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性认知

2022-07-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刀悲雪

1. 如何理解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 认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

我们说,我们对于我们所直接察觉的任何事物都是有所认识的,而不需要任何推论

过程或者是任何有关真理的知识作为中媒介。因此,我站在桌子面前,就认识构成桌子

现象的那些感觉材料,——桌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平滑性等等;这些都是我看见桌

子和摸到桌子时所直接意识到的东西。关于我现在所看见的颜色的特殊深浅程度,可能

有很多要谈的,——我可以说它是棕色的,也可以说它是很深的,诸如此类。但是像这

类的陈述虽然可以使我认知有关颜色的真理,但却不能使我对于颜色本身知道得比过去

更多:仅就与有关颜色的真理的知识相对立的有关颜色本身的知识而论,当我看见颜色

的时候,我完完全全地认知它,甚至于在理论上也再不可能有什么关于颜色本身的知识

了。因此,构成桌子现象的感觉材料是我所认识的事物,而且这些事物是按照它们的本

来样子为我所直接认知的。

但是,对于作为物体的桌子,我所具有的知识便恰恰相反了,那并不是直接的知识。

就它的实际而言,它是由对于那些构成桌子现象的感觉材料的认识而来的。我们已经看

到,我们可能、而且可以毫不荒谬地怀疑桌子的存在,但是要怀疑感觉材料则是不可能

的。我对于桌子所具有的知识是属于我们应该称之为“描述的知识”那一类的。桌子就

是“造成如此这般感觉材料的物体”。这是在用感觉材料来描述桌子的。为了要认知有

关桌子的任何东西,我们便必须认知那些把桌子和我们所已认识的东西相联系起来的真

理:我们必须知道“如此这般的感觉材料都是由一个物体造成的”。我们没有一种直接

察觉到桌子的心灵状态;我们对于桌子所具有的全部知识实际上就是有关真理的知识,

而成其为桌子的那个确实的东西严格说来却是我们毫无所知的。我们知道有一种描述,

又知道这种描述只可以适用于一个客体,尽管这个客体本身是不能为我们所直接认知的。

在这种情形中,我们说我们对于这个客体的知识便是描述的知识。

我们的一切知识,不管有关事物的知识或是有关真理的知识,都以认识作为它的基

础。因此,考虑都有哪些事物是我们所已经认识的,就非常之重要了。

我们已经看到,感觉材料是属于我们所认识的事物之列的;事实上,感觉材料提供

了有关认识的知识的最显明而最触目的例子。但是如果它们是唯一的例子,那么我们的

知识所受的限制便要比实际上更大得多。我们便只会知道现在呈现于我们感官之前的东

西:过去的我们便将一无所知,——甚至于会木知道有所谓的过去,——我们也不能有

关于感觉材料的任何真理,因为一切真理的知识(以后我们就要指明)都要求能认识那

些根本与感觉材料性质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有时被人称为“抽象观念”,但是我们将

称之为“共相”。因此,想要使我们的知识获得任何相当恰当的分析,我们就必须在感

觉材料以外,还考虑认识别的事物。

超出感觉材料范围之外首先需要加以考虑的,就是通过记忆的认识。很显然,我们

常常记得我们所曾看见过的或听见过的或以别种方式曾达到我们感官的一切事物,而且

在这种情况中,我们仍旧会直接察觉到我们所记忆的一切,尽管它表现出来是过去的而

不是现在的。这种从记忆而来的直接知识,就是我们关于过去的一切知识的根源。没有

它,就不可能有凭推论得来的关于过去的知识了,因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有任何过去的

事物是能够加以推论的。

3. 理解性认知技能学习上的误区是什么

你好

第一点,程序性认知技能的特点和误区

程序性认知技能的特点

程序性认知技能组成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体,但也包括了一定量的概念性知识,他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是要先理解,程序性认知技能是拼智力型的,需要对构成这个技能的概念性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后才能够按程序操作,只有先了解了这些必备的概念性知识,才能按照程序去执行。

二是强调熟练度,任何程序性认知技能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不断重复,直至熟练。评价一个人对某个程序性认知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看他的熟练度,熟练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习惯。

程序性认知技能学习上的误区

一般人在学习程序性认知技能的时候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理解完全后再上手,二是完全不经理论指导直接上手

1.理解万全后再上手

陷入这个误区后的典型表现是,在实际动手前,会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程序性知识,技能中包含的概念性知识,全部弄懂后再运用该技能,陷入这个误区后,虽然可以对程序性认知技能的概念性知识作全面了解,但弊端还是很明显的,缺少实操演练会导致对概念性知识的一知半解,而大量学习的内容一时半会不会被用上,甚至有些内容好几年都不会被用上,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完全不经理论指导,直接上手

陷入这个误区后的表现是几乎不看任何理论的情况下,就直接上手运用,陷入这个误区后,虽然上手简单,而且形象直观,

4. 举例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都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区别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二、意义不同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其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2、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三、形式特点不同

1、感性认识:只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如颜色、形状、声音、冷热和气味等)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因此有待于发展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

2、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是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性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性认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