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电路常识

2022-09-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纸飞机

1.电路基础知识

电路基础知识的应用 ──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田选学校 范俊奇 电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状态,电路的连接关系等,是我们分析电路工作状态的基础。

只有能看懂电路,会正确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才能进一步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一、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1.电路的组成 一个正确的电路应该有下列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电源起着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提供电能的作用;导线起着连接电路元件和把电能输送给用电器的作用;开关控制电能的输送(电流的通断);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如果一个电路缺少了这四个基本组成部分中的一部分,这个电路就不能工作或错误或存在危险(短路)。 2.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有电流而且用电器正常工作。(2)开路:断开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3)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电流不经过用电器)。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并联电路中,一旦一个支路发生短路,整个电路就短路了。

开路和通路是电路的常见状态,比如,电灯的亮和灭。而短路是错误的危险状态,是绝对应该避免的。

3.串联电路中的局部短路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某种原因或实际需要,使电路中的某个用电器发生短路,而其它用电器仍然工作的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L1发生短路,L2仍有电流通过,可以发光。

4.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电学知识,是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 (1)电路连接方式的比较。

串 联 并 联 定 义 把元件首尾相连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首首尾尾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结构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没有分支。 电路中有分支(有分开的点和会合的点),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 工作特征 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各支路中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 关 作 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 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盏路灯 (2)判断电路串联、并联的常用方法。

基于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仅介绍以下常用的判断方法,在实践中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定义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

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②结构特征分析法:在有电路图或实物连接图的情况下,识别电路时,可沿着电流方向分析: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

若途中无节点(分叉点),电流沿着一条路径前进不分流,该电路中用电器是串联关系;若电路有节点,电流在某一处分开,在另一处又合在一起,这些用电器就是并联关系。 ③工作特征分析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在看不到电路图或电路实物图情况下(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用电器的工作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二、应用举例 1.(09济宁)如图1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1、S2均闭合后,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都能发光 B.L1、L2都不能发光 C.Ll能发光,L2不能发光 D.Ll不能发光,L2能发光 分析:当S1断开,S2闭合时,L1、L2是并联连接关系;当S1闭合时,L1发生短路。

因为是并联电路,一处发生短路,整个电路就处于短路状态,所以,L1、L2都不能发光,B正确。 2.(09兰州)如图2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的正确电路是( ) 分析:在四个电路中,在A电路中,两盏电灯串联,开关S与一盏电灯并联,当开关闭合时,与开关并联的电灯就发生局部短路,所以,开关闭合后,只有一盏灯亮。

B电路中,是开关串联在电路中的串联电路,开关闭合后,电路是通路,所以,两盏串联的电灯都会发光,B正确。C电路中,没有电源,是一个电路基本组成部分都不完全的错误的电路。

D电路中,两盏灯并联,S闭合时,两灯都会发光,但一盏灯没有开关控制,它是不符合电路基本连接要求的。 3.(09成都)如图所示是一把既能吹冷风,又能吹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

将插头插入插座,若只闭合开关S1,电吹风吹出的是____风;若将开关S1、S2都闭合,电吹风吹出的是____风。(填“热”或“冷”) 分析:该装置中,吹风机和发热丝是并联连接关系,S1是干路开关,它一闭合,吹风机就开始工作,吹出冷风;只有当S1、S2同时闭合时,电热丝才能和吹风机同时工作,吹出热风。

所以,答案是:冷、热。 进一步分析:既然吹风机和发热丝是并联连接关系,为什么不给它们各安装一个开关分别控制呢?因为,电热丝是不能单独工作的。

若单独工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吹风机的内部温度会很高,会烧坏吹风机的外壳,甚至带来危险。所以,这样设计,就可以避免电热丝的单独工作,使电吹风机既可以吹。

2.关于电路方面的知识

半导体是一种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这种材料有一些特别的性能,比如在里面渗杂微量的其他元素就会对它的导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由于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经过高度提纯并使其沿单一的方向结晶的材料,所以也叫单晶材料,比如用砖坯制成的半导体材料就称为单晶硅。 渗杂能提高导电能力是因为渗杂使半导体材料内部多了一些容易移动的电子或空穴。

因此渗杂后的半导体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空穴为导电机制的半导体材料叫P型半导体,另一种是以电子为导电机制的半导体材料,叫N型半导体。 如果在一块P型半导体基础上渗杂出一个局部的N型区,一者反过来在N型基片了渗杂一个P型区,在PN型交界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叫PN结的层,这个层具有非常特别的性质,电流只能从P区流向N区,不能从N区流向P区,就是说电流只能单方向通过。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器件叫做半导体二极管或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际电性,所以通常用于整流电路或检波电路(检波也是一种整流电路)。

在一个晶体基片了渗杂两个反型区,当两个区相距很近时,两个PN结就会相互对导电性产生影响。一个PN有电流流过时会导致另一个原本不能反向通过电流的PN结可以通过电流。

而且两个电流会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利用这个原理制作成的器件叫半导体三极管或晶体三极管。

因不两个电流能保持一定的比例,所以就能通过对一个PN电流的控制来达到控制另一个PN结反向电流的机制来达到电流放大的目的,因此晶体三极管通常用于放大电路。 学习电路了解大概的原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掌握不同元件的特性,从而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选用什么原件。

也就是说,需要哪些功能就选用具有那些功能的元件。 下面列出了一部份常见的电路中的元件图形,实物图因功率、用途、封装材料等原因,可能外观上相差很大,可以慢慢认识。

我也是电路爱好者,只不过我是小学开始玩电路的。开始只是自己做些简单的电路或元件,因为当时不像现在,什么都有现成的卖,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做。

开始是从做电动机起步的,后来做用电动机驱动的航模,再后来就想做无线控制的,从而开始了电路的学习。 我第一台无线电台是初一时做好的。

而且当时电路完全是我自己设计的。 说明电子线路并不是难懂的东西,只要爱好就能很快入门。

不过同时也要学一些物理和数学知识。我那时候开始是去书店看书,后来发现同学的哥哥姐姐的物理书不错,就去借来看,后来深一点的看不懂了又借数学书看,自己把物理学完了。

我上初中时已经把高中物理都学完了。 所以你初三要想学得比较精通一点,也要先把高中的物理部份看完。

3.谁能整理一下关于电路的知识给我

一. 导体导电与绝缘体摩擦起电 起电和导电是两回事,不能混淆。

绝缘体摩擦起电,实质上是因摩擦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尽管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还有一部分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因而使物体起了电。可见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导电是导体定向传导电流,由于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不受原子核的束缚,能从导体上的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地方,从而使物体导电。可见,导体导电的实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但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能变成导体,实质上是束缚电荷因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变成自由电荷。 二. 电路的组成 所谓的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其中电源是向电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用电器的,其作用是传输电流;开关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用电器和电源的通断。可见,对于电路的组成,这四大元件缺一不可。

三.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1.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这时,电路是闭合的,且处处有持续的电流。

2. 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这时电路某处断开了,电路中就没有了电流。 3. 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或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1)短路的分类 短路有两种形式:一是整体短路,也称电源短路,它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此时电流不通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电流会很大,可能把电源烧坏。二是局部短路,它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的两端。

此时电流不通过电器而直接通过这根导线。发生局部短路时会有很大的电流。

因此,短路状态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2)短路的实质 无论是整体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是电流直接通过导线而没有通过用电器,使电路中的电阻减小从而导致电流增大。

这就是短路的实质。 (3)短路的分析方法 有时短路发生比较隐蔽,一眼不容易看出,如何分析呢?可以采取电流优先流向分析法。

如果电流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条路径全部是导体,一条路径中含有用电器,那么电流总是优先通过导线。具体的分析方法是:当电路构成通路时,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它总是优先通过导体并且能够回到电源的负极,便构成电源短路或用电器短路。

(4)短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短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故障,由于发生短路时电流没有通过用电器,导致用电器的电压为零,这就是发生短路的特征。此时可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若此处电压为零,则可能短路。

四. 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方式叫串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方式叫并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

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1. 元件连接特点法: 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2. 电流法: 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流动的观察,如始终沿一条线路流动并回到电源的负极,则电路是串联;若电流流到某分支点,分成两条(或若干条)支路流经各点元件后又汇合一点,流回到电源负极,则电路为并联。

3. 元件开路法: 若把电路中的任一元件断开,其它元件就没有电流通过,则电路是串联的;若把电路中的任一元件断开,其它元件仍有电流流过,则电路是并联。 4. 特征法: 就是根据电路中各元件的工作特征分析判断。

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烧断,其它元件都不能工作,即电路中各元件工作互相影响,彼此制约,则该电路为串联电路;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烧断,其它元件仍能照常工作,即电路中各元件工作互不影响则该电路为并联电路。例如家里的照明灯和马路上的路灯,其中一盏灯烧坏了,其它灯仍能正常工作,这说明各盏灯之间总互相独立,互不影响,则可判断这些灯是并联。

五. 电路图与电路的连接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和根据实物图各元件连接情况画出电路图,是学好电学知识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是先串后并,即先按电流流向将电源与其中一支路连成串联电路,而后将其支路的元件并联在相应的两点间;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方法是先要看清通路,分清干路、支路,得出连接方法,然后画出电路图。同时,电路连接时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1. 注意顺序 所谓的顺序是指按照给定的电路图中器件的顺序连接实物图,在连接实物图的过程中各个器件的顺序不能颠倒。

一般的画序:电源正极→开关→用电器→电源负极。 2. 注意量程 电路中若有电表,那么电表的量程必须注意选择,不要造成量程不当。

如果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则电压表的量程为3V,再根据其它条件估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3. 注意正负 由于电表有多个接线柱且有正负接线柱之分,我们要在正确选择量程的基础上,看准是用正接线柱还是负接线柱,保证电流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

4. 注意交叉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一般要求导线不能交叉,注意合理安排导线的位置,力求。

4.关于电路方面的知识

半导体是一种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这种材料有一些特别的性能,比如在里面渗杂微量的其他元素就会对它的导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由于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经过高度提纯并使其沿单一的方向结晶的材料,所以也叫单晶材料,比如用砖坯制成的半导体材料就称为单晶硅。

渗杂能提高导电能力是因为渗杂使半导体材料内部多了一些容易移动的电子或空穴。因此渗杂后的半导体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空穴为导电机制的半导体材料叫P型半导体,另一种是以电子为导电机制的半导体材料,叫N型半导体。

如果在一块P型半导体基础上渗杂出一个局部的N型区,一者反过来在N型基片了渗杂一个P型区,在PN型交界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叫PN结的层,这个层具有非常特别的性质,电流只能从P区流向N区,不能从N区流向P区,就是说电流只能单方向通过。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器件叫做半导体二极管或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际电性,所以通常用于整流电路或检波电路(检波也是一种整流电路)。

在一个晶体基片了渗杂两个反型区,当两个区相距很近时,两个PN结就会相互对导电性产生影响。一个PN有电流流过时会导致另一个原本不能反向通过电流的PN结可以通过电流。而且两个电流会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利用这个原理制作成的器件叫半导体三极管或晶体三极管。因不两个电流能保持一定的比例,所以就能通过对一个PN电流的控制来达到控制另一个PN结反向电流的机制来达到电流放大的目的,因此晶体三极管通常用于放大电路。

学习电路了解大概的原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掌握不同元件的特性,从而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选用什么原件。也就是说,需要哪些功能就选用具有那些功能的元件。

下面列出了一部份常见的电路中的元件图形,实物图因功率、用途、封装材料等原因,可能外观上相差很大,可以慢慢认识。

我也是电路爱好者,只不过我是小学开始玩电路的。开始只是自己做些简单的电路或元件,因为当时不像现在,什么都有现成的卖,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做。开始是从做电动机起步的,后来做用电动机驱动的航模,再后来就想做无线控制的,从而开始了电路的学习。

我第一台无线电台是初一时做好的。而且当时电路完全是我自己设计的。

说明电子线路并不是难懂的东西,只要爱好就能很快入门。

不过同时也要学一些物理和数学知识。我那时候开始是去书店看书,后来发现同学的哥哥姐姐的物理书不错,就去借来看,后来深一点的看不懂了又借数学书看,自己把物理学完了。我上初中时已经把高中物理都学完了。

所以你初三要想学得比较精通一点,也要先把高中的物理部份看完。

5.电工基本知识

一 .电工基础知识1.直流电路电路电路的定义: 就是电流通过的途径电路的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组成内电路: 负载、导线、开关外电路: 电源内部的一段电路负载: 所有电器电源: 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基本物理量1.2.1 电流1.2.1.1 电流的形成: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电流.1.2.1.2 电流具备的条件: 一是有电位差,二是电路一定要闭合.1.2.1.3 电流强度: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基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电荷量(库仑); t为时间(秒/s); I为电流强度1.2.1.4电流强度的单位是 “安”,用字母 “A”表示.1.2.1.5直流电流(恒定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用大写字母 “I”表示,简称直流电.1.2.2 电压1.2.2.1 电压的形成: 物体带电后具有一定的电位,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该两点的电压.1.2.2.2 电压的方向: 一是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二是电位随参考点不同而改变.1.2.2.3 电压的单位是 “伏特”,用字母 “U”表示.常用单位有: 千伏(KV) 、伏(V)、毫伏(mV) 、微伏(uV)1KV = 103V 1V = 103 mV 1mV = 103 uV1.2.3 电动势1.2.3.1 电动势的定义: 一个电源能够使电流持续不断沿电路流动,就是因为它能使电路两端维持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路两端产生和维持电位差的能力就叫电源电动势.1.2.3.2 电动势的单位是 “伏”,用字母 “E”表示.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表明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能力)其中A为外力所作的功,Q为电荷量,E为电动势.1.2.3.3 电源内电动势的方向: 由低电位移向高电位1.2.4 电阻1.2.4.1 电阻的定义: 自由电子在物体中移动受到其它电子的阻碍,对于这种导电所表现的能力就叫电阻.1.2.4.2 电阻的单位是 “欧姆”,用字母 “R”表示.1.2.4.3 电阻的计算方式为: 其中l为导体长度,s为截面积,ρ为材料电阻率铜ρ=0.017铝ρ=0.028欧姆定律1.3.1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压、电流、电阻三者关系的基本定律.1.3.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所加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称为部分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U = IR1.3.3全电路欧姆定律: 在闭合电路中(包括电源),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称全电路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为 其中R为外电阻,r0为内电阻,E为电动势电路的连接(串连、并连、混连)1.4.1串联电路1.4.1.1电阻串联将电阻首尾依次相连,但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连接方法.1.4.1.2电路串联的特点为电流与总电流相等,即I = I1 = I2 = I3…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电压之和,即 U = U1 + U2 + U3…总电阻等于负载电阻之和,即 R = R1 + R2 + R3…各电阻上电压降之比等于其电阻比,即 , , …1.4.1.3电源串联: 将前一个电源的负极和后一个电源的正极依次连接起来.特点: 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压与电源.计算公式为E = E1 + E2 + E3 +…+ Enr0 = r01 + r02 + r03 +…+ r0n1.4.2并联电路1.4.2.1电阻的并联: 将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并列连接起来的接法,称为电阻并联.1.4.2.2并联电路的特点: 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1 = U2 = U3 = … = Un; 电路的总电流等于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总和,即I = I1 + I2 + I3 + … + In; 电路总电阻R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 .并联负载愈多,总电阻愈小,供应电流愈大,负荷愈重.1.4.2.3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各自电阻成反比,即 1.4.2.4电源的并联:把所有电源的正极连接起来作为电源的正极,把所有电源的负极连接起来作为电源的负极,然后接到电路中,称为电源并联.1.4.2.5并联电源的条件:一是电源的电势相等;二是每个电源的内电阻相同.1.4.2.6并联电源的特点:能获得较大的电流,即外电路的电流等于流过各电源的电流之和.1.4.3混联电路1.4.3.1定义: 电路中即有元件的串联又有元件的并联称为混联电路1.4.3.2混联电路的计算: 先求出各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值,再计算电路的点电阻值;由电路总电阻值和电路的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路的总电流;根据元件串联的分压关系和元件并联的分流关系,逐步推算出各部分的电流和电压.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电流所作的功叫做电功,用符号 “A”表示.电功的大小与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A = UIT =I2RT电功及电能量的单位名称是焦耳,用符号 “J”表示;也称千瓦/时,用符号 “KWH”表示. 1KWH=3.6MJ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 “P”表示.计算公式为 电功率单位名称为 “瓦”或 “千瓦”,用符号 “W”或 “KW”表示;也可称 “马力.1马力=736W 1KW = 1.36马力电流的热效应、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碰撞,电能不断的转变为热能.这种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生热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电与热的转化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导体产生的热量,W为消耗的电能.短路定义: 电源通向负载的两根导线,不以过负载而相互直接接通.该现象称之为短路.短路分析: 电阻(R) 变小,电流(I)加大,用公式表示为 短路的危害: 温度升高。

6.谁能告诉我电路的基本知识

短路:是指线路中的电源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正极流向负极,是比较危险的,容易形成火灾。

短路有两种情形: 1、不同相位的相线相碰,相间短路。 2、相线和地线(零线)相碰,对地短路。

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电流由电源的一端经过电气设备后回到电源的另一端形成回路。若蒋电路的回路切断或因某种原因发生断线,电路中电流不能流通,电路不能形成回路,就叫做断路。

电源的两端不经过任何电气设备,直接被导线连通叫做短路。短路时,电路内会出现非常大的电流,叫做短路电流。

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可能增大到远远超过导线所允许的电流限度,致使导线剧烈升温,甚至烧毁电气设备,引起火灾。断路:是指线路不通了,电流不能形成回路。

7.关于电的知识

远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发现用毛皮磨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杆等一些轻小的东西,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电”。

公元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在吉尔伯特之后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过多次试验,不断地积累对电的现象的认识。1734年法国人杜伐发现了同号电相互排斥、异号电相互吸引的现象。1745,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莱斯特在实验中发现了放电现象。

18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又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他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正电(或“阳电”);如果一个物体少于它正常份量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负电(或“阴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他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兰克林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电流现象的研究,对于人们深入研究电学和电磁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发现源自于1780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连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研究象青蛙腿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象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

1800年春季,有关电流起因的争论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伏打发明了著名的“伏打电池”。这种电池是由一系列圆形锌片和银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装置,在每一对银片和锌片之间,用一种在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中浸过的纸板隔开。银片和锌片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构成了电流回路。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电池,是由很多银锌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但在当时,伏打能发明这种电池确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电池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可以人为控制的持续电流,为今后电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电流效应的应用打开了前景,并很快成为进行电磁学和化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8.关于初中物理电路的知识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262366365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有点杂乱 希望对你有益。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