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教知识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道教是一个信仰诸多神明的多神教,有着特色鲜明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 、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主要思想《易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近代世界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影响性。(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道家思想作为首先独创了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学说的代表,从春秋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先秦时期在著名的儒墨显学里独树一帜,汉初,完全成为显学。所以,汉朝就有了具体正规的教团产生,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来深奥的道德哲学更进一步升华、粹炼了。
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愈发完善。道教具体的教义有: 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 慈爱度人——道教慈善态度 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 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 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 天人合一——道教文化主体 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道教修炼要诀 道教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龙门心法》《易经》 道藏 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周易参同契》 、《抱朴子》 、《黄帝阴符经》、《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 《太平经》 、《老子想尔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 《老子化胡经》 、《悟真篇》 等等。
道教劝善三圣经,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关帝觉世真经》。
2. 宗教知识问答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
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
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
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传达老庄思想,二者万万不可混同。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
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
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
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
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
","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
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
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道术是道教徒实践天道的重要宗教行为,一般认为它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等内容。外丹,指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人服后能"长生不死"的丹药。
唐以后渐被内丹术所代替。内丹,为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总称,指用人体作炉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内丹之术自金元以后逐渐盛行,其渊源上溯至战国时代,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服食,指用服食药物以求长生。
【道教简释】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
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
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
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编辑本段]【道教历史发展】 我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
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
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
《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上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
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
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
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
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
3. 关于道教的知识
教理教义:1 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道教的主要教义信仰“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
“道”是无所不包和无所不在的,它是一切的开始,宇宙万物皆从“道”演化而来。 2道教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道教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身心的修炼,使人人健康长寿,达到住世安乐,与道合真,世界大同的神仙世界。
3 道教的经书知多少?答:道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典文献。这些经典一些散落民间外,大都收录在《道藏》里。
历史上的唐宋金元时期,历代的统治者曾下令修有《开元道藏》、《大宋天宫宝藏》、《万寿道藏》、《大金玄都宝藏》、《玄都宝藏》等《道藏》。但遗憾的是,这些《道藏》都均已亡迭。
现在我们还能见到的《正统道藏》是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真人奉诏编修,明神宗后又敕令50代天师张国祥真人编成《续道藏》。这部《道藏》共收入道书1476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依《千字文》顺序标定函目。
在当代,中国道教协会从一九九七年开始,联合华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发起对《中华道藏》进行整理和点校。《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补入经书百余种,使之成为一部新的道教经典丛书。
该书的编纂被学术界和道教界视为当代中国文化史和道教史上一件大事。 4什么是三洞四辅?答:所谓三洞四辅,是《道藏》中的分类方法。
三洞为: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三洞下又细分为十二小类: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
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四辅是指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
因此,道教经典又被称作“三洞真经”或“七部经书”、“三十六部经”。 5 道教的主要宗派?答:据清未时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簿》的手抄本记载,有名称记录的道派有八十六派,估计还有一些在民间未有书面记录。
当代主要的道教教派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下又有多个支派。 6 何谓三灾八难?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
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
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令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7 何谓三涂五苦?答:三涂者:一、火涂,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涂,畜生道互相澉食之处;三者、刀涂,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有说法是一者考对前非之涂,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涂,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涂。
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护汤地狱之苦;五、溟冷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8 什么是道教的四恩三有?答:道教以报恩为重,故以四恩就报。
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君主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报之。
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就就亲之。
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9 何谓三界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
10 什么是十方?答:道教的十方,即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故称为十方天。
11 仙有五等,分为哪五等?答:仙有五等,是根据修炼的等级而分的。一为鬼仙,二为人仙,三为地仙,四为神仙,五为天仙。
又按《传道集》中载:“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天心,心正真,无私曲,名曰天仙。 12 为什么戊不朝真?答: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
教内称之为“戊不朝真”。即每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戊日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挂戊字牌。
按《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 13 什么是外丹?答:指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药物,以配制服铒的丹药。
亦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这种烧炼药物的外丹术,成为了近代化学、药物学的先驱。
现存《道藏》中的众多外丹经籍,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化学宝贵的原始资料。 14 什么是内丹?答:内丹是道教修炼功法的一种,相对外丹而言。
即把人身当成“炉鼎”,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烧炼,凝聚结成圣胎,从而超脱三界,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 15 什么是三业 ?答:三业者,即身业、口业、意业,称之为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
我们修道者平时要紧守此三意,身不妄行,口不妄说,心不妄想,才能做到内心澄虚,不为外物所惑。 。
4. 道教的知识
元始天尊的师尊是鸿钧老祖,三教是指阐教、截教和人教,教主分别是元始天尊、老子(道德天尊)和通天教主(灵宝天尊) 《封神演义》五教主 a.老子 即太上老君。
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
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西游记》中,他住在离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圣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称太上老君。
b.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鸿钧老祖的二徒弟,掌管阐教。他的弟子很多,其中不乏有名之士。
像佛教中的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以及「过去七佛」中的惧留孙佛都曾是他的门人弟子。而杨戬、哪吒、李靖等人都是他的徒孙。
后来他成为三清教的主管——《西游记》中的玉清圣地先天教祖。 c.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
他的门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滥竽充数。不过他也为上天做了不少的贡献。
像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通天教主听信众弟子的谗言,摆了下「诛仙」、「万仙」二阵,堵住了姜子牙的去路。
后来多亏四大教主同心协力才破得此阵。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 上清圣地通天教祖灵宝天尊。
创始元灵 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这元灵无意中于西昆仑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
在漫长难耐的混沌宇宙中,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的一个“清醒者”,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仿佛,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灵利用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竟又不知从哪里找来四个形象各异、灵窍初开的生灵。
创始元灵分别传授给四个小生灵一门修行的法门。老大鸿钧,修“玄清气”,老二混鲲,修“玄灵气”,老三女娲,修“玄空气”,老四陆压,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
后人分别尊其为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 l 鸿钧老祖 收有三大弟子: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鸿钧老祖大弟子的创出一门修行的法门,即在人间挑选合适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历人间疾苦,做转世之修。
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转世之凡人,名唤老子,天纵奇才,仙心泛滥,有如江水滔滔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气化三清,从其元神真身中分别修出“太玄清气”、“玉玄清气”和“上玄清气”三种不同的境界,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玄清气”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更创出一门派别——名唤道教,端的是大放异彩。
后人仰其无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来无名无姓,遂以此老子为彼大弟子,尊其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为太上老君。 二弟子盘古,那一日盘古与一众师叔伯门人弟子们正玩耍作乐间,也不知抽的什么风,忽觉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难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头,就此开出一个天地来(这位真可谓猛人是也!),更使法术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
盘古不仅斧子使得好,更在鸿钧老祖所传的“玄清气”中,修出“玉玄清气”的境界,并一手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阐教,所收门人弟子无数,其中尤以那“玉虚十二门人”为修行最圆通者,你道哪十二门人?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玉鼎真人和云中子。
法力高强、出神入化。后世凡人感其开天辟地之功,皆尊盘古为元始天尊。
三弟子通天,曾在“玄清气”中,修出“上玄清气”的境界。端的也是融汇圆通、异常了得。
也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截教,手下弟子能人无数,后来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此是后话,表过不提。后人皆尊其为灵宝天尊,也有人尊其为通天教主。
l 混鲲祖师 混鲲祖师,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
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大弟子接引道人学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做那转世苦修,这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也是个仙心泛滥、天纵奇才之人。后来王子独自静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豁然功法圆通,得悟大道,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
这释迦牟尼自此仙心荡漾,竟创立出一门派别——名唤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
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l 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修“玄空气”,这女娲自来便是人首蛇身模样,生性孤僻,不多说话,但其胸怀广大,素有悲天悯人之抱负。
在其师侄元始天尊一斧头凿出一个天地后,女娲娘娘怜宇宙造化苍生万物之意,于是用水和黄泥,仿照其小师弟陆压之样貌,捏了无数男女泥人,再吹一口气,往地上一放,竟都活了过来。后来人们感女娲造人之功德,尊其为女娲娘娘。
人类陷入了绝境。那悲天悯人的女娲。
5. 宗教知识问答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
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
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
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传达老庄思想,二者万万不可混同。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
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
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
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
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
","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
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
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道术是道教徒实践天道的重要宗教行为,一般认为它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等内容。外丹,指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人服后能"长生不死"的丹药。
唐以后渐被内丹术所代替。内丹,为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总称,指用人体作炉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内丹之术自金元以后逐渐盛行,其渊源上溯至战国时代,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服食,指用服食药物以求长生。
【道教简释】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
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
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
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编辑本段]【道教历史发展】 我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
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
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
《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上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
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
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
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
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
6. 一个道家知识
这段话是用于解释宇宙万有的关系及其本质属性的,属于道家玄学范畴。
先分句解释字面意思,再分别解释个别难以理解的概念,最后请您结合自己的感悟:以故为恒,以恒而一。宇宙产生的原因是永恒不变的,这永恒不变的事物即是唯一的本源。
注:“一”在道家(中国哲学范畴)中的意义就是“万物始于一”的意思。如:《说文》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就是这个意思。万数皆为一,其一而于本。
万事万物的定律规则的根本都是来源于唯一的规律,而这唯一的规律即是本源的规律。此处的“万数”并非数学或者数据上的意义。
这个“数”字,是中国哲学范畴中专门指示“规律”含义的词。如:“命数”、“天数”、“理数”等词。
由本生万数,万数皆是无。由这个唯一的本源的规律派生出来万事万物的规律,而这样的万事万物规律的本质其实是无。
这句里的“无”,不好理解。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有”,而且生成了万事万物,为什么又说“皆是无”呢?所以,有经上说“无,非无;是名无”。
意思就是说,所谓的无并不是空无,什么都没有,而是指本源的性质是一种看不到、闻不到、听不到、摸不到,但却又无处不在的事物,这种事物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被人们称作“无”。其实,如果您熟读《道德经》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道德经》第一章中有“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话里将“有”“无”的关系就做了明确的阐述,所谓“有”,或者能给予定义的事物,并非真实永恒的存在,而“无”就是这本源,不可名状,却生成万事万物,且永恒存在。这就是此句中“无”的真意。
这句话说明了“道”和“德”的本质,即“道”就是那无可名状的本源,一;“德”由“道”派生而来,是万事万物所依赖而生的规律。基本阐述如以上,如果还有未明晰之处,联系我,上线即答。
7. 关于道教的知识
道教与佛教截然不同。而道教在民间却有着更深层的意义。驱邪、镇鬼、避祸、通天神地鬼乃至起死
茅山法本
回生。随着中国数千年的发展道教也演变成不同的体系‘宿土、麻衣、众阁、全真、茅山’。宿土主修工程修缮、建都立基,后世的一些风水学理论大多起源于宿土;麻衣则主修预测、占卜,大家比较熟悉的麻衣神像实际上就是麻衣理论的沿袭;全真想必看过神雕侠侣的人都知道杨过最开始就被送往全真教,主修武学与修身;众阁也主修武学修身,但与全真不同的是众阁更注重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根据《汉书:道德传》记载,早在汉初,道教便分离出了众阁与全真的雏形,年过三百却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飞檐走壁、点石成金之能有如蝼蚁之聚,后世的武当,便是道教全真的分支。 其中茅山道术最为世人尊崇,也是道教体系最神秘难修的一派。 茅山道术又称茅山术,主要是以“驱”为主,以“降”为佐,主要原理是激发人体的潜能并借助一些符咒的力量驱散、降服或者封印妖魔鬼怪。茅山术讲究一切妖魔概无诛灭之理,其行虽恶自有天谴。许多茅山术的传人并非道士,就像麻衣的算命先生大多也不是道士一样,只不过通晓道术罢了。真正的茅山术博大精深,而真的茅山术传人不但要精通自家的茅山术更要通晓宿土,麻衣的理论以及全真的修身。茅山术也是道教诸派集为一体的体系。修炼茅山道术的真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不逊于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但亦“不是坊间江湖术士”所称“十载寒窗、刻苦修炼”,就能“无师自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