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费者常识有哪些
权利是义务的对称,通常是指社会组织所规定的权利。
法律上的权利指提法律赋予人们享受有的权益,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当他人的行为妨碍权利人实现其权利时,权利人有权请求国家强制机关加以保护。
法律上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行政权利、民事权利、刑事权利和司法诉讼权利等。 合法权益是指法律、法规确认的权利主体方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其中的利益包括人身利益、经济利益和时间利益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指的是消费者所享有的,由法律、法规确认,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和利益。
消费者权利是消费者在消费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是消费者利益在法律上的表现。 确认消费者权利,是制定和完善保护消费者立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环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九大权利,即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 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简称安全权。
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为了使这一权利真正得到实现,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品和服务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食品、药品、家用电器等;对商品和服务项目,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保证其在购买、使用该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不具有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因素存在。 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简称为知情权。
该项权利表明: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了解商品或服务的有关真实情况;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有义务真实地向消费者说明有关情况。 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简称为自主选择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2)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2. 购物小常识 要简单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我们普通居民大都在接触网上购物,这种方便快捷时尚的购物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在飞速的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商品会出现在网络上,也会有更多的消费会在网络中实现。
1、网上购物的基本条件:当然一定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基本的网络知识。再就是有一张有网上银行功能的信用卡。现在任何一家银行都有网上银行业务,其便捷程度不言而愉,除了能实现网上购物以外,还可以随时在家里查看自己卡里的支付收入情况,用不着跑银行排队。
2、网上购物安全吗?现在非常安全,有了类似“支付宝”一样的中介担保机构,你尽可以放心的购物而不必担心收不到货和假冒伪劣货物。在购物的时候,你把卡里的钱打入的是中介机构的帐户,当你收到货并认可后,卖家才能收到钱,如果出现假货或者不到货,你很稳当的可以把你的钱回拨到自己的卡里。
3、所以,网上购物还要给自己申请类似“支付宝”“财富通”等帐户,这样你在网络上购物就非常安全可靠了。
4、网络购物因为销售成本比较低所以有很高的价格优势;还有就是可以买到在商店市场还没有上市的最新产品。现在网络销售商也在逐步积累自己的诚心记录,相信不久的将来,网络商场将会给传统市场很大的冲击。
3.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内容
消费者均处于一定的社会阶层。
同一阶层的消费者在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同质性,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社会阶层对于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社会阶层概述 1)社会阶层的含义 社会阶层(Social class)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每一个体都会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人占据非常显赫的位置,有的人则占据一般的或较低的位置。
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别,使社会成员分成高低有序的层次或阶层。社会阶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均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
产生社会阶层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的差别。所谓社会资源,是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力、职业声望、生活质量、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够发挥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
导致社会阶层的终极原因是社会分工和财产的个人所有。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并且在同一行业和职业内形成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当这类关系与个人的所得、声望和权力联系起来时,就会在社会水平分化的基础上形成垂直分化,从而造成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异。
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力义务关系。社会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如出生、继承、社会化、就业、创造性活动等等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地位主要靠世袭、继承和等级制的安排所决定。在现代社会,个体的社会地位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化、职业、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等方面,但家庭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因素对个体的社会地位仍具有重要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中讨论社会阶层,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在购买、消费、沟通、个人偏好等方面具有哪些独特性,另一方面是了解哪些行为基本上被排除在某一特定阶层的行为领域,哪些行为是各社会阶层成员所共同的。 2)社会阶层的特征 (1)社会阶层展示一定的社会地位 如前所述,一个人的社会阶层是和他的特定的社会地位相联系的。
处于较高社会阶层的人,必定是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他们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其与社会其他成员相异的方面。
社会学家凡勃仑所阐释的炫耀性消费,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们显示其较高社会地位的需要与动机。 由于决定社会地位的很多因素如收入、财富不一定是可见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一定的符号将这些不可见的成份有形化。
按照凡勃仑的说法,每一社会阶层都会有一些人试图通过炫耀性消费告诉别人他们是谁,处于哪一社会层次。研究发现,即使在今天,物质产品所蕴含、传递的地位意识在很多文化下仍非常普遍。
传统上,人们通过购买珠宝、名牌服装、高档电器等奢侈品或从事打高尔夫球、滑雪等活动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今天,这一类显示地位的手段或符号仍然被很多人运用。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主流价值观的变化,它们的表现方式、作用都在发生变化。例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过去只有上层社会才消费得起的产品、服务已经或正在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领域,这些产品作为“地位符号”的基础开始动摇。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上层社会的消费者对通过消费显示其财富和地位感到厌倦。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奢侈品的营销者试图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只有百万富翁才买这些产品,但实际购买它们的往往是那些“假百万富翁”,即年收入在40000至80000美元之间的家庭。
真正的富翁具有“普通人”的消费习惯,他们将大多数奢侈品视为专为那些财务上并不特别成功的人开发的玩具。 (2)社会阶层的多维性 社会阶层并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变量如收入或职业所决定,而是由包括这些变量在内的多个因素共同决定。
正如后面所要看到的,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既有经济层面的因素,亦有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因素。在众多的决定因素中,其中某些因素较另外一些因素起更大的作用。
收入常被认为是决定个体处于何一社会阶层的重要变量,但很多情况下它可能具有误导性。比如在我国现阶段,出租车司机、城郊菜农的收入比一般的大学教师和工程师高,但从社会地位和所处的社会层级来看,后者显然高于前者。
除了收入,职业和住所亦是决定社会阶层的重要变量。一些人甚至认为,职业是表明一个人所处社会阶层的最重要的指标,原因是从事某些职业的人更受社会的尊重。
(3)社会阶层的层级性 从最低的地位到最高的地位,社会形成一个地位连续体。不管愿意与否,社会中的每一成员,实际上都处于这一连续体的某一位置上。
那些处于较高位置上的人被归入较高层级,反之则被归入较低层级,由此形成高低有序的社会层级结构。社会阶层的这种层级性在封闭的社会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层级性使得消费者在社会交往中,要么将他人视为是与自己同一层次的人,要么将他人视为是比自己更高或更低层次的人。这一。
4. 消费知识是指什么呢
消费知识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过程中所应掌握的与商品或者服务 有关的基本知识。
它主要包括有关商品和服务的基本常识,如选购电器的常 识、选购食品的常识、选购贵重物品的常识等;有关市场的基本知识,如消费者 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之前应当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上商品或者服务的 种类、价格、质量、行情等;有关消费观念、态度的基本知识,如消费者的消费方 式、消费水平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个人的收人水平相适应,消费比例的分配 要适当,要抵制不良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消费者 行为的内容;有关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等。
5. 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理论知识(文献、资料)
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及其对策探讨(3)
(五)对社会环境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多种分配方式的产生,部分家庭先富了起来。这些富裕家庭的消费方式对传统的消费观念有很强烈的冲击,也容易导致极端享乐、摆阔、炫耀等不科学的消费观的产生。80后的大学生容易模仿这种不良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从社会动机的角度分析,社会动机是由社会需要引起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社会需要也向前发展,由其决定的社会动机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80后大学生处在社会改革时代,产生了多种社会需要,有物质的也有文化精神的。他们的多样性的消费需要引起的消费动机是推动其产生各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其次,从社会态度的角度分析,态度对行为有导向功能。80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态度,引导他们采取相应的消费行为。大多数大学生在生活消费时理性地选择有价值的、实用的事物,但少数人则追求奢侈、浪费、炫耀。最后,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析,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80后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没有完全涉入社会中,因此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认知不够清晰,不能以正确的社会认知引导自己的消费行为。在消费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不能全面地分析利弊、合理科学地看待问题,出现盲目、不自觉的消费方式。
三、对策
(一)掌握消费知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1.掌握消费知识。消费也是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内容很广,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大学生文化修养虽然比较高,但对于消费知识却缺乏系统了解。因此,80后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而且还要提高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享受力。一是加强大学生消费行为教育。通过组织专门培训或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理念、熟悉消费方式、掌握消费心理等相关知识,从而建立合理的消费道德和消费期望;二是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等实践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 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专刊专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消费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自觉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2.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科学的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理念。科学的消费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理性,表现为会花钱;二是能够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消费;三是根据收入来源,量入为出。[3]
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与其价值观密切相关。要树立科学的、健康的消费价值观,一是要正确对待消费。这就要求80后的大学生在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确立正确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明确消费的目的,处理好创造与享受的关系,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习惯,做到一切从自己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的条件出发,转变不切合实际的、超越现实可能性的消极消费观念。同时用科学的消费观念指导自身的日常消费活动。二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既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基本工具,也是衡量人们贡献大小的一种价值尺度。正确的金钱观就是对金钱的追求方式必须规范、合法,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时,不能把金钱看成是万能的,金钱可以创造幸福,也会带来烦恼。80后的大学生只有正确地对待金钱,才能科学地支配金钱,真正成为金钱的主宰者,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1.加强消费心理教育。消费心理教育对80后的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至关重要。首先,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消费心理教育,从小培养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消费,不能随心所欲,乱花钱;其次,学校应设立相关消费心理的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消费理财知识并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逐步形成完善的消费心理。2.增强自我意识。80后的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的末期,他们对自我的关注日益强烈,渴望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容易一味地追求新奇、独特,力求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不仅要增强自我意识,而且还要有结合实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目的,进行合理的消费。
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你都懂的那些日常消费常识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第十三条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十五条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7. 简述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内容
心理需要推动着消费者去进行必要的活动。
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必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购买活动之中,影响其购买行为。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其心理需要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一)习俗心理需要 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人种、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历史、文化的不同,传统、观念的不同,都会引起消费者不同的习俗心理需要。
如在住的方面,我国蒙古族牧民习惯住蒙古包,以圆形围架和伞形顶架组成,周围和顶上覆盖厚毡,用毛绳从四面缚起来。云南傣族聚居区气候温暖潮湿,傣族居民大都盖两层竹楼、底下放物,二层住人。
又如,拿洗脸来说,我国北方人和南方人洗脸方式往往不同。大多数北方人洗脸时,先将双手浸入水中,把脸抹湿,再抹上肥皂,然后用手捧水把脸洗净,最后用毛巾把脸擦干。
南方人则喜欢先把毛巾在水里浸湿,绞干之后再擦脸。两种不同的洗脸方式,使南方人和北方人各自对毛巾的厚薄、柔软程度、吸水性能等产生不同的要求。
北方人要求毛巾厚实、吸水性能好,南方人则讲究毛巾要质感柔软,大小适中,便于绞干。以上两例只是一般归纳,目的在于说明营销厂家应该根据不同销售地区,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俗和不同需求,组织生产、销售不同的商品。
(二)同步心理需要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与人互相接触,互相比较是难免的。邻居间、同事间、亲友间,有意无意地产生一定的攀比现象,这种心理不一定健康合理,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消费者中,通常会产生欲求迎合某种流行风气或与群体中大部分成员保持一致的心理,这在消费行为中称之为同步心理需求。总之,一定时期的消费潮流、风气、消费习惯和心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互相仿效是产生此种心理的原因。
(三)优越心理需要 由于怀有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支付能力、审美能力、挑选能力的赞美与尊重,因而在购买活动中,往往会产生不甘落后,争强好胜,显示其超过常人的购买条件与能力的优越心理需要。如在中国,无论城市或乡村都存在结婚费用大的问题,而且有不顾“国情”、“家情”盲目攀比,图一时的气派。
现仍有不断上升趋势。据调查,这笔费用,除男女双方婚前积蓄外,超支部分来源于父母辛苦积攒起来的钱和借款。
“如此消费不是我个人的心愿”、“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怕人家笑话,只好随大流”,这是不少青年人的心理话。这种心理,一方面是文化落后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青年消费中优越心理的一面。
(四)趋美心理需要 对商品美感的追求,是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的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商品美感的渴求之心也愈来愈盛。
据对青海省玛多县牧民的调查看,不少牧民仍住透风漏雨的帐篷、吃糌粑,却舍得花1 、2 千元购买獭皮、玛瑙、珊瑚等贵重物品装点服饰。由此看来,美是人们追求的,但对这类不尽合理的消费习惯应努力引导。
(五)便利心理需要 在购买日用消费品时,消费者普遍都希望能获得方便、快捷的服务,还要求商品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维修方便等。生产出给消费者提供方便的产品,无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如今商品设计越来越多地转向为消费者带来方便、省事,如有人嫌打领带费事,便有了“一拉得”、“一挂得”;有人懒得记光圈、速度的要诀,便有了“傻瓜”照相机;电视可以使人坐在家中,眼观全世界,已经够“方便”的了,可连替你换频道这样的举手之劳也有人想到,于是发明了遥控器。实践证明,企业只 有大开“方便”之门,才能既拥有目前市场,又能把握未来市场。
(六)选价心理需要 城镇居民(消费者)的收入,一般主要是依靠货币工资收入,他们的消费品全靠购买。对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消费结构来说,影响最大的是收入水平,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能否成为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内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
商品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活动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心理活动与价格相关。消费者总希望付出较少的货币,获得较大的物质利益,即通常对商品所要求的物美价廉,经济实惠。
(七)惠顾心理需要 某些消费者由于长期使用的习惯或对某个商店、某个商品产生特殊的好感,在购买和消费时往往不假思索地、习惯地选择某个产地、某个商标、某个牌子的商品,或长期地到某个值得信赖的商店购买。这是出于感情上与理智上的惠顾心理需要。
(八)新奇心理需要 对构造先进、奇特,式样、装璜新颖,或富有科学趣味、别开生面的商品,都自然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希望能亲自试用,满足对消费品求新求异的欲望,以此增添生活的情趣。(九)偏好心理需要 有些消费者由于受习惯爱好、学识修养、职业特点、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会对某类商品稳定、持续地追求与偏爱。
如有人对集邮、收藏、钓鱼等特别爱好,就会经常关注、反复购买此类商品。(十)求名心理需要 名牌商品是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商品,是通过市场检验、消费者认可的商品。
对名牌商品的信任与追求,对著名商标的忠实感,是不少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上述心理需要,构成消费者的不同购买动机。
消费者的心理需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可能几种心理需要兼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