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与记忆

2022-01-22 综合 86阅读 投稿:假情意

1. 常识部分如何记忆

【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如何更好的记忆及复习】常识部分需要记忆的地方很多,备考公务员常识部分考题,考生除了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外,掌握解题技巧也十分重要,它可提高考生备考的效率。

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法律题目一直是丢分的地方。在认真研究了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法律题目的出题方向和命题特征后,教育名师总结了以下三个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一、原则判定法原则判定法是指,在大家掌握的法律知识不足的情况下,运用生活中基本的行为准则,根据事物产生、运行、发展的基本原理来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部分法律的产生来源于它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制定更多的遵循了人们日常的行为准则,符合当下社会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这些社会规范并不陌生,那么我们在解答题目时,不妨运用这些基本的生活原则,来找出正确的答案。例题:山寨手机在制售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违法行为不包括( )。

A.模仿品牌畅销手机,侵犯知识产权B.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侵犯消费者权益C.生产销售厂商逃税漏税,损害国家利益D.传播淫秽短信,造成精神文化污染解析:题干中说的是山寨手机在制售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违法行为不包括备选项中的哪些行为。依常理可知,山寨手机就是没有自己的技术,专门仿制品牌机,没有正式手机牌照厂家生产的手机。

特点就是价格低,功能无法保障。既然是模仿,那山寨手机在制售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违法行为自然就包括侵犯知识产权,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B项中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侵犯消费者权益也在情理之中。C项不选,是因为山寨手机生产厂家没有正式手机牌照,为求利益最大化,逃税漏税也是常有发生。

所以,本题答案选D。教育名师认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用我们生活中基本的行为准则、事物运行的基本原则,法律题目的难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当然,教育名师提供的只是一种技巧,目的仅限于帮助考生更快地做出答案,大家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是要认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二、绝对词中的法绝对词中的法,是指在题目的选项中,有“都有”、“全部”、“任何”等比较绝对化的词语,如果选错误选项,则此项多为正确答案;如果选正确选项,则可以直接排除,正确答案在剩余的选项中产生。

在此类选择正确选项的题目中,一般会有一到两个选项包含绝对化的词语,考生可以直接跳过这样的选项,在其他选项中寻找正确答案。下列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务院法定的会议形式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B.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有权实施行政处罚 C.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因此,由行政机关承担全部举证责任 D.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解析:四个选项中,选项B和选项C中分别有“都有”、“全部”绝对化的词语,我们可以直接排除。选项A有一定难度,不好确定;再看选项D,既然公务员被判处了刑罚,他的行为就受到了限制,也就无法正常工作,而且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触犯刑法,也会给予最严厉的内部处理,开除是必然的。

故正确答案为D。三、最严重选拔法最严重选拔法,是指题目的四个选项属于同一类别的四种情形,一般适用于刑法考题。

教育名师认为,考生即使无法律基础,也可按常理推断,选项中哪一种情形造成的后果最严重,如造成了死亡的结果或导致了最为严重的损失,考生可以此为据,选择其中情节或结果最严重的一个作为正确答案。例题: 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

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对张某行为定性的表述,选项D定性最为严重,正确答案为D。最严重选拔法,是在大家实在拿不准答案时,可以参考使用的方法。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平稳的考试心态,才是成功赢得考试最好的方法。以上,教育名师为考生提供了三种常识判断解题技巧,能帮助考生快速地掌握方法应对常识判断的难题。

但要想常识判断部分不丢分,光靠掌握技巧是不够的,考生在备考中,要特别注重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充实!【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部分命题趋势分析】常识判断部分的题量将趋于稳定,时政热点、科技常识运用是命题新趋势。分析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法律、地理、科技、人文等常规考点仍将是常识判断部分的考查重点,在今后的考试中此类学科知识的比重将趋于稳定。

同时也不排除结合时政热点与科技以及文化等进行复杂的综合性命题的题型,诸如问你“一只熊从20米高的树上掉下来落地花了两秒钟,请问它是什么颜色的?”这样的比较复杂的题目。祝你在笔试中取得好成绩,顺利上岸。

2.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

一、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二、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三、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四、口诀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另外,在口诀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看下面的例子:

文学常识,并不难记,中有妙诀,帮你记清。先说国内,作家作品。

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

《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

这些口诀读起来琅琅上口,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3. 为什么知识和记忆对人的培养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但又要强调仅有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积累. 读书重要,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与人交流,读书你才能读小说,你才能写信,你现在上网不就是读书的结果吗.我们日常生活,购物不大量的用到所学的知识吗.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学是为了更好的读书. 人类要文明,社会要发展,技术要进步,生活要改善,大计是学习,义务教育已立法. 学习是人类自古以来获取知识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传授和发扬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都需要学习. 实际些说,有大学文凭才能从事工程师,医师,会计师,老师等技术岗的工作. 当然做什么做好了都是有前途的,但有技术一定会对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好处,技术就是知识,就要学习. 时间就是生命.时光不会倒流,珍惜现在,奋斗未来吧.。

4. 文学常识记忆口诀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记忆一百句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关雎、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人称赞②,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5. 心理学知识:怎样记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生活中记忆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它不仅可以让我们避免社交中的尴尬,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许多有用的知识。

其实,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都必须以记忆为基础,就像一位科学家说的:“一切知识归根结底都是记忆。” 就内容来说,记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感知形象的记忆,语词概念的记忆,情绪的记忆和运动的记忆。

比如旅游过黄山,可以想起云海和迎客松,这是形象的记忆;对于抽象概念的记忆是概念的记忆;第一次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记住了那种情绪所以记住了歌曲,是情绪的记忆;多年前学会打字、游泳,现在还都会,是运动的记忆。那么怎样记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记忆不一定是下工夫越大,效果越好,它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般来说,死记硬背的效果反而不好。有这样一个人,他想要充实自己,想学习掌握整部百科全书。

于是他从头开始学,可是从“A”开始学到100多条的时候,就再也学不下去了。这让他很苦恼,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实际上,即使他继续这样学下去,也不会有多大效果,因为他违背了记忆的规律。教育的基础是所获知识的体系,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要想最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把知识放到一个体系之中。

有了相互的关联和比较,知识才容易记忆。而百科全书是一种辞书,它不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所以不好记。

甚至因为枯燥,会让人半途而废。有些人,知道得并不少,可是他们的全部知识在记忆里,只是一些死东西,当需要忆起某种东西时,却总是忘记,而不需要的东西却“浮上心头”。

还有些人,知识虽然可能少一些,但全部得心应手,并且能够随时在记忆里再现所需要的东西。这两种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脑子里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后者却有。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从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地、泛泛地学习东西,而是在学习的时候同时建立起知识体系,在脑子里把知识和用这些知识的场合联系起来。或者说,材料在识记过程中应当被不断地加以系统化。

在这之中,从事物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苏沃洛夫建议道:“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在这个仓库里有许多隔断,因而应当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拿破仑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说,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的头脑里安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特定的抽屉,就能取出所需要的材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说过类似的话。

总之,使积累的知识系统化对于记忆很重要。用的感官越多,记忆效果越好——感官协同 宋代大学者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慢朗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矢,眼、口岂不到乎?”朱熹的这个理论在我国学术史上是很有名的,被后代的许多文人奉为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朱熹谈的“三到”,包括了两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视觉和听觉。心理学研究证明朱熹的理论是正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越扎实。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参与记忆,要比一种感觉器官孤军作战单独记忆的效果好。

这种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提高感知效果的作用叫协同定律。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智商相近的10个学生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所在的屋子只有5张椅子和5本《圣经》;第二组的室内除5本《圣经》之外,还有几本宗教故事画册,并播放宗教音乐。然后格斯塔要求两组学生都背诵《圣经》,结果他发现第二组的成绩远远优于第一组。

如今的视听教学的优越之处也在于此,它可以使声者与画面相结合,让生动形象与情绪感染相结合,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人从不同感觉器官得到的对于知识的记忆效果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人通过听觉获得知识,能够记住15%,从视觉获得知识,能够记住25%。但是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从这两者所获得的知识的65%。

也就是说,把感官协同起来一起发挥作用,要比单独运用它们所获得的结果的和更好。据实验得出,多道感官协同学习的优劣次序是:观读、视、视听读、听读、视听、听。

由此可见,视觉最优,听觉最差。所以,只靠上课听讲,会遗忘得最快。

有效的学习,与其用耳听,不如用眼看,更不如眼看口读,最好还是亲身去做。比如,学习游泳,我们自然可以通过听讲、读书、看图、看电影、看电视等途径获得游泳知识,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下水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应用这个心理定律,会使得教学效果大大增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得更快,记忆得更牢,老师就可以运用感官协同定律。

例如,小学生对多位数除法的计算很难理解,老师就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来比划,边看边想边说。在几何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老师可以尝试让他们动手操作搭出一些几何图形,然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容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把无形化为有形,提高感知效果。人。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