以谈到书法,如果没有文字,书法也就不存在了.大家都知道,文字和语言同样都是人们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工具.不同的是语言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而文字就不受这个限制.譬如古代人讲话,我们今天听不见,但是,如果古人把要说的话,用文字书写出来传到现在,我们看见不就跟听到古人讲话一样吗 又譬如甲乙两地相隔很远,甲地的人说话,乙地的人听不到,如果甲地的人将要说的话写成书信寄到乙地,乙地的人收到信就可以知道甲地的人要说的话了.所以,文字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既然人们要经常写字,也就希望把字写好.一篇文章内容很好,但书写得很乱,字形狂怪难认,歪歪斜斜,使人看起来非常吃力,还容易发生错误;相反,如果文章不仅内容好,并且字写得也很漂亮,使别人读起来心情舒畅,能准确,快速理解所写的内容,还可以欣赏到书法艺术,那不是更好吗 因此,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工作或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把字写好,都应该抽些时间来学学书法.三,各种书体简介书法是我们伟大祖国所特有的艺术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人们常说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艺术遗产——各种碑,帖,书法墨迹,供我们学习与欣赏.下面我们就各种书体的源流作一简单的介绍.甲 骨 文关于书法艺术的起源,大多要从陶器文字和甲骨文谈起.由于陶器时期距现在太久远了,而且根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来看,陶器文字尚未形成体系,在此就不作介绍了.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甲骨文字.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字.经过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研究,证明它是殷朝后期(即从殷王盘庚迁殷直到殷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殷王室占卜记事的文字,即卜辞.(占卜就是古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想预知"凶吉"的一种迷信活动.占卜以后把结果记录下来就是卜辞).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单细,挺直,露锋芒,转向时以方折为主.(见附(1))在今天看到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古的文字.金 文金文也叫钟鼎文,主要是指商代早期至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刻或铸的铭文.商末周初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无横行,如《大盂鼎》(见附(2)).到西周盛世及后期,青铜器制作日益精美,金文也更加成熟,行笔上变方整为圆匀,结体。

2.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

3. 书法理论常识知识

关于书法的知识可多了,像楼上也说得很好.自古以来,书法就与文房四宝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常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书法,所以说书法的好与不好不说全部取决于这文房四宝,但也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然后,书法."书"必有"法".古往今来,书法都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起笔姿势,执笔方法,运笔用什么锋,间架的结构等等.当然,因为现在的人比较急于求成,而且并不是从小学起有基础的,所以现在的人学书法很多都选择临摹,就这临摹都有临摹的技巧.这就是书法,一笔一画一折一勾都有讲究的!如前面所说文房四宝之毛笔,选毛笔,最重要的就是笔头,因为笔头的用料和式样都直接关系到书写的效果.就毛笔的笔锋原料来看大抵分为三类:硬毫(用兔毫,狼毫制成),软毫(主要用羊毫制成),兼毫(以硬毫为柱软毫为被,如:"白云"笔).像我说的这些都还比较粗糙.每个细节都有很多讲究.书法的知识,如果真的要深入了解,我还是建议你买本书来看看,即可学习其常识,还可以看看古往今来一些名家的手笔.如王羲之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的书法很好,但是眼看与耳听是不一样的,真正看到他的书法的时候它会感染你。

4. 书法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啊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64646537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

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 3. 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

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 五字执笔是指ye 、押、钩、格、抵。

6. 书法:(略) 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 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9.中锋侧锋: 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

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

10.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

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 11.蚕头雁尾: 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12.一波三折: 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

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 14.内撅(ye厌)外拓: 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

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