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常识

2022-10-22 综合 86阅读 投稿:云中鹿

1. 墨的基本常识是什么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中国人已经使用了数千年。

墨是我国特有的 发明,写于纸上历久而不褪色。早在商周以前,墨作为一种黑色颜料,已开始用于书写。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 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 (占卜)也均曾用墨。•我国人工造的墨大约始于战国时代,从那时的竹木简 来看,墨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

汉代纸张发明后,墨也已成一定的规模,东汉发明了墨模,墨的形式才趋于规整制。一种以漆烟和松煤为之的丸状墨产生了,这是日后用墨之滥觞。

2. 中国画用墨的技巧有哪些

中国画用墨的技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 展和历代画家的总结而日趋成熟,逐渐产 生了积墨法、泼墨法和破墨法等多种表现手法。

积墨法是先画一遍或浓或淡的墨, 干了之后,再画一层,让墨色积叠起来,画面苍润浑厚,如龚贤的《山水图》。泼 墨法是用笔蘸满墨色,大片涂抹,像泼出去一样,不重复,画面淋漓湿润,多用于 作大写意画时使用。

破墨法又分为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四种。具体操作 是先画出墨色,在墨未干的时候,再在上面施加墨、色,可使墨色呈现出湿润、丰富、浓厚而变化莫测的效果。

画家作画的时候,往往将三种方法融合在一起。此外,还有 焦墨法、宿墨法、用矾法等。

3. 谁知道画水墨画的常识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是用水加上墨或颜料画出来的画。我们必须用中国特有的毛笔、纸、墨、颜料来画,才能使水墨画显得更生动、有趣。

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1.毛笔:羊毫(白色的毛笔,较软)通常用作着色和染墨牷狼毫(黄色的毛笔,较硬)用作勾线条牷兼毫(黄白相间的毛笔,软硬适中)既可勾线又可着色,容易掌握。

2.墨:有墨锭(宜用油烟墨)或中国画墨汁。

3.颜色:可分“花青”、“酞青”、“赭石”、“藤黄”、“朱石石

”、“洋红”、“石青”、“石绿”、“朱砂”、“白色”等。

4.纸:最好是宣纸,初学练习也可以用价格便宜的皮纸、毛边纸或元书纸。

基本功练习:1.用笔:握笔法与写毛笔字一样,但手腕部分可以比写字更灵活些。可以用中锋、侧锋自左向右,自右向左,自上向下,自下向上,顺着画圆,逆着画圆的办法练习用笔。

2.用墨:重墨黑而不厚粘,浓墨黑而透明,淡墨灰色而透明,清墨最淡,水份多,接近清水。

以上可以叫做“墨分五色”的浓淡层次变化,如果用颜料也可以分出这种浓淡层次的。

一般讲,“浓破淡”较融合,而“淡破浓”由于生宣纸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尤其是浓墨八成干时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这样,先画的就比较清晰。当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效果。

用墨要整体,要把白纸当成一个无限的空间,你所表现的物体是在空间里存在体积,而不是一个平面。

画一幅画要有整体设计,墨色要注意黑、白、灰的安排。黑,就是浓墨,灰是淡墨,白是白纸,是空间。人群中的留白和白纸空间要呼应好。还有一点切不可忘记,线的疏密变化也会造成灰的效果,线面搭配要合理。尤其画面人物众多时,更不要在局部过多地找小变化,要在一组一组中找大的对比。

在用墨的整体上可以从西洋画中吸取很多有益因素。在这时,看些光影素描、黑白版画大有好处。

在用墨上,南方与北方的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南方偏向传统用墨,北方则按素描中黑、白、灰的方式用墨,在墨团外轮廓的处理有很大的不一样。南方用墨讲笔的趣味,北方则把用墨融于造型,南方的用浓墨是平面式的,北方的用浓墨是在人与人形成的空隙中。南方用墨厚实,北方用墨结实。南方多求传统和现代平面,北方多求素描和整体。

积墨:为了使画面厚重,一次用墨不够分量,可反复加强。积墨积在什么地方好呢?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结构素描中讲过,光影素描浓缩于粗线之中,这种浓缩的光影,是积墨最好的方法,但不可一律乱加,尤其结构凸起的地方不能积墨。

画一个单人时,尽量少用积墨,必要时,应积在前后物体形成空间的地方。画面人物众多时,墨应积在人与人形成的空隙中,大面积积墨要有形状,或方形,或三角形,不可太规则。

积墨时,不可太平均,画面上要保持几块第一遍水墨原始痕迹,或者说是在凹进去的地方积墨方显厚重。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好这一技法的应用。

淡墨:淡墨以透明、干净为主,要保持笔与笔之间形成的水印。淡墨要与浓墨呼应、对比、相互依托,同时保持它自有特色。

用淡墨最好是用研的墨,而不能用墨汁,否则没有笔痕的力度。淡墨是墨韵的主要成分,水太少画面会干燥,水太多又会烂掉,要做到淡墨润而不烂,同时还要和空白、白纸、浓墨的对接、呼应,方可造成黑、白、灰和谐的整体。有时单独用淡营造阴雨、雾气、冰雪的气氛,更能发挥它的特长,妙不可言。

淡墨里最忌混进红色,尤其脏水,不能作为淡墨用水。在淡墨上积墨,只能一遍比一遍更重才好;否则淡墨上置淡墨或置上淡颜色都会破坏它的性能,易发闷、显脏,失去透明感。

4. 用墨讲究什么笔墨情趣

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

何谓“情趣”?即文人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笔墨情趣,即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通过笔墨在画纸上的体现。

中国人的心灵高远,视野恢弘,节奏舒缓,满足自我精神的调节,力图把握冥冥之中的超妙神韵。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影响下,中国画就形成以“通天人之际”为最高主旨,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相融相合为其表现特征。

因此,绘画最高价值不在于对对象的描摹,也不在主观精神的抒发,而在于通过绘画体合宇宙精神,把握天地境界,从而成就理想人生。“笔墨情趣”也是通过绘画体合宇宙精神的体现。

5. 练习书法如何用墨

一、“我的问题是书写毛白纸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毛白纸的湿染性远没有生宣纸的湿染性高的原因。

湿染性运用到书法创作上,书写者具备较强的书写功力后,能够很好地驾驶水墨的湿染性后,可以利用水墨落入纸内产生的四下流溢特性将水墨转入向内渗透,这样,留在纸张表面的墨迹渗透到纸张的内部,当书写者练就入木三分的书写功夫后,生宣具备的湿染性使得书写的字体饱满而刚柔并济,作品装裱后,水墨线条会透露出圆润立体的视觉冲击力。由于生宣具有独特的湿染性,使得书写变得难上加难,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耐心和品格。

二、“加水后太阴,写完后太枯”,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品味到”和“掌握到”自己的书写“墨趣”,以及没有掌握何时用浓墨何时用淡墨的技巧。

墨色有浓淡干湿之分,书法家各有爱好,对墨色的偏好称“墨趣”。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书法的墨法融进国画,增添了国画作品的笔情墨趣。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大多数书法家喜用浓墨,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用浓墨书写,字显得特别有精神,容易造成温润浑厚的艺术效果。用焦墨会造成苍劲古朴的墨趣。

但是有人喜欢用淡墨,如宋代的米芾和明代的董其昌等人。淡墨写字,显得清逸淡泊,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有其独特的墨趣。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作品疏秀占淡。

浓墨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时,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种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学习了我国古代用各种墨法写字的经验,有一定书法基本功力以后,可以根据个人的艺术趣味,进行各种尝试,不必强调一律。不过对初学者来说,应从练习基本功力的角度出发,在墨色上要求有一定浓度,以便看出临帖的效果。一般讲,用硬毫笔,墨可以浓一些,用软毫笔,墨可以淡一些;写楷书可以墨浓一些,写行书草书,墨淡一些也无妨;写大字,墨可以浓一些,写小字墨要淡一些。

6. 工笔画怎样用笔与用墨

用笔:中锋用笔是指笔锋即笔尖从线条的中间划过,笔杆要垂直于纸面,笔杆倾斜就是逆锋。

用笔主要是起笔、行笔、收笔。在用笔中,要屏住呼吸,气息通过身体、肩部、肘、腕、手贯注与笔尖中,这样用笔才会有力,线条才能具有表现力,才会有线条的起伏变化,在用笔过程中,气息要平稳,用笔速度不能过快或者过慢,注意力要集中,用笔的力度决定线条的粗细变化,行笔过程中要速度均匀,不能突然很粗突然很细,不要呆板,提笔时不能以过快的速度撩起,运笔时要点点用力,行笔过程中要积点成线如同屋漏痕,用笔要扎实。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