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常识

2022-11-12 综合 86阅读 投稿:慕凝枫

1. 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2.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表

6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

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

3.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识)

1.薄雾冥冥/日薄西山 (薄字的意思不相同)薄雾冥冥:薄báo(形)不浓;淡日薄西山:薄bó〈书〉(动)迫近择其善者而从之/以咨诹善道 (善字是相同意思) 善shàn(形)良好:至若春和景明(景字是什么意思)“景”是景色的意思。

征于色/未尝稍降辞色 (征于色:表现在脸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未尝稍降辞色:但前辈(先达)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三顾茅庐/瞻前顾后 (三顾茅庐 顾:拜访。 瞻前顾后 顾:回头看)2.这个句子中成语用是对的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实验,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轩然大波解释: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

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出处: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例子: 没想到这么点小事竟然引起这样一场~。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水面波浪;也可用于事件的发展;人群中或人物的心灵上;作品的情节发展冲突上。

一般作主语、宾语。3.绝句和律诗有何区别? 绝句:中国诗体,是近体诗的一类。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 、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问题补充:另外,单句和复句有什么区别?单句与复句的区别如下: 1. 定义法 单句是由一个的词或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语言单位,叫复句。 分句与分句在结构形式上互不包含,语义上不存在主谓、述宾、述补这类语法关系,而是因果、转折、让步、条件等关系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由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句是一个句子,是由句子成分组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各个分句之间都不能互为句子成分如: 对待失败的态度应该是: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找到正确的道路。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 第一个是单句,是一个句子。

“是”后面的部分看起来很长,但它不是独立的分句,而是整个句子的宾语。后一个是复句,有两个句子组成,两个句子不能互为句子成分。

2.抓主干法 &nbs, p; 对复杂的句子用定义法不好判断 ,那么需要用抓主干法来区别。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都可以缩成一个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

而复句缩短后,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例如:当你痛苦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当你哭泣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人生的意义。

妈妈的病好了,大家都很高兴。 第一个句子是单句,缩短后是一个主谓短语,这个短语是:你想到意义。

后一个是复句,缩短后是两个主谓短语:病好和大家高兴。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起来,这种形式的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可以用定义法和抓主干法来区分。

另外一种借助关联词语 组合起来,一般来说这些关联词语是组成复句的标志,但是出现关联词语的句子也不一定是复句。例如:“因为我好好学习,所以我取得好成绩”。

“妈妈说:因为你是学生,所以你要好好学习”。 虽然这两个句子都借助了关联词语,但是前一个是复句,后一个是单句。

那么怎么区分呢?需要用关联词语法来区别。 4.关联词语法 如果关联词语法连接的是句子,那么这个句子是复句,如果关联词语连接的是句子成分,那么这个句子是单句。

所以,“因为我好好学习,所以我取得好成绩”。这是个复句。

关联词语连接的是两个句子;“妈妈说:因为你是学生,所以你要好好学习”。 “因为你是学生,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做了说的宾语。

关联词语连接句子做了句子成分。这个句子是单句。

5.标点符号法 如果主语是承前者或承后者,中间。

4. 语文文学常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拜 (2)升官:迁擢 (3)降官:谪左迁 (4)免官:罢黜 (5)招聘:征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七、关于史书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共三部) 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 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 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

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 (4)通史: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

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共两部) (5)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 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 说明, (1)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

如《史记》,可以说它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

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 八、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作者不详) (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4)《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5)《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 (7)《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东汉·班固) (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