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常识

2022-05-24 综合 86阅读 投稿:七玥

1. 如何快速了解书法史

找本书法字帖就成导言有 篆书(包括甲骨文,大篆,小篆 ) 商代——秦代、→ 隶书(汉代成为主要书体) 《张迁碑》,《曹全碑》等(貌似没有记录作者,师从) →行书、草书、隶书(隶书之后书体分三种,这三者平行而又相互影响着发展) ①行书 汉魏酝酿 东晋成形 王羲之《兰亭集序》(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唐太宗《晋祠铭》(貌似也没有记载) 欧阳询《千文字》、(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等 ②草书 分为章草和今草 今草又演化出狂草 相传创于西汉 王羲之、王献之“变乱古体”世人合称为“二王”。

张旭(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之师)、怀素(他貌似自学成才和张旭齐名。

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黄庭坚(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米芾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是位“造假”大师)、等 ③楷书 起源于汉末,相传为三国时钟繇所创 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合称“初唐四大家” 其中欧阳询、虞世南 并称“欧虞”;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等 ps:够简洁了吧 咱一个字一个字的打上去的哦。

2. 书法理论常识知识

关于书法的知识可多了,像楼上也说得很好.

自古以来,书法就与文房四宝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常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书法,所以说书法的好与不好不说全部取决于这文房四宝,但也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然后,书法."书"必有"法".古往今来,书法都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起笔姿势,执笔方法,运笔用什么锋,间架的结构等等.当然,因为现在的人比较急于求成,而且并不是从小学起有基础的,所以现在的人学书法很多都选择临摹,就这临摹都有临摹的技巧.这就是书法,一笔一画一折一勾都有讲究的!

如前面所说文房四宝之毛笔,选毛笔,最重要的就是笔头,因为笔头的用料和式样都直接关系到书写的效果.就毛笔的笔锋原料来看大抵分为三类:硬毫(用兔毫,狼毫制成),软毫(主要用羊毫制成),兼毫(以硬毫为柱软毫为被,如:"白云"笔).

像我说的这些都还比较粗糙.每个细节都有很多讲究.书法的知识,如果真的要深入了解,我还是建议你买本书来看看,即可学习其常识,还可以看看古往今来一些名家的手笔.如王羲之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的书法很好,但是眼看与耳听是不一样的,真正看到他的书法的时候它会感染你.

3. 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

4. 书法知识、著名书法家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但法书刻本甚多。

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2、王献之(344-386)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

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4、颜真卿(709-785)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

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

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还有中国四大书法家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俯[兆页]。望采纳~赞同0|评论 查看被隐藏回答检举|4 分钟前花开情为谁晓|二级2010年11月下旬,北京虽然已进入冬季,而今年到这时还不太冷, 气温宜人, 颇为舒适。

著名书法家王献坤先生选择于此时在京城的民族文化宫, 举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书法展览,适得其时。 26日上午的书展开幕式非常隆重,光临嘉宾如云,既有北京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副主席赵文芝、中国书协驻会副书记赵长青、中国书协组织联络部主任张陆一、北京市文联副书记黎晶、北京市书协副主席李有来等等,又有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郎昆、朱军、鲁豫,相声大师姜昆也兴致勃勃地赶到场,总共有300多位各界来宾,场面热闹非凡。

展出的书法作品130幅,大部分都是大开张的巨幅佳作,笔力苍劲,个性突出,气势恢宏。字体以行书为主兼有楷书、隶书,写法也多种多样。

横幅、立轴、对联各种形式都有。更值得一提的是,王献坤先生还擅长写诗,他的好些书法作品都以自己的诗为内容,真是“翰墨惊天地,诗书通古今”啊! 这次展览取得圆满的成功,开创了王献坤先生个人书展一个新的里程碑。

其实,他的书法早已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已多次获得大奖,除了金奖、一等奖,还获得“国际书画艺术大赛”的荣誉奖。

不惟如此,他的书法作品还为厅堂馆所收藏,或作为贵重礼品赠送来宾及友好人士。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黄承祥和秘书长闫仲秋访问台湾时,就把王先生的书法作品作为贵重礼品,郑重其事地赠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

这幅字为4尺横幅,内容是王先生自己所作内涵丰富颇富哲理性的一首诗:“度比江河纳细流,气如春夏群物生;远望能知风雷小,凌空方觉海波平。”宋先生十分喜欢。

他的书法作品也曾赠送给韩国、日本等多国的国际友人,甚受好评。 王献坤先生,1951年出生于河北,大学学历,自幼受父辈的影响。

5. 书法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啊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

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 3. 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

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 五字执笔是指ye 、押、钩、格、抵。

6. 书法:(略) 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 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9.中锋侧锋: 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

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

10.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

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 11.蚕头雁尾: 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12.一波三折: 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

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 14.内撅(ye厌)外拓: 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

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

6. 书法常识百题

1.你了解“书法”所包含的内容吗?………………………( 1 ) 2.“书道”内涵是什么?与“书法”异同表现在 哪里?………………………………………………………( 2 ) 3.你了解“书学”指的是什么吗?…………………………( 2 ) 4.你了解什么是“书法学”吗?……………………………( 3 ) 5.什么是“书法美学”?……………………………………( 4 ) 6.“书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4 ) 7.“书法艺术”与“书法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5 ) 8.“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指的是什么?………………( 6 ) 9.“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又指的是什么?……………( 6 ) 10.请谈谈书法艺术形式的独立性…………………………( 6 ) 11.“度”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7 ) 12.请谈谈书法本体问题……………………………………( 8 ) 13.请谈谈有关书法艺术抽象的诸问题……………………( 9 ) 14.请进一步解释一下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与书法 抽象的关系………………………………………………( 10 ) 15.书法艺术的“模糊性”表现在哪里?…………………( 11 ) 16.什么是书法的“维性”?………………………………( 13 ) 17.怎样理解书法与社会的关系?…………………………( 14 ) 18.什么是“书法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16 ) 19.请谈谈“书法经济学”…………………………………( 17 ) 20.“书法教育学”包括哪些内容?…………………………( 18 ) 21.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 育?………………………………………………………( 19 ) 22.研究书法与历史有什么关系?“书法史学”包 括哪些内容?……………………………………………( 20 ) 23.为什么要建立“国际书法交流学”?其内容主 要有哪些?………………………………………………( 20 ) 24.什么是“书法心理学”?………………………………( 21 ) 25.请谈谈书法与生理的关系?……………………………( 22 ) 26.请阐述“书法民俗学”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22 ) 27.书法与文字的关系怎样?“书法文字学”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 23 ) 28.“碑帖考据学”对书法有何意义?………………………( 23 ) 29.书法家为什么要懂得些碑帖鉴定学?它包括哪 些内容?…………………………………………………( 24 ) 30.建立“书法工具学”的意义及其内容是什么?………( 26 ) 31.何谓“书法人才”?……………………………………( 26 ) 32.“书法人才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容是什么?…………( 28 ) 33.书法人才成长的内部规律主要有哪几类?……………( 28 ) 34.请将“优化知识结构”说得再具体化一些………………( 29 ) 35.书法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31 ) 36.请谈谈有关书法人才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 32 ) 37.何谓书法“鬼才”?……………………………………( 33 ) 38.书法理论人才的条件有哪些?…………………………( 33 ) 39.书法创作中是否有“灵感”?什么是“灵感”?……( 34 ) 40.为什么要重视书法信息的研究?收集信息的方 法有哪些?………………………………………………( 35 ) 41.“书法未来学”的内容有哪些?………………………( 36 ) 42.书法欣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7 ) 43.请谈谈书法欣赏的特点…………………………………( 39 ) 44.历史上往往对同一作品评价截然不同,请谈谈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40 ) 45.什么是书法作品的“神采”?…………………………( 41 ) 46.什么是书法的“气韵”?………………………………( 42 ) 47.怎样理解书法中的“意境”?…………………………( 43 ) 48.请谈谈书法的风格问题…………………………………( 44 ) 49.何为书法“意象”?……………………………………( 45 ) 50.什么是书法“风貌”?请举例…………………………( 46 ) 51.何为书法“意蕴”?……………………………………( 48 ) 52.什么是“书品”?………………………………………( 48 ) 53.何为“字格”?…………………………………………( 49 ) 54.什么是书法欣赏中的“远观”?………………………( 50 ) 55.请再对“圆识”加以解释………………………………( 51 ) 56.什么是书法欣赏中的“活参”?………………………( 52 ) 57.什么是书法的共同美?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3 ) 58.请谈谈书法的“结构美”………………………………( 55 ) 59.书法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56 ) 60.请谈谈书法与音乐的关系………………………………( 57 ) 61.简述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58 ) 62.书法与中国戏曲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58 ) 63.舞蹈对书法有什么启示作用……………………………( 59 ) 64.怎样理解“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如 何?………………………………………………………( 60 ) 65.儒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61 ) 66.老庄思想对书法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62 ) 67.请解释“计白当黑”在书法中的体现…………………( 64 ) 68。

7. 谁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的书法史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

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

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 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

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一: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 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

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

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於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於异地,留于异时,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著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

这些符号已区别於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

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

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个具体事物。

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 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一)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

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 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

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

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

8. 书法知识、著名书法家

2010年11月下旬,北京虽然已进入冬季,而今年到这时还不太冷, 气温宜人, 颇为舒适。著名书法家王献坤先生选择于此时在京城的民族文化宫, 举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书法展览,适得其时。

26日上午的书展开幕式非常隆重,光临嘉宾如云,既有北京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副主席赵文芝、中国书协驻会副书记赵长青、中国书协组织联络部主任张陆一、北京市文联副书记黎晶、北京市书协副主席李有来等等,又有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郎昆、朱军、鲁豫,相声大师姜昆也兴致勃勃地赶到场,总共有300多位各界来宾,场面热闹非凡。

展出的书法作品130幅,大部分都是大开张的巨幅佳作,笔力苍劲,个性突出,气势恢宏。字体以行书为主兼有楷书、隶书,写法也多种多样。横幅、立轴、对联各种形式都有。更值得一提的是,王献坤先生还擅长写诗,他的好些书法作品都以自己的诗为内容,真是“翰墨惊天地,诗书通古今”啊!

这次展览取得圆满的成功,开创了王献坤先生个人书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其实,他的书法早已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已多次获得大奖,除了金奖、一等奖,还获得“国际书画艺术大赛”的荣誉奖。不惟如此,他的书法作品还为厅堂馆所收藏,或作为贵重礼品赠送来宾及友好人士。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黄承祥和秘书长闫仲秋访问台湾时,就把王先生的书法作品作为贵重礼品,郑重其事地赠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这幅字为4尺横幅,内容是王先生自己所作内涵丰富颇富哲理性的一首诗:“度比江河纳细流,气如春夏群物生;远望能知风雷小,凌空方觉海波平。”宋先生十分喜欢。他的书法作品也曾赠送给韩国、日本等多国的国际友人,甚受好评。

王献坤先生,1951年出生于河北,大学学历,自幼受父辈的影响,从读初中开始就酷爱上书法,几十年来一直苦学勤练,曾习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米芾》、《苏轼》、《张迁碑》、《曹全碑》等众多法帖。他的中学老师赵振民先生是他的启蒙老师,后来师从于书界泰斗启功先生。他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还注重自身的学识修养,阅读了大量文史哲及诗词类书籍,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由于他天资聪颖,具有诗人情怀和灵感,故能应时应景写出好诗来。同时他对古代一些著名书论,也下功夫进行了钻研,故在自己的书法创作方面有了扎实的理论根底,不仅应用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上,还先后在一些大学和成人教育及老年班的讲课中,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常言道:“书艺无路勤为径,名利不计终有成”,“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献坤先生正是这样,他获得今天的成就,就是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所取得的。那么他究竟有哪些成就呢?笔者大胆地总结了一下,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王先生情操高尚,具有爱国亲民情怀,又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所以他的诗气魄大,有强烈的时代感,意境深邃,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二、他的字苍劲有力,有骨有肉,同时具有灵气,有人称其富有音乐感、舞蹈感、灵动感。一点不错,总之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三、他创作书法作品很讲究章法、布局,这很重要。曾见有人字写得还可以,而章法混乱,落款位置安排不当,影响观瞻,因而失去价值。王先生在这方面很注意,观赏价值便大大提高了。

四、尤其可贵的是王先生的大部分书法作品部采用自己创作的诗,字与诗相结合,相得益彰,自然更受大家的喜爱。

现今王先生虽年届花甲,仍然担任北京北海书画院院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台湾书画学会北京地区名誉会长、中华书画协会副秘书长等多项职务,衷心祝愿他青春永驻,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最后让我借用王献坤先生自己写的那首诗——《天路》作结语,诗云:

“天高广袤无穷碧,地厚沃野育众生;日月星辰纪冬夏,人怀大志壮豪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