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常识

2022-10-23 综合 86阅读 投稿:半符堙

1. 律诗的一般常识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2. 有关律诗的常识

诗分古体诗/近代诗和现在诗.

前二者是押韵的,后者是不押韵的.

前二者又分律诗和非律诗

律诗要求有对仗的,一般分五律和七律

下面一七律/长征为例说明.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它押的是an韵,即每句的结尾字的韵母是an,但3,5,7句结尾可以不是.

3句与4句必须是对仗

5句与6句必须是对仗

什么是对仗?从词性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从声律讲,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什么是平?就是汉字的一,二声为平.

什么是仄?就是汉字的三,四声为仄.

作律诗应该注意两点:即平仄与粘连.

关于平仄,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1,3,5个字可以不考虑平仄,而第2,4,6个字必须考虑平仄.

什么是粘连?就是第3,5.7句中的第2,4,6个字必须与第2,4,6句中的第2,4,6个字是平对平,仄对仄.

我讲的不好,你可以结合长征这首诗自己感悟.

3. 律诗知识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七言律诗如: 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

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

4. 七律诗基础知识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5. 律诗常识

它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6. 律诗的知识,谁知道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

“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7. 毛泽东七律的文学常识

我考试的时候用的……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2、一不做,二不休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1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3、丁是丁,卯是卯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1、上天无路,入地无门22、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9、不经一事,不长一智43、不寒不流,不止不行44、日月经天,江河行地4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4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5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59、只见数目,不见森林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6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6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6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64、宁为鸡口,不为牛后6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6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6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70、百足之虫,死而不僵74、过五关,斩六将77、当面锣,对面鼓8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88、来者不善,善者不来90、言者谆谆,听者藐藐95、呼之即来,挥之即去9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01、是可忍,孰不可忍10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10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10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7、既来之,则安之三才:天 地 人三光:日 月 星四时:春 夏 秋 冬四方:东 南 西 北五行:水 金 火 木 土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六谷:稻 梁 菽 麦 黍 稷六蓄:马 牛 羊 鸡 犬 豕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八音:匏 土 革 木 石 金 丝 竹 九族:高 曾 祖 父 己 子 孙 玄 曾1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