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和学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在于积累; 学问学问,便学边问;知识使我们增长学问,学问的价值在于运用。
如今是信息时代、经济迅猛发展时代、知识爆炸年代。与时俱进是硬道理。
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知识”:知,为习得、懂得、知道、意识和概念。 识,为识人、识事、操作、运用和实践。
我们一定可以和能够知道许多事情却不一定掌握或学会了识大体的的本领。 获得知识有很多种渠道,最传统的方式有阅读、观察和模仿。
将知识积累后 进行有效的目的性释放,便成为一种学问的表现了;对知识的获取乃是人皆能 为的,而作学问的并非人人皆可以为之;入在周遭极少数的奸诈者,他们无须 学问,却能学会很多知识:诈骗术、后黑术、瞒天过海欲擒故纵术、姜太公钓 鱼术等,他们的‘知识面’还真宽,‘学习力’也极强,‘效果性’也不错, 只是未用在正道又不属善类,必为社会所不齿,众生理应擦亮眼睛提高辨伪力。 平凡大众渴求成为学问者,却由于自身条件、悟性或惰性的限制,导致求知 获识的动力不足而通常平淡、平庸一生;我们中的多数人难有学问,但却可以 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感受者和受益者;少数人亦会变为伪学问者的试验对象。
再有一种人,是聪明且有良知的、比例不多的运用学问者,他们对学问的渴 望、吸纳、再造的能力最为鲜活,知道获取知识的佳境和方法,也清楚驾驭和 运用知识、技巧和实动的重要性,更能灵活运用习得知识、结合客观、溶于环 境,升格有价值的学问,使己、使众生得益,这就是要特别推崇的高尚智者。 当然,上述仅为泛泛而谈、片面之词,它既无标准、界定也可以随时转换。
在此愚见也是本人最基础的理解: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所有的学问或益众 行为的落实,均离不开扎实的博学实践、均衡的人生态度、有效的方式方法、一颗热情、良善恒久的爱心。这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此的学问必慧人间。
2.学问和知识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知识和学问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知识:
(1)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
2、学问: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2)知识;学识。
二、出处不同
1、知识:朱自清 《论老实话》:“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
2、学问: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学问。”
三、侧重点不同
1、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表现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是感性知识。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2、学问:是通过学习、实践、借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以及遇事多分析、多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
3.学问与知识有什么区别
知识在于积累;学问学问,便学边问;知识使我们增长学问,学问的价值在于运用。
如今是信息时代、经济迅猛发展时代、知识爆炸年代。与时俱进是硬道理。
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知识”:知,为习得、懂得、知道、意识和概念。
识,为识人、识事、操作、运用和实践。
我们一定可以和能够知道许多事情却不一定掌握或学会了识大体的的本领。
获得知识有很多种渠道,最传统的方式有阅读、观察和模仿。将知识积累后
进行有效的目的性释放,便成为一种学问的表现了;对知识的获取乃是人皆能
为的,而作学问的并非人人皆可以为之;入在周遭极少数的奸诈者,他们无须
学问,却能学会很多知识:诈骗术、后黑术、瞒天过海欲擒故纵术、姜太公钓
鱼术等,他们的‘知识面’还真宽,‘学习力’也极强,‘效果性’也不错,
只是未用在正道又不属善类,必为社会所不齿,众生理应擦亮眼睛提高辨伪力。
平凡大众渴求成为学问者,却由于自身条件、悟性或惰性的限制,导致求知
获识的动力不足而通常平淡、平庸一生;我们中的多数人难有学问,但却可以
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感受者和受益者;少数人亦会变为伪学问者的试验对象。
再有一种人,是聪明且有良知的、比例不多的运用学问者,他们对学问的渴
望、吸纳、再造的能力最为鲜活,知道获取知识的佳境和方法,也清楚驾驭和
运用知识、技巧和实动的重要性,更能灵活运用习得知识、结合客观、溶于环
境,升格有价值的学问,使己、使众生得益,这就是要特别推崇的高尚智者。
当然,上述仅为泛泛而谈、片面之词,它既无标准、界定也可以随时转换。
在此愚见也是本人最基础的理解: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所有的学问或益众
行为的落实,均离不开扎实的博学实践、均衡的人生态度、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颗热情、良善恒久的爱心。这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此的学问必慧人间。
4.学识和知识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
学识: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
知识: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区别二、用法不同:
学识:学识即学问,学术上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
知识: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扩展资料
一、学识的近义词:学问 [ xué wen ]
解释: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引证:王汶石 《大木匠》:“我桃叶的眼力可真不错,挑得有学问。”
二、知识的近义词:常识 [ cháng shí ]
解释:一般的、普通的知识(对于专门知识而言)。
引证: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诗之外还有词,词原可以不读,如果为求常识起见,想读,也好,就读《白香词谱》吧。”
5.关于"知识"的名言警句
知识是心灵的眼睛(德雷克斯) ●知识是心灵的活动(本·琼森)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丹·伯斯特) ●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韦伯斯特) ●知识能使你增加一双眼睛(叙利亚) ●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得不到知识(日本) ●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英国) ●人们常说,常识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爱献生) ●人无常识,百事难成(哈利法克斯) ●常识很少会把我们引入歧途(爱·扬格) ●敏锐的感觉其有用程度及不上常识的一半;四十个智者方才抵得上一个常识丰富者。
只愿带金子的人每天都会为缺少零钱而束手无策(蒲柏) ●常识是人类的守护神歌德) ●常识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达理(切斯特菲尔德) ●常识是本能,有足够的常识便是天才(肖伯纳) ●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笛卡尔) ●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拉尔夫·英) ●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亚美路) ●常识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见的东西(伏尔泰) ●我们不会把常识僵化并使它变成信条(沃尔特·白哲特) ●引诱肉体的是金钱和奢望,吸引灵魂的是知识和理智(伊朗) ●知识可羡,胜于财富(英国) ●知识越多越令人陶醉(威·柯珀) ●知识招引朋友(土耳其) ●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印度) ●有知识的人会得到世人的美誉(朝鲜) ●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苏联) ●永不毁灭的无价之宝,是一个的学问(欧洲) ●黄金的宝藏比不上知识的宝藏(越南) ●积累知识,胜于积累金银(欧洲) ●与其积攒满箱子的金银,不如积攒满肚子的学问(蒙古) ●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伊朗) ●学问胜于皇冠(欧洲) ●技艺是无价之宝,知识是智慧的明灯(欧洲)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英国) ●知识的用处就是夜行人的火把(阿拉伯)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英国) ●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非洲) ●学问是心灵的慧眼(英国) ●知识就是力量(托·霍布斯) ●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 ●人有知识,则有力矣(论衡)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人们增长才干 ●真正的知识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艾迪生) ●知识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非洲) ●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苏联) ●知识比金钱宝贵,比刀剑锋利,比枪炮威力大(苏联) ●送饥者一条鱼,只管一天不饿;教他学会捕鱼,能使他永不受饿(斯里兰卡) ●知识就是飞上天的羽翼(英国) ●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第欧根尼) ●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亚里士多德)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切斯特菲尔德)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一生还有价值(阿拉伯)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 ●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托·因哲伦德) ●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亚里士多德) ●人的威严蕴藏在知识之中,因此,人有许多君主的金银无法买到,君主的武力不可征服内在的东西(培根)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 ●正直但无知识是软弱的,也是无用的;有知识但不正直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塞·约翰逊) ●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希腊) ●知识虽宝贵,但更可贵的却在于运用(阿拉伯) ●有了知识不运用,等于耕耘播种(缅甸) ●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阿拉伯) ●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伊朗) ●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缺乏条理,那他的知识越多,他就越感到困惑不解(斯宾塞) ●知识越少越准确,知识越多,疑惑也就越多(歌德) ●追求过多的权力会使天使跌落,追求过多的知识会使人摔跤----(培根) ●学识太广反而憨头憨脑(罗·伯顿) ●知识使智慧者更聪明,使愚昧者更愚蠢(英国) ●知识,当智慧无力驾驭它时,会像一匹倔犟的马掀翻它的骑手----(弗·夸尔斯)。
6.请你谈谈学问是什么
学习和询问;知识等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既要学系统的、理论的知识也要学实践的。
1.学问渊博。2.要好学才成功,要在学习中问,在问题中学习,不懂要多问为什么,懂的要教会别人答案是什么。
3.在学懂了之后可教会别人称为“学问”,自然变成“知识就是力量”了!也能学有所成了!爱为学问之始。——爱因斯坦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
——普希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为名利所累。
——周海中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相关文章我们经常听人说,某人有学问。“学问”一词很吓人,可以打倒人,也可以因此被打倒。
但什么是学问,众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我据说是个没学问的人,经常被火眼金睛的革命小将临空揪斗一番。
但是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自两槐夹井以来,毕竟跟大大小小真真假假有学问的人打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交道,所以对“学问”一词也不免有几点个人的斟知拙见,下面就排在这里就教于方家。一个人要“有学问”,首先必须“知识够渊博,理解能力够强”。
即多知、多闻。有些知识分子知道的事情很少,连灯泡都不会换,连邓丽君都没听过,连韭菜芹菜都分不清,不以为耻,反而宣称自己是“学者”,认为那些见多识广的人是“不务正业”,按照这样的逻辑,白痴就是最“务正业”的了,知识越多就越反动了。
这真是学问的退化,文明的悲哀。这里所说的“多知多闻”,可以是“知道很多领域的事情”,比如孔子,从朝拜礼仪到驾车射箭都知道,既懂军事,也懂“政治经济学”。
这叫“广博”。今天的很多人,看见某人是数学系的教授,就以为他必定不懂建筑学,这是现代人的愚昧。
我上大学时,数学系的朋友整天研究萨特和弗洛伊德,也没耽误他上博士,这就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没有一定程度的“博”,是什么学问也谈不上的。
另外,多知多闻也可以指“在某个专门领域知道得比别人多”,这叫“专深”。例如我们大家都有些医学知识,但是医生就比一般人知道得更多,因此他在医学领域内就比我们“有学问”。
即使他出了医疗事故,也仍然比我们外行有学问。千万不要发现了大作家的一个错别字,就汪汪狂吠,贬低其人格,觉得人家不如自己。
这种浅薄青年实在是太多了。再如刘心武讲《红楼梦》,许多人骂他是野狐禅,骂他无知,其实刘心武的研究可能比那些资深的红学家要弱一些,路子也未必正确,毕竟他是作家出身,但刘心武总比一般的中文系大学生有学问吧?他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我看也是超过许多古典文学教师的。
刘心武至少称得上是《红楼梦》专家的。需要注意,广博和专深并不是对立的。
有些人可以在多个领域都很专深,古人往往如此,现代人也不少。所以,切不可认为一个铁匠做出的沙发就不如木匠。
福柯、巴尔特这样的大师,我们能说他们是哪个专业的吗?一个在某一领域比较专深的人,对相邻领域也必然所知较多。举例来说,一个文史哲专业的大学者,应该在文学、语言、历史、哲学、宗教、艺术、心理、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都具有博士、至少是硕士的水平。
所以,我们这些略有成就的小学者,没有任何骄傲的理由,我们距离真正的大师,还差得远呢。假如一个物理系的本科生想当然地在物理问题上随便教训一位化学系的教授,那就是不懂道理的“轻狂”了。
其次,多知多闻,可以算作有“学”。但光凭知道的事情多,还不能就算“有学问”。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知道的事情都很多,上知中南海,下知八宝山,有些司机的渊博程度已经超过了外省的局长和教授,但他们多数不能称之“有学问”。为什么呢?因为必须把知道的事情消化整理为系统的“知识”,才能称“学问”。
用老百姓的话讲,那得“说出来一套一套的”。有些人被取了外号叫“张大学问”、“李大学问”,就是因为他们的谈吐比较系统,所掌握的信息连成了体系。
网络发达,可以搜到很多信息,浏览很多文章,这表面看起来是好事,其实害处也很大,使很多基本功没练好的青少年胡乱吞咽了一些信息快餐后,就自以为很有学问啦,动不动就“豁然开朗”,然后就去趾高气昂地教训别人。说他们没有教养他们可能不爱听,其实就是分不清“信息”和“知识”。
今天读点张爱玲,明天读点张恨水,后天查看姚丹萍的诗文并不等于就知道了“现代文学”。今天读点水浒,明天读点金庸,并不等于就掌握了“武侠文学”。
信息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转化为“知识”,不然我们花钱上学干啥?在家里自己读书不也能“获得信息”吗?大学里主要不是学“知识”,而是学“获得知识的方法”。我当年要考大学时,父亲很困惑:“《红楼梦》和《资本论》你都读了,难道世界上还有你不认识的字儿吗?”老人家以为大学生就是比中学生多认识五六百个字吧。
为什么现代人如果不上大学就比较难成为“有学问”的人呢?就因。
7.关于知识的格言有哪些
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
——薄迦丘 智慧是经验之女。 ——达·芬奇 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乐,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
——纪伯伦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爱默生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
——考留达克 知识反不如机智来得重要。 ——L·A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深思。
——斯宾诺莎 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 ——希腊谚语 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贝多芬 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
——阿布尔·法拉治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教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美德则表现在行为本身。 ——约尔旦 精神象乳汁一样是可以养育的,智慧便是一只乳房。
——雨果 缺乏智慧的幻想会产生怪物,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 ——戈雅。
8.有知识与学问为题的文章吗
我从中学起就仰慕那些数理化学得好的男生,觉得他们在那些抽象的数字、公式里游行穿走,自如出入,简直帅得要命!大学时的愿望就是找一个物理系的男生做朋友。可自己的物理怎么都学不好,无奈只有学文科,错失了结交物理系男朋友的机会。现在阴差阳错,兜兜转转来到属于理科范畴的生命科学领域,接触了不少曾经让我“高山仰止”的人物,却并非如我想象那般有趣,比起文科生的能言善道,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和可圈可点的文化品味,理科生似乎更为专于学业,兴趣单一,爱好不广,还似乎缺一点人生乐趣,觉得甚为可惜!专注认真、思维严谨地做事情是理科生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如果还能培养一些高层次的文化品味,则理科人生会更趣味浓郁,芳香四溢吧!当然,学文科的人并非个个有文化品味和生活情趣,同样有被困在专业领域中无法出来,只看到树木,见不到森林的书呆子。实际上,真正的大家,无论文、理,都能对知识学问驾驭有余,出入自如。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同时不乏广泛的人文趣味,是真正领略了知识、文化给人类带来的享受的人!
睡前,读董桥的“如观水观火也”,觉得甚好!对专注于专业知识,在向科学高峰、尖端攀登的人来说,是一味可以品味良久的“老火靓汤”!故摘抄如下和各位博友共勉:
如观火观水也
董桥
最近写《说品味》一文,末端云:
……现代人身在城中,心在城中,殊难培养层次太高深的文化品味,但是,培养求知的兴趣,多少可以摆脱心中的围城。知识可旧可新,可中可西,可真迹,可复制,不必僵持,也不一定都能化成力量,却大半可以增添生活情趣,减轻典章制度消磨出来的精神溃疡。……
精神溃疡是疲倦、困顿、无奈消磨出来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注重专业知识,专业人员在市场上的身价虽然比过去要高,可惜知识越到尖端,精神天地越发狭窄,身心都困在专业的围城里,入业越专,去趣越远,终致忘人忘我,生意消散,连人味都淡了,遑言自己专业里的发明!这是专业跟学问分家的悲剧。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水观火也。”郑板桥到底是明白人,一语道破“问”字要义。
往浅处看,学问的问,正是涉猎本行以外的知识,多学本行以外的道理。写童话著名的格林兄弟原是语言学家,编德文字典有独到的功力,借说文解字展现全盘德国文化变迁史,对民俗学的兴趣又浓,业余问道于市井乡野之辈,写出无数迷人的童话。据说,其中有三十七篇童话的故事是一位卖蔬菜的妇人说给他们听的。剑桥名哲学家维特跟斯坦一生沉迷美国侦探小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门生诺曼. 马尔柯姆按月给他邮寄侦探杂志供他消遣,他回信说:“这些杂志有丰富的精神维他命和养料”,“我的学问其实是这样来的”,“要是美国不能给我们供应侦探杂志,我们就不能给他们供应哲学,美国最后会变成大输家。懂吗?” 维跟斯坦当然也读国际著名的哲学期刊《思想》,可是他总觉得《思想》“阳衰不举”而侦探杂志则“精力充沛”。他的著作落笔晶明洞彻,断非偶然!
有专业而无学问,比如有围城而无城门,进出两难,也看不到城外是火还是水,围城里的安危祸福就更费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