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常识

2022-11-12 综合 86阅读 投稿:耗叔

1. 古代称谓方面的知识

古代称谓 唐: 皇帝自称:“朕“。

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注意,并不是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普通人: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

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用。 “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

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 宋 皇帝自称:“朕“。

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宋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官家”。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皇帝对太后、皇后和妃嫔的称呼:皇帝称呼太后(母后)为“娘娘”,皇帝称呼皇后为“圣人”(这个要和唐朝的“圣人”区分),皇帝称呼妃子为“娘子”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

皇帝对公主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称呼其封号。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皇帝对自己的兄弟的称呼一般是按排行来叫,如“大哥”、“九哥”之类。

皇子和公主之间,或者皇帝兄妹之间,也是如此。如高宗赵构就称呼柔福帝姬为“二十姐”,而柔福称呼赵构为“九哥”,其时赵构已经登基。

太监对皇帝以及皇后等人的称呼是:“小的“,或者“小人”都行,并非满清的“奴才”。 普通人: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

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也不能随便用“小姐”这个称呼,非常不幸,早在宋代,“小姐”的含义就是“妓女”的意思。

“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在宋代,就狭义来说,依旧限于对宰相的尊称,但事实上,作为一般的高官尊称也是可以,如岳飞就是被称呼为“相公”。 唐宋时,尤其盛行排行,甚至与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层民众或只有姓和排行,没有名,更不论字。

所以很多时候的称呼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者小乙哥之类。注意的是,当时如果称呼他人为“汉子”或者“老汉”,含有相当的轻蔑成分在内。

宋金时代语汇简释 内命妇:宋时宫中妃、嫔之类称内命妇。 外命妇:宋时官员的母妻等,按官位而得的封号,如国夫人、郡夫人等。

底:的。 官家:皇帝。

圣人:皇后。 娘娘:太后。

娘子:妃嫔。 阁、阁分:宋宫妃嫔的居所。

石炭:煤。 团练:团练使简称。

效用:宋军中的一种高级军士,宋时军士一般须刺字,而效用往往可免於刺字。 孛堇:女真语汇,官长。

忒母:女真语汇,金军编制单位,满员为一万人。 忒母孛堇:万夫长。

猛安:女真语汇,金军编制单位,满员为一千人。 猛安孛堇:千夫长。

谋克:女真语汇,金军编制单位,满员为一百人。 谋克孛堇:百夫长。

蒲辇:女真语汇,金军编制单位,满员为五十人。 蒲辇孛堇:五十夫长。

阿里喜:女真语汇,金军中正兵的随从。 洼勃辣骇:女真语汇,敲杀,这是女真人流行的处死方式。

通事:翻译。 珊蛮:女真语汇,巫师。

蒲察:女真姓。 裴满:女真姓。

兀林答:女真姓。 徒单:女真姓。

斜卯:女真姓。 古里甲:女真姓。

温敦:女真姓。 阿典:女真姓。

夹谷:女真姓。 9 纳剌:女真姓。

女奚烈:女真姓。 汉儿:金朝称原辽朝统治区的汉人。

南人:金朝称宋朝统治区的汉人。 勾抽:抽调。

大资:资政殿大学士简称。 诸班直:宋朝皇帝的卫队以班和直为编制单位,总称诸班直。

钧容直:诸班直之一,军乐队。 指挥:宋军编制单位,一般每指挥四百或五百人。

厮儿:小子、青年、青年僮仆。 女使:被雇的婢女。

小姐:妓女。 行首:美妓。

直阁:直龙图阁等简称。 舍人:中书舍人简称。

观察:观察使简称。 修撰:秘阁修撰简称。

差遣:宋朝官。

2. 古代对每个人的称号

古代称呼常识及古代语常识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

称呼也是一面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 祖上: 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 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 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 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 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 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 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

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一、必须是同姓。

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 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考妣: 父母又称为考妣。后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继父: 生父死后,母亲再嫁之夫称为继父。 八母: 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继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 养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

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

出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

庶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九族: 九族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己身、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 (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2、亲属称谓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祖父(母):父之父(母)。

父母:父,母。 己身:自己本代。

子:子。 孙:子之子。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 (伯父) : 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 (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 :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叔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 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出):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 女之夫。

中表(姑表) :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

3. 中国古代的所有称谓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一)直接用敬称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三)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二、谦称:谦称是谦虚的自称,分两种:一是:“我”,分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用姓、用名。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表示谦下。

二是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分三种: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国、敝邑;贱体、贱躯、贱息(在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小女、小儿、小号。微臣;卑职。

二 是用动词来修饰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思、窃念、窃闻;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三 是用名词示谦下。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家”、“舍”都可译成“我的”。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

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

尊称都属于他称。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业。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子13岁。志学:15岁。

及笄:女子15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

弱冠:20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30岁。

不惑:40岁。天命:50岁。

知非之年:50岁。耳顺、花甲之年:60岁。

古稀:70岁。耄耋:80、90岁。

期颐:百岁之人。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