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常识

2021-09-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夏未央

1. 进入社会必备知识

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生存需要最大的勇气和智慧,没有这两样,你很难在这样的社会里立足。

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你生活的真相,也是本人数十年生活的经验积累,希望能帮助那些寻找生活方向的人们。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大陆,因为港澳台的社会制度不一样,而且老师我也没有去过那里,所以不便发表议论。

这里也只谈国内的情况。要在中国生存好,首先要了解国情。

我国的国情是人治,说明白点就是某些人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一切,你其实什么都不能决定,比如出生在谁的家庭,是高干的家庭还是马家爵的家里,这都是偶然的,当然,你肯定不会是很优越的家庭,否则你不必学习我的文章。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要深刻理解这种国情,必须知道这里谁说了算。

那谁能决定你生活的好坏呢?当然是有权的人。在学校是老师,在单位是科长、局长等,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领导。

这些人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也许你会问:“靠!不是工人阶级才是国家的主人嘛?!”这样的疑问只能在文革的时候发问了。记住,只有他们才是主人,你只是人民中的一个,但你不能用人民这样的词,因为你是个体,人民的名义只能是他们的专有名词。

你绝对不能在任何有领导在场的地方发表我上述的观点,否则你会很麻烦的。 你心里必须清楚,不要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政治性的言论,这是我的第一告诫。

这个国家是既得利益阶级的人才拥护的社会。你经常会在媒体上听到既得利益集团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人呢?好像从没有人解释过,其实很简单,你身边就有很多,比如你们学校的校领导和系领导,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教授啊,还有就是那些歌功颂德的政协委员啊、人大代表啊什么的,因为他们衣食无忧,只要国家这一专政机构存在一天他们就能享受一天,他们官大的点有公车,小点的也会有公款吃喝。

基本上处级以上就不用和人民币打交道了,他们只需要发票。由于这样的生活很舒服,所以他们绝不愿意改变。

你和他们完全不一样。那么老师呢?普通老师基本上都不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但是他们也有利益,比如学校创收的钱他们也可以分一些,其实那些本应该是他们工资的一部分。

其他行业像医生、律师等,基本上也是分两个层次的,上层是既得利益集团,下层是一般劳动者,当然中层和下层是可以流动的。这些人包括垄断集团,像电信、石油、水电等部门他们都不愿意改变。

你要想生活稳定,就应该积极向他们靠拢,争取进入这些部门。既得利益集团是社会的蛀虫,但是他们是有智慧的集团。

你没有办法反抗就只能加入他们。 关于中国的教育问题。

你所受的教育中有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政治、历史和语文。你应该努力学习,但是绝对不要相信教科书上和老师讲的,像政治课里面学习的理论基本上就是奴化教育,叫你当顺民,叫你不要反抗不公正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用三个字形容就是“假大空”。

但是你要尊重政治老师,不然会不及格,而政治不好,你绝对成不了博士。因为研究生也要考政治,就像科举一样的性质。

其实,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但是他们都这样教育你,你不必当真,假如你真的按照那里面的原则办事,你会死得很难看。历史课、历史教授、历史教育这些也是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反正没有人能活几千年,谁知道呢?记住,老师是靠不住的,这是我的第二个告诫。

虽然你不必相信,但是你要学好,而且要别人说的时候,你也要说,证明你很依顺。入党?当然要入,尽管入了并不表明你就是他们的人,但是不入,肯定就不是他们的人!他们很清楚,你也要清楚。

至于你相不相信,谁也不会到你脑子里看看的。不道德者对道德者进行道德说教这是我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教授们的人品基本上不要指望,除了极少数确有良知的外,90%以上都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大学是最保守落后的地方,这一点和国外恰恰相反的。

2. 社会常识有哪些

1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 ,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著,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

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2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3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

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4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

3. 都说现在是知识社会知识真有那么重要吗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知识是很重要的.首先,人类存在了几百万年,不断的进化,文明不断的创新,这其中,知识水平的增加是一个从来没有间断的过程.可以说,几百万年来,人类不断进步的领域中,知识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次,现在无论是中国社会,或者是其他国家的社会,突出特点就是对高精尖人才的渴求.低层次的人才从来都不缺乏,特别对于中国来说.那么,衍生的情况就是,当你具备更多的知识时,你的竞争能力就越强,那么你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高中毕业,那么社会中可以供你挑选的职业有哪些呢?你的工作内容又是什么?你的收入又怎样?但是,如果你有更高的学历,你的境况又是怎样的?你当然会说,学历更高,你的处境会更优越,是的!但是问题是,你如何从低学历到高学历的迈进?答案是,你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你才能脱颖而出!再给你举个例子,几十年前,在中国,当机械还没有很多的情况下,一些体力劳动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比如挖煤,装卸货物.但是,现在呢?这样的体力劳动绝大部分已经被机械所代替.可以想见,低知识的,简单重复的劳动,将会越来越少.A:增强自身的知识是王道,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知识,是不会有害处的B:机会固然重要,但是记住名言: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例如,外企要高薪聘用你,起码你要具备外语知识吧?否则怎么交流呢?当你具备外语知识时,外企的机会才可能是你的,而你不具备知识,外企根本不会考虑你,机会也根本不是你的.从这个例子中,你就明白了,知识和机会的关系.增强知识是王道C:没有知识,你哪里来的实力呢?现在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的确有很多人讲“实力”如何,如何.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知识,你哪里来的实力?所谓实力,是得出的结果显现.中国哪些成功人士,他们是有实力的,但是他们的实力是哪里来的呢?是他们通过自己的知识还有其他的努力得来的.如果那些成功人士,没有知识,只会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他们会成功吗?忠告:趁着你还年轻,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这是你不败的选择。

4. 社会的常识是什么

社会常识是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看似普通平常,实则蕴藏着古今中外人生的大智慧,是社会知识的精髓。

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很多时候,它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人的一生中,常常会因为不懂得某些社会常识,而因小失大,甚至满盘皆输。

因此说,掌握社会常识,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要求,是现代人行走社会的通行证。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多掌握一些社会常识,可以少走弯路,增加成功的概率。

人生经验较为丰富的中年人、老年人也存在常识上的盲点,一些该知道的常识不知道,因而也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这样才能避免种种意外失败和损失。 社会常识,内容涉及形象常识、礼仪常识、场景口才常识、语言沟通常识、社交心理常识、与人相处常识、识人常识、人脉常识、办事常识、送礼常识、宴请常识、潜规则常识、职场生存常识、创业常识、理财常识、休闲常识、安全常识、防骗常识等。

只有掌握这些社会常识,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拥有优雅的礼仪、卓越的沟通能力,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办好各种难办的事,建立广阔的人脉,获得财富和成功的青睐。可以阅读《社会常识全知道 》一书,了解更多。

5. 社会知识是什么

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knowledge)

研究知识或思想产生、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联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思想社会学。1924年,德国社会学家M.舍勒在《知识社会学的尝试》一书中首先使用“知识社会学”的名称。这里的“知识”一词的含义包括思想、意识形态、法学观念、伦理观念、哲学、艺术、科学和技术等观念。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学本身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学转向研究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的结果。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出现了社会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危机,一些社会学家转而研究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思想、意识、精神的发展,研究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联系。这种研究最初可见于社会学家M.韦伯论宗教与社会现象的关系、W.桑巴特论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现象的联系。舍勒在《社会学与世界观》(1923~1924)、《知识社会学的尝试》、《知识方式与社会》(1926)等著作中,论述了知识或思想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把知识划分为解脱的、教养的、事业的 3种类型,认为知识或思想都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要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就应分析它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说明何种社会群体产生何种思想、某种思想为什么得以发展。社会学家K.曼海姆是继舍勒之后对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著有《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导论》(1929)、《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1940)、《知识社会学论文集》(1952)等。他强调要研究思想史上各种变动着的观念、知识对于思想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他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官僚保守主义、历史保守主义、自由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五种政治思潮,认为这些都是在不同社会群体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或知识,是社会群体历史经验的集合。社会群体的生活形式不同,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也不同,但作为知识或思想都有共同的假定。曼海姆认为,知识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对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各种观念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有控制的经验研究,找出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的联系,然后由经验研究上升到认识论高度,探讨思想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真实程度,确定思想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及其结构,建立起检验知识或思想的正确标准。他所说的社会存在,主要指知识或思想以外的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包括阶级、社会地位、职业群体、代际关系、生产方式、权力结构、历史情境、竞争、冲突、流动,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社会思潮、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文化心理等。

知识社会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基础、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形态和存在的关系。当代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愈来愈走向经验研究,主要是研究知识的生产、储存、传播和应用。当代大规模的知识生产和传播,造成一种知识密集的社会。社会学愈来愈重视知识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涉及知识或思想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