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常识

2021-11-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北凌萱

1. 关于夏至的知识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日期计算 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编辑本段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2. 关于夏至的知识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日期计算 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编辑本段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3. 夏至养生小常识 夏至饮食要注意哪些禁忌

1、要清凉

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2、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3、晚睡早起睡午觉

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4. 今天夏至了,生活上注意什么

夏至气候特点 “夏至”时值阳历6月下半月,农历五月下半月。

“夏至”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

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偏北,直射北回归线,即北纬23°30′,在我国约广州、南宁一线。

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角最高,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时候,各地气温急骤增高。不过因为地面和地球大气接受太阳热量有一个积累阶段,所以这时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再过半个月至一个月,热量达到最大,平均气温达到最高。

“夏至”节,雨量增加。我国的主要降雨地区仍在江淮流域。

有时暖湿空气抵达华北,冷暖空气相遇,午后到夜间时常出现雷雨、大风,有时甚至产生冰雹。“夏至”末期,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大地由南至北开始进入雨季。

夏至与养生 6月21日为廿四节气的“夏至”。至,是极的意阴,是日影长到终极的意思,这天昼最长而夜最短。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曰:“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气候特点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节后,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此期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日子,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二伏和末伏。

在我们南方因前两个节气“小满”和“芒种”均为雨量最多之时,现炎热起来,上则烈日射照厉害,下因水分蒸发猛烈,如广东人所说的“上晒下蒸”,这种气候是最难受的,如其地方谚说:“夏至狗,天公走。”意思是禽兽都面对这样的气温走投无路。

夏至的养生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日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养生论》对炎炎夏日有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盐味以补心。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不可过食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及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出汗量远远大如其他节气。中医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言。

夏至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而不,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因”四季养生学说。《素问·六节藏象论》具体说到:“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逢于夏气。”

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夏相应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更好地在从夏季这节气的整个炎热的夏日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养心的汤品有圆肉柏子仁炖猪心、田七薤白鲜鱼汤、燕窝煲鸭心;祛湿的汤品宜田贯草猪小汤、绵茵陈蜜枣煲鲫鱼汤、鸡骨草猪横利汤、消暑的汤品可用荷叶西瓜皮海蜇汤、薏米冬瓜荷叶猪骨汤、崩大碗煲猪月展汤。

5. 夏至如何养生 遵循7个养生小常识

夏至节气是在每年公历6月21日左右,是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今年的夏至则是在6月21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气特点,要注意保护好阳气。

夏至养生

1、作息要晚睡早起

在日常的作息方面,要晚睡早起,顺应夏季的夜短昼长,这样才能够保持比较多的日常活动,让身体内的阳气得以完全的舒展。

2、高温下避免外出

在高温的情况下,最好能避开烈日炽热不外出和工作,预防中暑。

3、合理午睡

合理的午睡很重要,不但能够避免烈日,还能更好的消除疲劳,下午的工作或是学习更有精神。

4、适当吹风扇和空调

中老年人要注意在睡觉的时候风扇不要固定直吹一个地方,或者是一整夜都在吹,也不适合开着温度很低的空调,免得会着凉,受到湿邪的入侵。

5、洗热水澡

洗热水澡也是提倡的养生方式,不仅可以洗掉污垢和汗水,也有利于皮肤清洁凉爽,对于消暑防病能起到预防作用,还能够改善加快血液的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和增加抵抗力。

6、饮食方面要养心

夏至是调养心脏的节气,因为夏至天气炎热,最主要是要做好养心。夏至吃苦味的食物能够帮助增长心气,所以夏至时节要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黄帝内经》中有提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表示脏气喜欢柔软,所以用咸的食物可以让脏气变得柔软。

夏至的阴气会潜伏在五脏六腑里面,因此在饮食方面不要太过寒凉,不宜多吃冷粥、凉粉、雪糕、冷饮等,避免损害到脏腑。西瓜、乌梅、绿豆汤等虽然能够消暑,但也要常温情况下吃,冰镇的不宜吃太多,避免伤害到胃肠。

7、适当运动不宜留太多汗

夏季不宜进行大量的运动,不也要在炎热的情况下运动,可以选择在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例如早晨或是傍晚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庭院、湖边或是河边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也可以选择森林等地方。

运动要选择比较轻松的项目,不要太过剧烈,例如慢跑、散步、气功、太极拳等就不错。运动的幅度不要太大,流汗不宜过多,流汗过多容易出现头昏胸闷、心慌,恶心甚至是昏迷。流汗后要及时补充人体的水分和盐分,可以适当的饮用淡盐水和绿豆汤。运动完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否则容易引起身体的不是。

6. 夏至节气常识中什么是“夏九九”

“夏九九”和"冬九九”相对。

其中,夏九九以“九九”计算反映我国夏季 的气候变化,冬九九以“九九”计算反映我国冬季的气候变化,一个是暑,一个是寒。“夏九九”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依次为一九,二九,三九…… 直至九九,共八十一天。

在此期间,要经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 露六个节气。 民间流传有《夏至九九歌》,如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夏至如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换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吴下田家志》中也记载有《夏至九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弗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甜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弗入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这些歌谣充分反映了夏至到白露期间气候对人们日常 生活的影响。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