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识朔

2022-01-16 综合 86阅读 投稿:天下

1. 文言文知识

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2. 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3. 初中文言文常识【绝对高分】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 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4. 关于古文的基本常识

古文定义: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强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5. 逍遥游 文言常识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

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

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

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

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

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枪(qiāng):触、碰。

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

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

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

反:返回。 (29)犹:还。

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

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

以:凭。特:独。

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

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

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鷃(yàn 即暥雀,喻志向狭隘。

鸟名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辩论)论点。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

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

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

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犹然:仍然。 (54)举:全。

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

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

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

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快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

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 ”,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

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

无功:不建树功业。

6.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学习文言文需要有很好的语言、语法和文学功底。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