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之败2

2021-10-31 综合 86阅读 投稿:止于心

1. 最终幻想故事情节

1.FF各代的剧情没有多大联系(FFX和FFX-2除外),FF系列1-6代由于机能所限尽管剧情不错,但是游戏的乐趣主要还不在游戏的剧情上而是游戏系统设定上,例如多彩的职业,TAB战斗系统,召唤兽,飞空舰,陆行鸟。从7代以后电视游戏进入光碟媒体时代,史克威尔启用新人设,利用精美的CG动画和电影化表现手法把FF系列的故事刻画深度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FF7主角克劳德和卖花女孩艾瑞丝·盖恩斯巴勒的爱情和大反派萨菲罗斯的恩怨都被刻画的很出色,FF8和FF1O都是围绕男女的爱情故事展开的。

2.以下列出我所知道的FF系列的常识与你分享:

(1)水晶:它是FF系列标志,是FF世界力量的源泉,除FF8和FF10以为你都可以从游戏的剧情和LOGO上看到它的身影

(2)FF名字的由来:在开发多款游戏都未获得成功的坂口博信,以Final Fantasy作为他最后一款游戏的名字,用最终幻想来自嘲,结果游戏热卖取得成功,最终挽救了坂口,挽救了史克威尔。

(3)坂口博信:被称为“FF之父”的游戏制作人,因为FF的成功而一跃成为日本的名牌制作人,同样因为FF电影的失败,引咎辞职。可谓成而FF,败而FF。离开公司后自己成立了一个名为MistWalker(据是根据他女儿做的一个梦取的)的小公司继续他的游戏事业,最近在XBOX360推出的游戏《蓝龙》评价不错。

(4)FF的人设:FF1-6代主要人物设定是由天野喜孝完成,天野的绘画风格飘逸,如欧洲教堂绘画般神秘,冷色调居多,很符合FF前6代魔幻风格的世界观,从第7代起启用了野村哲也作为FF的主人设,野村的绘画风格带有很强的时尚元素,他笔下角色的衣服和饰物都充满了近未来气息,人物俊俏,整体色彩鲜艳,暖色调居多,因为FF的主消费群都是年轻人,所以由他担当人设的FF7在当年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在成功担当FF8-10的人设后,野村在公司的地位由人设变为游戏监制,由他监制的《王国之心》系列成为史克威尔另一个畅销游戏系列。当然天野喜孝的地位也不可小觑,他是日本著名的科幻插画大师,他的插画作品多次获得大奖,现在仍然负责FF系列的LOGO设计。

(5)植松伸夫:FF系列音乐制作人,负责大部分的BGM创作,是一个以制作游戏音乐成名的音乐家。

(6)eyes on me:是FF8的主题曲,由华人歌手王菲演唱,植松伸夫回答为什么选择王菲时,他说他是被王菲出色的嗓音打动后才找她的,反而不是因为她当时的名气,这首歌曲开创了FF系列人声主题曲先河,它也是至今流传最广的FF主题曲

(7)陆行鸟:这个黄颜色不会飞只会跑的小鸟,因为FF7的成功一下子成为FF的标志性怪物(FF7前几作也出现,但是都没有红),同时也成为史克威尔的吉祥物,后面还推出许多以它为主角的游戏,最近的一款就是NDS上的《陆行鸟-魔法画本》

(8)FF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游戏业今天,SE(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思斯合并后的公司名称)已经在家用机、掌机、手机推出FF系列的多个复刻版和外传版,最新的FF13将会分3个版本推出,所以可以遇见的是,未来的FF将会量产化,多平台化。这种名作量产化模式必将带动更多的厂商效仿

参考资料:

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故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条军事格言出自我国古代兵家鼻祖孙武著的《孙子·谋攻篇》。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初中历史课本都引用了这条军事格言,并作了解释。初中历史课本的解释是:“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

高中历史课本的解释是“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受损。”两者大同小异。

有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言不准确,应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同时还认为人教版历史课本对孙武这句名言中的“百战”直译不妥,并引用清代学者汪中的话,主张“古文中的三、九、十、百、千、万等数字常作虚数,表示‘众多’之意。”因此,这位老师主张“此句按《中华成语大词典》第1074页翻译为妥:‘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 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我们十分感谢这位老师的批评意见。这位老师所提的第一点意见是正确的,初中教材在援引原文时的确不准确,在此谨向广大读者致歉,以后我们将力求避免此类失误。

关于第二点意见,我想在这里作一简单的说明,请读者指正。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各有长短,难分优劣,只要用得恰当就可以,很难说“直译不妥”,意译就妥。

至于说到“古文中的三、九、十、百、千、万等数字常作虚数”,这是连学生都知道的古汉语常识。但有一点,这位老师在引用清代著名学者汪中的话的时候,似乎没有注意,汪中讲的是一般情况,实际上三、九、十、百、千、万也可以作实数。

它们什么时候可以作实数呢?这要从具体的语境上加以分析。 《孙子·谋攻篇》原文——“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败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曹操等十一家注《孙子》“知彼知己”下有一“者”字,另本无“者”字。)从这则军事格言的语境上分析,孙子认为,“知彼知己”,在战争中会百分之百的取胜;“不知彼而知己”,在战争中胜败参半;“不知彼不知己”,在战争中百分之百的失败。

三种情况,每况愈下,刚好成正比。此处“百战”意译反觉不妥,以直译为上。

谓予不信,请看当今众多学者的翻译: 1978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一家注孙子》附有当今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郭化若译的《孙子》。他对孙武的这句名言的翻译是:“所以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就会每战都有危险。”

(第77页至78页) 台北市常春树书坊出版的一也编译的《白话孙子兵法》,对孙武的这句名言的解释是:“所以说,能够知道自己,同时也能够知道别人,那么纵有百次战争,也不致发生危险。假如只知道自己的实力还可以,而不知道别人的实力究竟如何,那么一旦作战可能是胜,也可能是败。

假如不知道别人的实力如何,也不估计自己的实力,那么必然的会打一次败一次。”(第76页) 1978年5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齐光撰著的《孙子兵法评注》,对孙武的这句名言的评注是:“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的,百战都没有危险;不了解敌方而仅仅了解自己,一胜一败;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打仗都得失败。”

(第65页) 1992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陈济康、吴建华合译的《白话武经七书》,对孙武这句名言的译文是,“所以说,知彼知己百战不败;不知彼而能知己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既不知彼又不知己,每战必败。”(第39页) 1992年5月,成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军事艺术编委会编写的《白话中国兵书》,对孙武这句名言的翻译是,“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或者胜利,或者失败;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

3. 以“常识与成功”为话题写篇800字的作文

以常识与成功为话题的优秀作文及点评 一、本次作文训练得失扫描 (一)、优胜名单 3班:戴武娟、李海峰、纪洁、《教授与农民的对白》、徐颖芳、陈丽智、沈鑫、陈媛媛、李圆圆、杜丽芳、李约、潘以勒、林婷玲、蒋五一、夏达利、金艳婵、4班:汪晓鹤、陈思、陈雪琼、余萍萍、方丽、徐欧、蔡青青、楼凌艳、郑鹏阳、林浩浩、林琼、徐琪、陆央明、彭婉霞、潘丹妮、雷玉龙、张素娇 10班:高蓓芳、楼彬、桂智伟、朱磊健、王登平、朱宇敏、虞盛龙、叶盛、李晓慧、龚夏青(?)、项一薇、陈才、潘碧倩、黄艳芬、胡琦 11班:潘克跃、吴菲菲、邵蕾萌、黄京瑞、禇慧茜、李剑斌、李文斌、许湘斌、计显锦、谢华臣、马正威、吴程晓、《常识》、任腾、王翔翔 9班:瞿卿卿、李盈盈、陶俊俊、林毓君、汪莹莹、王婷婷、章晓琴、何洁、王均进、王江峰、王殷枭、吕恒、《两封信》、方圆、周明星、叶海潮、金伟…… (二)语言差错 争相竞艳、名声享誉都算得上一流、成功来于常识的积累、智者千虑,必有所获、一只蜗牛单枪匹马向人生的高峰前进、炫丽、繁延生息、这些词是如雷贯耳、循规导据、暇想、成功缘于常识、另辟溪径、常识不一定成功、劈荆斩棘、如痴如罪、每个人都对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挂勾、貌似这个问题让人难以决择、然而一个人要想成功,那么他需要,也一定要有相当丰富的常识、相较与成功的伟大、常识必需是成功的基础、生活中的常识无处不在,可是别看它那么简单,仔细研究起来就未必简单。

所以,与其说成功……、:孰不知、给人的映象、不仅仅只是、来自于、攒足了足够的常识、常识地保障、翘首希望、得以启发、故明思议、也许仅仅的几秒钟、并非是、既使…… (三)、几点失误 1、引述话题材料过多。800字是你的舞台,你抄了别人的200多字,你的舞台就变小了,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艺? 2、扣题不紧,偏题的同学非常多。

有的同学是明知故犯,有的同学是迷惑不知。还有一种巧妙的立意构思:把一个道理讲完了,最后说,这就是常识,它决定成败。

3、审题立意思路狭窄。许多同学习惯性的认定成功即是人生的整体成功,其实更多的成功是具体事业或工作的成功。

因为对成功的理解过于偏颇,所以立意上也就难于深入。许多同学认为成功与常识的有无或多少并没有关系。

教授缺乏常识,教授依然是成功的。 4、例证材料:“寓言式故事”的理论力量是贫弱的;缺乏例证材料者也不乏其人。

5、文体不伦不类:记叙文与议论文要有所区分 6、常识与知识与现象:许多同学分不清何为现象,何为常识、何为知识 二、写好一个话题 一个农民曾向一位教授这样问道:“先生,一个哑人曾到五金店去买钉子。他先把左手中的两个指头放在柜台上,然后用右手做钉锤的样子。

服务员拿出一把锤,他摇了摇头,并用右手指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两个手指。服务员拿给他钉子,他点了点头。

这时候,恰巧有个盲人走近来。先生,请你想象一下,他将如何买到一把剪子?” “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样子就可以了。”

教授从容的回答。 其实,盲人是会说话的。

材料中的教授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其实,生活中的这样的简单的常识是随处可见的,可是我们常常会和教授一样盲目,一样地想当然,一样地缺乏常识。所以有人说,与其说成功是建立在伟大的智慧的基础上,不如说成功是建立在伟大的常识的基础上。

请以“常识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分析: 光有常识,固然未必能成功。

但缺乏常识却常常导致失败。将口子缩小,不空谈常识与成败的关系,而抓住某个常识对成败的影响来谈,这样可以讲得切实中肯。

比如,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显然是找不到的,可是,生活中,求有人犯此种常识性的错误。例如,治用期病当然是要求医问药的,可是偏有人去求神拜佛。

又如,因噎废食这个成语,本也是一个常识。人们不可能因为某次吃饭被噎着从此便不吃饭。

可有没有这种人呢?当然有。而且非常之普遍。

如崇仁师范游泳事。教育界,此类事更是不胜枚举。

一次春游出了事,便禁止所有的学校均不得再组织春游。再如,一蹴而就,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可就有人做事总想一蹴而就。

船在水中是会漂移的,可偏有人刻舟求剑,有人总是用静止的眼光,将人看死。明知窗户外是出不去的,可苍蝇就是不知回头。

很多人走上了不归路,至死也不知回头。这些是不是常识?然而,犯此类错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因不懂得常识而导致惊天动地的错误的也不鲜见。如金国入侵宋时,金兀术率兵而被海潮淹没,就因为缺乏海潮涨落的常识。

二战时希特勒败于莫斯科保卫战,从某个角度讲,亦可看作是不知气候变化之常识所致。 大名鼎鼎的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而亡,说来也是不知常识。

或许有人以为此乃故作惊人之说。其实,非也。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这总该是常识吧,可他却不知。以为跌倒便万事皆休。

如果,当初露王能够站起来,则天下究竟姓刘抑或姓项,或未可知也。杜牧就曾写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以。

4. 求此图出处

非动漫

OMC里鸣沢滉延(Hirono Narusawa)的作品

OMC的Hirono Narusawa

这个是OMC系列的一张画

作者Hirono Narusawa

omc是由一些喜爱画画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的社团

他们在日本给人画像 每张3000日圆哦。。。哦呵呵。。。他们的画每长都是有真人模特的

OMC据说拥有百余位画师,标志有OMC字样的应该早已过万了吧,其中光东京怪谈的设定卡就有3000余张,还真是一个满吓人的数字呢。收集齐OMC的图片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也没有必要;画师众多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良莠不齐了。

作者Hirono Narusawa,他最具有风格的部分我认为是头发的纹理,有种很凌厉的感觉,这一点在长直发上体现的尤为集中参考资料

5. 天天象棋,里面的业2,业5,业7

天天象棋级别及在现实中的水平:

初级二级:村级水平。属于“三会”棋手:会摆子,会走子,会吃子。两步之后的得子或绝杀,基本视而不见。会几种简单的基本杀法。别跟他们说什么布局,定式,棋理什么的,那如同念天书。

三级:大众棋手,棋摊杂鱼。都说象棋在本国普及率高,平均4个人就有1个会下棋。那这种大众棋手实在太容易见到了。和初级的不同,初级的是学会了但不常下。所以平常见到的棋瘾大的人士,不少是该级别的。这类人能看到一些比较明显的杀着,窝草马,铁们闩,打闷宫,交错杀,双车挟士等,又有一定的残局常识。惟算度不深,基本上看不到3步以上的棋;运子无力,走子没效率;毫无布局概念,攻守目标不明确。在棋摊上属于高手陪衬者,网棋上的送分大使。

四级:棋摊中坚,大众高手。对于一些下惯了网棋的棋友来说,棋摊风景可能还真陌生。不错,传说中的棋摊,三级棋手便构成了其中坚力量。二级以下的一般只有旁观的份儿,还不能随便出声支招,否则一开口准被人嘲笑得要钻地缝。

四级棋手分为两种情况:

1.大部分中残已具备一定功力,掌握了不少常用杀法和残局定理,能清楚判断出怎么才能赢怎么就和或输。但基本没有认真学过布局,开局全凭经验和棋感,碰上一些看过书,背过谱的棋手,往往开局阶段就吃了大亏,只能后面一点点苦撑。

2.很明显是看过书,认真学过布局。但中残实力实在不济,一走完谱招立即不行,明显与开局脱了节。由于其开局、中盘、残局技术不均衡,自然无法衔接好各阶段的过渡,也就无法抵挡实力强大的对手。

五六级:棋摊枭雄,县级中上(强县除外),市级二流高手(排到30名之外)。目前大师网有不少这样被围追堵截的棋手。这个水平的棋手,在中小城市的普通棋摊上,很少能同时见到2个以上,偶尔出现也象高人隐士一般沉默旁观,轻易不出手,因为他们下出的棋不少人已经看不懂。这类人大多看过书,对布局有着一定程度的掌握,中残功夫亦很深厚;深通棋理,能把握好子与势的平衡,能做到不贪攻冒进,不贪子失势;技术较为平衡,一般能稳妥的处理好从开局到残局的过渡。即便与高手对阵一般也不会速败。这类人是业余爱好者中的精英,对象棋的狂热程度已远胜一般人。由于后天际遇、天赋等因素,他们下出的棋是沉稳有余,创造力不足,很难别开生面的下出一些奇招。但仅凭一介业余而下到这种程度已属不易。

七级:县冠军、或是县冠的有力竞争者(强县除外),绝对是市级一流高手(也许有人会认为仅限一些中小城市)。这个水平的人,在一般的棋摊上已极难找到,去一些专下彩棋的茶庄或许还能碰到几个。能在一堆四级高手的围追堵截中绝尘而去,自然棋艺非凡。和四级的相比,他们对布局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在中盘的对峙中,往往能主动打破僵局,并且能精准的捕捉到对手漏出的小破绽,由点及面的慢慢扩大优势,并转化为胜

势。大局观良好,攻防意识极其清晰。残局功夫更是滴水不漏,在例胜或例和的局面中,基本不要指望他犯昏失手。

八级:市冠军、或是市冠的有力竞争者(一般默认为前5名或前10名之内,强市除外)。这个级别的具体水平我难以描述了。业余爱好者中能触摸到这个高度的,真是凤毛麟角。(软件除外) 最关键的是被软件压着,打个比方,软件在业九,纯人基本就只能在业八扎堆,所以业8也是混杂 天天象棋测评不准的因素有很多,大家还是不要攀比为好,和自己比

九级:要么强大师级要么是用软件的普通棋手。

6. 如何评价鲁迅先生的对诸葛亮的评价

我以为“三国演义”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人,演义当中的诸葛亮是神。

鲁迅先生说得非常正确,诸葛亮是中国造神运动的结果,也是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研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我个人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 1、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其结果是诸葛亮死后费祎、董允、姜维等人只能独当一面,而不能统驭全局,致使政令、军令不能统一。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宫中府中,具为一体……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样的管法,即使刘禅有雄才大略,也无展示之处。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中大小事情全凭“相父”决断,刘禅根本就未亲政,使得诸葛亮死后后主对军国大事一无所知,更无法作出决断。 2、不能知人善任。

其结果是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政治、军事上没有可当大任之人,加之后主昏庸、黄皓弄权,使蜀国迅速衰败。

3、隆中对的战略错误。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制定了占据荆州、夺取巴蜀占据汉中以为更本,然后以图中原的战略构想。

造成原本弱小的蜀国不能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只是兵力分散,处处薄弱。况荆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即使荆州不丢,问鼎中原也无可能。

4、治国有方、驭军无能。诸葛亮在治国方面可谓出类拔萃,在短时间内使蜀国改变了刘璋时期的暗弱政治,使百姓富足。

但在军事方面虽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且首出祁山在一片大好形势的情况下,因街亭之败造成全线崩溃。 首出祁山是三国鼎立后的首次北伐,其意义非同一般。

当时,关中震动、陇西三郡望风归降,魏国遣大将张合来抵御蜀军。诸葛亮深知此次北伐的重要性,也知道张合乃魏之名将,更知道街亭对蜀军的重要是生死攸关的,当时诸葛亮应亲驾街亭,这样断无街亭之失。

如是,潼关以西归蜀国多时矣,三国历史就有可能改写。 诸葛亮虽深知依蜀国的国力无法和魏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应该以奇兵胜之,但在以后的五次北伐中,仍然以法进兵。

而魏国统帅深知蜀军的弱点,坚守不战,致使蜀军虽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魏国同帅司马懿相差甚远。

三国演义当中为美化诸葛亮,把他描写成一个“失败的英雄”。 5、穷兵黩武。

蜀国人口不过94万多,刘禅投降时有兵11万多人,是三个国家中比例最高的一个。而当时魏国人口500多万,吴国人口240多万。

在蜀国存在的42年间,大的战争就又征南、征吴、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等。连年征战使得蜀国国力凋敝、人口减少,大量的精壮劳力从军破坏了蜀国的经济。

6、刚愎自用。在首伐中原时,魏国派夏侯懋率军抵抗,魏延上账献策曰:“夏侯懋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

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寻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懋若闻某骤至,必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

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诸葛亮却以“此非万全之策”为由,拒绝考虑。

我曾研究过当时的三国形势图,此计谋确属出奇兵之计,后来确实证明夏侯懋无谋,若按此计,三国的形势将会发生大的变化。首次北伐失败后,其后的五次北伐已再无此可能,因为魏国的统帅已换成深通军事、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论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历来被称为政治家、军事家,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公正、廉明的作风,受到历代的一致好评。在现代也非常需要向诸葛亮这样的治国人才。

其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其的评价引起了后代的许多争论。 陈寿在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为人、执政、治军的能力后,称诸葛亮“???⒙裕瞧渌L?e”。

如此一来,诸葛亮是否还能称为军事家呢?本文根据历史的真实情况就此作一分析。 一、诸葛亮指挥的主要战役 诸葛亮一生所亲自指挥的主要战役均发生在刘备去世后(公元223年),主要有: 1、诸葛亮南征战役 2、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祁山) 3、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战役(陈仓) 4、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战役(武都、阴平) 5、诸葛亮反击魏第一次攻蜀战役(汉中-陇右) 6、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战役(祁山) 7、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战役(五丈原) 在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基本上负责一些外交游说、行政治理、参谋和战略方针方面的工作,从未指挥大兵团进行作战。

而在刘备去世后,直到诸葛亮去世,蜀国的主要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由其亲自指挥的。 应该说刘备的识人能力在三国时代与曹操、孙权并列第一,马谡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终刘备一生,没有派诸葛亮指挥过一次重要战役,应该说,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的指挥作战水平是在自己、庞统和法正之下的。 而后来将兵权交给诸葛亮也是因为前三名都不在了的缘故。

在指挥作战水平的水平上,诸葛亮可能与魏延不相上下,这也是魏延一直感叹自己的才能无处发挥的缘故吧。 刘备在汉中称王时,尚书、尚书令等国家治理的大官均另有其人,诸葛亮仅是一个军师将军,而魏延为镇军将军、汉中太守,因此在刘备眼里,独立统兵作战的能力魏延高于诸葛亮、也高于张飞等其他大将。

因为当时蜀国的危险只来自汉中方向。这一方向的统兵大将就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了。

7. 关于诸葛亮

有关《隆中对》问题 当时的形势就是这样,当时刘备去访问他,“谘臣以当世之事”,就是问他当时的形势,当时的形势摆在那里的,曹操已经占领了北方,是不可与争的,兵多势重;孙吴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也是不可与争的,只可为援而不可为敌。

就是说,供给刘备可以回旋的余地只有荆州和益州,此外没有地方,当时的形势是摆在那里的,就是这样一个形势的,并不是诸葛亮由于他的什么能耐做到的情形,而事实上也只能如此,刘备能够占据的地方只有荆、益两州,此外,还有什么地方呢?诸葛亮作这样一个对策,后来是这样的发展,当时的形势本来就是如此。 但是,把《隆中对》作为诸葛亮的文章,这其实是不对的,这是陈寿的文章,是刘备问诸葛亮,诸葛亮回答,怎么说是他写的文章呢?而且,这里边《隆中对》,当时刘备去访问他,不晓得谁跟他去的,是否当时也有人作了记录呢?这是我很可疑的,也许是后来史臣,而当时蜀国是没有史臣的,据说是如此。

有关孟获问题 孟获后来在蜀汉充当了御史中丞,当了朝丞。看来孟获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是有文化的,所以他当御史中丞,是文官。

对诸葛亮评价极高的原因 在明朝以后,跟《三国演义》有关,在此以前,诸葛亮就是符众生的。从三国时期开始人们都是对他赞赏的,他能抗御曹魏这样的大国,他的治蜀得到人民的爱戴,“劳而不怨”。

从宋代以后,不仅从宋代以后,从东晋以后,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正统的问题。东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他就是把蜀汉作为正统。

既然把蜀汉作为正统,那当然诸葛亮功劳就非常之大,他是维护了汉朝,一直到后来,司马光作《资治通鉴》还是以蜀汉为正统。 诸葛亮的经济措施 经济方面措施不多。

当时诸葛亮有一句话,就是“民贫国虚,唯仰锦耳。”可见得巴蜀还是比较穷的,他靠锦官城在那里织锦外销,锦远销到曹魏,远销到吴国,这是他的财政方面一个很大的收益。

提倡手工业,另外他也兴修水利,此外措施没有。 有关诸葛亮“北伐”问题 有人说(北伐)是以攻为守,他要守巴蜀,先进攻汉中,以攻为守。

有人这样将,这样讲其实我看也不见得正确。因为诸葛亮出兵之前,曹魏并没有进攻蜀汉的意图,曹魏当时主要是对付吴,而不是对蜀,他的重兵当时都在淮南。

他要对付孙吴。所以当秭归战后,刘备病死,这时曹丕没有乘机攻蜀,相反地去准备进攻吴国。

他们始终把吴国作为大敌。 所以当诸葛亮大军南征时,曹魏没有乘这个时候去进攻。

等到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三郡响应,这时候曹魏大为震动,料想不到小小的蜀汉竟敢出兵,他自己并没有取蜀之意。说他以攻为守,应该先有曹魏取蜀之心,如是他揉取主动。

但是曹魏并没有攻蜀的意图。他要逐步进攻,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他绝不轻举妄动,他还是步步为营,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