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种植的知识
你好!菊花培育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是:盆土配制、母本留种、繁殖、上盆定植、水肥管理、摘心抹芽除蕾等方面。
盆土配制:盆栽菊花的土壤要求土质疏松,腐殖质丰富。菊花最忌连年栽在原地或使用栽过菊花的老盆土,因为连作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对菊花生长不利。所以,每年都要准备新的培养土。
母本留种:为了保留和发展不同的菊花品种,在开花期就要一一登记,造册编号。于11月中旬选择向阳背风的地方作畦深栽(比原土球约深3厘米以上),随即浇灌定根水,栽后3天—4天施一次液肥并铺盖糖灰,剪去地上部花枝和老干。若冬天干旱,要注意及时浇水。来年3月可扒开糖灰,进行中耕除草,施肥2次—3次,以促进萌芽。4月初,摘去正头,通常每丛留种3株。
繁殖:菊花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分株、嫁接、播种等,一般以扦插为主。菊花扦插,4月上旬清明后即可开始,分期分批,一直可延续到7月上旬,一般矮品种早插,高品种迟插。插穗宜选择健壮母本萌发的嫩枝,在顶端长约3厘米处剪下,去掉下面叶片,基部用利刀削平。株行距3厘米*4厘米,先用竹签插一个小洞,然后将插穗插入土中1厘米许,随插随用手指压实。插后立即喷水,搞好遮阳设施。在没有生根以前,应勤喷水,生根以后,浇水可适当减少。扦插后,大约3周—4周可生根,生根后即可分栽上盆。
上盆定植: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扦插苗移植时摘心一次。盆底垫粗粒土,上面再填培养土。定植后,勤除杂草,保持盆面土壤疏松。
水肥管理:菊花刚上盆时,要少浇水,成活后,视土壤干湿程度和天气情况决定浇水量。施肥要注意适量,一般每半月施稀薄人粪液肥一次,高温或过分干燥时不宜施肥。9月初菊花孕蕾时换盆一次,以抑制徒长,促进花蕾发育。换盆时,除去部分宿土,添些肥土,此后可逐步增加肥料的浓度,3天—5天施浓肥一次,促使花蕾迅速膨大。但绿菊孕蕾期不要追肥,更要避免施用磷肥。不同品种需肥量也不一样。如莲座类、舞莲类需肥量比较大,而单平瓣类品种需肥量则较少。施肥时,切勿沾染菊叶,以防叶焦枯落。
摘心、抹芽、除蕾:摘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开花头数,同时也可以防止植株生长过高。一般标本菊摘心3次—4次,大立菊摘心5次—6次,悬崖菊要不断摘心。植株较高的摘心次数多,生长缓慢的摘心次数可减少。摘心要适时,一般在5片叶子时摘去顶端3枚嫩叶,摘心过迟茎干木质化,摘心分叉处容易断裂倒伏。立秋后停止摘心,以后在新枝的叶腋间还会不断萌发新芽,这些新芽新梢要随时抹掉。正常情况下,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出现花蕾,可根据培育要求进行疏蕾和保蕾。
2. 植物的常识
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万种。
起源
距今二十五亿年前(元古代),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其后藻类一度非常繁盛。直到四亿三千八百万年前(志留纪) ,绿藻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首次登陆大地,进化为蕨类植物 ,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三亿六千万年前(石炭纪),蕨类植物绝种,代之而起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形成沼泽森林。古生代盛产的主要植物于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三叠纪)几乎全部灭绝,而裸子植物开始兴起,进化出花粉管,并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形成茂密的森林。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白垩纪)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开始出现,于晚期迅速发展,代替了裸子植物,形成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时代。现代类型的松、柏,甚至像水杉、红杉等,都是在这时期产生的。
特点
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释放氧气后,剩下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作为植物细胞的组成部分。
植物的叶绿素含有镁。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
所有植物的祖先都是单细胞非光合生物,它们吞食了光合细菌,二者形成一种互利关系:光合细菌生存在植物细胞内(即所谓的内共生现象)。最后细菌蜕变成叶绿体,它是一种在所有植物体内都存在却不能独立生存的细胞器。
植物通常是不运动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寻找食物。
大多数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门,是有花植物,其中还包括多种树木。
3. 有关植物种植知识的书
国外较著名的是克勒格斯(Karl H. W.Klages)的《生态作物地理》,对农作物的生态因子、社会环境和生理环境作了分析论述。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和《中国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编写的《中国种植业区划》,从宏观角度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种植业生产的发展与地理分布特点、部门结构、集中产区与生产基地建设、合理布局与发展问题。《中国棉花地理》、《中国甜菜地理》、《中国热带作物地理》等著作,从部门农业地理的角度综合评价上述部门或作物发展的条件,研究其地域分布特征及形成变化过程,从自然生态的适合性和经济合理性对现有布局进行评价,提出发展和调整布局的科学论证与建议。
4. 有关植物的常识
春小麦区。春小麦喜冷凉气候,比较耐寒,适应性强,分布广,日平均气温 0℃左右;即“顶凌”可播种,4-5℃时种了即可发芽出苗,苗期可耐-6℃左右低温。因早、中、晚熟品种不同,全生长期需要≥ 0℃,积温在1600-2100℃之间,生长期为85天- 105天。而北部、西北部干冷以及西南高寒的民族地区均可满足春小麦的生长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临夏、甘南自治州、河西走廊、新疆、青海、西藏从海拔2500米以上河谷坡地到4500米左右的湖宾平原,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干旱地区均有种植。近十几年业,民族地区的春小麦种植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适应面广,丰产性高的春小麦良种,并已在各地得到推广。如内蒙古地处阴山丘陵的察右中旗、卓资县、固阳县等地春小麦曾突破千斤关,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农场创造了亩产1585斤世界最高纪录。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春小麦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
冬小麦区。在民族地区主要有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区(省)。这些区(省)大多以水稻为主,冬小麦作为冬种作物在旱地种植,种植面积虽少,但它的种植可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由于这些地区的群众以稻谷为主粮,小麦商品率较高。冬小麦在种植地域上已跨上新高度,在海拔4100米的青藏高原上试种成功,在高原3000-3800米地带,可获得高产,也不易发生锈病。1959年培育了“肥麦”良种,197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很快就成为西藏第二大栽培作物,超过了春小麦,仅次于青稞。“肥麦”适应强、耐水肥,具有分蘖力强、有效分蘖率高、抗逆性好、茎杆粗壮坚韧和抗倒伏的特点。1979年在拉萨彭波农场的11.6亩试验地曾生产出亩产1339斤的高纪录。
5. 家庭种花的常识和技巧
家庭花卉养植注意事项
■光照 光照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最重要条件,所以,必须重视室内绿色植物光照的供给。若得不到适当的光照时,生长软弱,甚至枯萎死亡。
■温度 我们要适当控制室内房间的室温,特别是冬季应适当升温来保证室内植物正常生长。常用的室内绿色植物多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18℃—25℃之间生长为佳。
■浇水 室内盆栽花木都要及时浇水,以保证植物体蒸腾的需要。一般,春季花木隔3—4天浇一次水;夏季的盆栽花木早、晚各浇一次水;秋季2—3天浇一次水;冬季每周浇1—2次水。浇水时一定要浇透。一方面是提供水分供植株光合作用需要,另一
方面以水将盆土中不新鲜的空气排除更换新鲜空气。
■空气湿度 室内空气湿度保持40%—60%为好。空气湿度在25%以下时植物生长不良,室内湿度过高时人们会感到不舒服。可通过喷雾或设置水景喷泉、瀑布来调剂空气湿度。
■盆土与施肥 由于树根在盆中不断增大,盆中根很多,土壤养分减少,水、肥、新鲜空气都供不应求,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必须在1—2年内换盆一次,从小盆移入大盆中。
■通风与防风 空气含尘量大也会影响植物生长。为了使空气得到交换应经常打开门窗,增强空气流通以利植物生长。一般花木不应放在窗台通风口处,以免风速过大, 水分的吸收与蒸腾失调。
6. 一些最基本的土地种植及养护方法
土地板结是因为使用无机肥料的缘故,要想有好的收成,土壤是关键,不知道你是否农村的,要是在农村的话,养牛养猪的后的粪便堆在一起腐熟一段时间后,厚厚的洒在地里,然后翻地,还可以用厕所里面的东西浇地,就会很肥沃,不会出现板结,如果在城里没有这些东西,可以在地边挖个坑,平时的剩饭、果皮、放怀的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统统买进去,腐熟以后挖出来洒在地里,然后翻地。
平时尽量施有机肥(可以在花卉市场买到)就可以防止土壤板结,而且土壤会越来越肥沃。浇水视情况而定,多雨季节不需要浇水,如果气候干燥可以隔3天左右甚者更长时间浇一次。
平时的淘米水可以弄个大桶赞起来,晒上几天发酵的差不多了掺点水浇地是非常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