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常识

2022-04-25 综合 86阅读 投稿:醉红颜

1. 告诉星星的知识

朋友,你好。

星星是恒星,它本身是发光的,和太阳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它们都是通过燃烧自己体内的质量来发出光芒的,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 应该说能看得到的会发光的星星大多数都是恒星,也有极少数通过反光也能看到的,比如金星和超大号星星——月亮 另送恒星资料: 每一颗恒星都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它们的中心是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

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 , 中心附近的物质便进行剧烈的热核反应 , 释放出巨额的能量。中心附近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对流等过程向外 输送 , 使星球的表面增温而发光。

由于年龄、质量的不同 , 各恒星的表面温度相差很大。恒星表面温度通常用绝对温标表示 , 一般在 2000 开到 40 000 开。

不同表面温度的恒星呈现不同的颜色 , 温度低的呈棕红色 , 温度较高的呈黄色 , 温度很高的呈蓝白色。 大家都见过雨后彩虹 , 它是一条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 非常美丽。

假如你有条件 , 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 :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一个暗室 , 穿过一块三棱镜后再投射到一块白色的屏幕上。这时, 你会看到屏幕上 面并没有白色的阳光 , 而是有一条彩色的光带 , 就像雨后的彩虹一样 , 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

这个现象说明了白色的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条美丽的七色光带就叫做太阳光谱 , 也叫做连续光谱。

仔细看 , 连续光谱上面还有许多粗细不等、分布不均的暗黑线 , 叫做吸收谱线。另外还有许多明亮的线 , 叫做发射谱线。

这些谱线代表了太阳成分中的不同元素。 恒星是一颗颗遥远的太阳 , 恒星的光谱和太阳的光谱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 太阳光是白色的 , 而恒星的光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 有红 色、黄色、白色、蓝色。

古人早已经发现了这一点 , 他们把心宿 二叫做“大火”, 就因为看出心宿二是红色的。为什么恒星的颜色各不相同呢 ? 我们可以观察一个点燃的煤炉。

当煤刚刚开始燃烧时 , 炉火是红色的 , 随着炉火越烧越旺 , 炉火的颜色逐渐由红变黄, 再变白, 最后变蓝。显然 , 红色的炉火温度较低 , 蓝色的炉 火温度较高。

恒星也一样, 我们从恒星的颜色就可以判断出它的温度。恒星的温度通常用绝对温度 K 表示。

绝对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 OOC=273K。表面温度在绝对温度 30000 K 以上的恒星发蓝光,表面温度在1 0000-300OOK 的恒星颜色是蓝白色的,表面温度在 7500-1000OK 的恒星颜色是纯白色的 , 表面温度在 6000-7500K 的恒星呈黄白色,表面温度在 5000-6000K 时, 恒星的颜色发黄 , 表面温度在 3500-500OK 时恒星的颜色为红橙色 , 表面温度在 2000-3500K 的恒星颜色发红。

恒星的光谱和太阳的光谱一样 , 除了彩色的连续光谱以外 , 还有代表组成恒星的各种元素的线状光谱 , 人们通过对恒星光谱中这些谱线的测量和分析 , 可以得到每颗恒星化学成分的信息。从地球实验室的光谱实验中我们知道 ,氢、氧、碳 等轻元素的光谱线主要在紫外 , 肉眼看不见 , 只有几条谱线在 可见光区 , 较重的元素的谱线大部分在可见光区。

把恒星的 谱线和地球实验中所获知的各种物质的谱线相比较 , 就可以 确定恒星上有什么化学成分。谱线的强度不仅与元素的含量 有关 , 还与恒星大气的温度、压力有关。

天文学家们根据恒星 的温度以及谱线特征 , 把恒星分成如下的几种类型 : O 型为蓝星 , 光谱里有明显的电离氮谱线 , 代表星有参宿一和参宿三; B 型为蓝白星 , 有明显的中性氮谱线 , 如右图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都属于 B 型星; A 型为白星 , 有明显的氢谱线 , 织女星和天狼星属于 A型星; F 型为黄白星 , 有明显的电离钙谱线 , 北极星属于 F 型星; G 型为黄星 , 中性金属线占优势 , 太阳是典型的 G 型星; K 型为橙红星 , 密集着众多金属和其他元素的谱线 , 牧夫座的大角星是 K 型星; M 型为红星 , 能看到分子谱线 , 天蝎座的大火星是 M 型星。 表面温度(K) 40000-30000 30000-10000 10000-7500 7500-6000 6000-5000 5000-3500 3500-25000 光谱型 O B A F G K M。

2. 关于星星的知识

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宇宙中的天体。星星内部的能量的活动使星星变的形状不规则。星星大致可分为行星、恒星、彗星、白矮星等。

星星的亮度常用星等来表示。星星越亮,星等越小。最亮的行星是金星,最快的恒星运行速度每小时超过240万千米,H1504+65是最热的白矮星。

扩展资料:

特性:

1、行星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2、恒星就是类似太阳一类大的天体 其本身内部会发生反应,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向空间辐射。

3、彗星 像哈雷彗星之类,我们看到的光是它在经过太阳系时,其材料被溶化掉的彗尾造成的现象 所以看到的彗星往往拖着长尾巴 夜晚能看到的星星大部分的是恒星,有几颗是我们太阳系的行星,例如:金星、水星、火星。恒星的发光原理与我们的太阳相类似,大部分是氢聚变成氦核的过程释放能量,还有一部分是氦聚变释放能量。

3. 关于星星的科知识

天文词语星星xīngxīng英文star(1) [star] [口]∶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2) [tiny spot]∶细而小的点儿1.[Informal] stars; planets; satellites 肉眼可见6973颗决定人们观察星星是明是暗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由于星星发光能力的大小,二是星星和人们之间距离的远近。

天文学家通常把星星发光的能力分为25个星等,发光能力最强的比发光能力最差的大约相差100亿倍。 星星的亮度常用星等来表示。

星星越亮,星等越小。在地球上测出的星等叫视星等;归算到离地球10秒差距处的星等叫绝对星等。

使用对不同波段敏感的检测元件所测得的同一恒星的星等,一般是不相等的。目前最通用的星等系统之一是U(紫外)B(蓝)、V(黄)三色系统(见测光系统'" class=link>测光系统);B和V分别接近照相星等和目视星等。

二者之差就是常用的色指数。太阳的V=-26.74等,绝对目视星等M=+4.83等,色指数B-V=0.63,U-B=0.12。

由色指数可以确定色温度。 离人们距离近的星星它的发光能力强,因此人们看到它就会亮。

可是,即使发光能力相当强的星星,假如离人们十分遥远,那么它的亮度也许还不及比它的发光能力差几万倍的星星呢。 假如,有一颗叫“心宿二”的恒星,它的体积大约是太阳的2.2亿倍,发光能力也大约是太阳的5万倍,但因为它离地球有410光年,人们只可以看到它是一颗闪烁着红光的亮星。

假如将“心宿二”移到太阳的位置,它射出来的光及热就会把地球烤成什么都消失了的大石球了。

4. 有哪些关于八大行星的知识

水星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一小行星。

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65天,水星在88个地球日里就能绕太阳一周,平均速度47.89千米,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非常高,可达到400摄氏度以上。这样热的地方,就连锡和铅都会熔化,何况水呢。

但被向太阳的一面,长期不见阳光,温度非常低,达到-173摄氏度,在这里也不可能有固态的水。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

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

夜空中亮度仅次於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还要亮14倍,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地球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四。在英语里,地球是惟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

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地球目前是人类所知道的惟一一个存在已知生命体的星球.火星火星是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公转轨道: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四颗,比地球小,公转周期约687天,自转周期约24小时37分。火星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所以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

而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木星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21倍。

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土星星古称镇星或填星,因为土星公转周期大约为29.5年,我国古代有28宿,土星几乎是每年在一个宿中,有镇住或填满该宿的意味,所以称为镇星或填星,直径119300公里(为地球的9.5倍),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

土星上狂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里。土星上空的云层就是这些狂风造成的,云层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氨。

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向外的第七颗行星,在太阳系的体积是第三大,质量排名第四。他的名称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是克洛诺斯的父亲,宙斯的祖父。

天王星是第一颗在现代发现的行星,虽然它的光度与五颗传统行星一样,亮度是肉眼可见的,但由于较为黯淡而未被古代的观测者发现。威廉·赫歇耳爵士在1781年3月13日宣布他的发现,在太阳系的现代史上首度扩展了已知的界限。

这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海王星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

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海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7倍,而类似双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较低,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倍。

海王星以罗马神话中的尼普顿(,因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译为海王星。天文学的符号,是希腊神话的海神波塞顿使用的三叉戟。

5. 星星小常识

内容太宽泛了 星相学,或称占星术(ASTROLOGY),是星相学家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种变化后,作出解释,来预测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一种方术。

星相学认为,天体,尤其是行星和星座,都以某种因果性或非偶然性的方式预示人间万物的变化。星相学的理论基础存在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大约600年间的古希腊哲学中,这种哲学将星相学和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体“预兆”结合起来,星相学家相信,某些天体的运动变化及其组合与地上的火,气,水,土四种元素的发生和消亡过程有特定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复杂性,正反映了变化多端的人类世界的复杂性。这种千变万化的人类世界还不能为世人所掌握,因此,星相学家的任何错误都很容易找到遁词。

星相学对于神的作用有各自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宇宙完全是机械化的,他们对神的介入和人的自由意志这两种可能性都加以摈弃。

另一部分人认为,星相学并不是一门象天文学那样精密的科学,它只能指出事物发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是可以为人或神的意志所左右的。也有人认为,行星本身就是强大的神,他们的旨意可以通过祈祷来改变,而且星辰只对那些通晓星相学的人才显示神的意志。

后面的这种观点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思想很接近,他们主要是向朝廷预告那些即将来临的福祸,这些福祸可能以气象或疾病的形式来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或是以某种形式来影响国家大事或皇室成员的生活,如此等等。但他们认为天体的预兆并不决定事物的未来,只是作为一种征兆向人们显示神的旨意。

占星术的最初目的,是根据人们出世时行星和黄道十二宫的位置,来预卜他们一生的命运。后来发展为几个分支,一种专门研究重大的天象(如日食或春分点的出现)和人类的关系,叫做总体占星术;一种选择行动的吉祥时刻,叫做择时占星术;另一种叫做决疑占星术,根据求卜者提问时的天象来回答他的问题。

占星术起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体预兆。公元前18世纪到前16世纪的古巴比伦王朝,出现第一本分门别类论述天体预兆的锲形文字的书。

公元前6到前4世纪,天体预兆学说传入埃及,希腊,近东地区和印度。后来经由印度僧人传到中亚。

公元前3世纪以来,有人把大小宇宙相对应的概念数学化。所谓的“小宇宙”指人体。

他们还把黄道十二宫进一步细分,认为五星在黄道不同的弧段上的作用各有主次。某星对人的影响力按照其所处的弧段以及与其他敌友弧段的关系而定。

十二宫又和人体的特定部位相应,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和人的性格多少也和十二宫有关。星相学家根据给定的时刻的日月五星坐标和黄道十二宫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几何关系,算出行星的影响力,再利用占星天宫图,找出上述各种因素与地上事件的对应关系,得出占星的结果。

这种结果有时自相矛盾,这就需要占星者根据求占者的情况和占星者本人的经验加以圆通。到公元1世纪之后,上述方法已经定型。

希腊占星术也曾经传入印度,伊朗,进入伊斯兰文化。17世纪后随着日心说的确立和近代科学的兴起,星相学失去了科学上的支持。

但近年来星相学又在西方开始抬头,有人还试图将近代发现的外行星引入占星术中,并试图找出行星位置和人类生活的统计关系。

6. 告诉星星的知识

朋友,你好。

星星是恒星,它本身是发光的,和太阳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它们都是通过燃烧自己体内的质量来发出光芒的,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 应该说能看得到的会发光的星星大多数都是恒星,也有极少数通过反光也能看到的,比如金星和超大号星星——月亮 另送恒星资料: 每一颗恒星都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它们的中心是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

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 , 中心附近的物质便进行剧烈的热核反应 , 释放出巨额的能量。中心附近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对流等过程向外 输送 , 使星球的表面增温而发光。

由于年龄、质量的不同 , 各恒星的表面温度相差很大。恒星表面温度通常用绝对温标表示 , 一般在 2000 开到 40 000 开。

不同表面温度的恒星呈现不同的颜色 , 温度低的呈棕红色 , 温度较高的呈黄色 , 温度很高的呈蓝白色。 大家都见过雨后彩虹 , 它是一条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 非常美丽。

假如你有条件 , 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 :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一个暗室 , 穿过一块三棱镜后再投射到一块白色的屏幕上。这时, 你会看到屏幕上 面并没有白色的阳光 , 而是有一条彩色的光带 , 就像雨后的彩虹一样 , 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

这个现象说明了白色的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条美丽的七色光带就叫做太阳光谱 , 也叫做连续光谱。

仔细看 , 连续光谱上面还有许多粗细不等、分布不均的暗黑线 , 叫做吸收谱线。另外还有许多明亮的线 , 叫做发射谱线。

这些谱线代表了太阳成分中的不同元素。 恒星是一颗颗遥远的太阳 , 恒星的光谱和太阳的光谱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 太阳光是白色的 , 而恒星的光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 有红 色、黄色、白色、蓝色。

古人早已经发现了这一点 , 他们把心宿 二叫做“大火”, 就因为看出心宿二是红色的。为什么恒星的颜色各不相同呢 ? 我们可以观察一个点燃的煤炉。

当煤刚刚开始燃烧时 , 炉火是红色的 , 随着炉火越烧越旺 , 炉火的颜色逐渐由红变黄, 再变白, 最后变蓝。显然 , 红色的炉火温度较低 , 蓝色的炉 火温度较高。

恒星也一样, 我们从恒星的颜色就可以判断出它的温度。恒星的温度通常用绝对温度 K 表示。

绝对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 OOC=273K。表面温度在绝对温度 30000 K 以上的恒星发蓝光,表面温度在1 0000-300OOK 的恒星颜色是蓝白色的,表面温度在 7500-1000OK 的恒星颜色是纯白色的 , 表面温度在 6000-7500K 的恒星呈黄白色,表面温度在 5000-6000K 时, 恒星的颜色发黄 , 表面温度在 3500-500OK 时恒星的颜色为红橙色 , 表面温度在 2000-3500K 的恒星颜色发红。

恒星的光谱和太阳的光谱一样 , 除了彩色的连续光谱以外 , 还有代表组成恒星的各种元素的线状光谱 , 人们通过对恒星光谱中这些谱线的测量和分析 , 可以得到每颗恒星化学成分的信息。从地球实验室的光谱实验中我们知道 ,氢、氧、碳 等轻元素的光谱线主要在紫外 , 肉眼看不见 , 只有几条谱线在 可见光区 , 较重的元素的谱线大部分在可见光区。

把恒星的 谱线和地球实验中所获知的各种物质的谱线相比较 , 就可以 确定恒星上有什么化学成分。谱线的强度不仅与元素的含量 有关 , 还与恒星大气的温度、压力有关。

天文学家们根据恒星 的温度以及谱线特征 , 把恒星分成如下的几种类型 : O 型为蓝星 , 光谱里有明显的电离氮谱线 , 代表星有参宿一和参宿三; B 型为蓝白星 , 有明显的中性氮谱线 , 如右图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都属于 B 型星; A 型为白星 , 有明显的氢谱线 , 织女星和天狼星属于 A型星; F 型为黄白星 , 有明显的电离钙谱线 , 北极星属于 F 型星; G 型为黄星 , 中性金属线占优势 , 太阳是典型的 G 型星; K 型为橙红星 , 密集着众多金属和其他元素的谱线 , 牧夫座的大角星是 K 型星; M 型为红星 , 能看到分子谱线 , 天蝎座的大火星是 M 型星。 表面温度(K) 40000-30000 30000-10000 10000-7500 7500-6000 6000-5000 5000-3500 3500-25000 光谱型 O B A F G K M。

7. 星星小常识

内容太宽泛了

星相学,或称占星术(ASTROLOGY),是星相学家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种变化后,作出解释,来预测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一种方术。

星相学认为,天体,尤其是行星和星座,都以某种因果性或非偶然性的方式预示人间万物的变化。星相学的理论基础存在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大约600年间的古希腊哲学中,这种哲学将星相学和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体“预兆”结合起来,星相学家相信,某些天体的运动变化及其组合与地上的火,气,水,土四种元素的发生和消亡过程有特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复杂性,正反映了变化多端的人类世界的复杂性。这种千变万化的人类世界还不能为世人所掌握,因此,星相学家的任何错误都很容易找到遁词。星相学对于神的作用有各自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宇宙完全是机械化的,他们对神的介入和人的自由意志这两种可能性都加以摈弃。另一部分人认为,星相学并不是一门象天文学那样精密的科学,它只能指出事物发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是可以为人或神的意志所左右的。也有人认为,行星本身就是强大的神,他们的旨意可以通过祈祷来改变,而且星辰只对那些通晓星相学的人才显示神的意志。后面的这种观点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思想很接近,他们主要是向朝廷预告那些即将来临的福祸,这些福祸可能以气象或疾病的形式来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或是以某种形式来影响国家大事或皇室成员的生活,如此等等。但他们认为天体的预兆并不决定事物的未来,只是作为一种征兆向人们显示神的旨意。

占星术的最初目的,是根据人们出世时行星和黄道十二宫的位置,来预卜他们一生的命运。后来发展为几个分支,一种专门研究重大的天象(如日食或春分点的出现)和人类的关系,叫做总体占星术;一种选择行动的吉祥时刻,叫做择时占星术;另一种叫做决疑占星术,根据求卜者提问时的天象来回答他的问题。

占星术起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体预兆。公元前18世纪到前16世纪的古巴比伦王朝,出现第一本分门别类论述天体预兆的锲形文字的书。公元前6到前4世纪,天体预兆学说传入埃及,希腊,近东地区和印度。后来经由印度僧人传到中亚。公元前3世纪以来,有人把大小宇宙相对应的概念数学化。所谓的“小宇宙”指人体。他们还把黄道十二宫进一步细分,认为五星在黄道不同的弧段上的作用各有主次。某星对人的影响力按照其所处的弧段以及与其他敌友弧段的关系而定。十二宫又和人体的特定部位相应,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和人的性格多少也和十二宫有关。星相学家根据给定的时刻的日月五星坐标和黄道十二宫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几何关系,算出行星的影响力,再利用占星天宫图,找出上述各种因素与地上事件的对应关系,得出占星的结果。这种结果有时自相矛盾,这就需要占星者根据求占者的情况和占星者本人的经验加以圆通。到公元1世纪之后,上述方法已经定型。

希腊占星术也曾经传入印度,伊朗,进入伊斯兰文化。17世纪后随着日心说的确立和近代科学的兴起,星相学失去了科学上的支持。但近年来星相学又在西方开始抬头,有人还试图将近代发现的外行星引入占星术中,并试图找出行星位置和人类生活的统计关系。

8. 星星方面的知识

在地球上遥望夜空,宇宙是恒星的世界。

恒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诞生的那天起,它们就聚集成群,交映成辉,组成双星、星团、星系…… 恒星是在熊熊燃烧着的星球。

一般来说,恒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只是由于距离地球太遥远的缘故,星光才显得那么微弱。

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恒星在星空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给它起名“恒星”,意思是“永恒不变的星”。可是我们今天知道它们在不停地高速运动着,比如太阳就带着整个太阳系在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但别的恒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以至我们难以觉察到它们位置的变动。 恒星发光的能力有强有弱。

天文学上用“光度”来表示它。所谓“光度”,就是指从恒星表面以光的形式辐射出的功率。

恒星表面的温度也有高有低。一般说来,恒星表面的温度越低,它的光越偏红;温度越高,光则越偏蓝。

而表面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光度就越大。从恒星的颜色和光度,科学家能提取出许多有用信息来。

历史上,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哲学家罗素首先提出恒星分类与颜色和光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被称为“赫-罗图的”恒星演化关系,揭示了恒星演化的秘密。“赫-罗图”中,从左上方的高温和强光度区到右下的低温和弱光区是一个狭窄的恒星密集区,我们的太阳也在其中;这一序列被称为主星序,90%以上的恒星都集中于主星序内。

在主星序区之上是巨星和超巨星区;左下为白矮星区。 恒星诞生于太空中的星际尘埃(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星云”或者“星际云”)。

恒星的“青年时代”是一生中最长的黄金阶段——主星序阶段,这一阶段占据了它整个寿命的90%。在这段时间,恒星以几乎不变的恒定光度发光发热,照亮周围的宇宙空间。

在此以后,恒星将变得动荡不安,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红巨星将在爆发中完成它的全部使命,把自己的大部分物质抛射回太空中,留下的残骸,也许是白矮星,也许是中子星,甚至黑洞…… 就这样,恒星来之于星云,又归之于星云,走完它辉煌的一生。 绚丽的繁星,将永远是夜空中最美丽的一道景致。

双星 对于天体物理学家来说,双星是能提供最多信息的天体,从双星可以得到比单个恒星更多的信息和恒星演化的秘密。 在浩瀚的银河系中,我们发现的半数以上的恒星都是双星体,它们之所以有时被误认为单个恒星,是因为构成双星的两颗恒星相距得太近了,它们绕共同的质量中心作圆形轨迹运动,以至于我们很难分辨它们,这其中包括著名的第一亮星天狼星。

天狼星主星天狼A的质量为2.3个太阳质量,其伴星天狼B是一颗质量仅为0.98个太阳质量的白矮星。按照恒星的演化理论,质量大的恒星将很快演化,将首先耗尽其氢燃料;质量小的则有着很长的寿命。

而一颗质量小于太阳的恒星从其诞生到白矮星至少要经过长达一百亿年的历史;而天狼星A有2.3个太阳质量,应该比其伴星更快演化,但事实上此星明显正在进行氢燃烧,是一颗完全正常的恒星。质量大的恒星还没有耗尽氢燃料,而质量小的相反却已经耗尽了氢而处于寿命的后期。

这种情况不是唯一的,英仙座的大陵五双星及其他很多恒星也有类似情况,这些对双星中都有一颗是白矮星或是中子星,甚至有可能是一个黑洞。 下面我们假设我们可以观测到一对双星的演变过程,作一次实地跟踪观测: 最初,A星的质量大约为2至3个太阳质量,B星为1.5个太阳质量。

这以后,正如单个恒星演化过程一样,质量较大的恒星演化得很快, A星首先消耗掉了大量的氢元素,其外层慢慢膨胀起来,很快膨胀为一颗红巨星,其半径不断增大,而其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半径约为太阳几十分之一的白矮星氦核。 当A星外壳开始进入B星的引力范围时,A星的表面物质开始受B星的引力离开A星表面流向B星表面。

但由于两星相互公转以及B星的自转,流来的物质并不立即落在表面,而是先在B星周围随B星自转形成一个碟状气体盘,然后才能逐步降落在B星表面。于是A星不断有物质转移到B星,这使得A星的老化进程急剧加快,并以更快速度膨胀,甚至将B星的轨道吞没。

这个过程将持续数万年。 这以后,A星耗尽了它所有的剩余氢,而其巨大的外壳可以伸展到十几个太阳半径之外,但最终大部分将被B星所吸收。

此刻,A星基本上全是由氦组成了,质量仅仅剩下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而B星质量则增至原来的二倍多。这样,质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A星成了质量较小的致密的白矮星,而B星由于吸收了A星的大部分质量,体积增加了许多,成为双星中质量较大的恒星。

在A星周围原来膨胀的外壳在失去膨胀力后一部分逐渐降落在小白矮星上;而B星正处于中年期,继续其正常恒星的演化。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狼星及其伴星的情况。

这以后,这对双星继续演化,象原来一样,质量较大的恒星将以很快的速度进行演化,并在耗尽其内核附近的氢燃料后开始了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此时,A星的强大引力将慢慢对B星不断膨大的表面上的物质起作用,物质开始从B星表面迅速流向A星。

像从前一样,流质在A星周围形成气体盘,并不断降落在A星表面。以后的时间里,B星由于丢失大量物质而缺少燃料迅速老化膨胀;A星则可能由。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