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
2.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练好书法
我来回答首先你得懂的钢笔字的基本笔法的书写,按照基本笔法来练习进步会很快,后期多练习即可 懂的基本笔法书写了,也可买些字帖来描。
求进学习网 钢笔字的基本笔法 教你写的一手好字书法艺术视频专辑30集 1、点的写法 (1)、点的特点:头尖、身体肥、尾部圆。它的背部是拱起的,腹部是平的。
它既象分开的一瓣大蒜,又像飞溅出的一滴水珠。 (2)、书写方法 右下点:书写时起笔要轻,向右下侧按。
落笔慢而重,适度回锋收笔。 左右点:左点是右点的反方向行笔,右点就是前边的右下点。
相向点:左点起笔轻,向右下侧按;右点起笔重按,转锋向左下轻出笔锋。 三点水:第一、二笔都是右下点,第三笔则是提画。
四点底:第一点是左下点,其余三个点都是右下点,其中第二、第三点都要写小一些,第一、四点要大一些。 2、横的写法 (1)、认识横的特点:在几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
横在一个字中起横梁作用。所以,横在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要交待清楚,不能含糊。
(2)、书写方法。长横:起笔稍重,然后略提起,由左向右收笔,取势左低右高,与水平线倾斜。
最后,回锋收笔。 左尖横:落笔轻,向右上用力移动,趋势稍微上翘,收笔重顿。
这个笔画看上去像平撇,但是,运笔则是由左向右。 右尖横:落笔重,逐渐向右上滑去,呈上翘状,收笔时不作顿,顺势轻收,但不出锋。
斜横:起笔稍重,然后轻轻提起向右运笔。横的斜度比长横要大。
收笔略顿,重而缓。 3、竖的写法。
(1)、竖的特点:竖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柱作用,因此,要写得平正,不歪,尽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有的还把竖画称之为直画。
只有这样写,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稳固。 (2)、书写方法 垂露竖:起笔略重,向右作点画,顿后提笔向下缓缓行笔。
行至末端用力下顿后回锋收笔。整个笔画做到直立而不僵,使它有轻重感。
悬针竖:落笔向右重顿,而后转锋向下均匀行笔。中间要略慢一些。
待出锋时直下,略快,似悬针一般,锋要尖细。 短竖:落笔要重,顿后提笔下行,直到末端。
收笔稍停,不用力作顿。回锋时慢向上收笔。
4、撇的写法。 (1)、撇的特点:“撇”画是向左伸展的一笔。
它的形态变化多样。无论怎样变化,都要注意体现姿态舒展的特点。
首尾粗细的变化不能太突然,弧度也要适当。力度要贯彻到笔尖。
(2)、书写方法 起笔向右顿,转竖直向下,中间缓慢行笔,积蓄笔势。临近收笔时,用力向左下撇出。
撇出时要运力到底,出锋要快。 5、捺的写法。
(1)、捺的特点:捺画是向右下方伸出的一笔。它是汉字里的主要笔画。
捺的写法要有起有伏,上边线要平直,不要凹下去。捺脚要力足丰富,不可缺角,不要下拖作狐尾样,也不要翘得术高。
(2)、书写方法 直捺:下笔轻,处械上向右下行笔,渐行渐重。在捺的末端要稍重顿一下笔,而后捺出。
捺出的底要取平。 平捺:回锋落笔向左逆入转而向右下平行带弧度运行,最后顿笔按下,向右上快出锋捺出。
捺的底刃要向右上翘起。整个笔画首尾在一个平面上。
短捺:顺势落笔,轻用力向右下行笔。行笔中由细到粗,稍停,转笔向右用力捺出。
6、钩的写法。 (1)、“钩”画是承接别的笔画来写的,接竖的是竖钩,接磺的是横钩。
钩画根据汉字结构搭配的需要,呈现不同的形态。 (2)、书写方法 竖钩:起笔稍微重一些,顿而向下出笔。
到接近收笔时,顿而向左上斜势钩出来,与竖成锐角。 弯钩:弯钩也叫弧弯色。
写的时候,用笔尖轻落纸上,由轻而重。从左上向右下,双转左下,呈右弯形。
到接近收笔处向左上转,稍停,提笔钩出。 竖弯钩:起笔、行笔同竖画,而后稿右弯出弯后移到钩处,折笔向上钩出。
行笔过程中,注意使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斜钩:落笔稍顿,向右下慢慢行笔。到接近出钩时,蓄势后用力翻笔向上钩出。
整个笔画要挺胸收腹,不要过弯。 卧钩:落笔轻轻,由细到粗,朝右下稍斜后向右平移,最后向右上昂起钩出。
钩要朝左上。 横钩:东笔略重,均匀用力向右行笔。
到转折处向右下略顿,蓄势后快速向左下钩出。 7、折的写法。
(1)、折的特点:“折”画也和钩画一样,是附属在别的笔画上的。它经常在汉字中出现。
折的变化多在于它的角度。 (2)、书写方法 竖折:起笔稍重,顿而向处。
到转折处向左上回笔再向右横出,咯顿而回锋。转折之处要有圆弧,富于弹性。
竖弯折:起笔同竖画,到转折处要呈弯曲状,有弧度。收笔时要略顿而回锋。
它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鹅一样,弯处有圆弧,缓慢折过来。 横折:横折是先横后的,折角也成九十度,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
横折的竖略向左弯。它的写法是下笔同横法,折时作顿。
撇折:起笔重顿,用力向左下行笔。到转折处稍停,转笔快速向右上挑去。
8、提的写法。 (1)、提的特点:“提”画又叫“挑”,是汉字中从左下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笔。
写提要回想写短撇的用笔方法。这实际是短撇的反方向。
(2)、书写方法 平提:起笔要用力,稍顿后用力快速向右上方挑出。为了蓄势以增加笔力,可逆锋起笔。
同时注意不要把挑拉得过长,显得软弱。 竖提:起笔用。
3.书法技巧都有哪些
书法的技巧在于兴趣和努力
一、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想把字写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练习写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不是别人要把字写好,而是我要把字写好。如果一时没有兴趣,就要慢慢培养,你想写字有那么多的好处,你就会有愿望想把字练好。
二、了解学习硬笔书法的基本常识。
练习写字前,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备用工具:普通白纸、钢笔、圆珠笔、蓝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笔方法: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两指紧握笔杆,中指靠在笔杆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紧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轻轻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笔杆的地方距笔尖大约1寸的距离,笔杆距纸面大约45度的角度;
3、写字姿势:坐姿,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三、“读、摹、临、背、意、用”六字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读”即读帖,读什么?读字的用笔方法、结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读帖要抓住帖的特征.字的形象特点。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读帖要经常读,没事闲暇时要经常拿出来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红。
“临”即临帖,就是帖放在一边,一边看一边照着帖的写法进行练习,最好不要看一画写一画,要看一个字写一整个的字。卉人云:“临书易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临书易进,摹书易忘。”临帖是学习书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大凡没有不临帖而在书法上取得成功者。临帖还要进行比较,就是把自己写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比较字的形态,短长肥瘦,字的用笔、结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里,好在下次临写时进行改进。
黄锦祥书法欣赏
“背”就是背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写后,学写的字在脑海中会有一些记忆,我们就要试着不再看字帖,能够背着写出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来。开始如果有一定难度,说明临帖记忆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继续花功夫进行认真临写直到能够背临出来。只有能够背临才离成功不远了。
“意”即意临,再创造的过程。在能够背临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个性修养入书,进行再创造,最终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特点,不然临得再象也是别人的东西,古人称之为“书奴”。
“用”即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如今天经过练习会写好了一个字,明天就要在作业、写信、写文章中按练习的写法进行书写应用。要彻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写法习惯,重新按练习的新一套写法进行书写。如果我们只是练习写字的时候按字帖上能够把字写好,而平时又按原先自己的习惯写法进行书写,这样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四、关于学习硬笔书法的几种情况。
(一)、忌见异思迁,宜目标专一。
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学习硬笔书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学者学习书法,今天喜欢“二王”,明天又临颜真卿,过几天又学习米芾、苏东坡……见异思迁,目标不专一这是学书之大忌,也是很多习书者为什么经常临帖,迟迟不能进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准一本自己喜欢的一家一帖后,老老实实临写,等学到八几分,再临临其它帖也是无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贵坚持。
书法大师魏开学告诉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练字象犯冷热病,兴趣诔时就练一阵子,有时十天半月就不动笔,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字肯定是练不好的。贵在每天坚持练上一两个小时不间断,如果有时出差在外,也可以带上帖进行读。
(三)、正确认识“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就是开始练字感得有进步,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有进步了,反而觉得比以前退步的现象。有些人遇到这种现象悲观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时干脆换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练。要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赏水平提高了,常言说“眼高手低”,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是手底下的进度没有眼睛的进度快,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继续加紧临帖练习,使手上的功夫达到眼上欣赏的水平。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1]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美,变化美以有及章法美,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之中,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变化而丰富起来。
4.毛笔书法常识(初一学生所需)
毛笔分为狼毛、羊毛和兼毛。
羊毛一般是黄色或暗黄色,羊毛是白色的而兼毛则是外面黄色,里面白色。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用狼毛。
因为狼毛比较硬一点,而羊毛则软一点,羊毛和兼毛适合有功底的同学使用。常用的墨水有一得阁、珠江和中华。
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较易化水,熟宣较薄,适合初学者使用。如果你是初一的,那学毛笔字首先是学楷书。
初学者一般学习三种楷书字体,分别是颜体、欧体和柳体,分别出自唐朝三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和柳公权。颜体和柳体素有颜筋柳骨之称,颜体字的变化有多种,字形较大,注重笔画的变化,遵循横细竖粗,左细右粗,而欧体和柳体的字形较为瘦,但给人有一种有棱有角的感觉。
初学者要根据自己的硬笔字体的特点来选择所模仿的字体。写毛笔字最重要的是结构,在写字之前要先想好它的结构,如果结构好,尽管笔画不是太仔细,也能写出较好的效果。
我是学书法的,刚刚下课回来就看到你的问题了,我学颜体,所以对颜体的认识比较多。
5.你知道哪些书法知识
一,什么是"书法"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吧 也许,还有不少的同学想当个书法家呢!可对究竟什么是"书法"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把书法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书法就是写写字而已,凡是写字好的人就是书法家了.也有的人把书法说得过于玄妙,认为书法艺术高不可攀,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这两种看法都不够全面.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书"字吧.以前的书字的写法是"■",由上边的"聿"和下边的"曰"结合而成."聿"在古时候是笔的意思,篆书写作"■",如同人的右手拿着书写工具."曰"在古文中是说的意思,所以"聿"和"曰"结合成"■",就是人拿着笔来说话,也就是写的意思.书法的"法"字,是"方法"和"法则"的意思.因此,"书法"最初就是指书写的方法,书写的法则,也就是指人们写字.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产生和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经过历代的书法家们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汉字书法具备了很高的美学价值.书法家们运用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蘸墨在宣纸上,依据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书写的书法作品,经过装裱(如中堂,条幅等)以后,可以挂在房间里供人们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专用的名词了,那就是指我们祖国特有的最富于民族特色和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同学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把"书法"二字颠倒过来说成"法书".这又是什么意思 它与书法有什么不同呢 通常人们把好的书法作品(例如某书法家写的"手卷"或"中堂"等)称为"法书",这是称赞它的艺术性高.所以人们也常把好的字帖称为"法帖"(例如《三希堂法帖》,《王羲之法帖》等).因此,我们说"书法"是泛指书法艺术,而"法书"是指具体的书法作品.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有那么多人喜爱中国的书法,学习它,研究它,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艺术,而且还有广泛的实用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书法有它自己的艺术规律,又不同于一般的写字.一般写字只要求正确无误,整洁清楚,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就可以了.而书法艺术还要在这实用性之外,更好地运用"法"——书法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段,着眼于形式美的创造,追求内容的典雅,用笔的变化,字形的安排和通篇的布局等等.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学习,研究它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要求我们很好地学习书法.这是因为书法是来源于文字的.有了文字然后才可以谈到书法,如果没有文字,书法也就不存在了.大家都知道,文字和语言同样都是人们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工具.不同的是语言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而文字就不受这个限制.譬如古代人讲话,我们今天听不见,但是,如果古人把要说的话,用文字书写出来传到现在,我们看见不就跟听到古人讲话一样吗 又譬如甲乙两地相隔很远,甲地的人说话,乙地的人听不到,如果甲地的人将要说的话写成书信寄到乙地,乙地的人收到信就可以知道甲地的人要说的话了.所以,文字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既然人们要经常写字,也就希望把字写好.一篇文章内容很好,但书写得很乱,字形狂怪难认,歪歪斜斜,使人看起来非常吃力,还容易发生错误;相反,如果文章不仅内容好,并且字写得也很漂亮,使别人读起来心情舒畅,能准确,快速理解所写的内容,还可以欣赏到书法艺术,那不是更好吗 因此,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工作或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把字写好,都应该抽些时间来学学书法.三,各种书体简介书法是我们伟大祖国所特有的艺术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人们常说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艺术遗产——各种碑,帖,书法墨迹,供我们学习与欣赏.下面我们就各种书体的源流作一简单的介绍.甲 骨 文关于书法艺术的起源,大多要从陶器文字和甲骨文谈起.由于陶器时期距现在太久远了,而且根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来看,陶器文字尚未形成体系,在此就不作介绍了.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甲骨文字.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字.经过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研究,证明它是殷朝后期(即从殷王盘庚迁殷直到殷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殷王室占卜记事的文字,即卜辞.(占卜就是古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想预知"凶吉"的一种迷信活动.占卜以后把结果记录下来就是卜辞).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单细,挺直,露锋芒,转向时以方折为主.(见附(1))在今天看到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古的文字.金 文金文也叫钟鼎文,主要是指商代早期至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刻或铸的铭文.商末周初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无横行,如《大盂鼎》(见附(2)).到西周盛世及后期,青铜器制作日益精美,金文也更加成熟,行笔上变方整为圆匀,结体。
6.毛笔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又。
7.中国书法的基本要求和素质是什么~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
8.书法作品的书写知识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 书法作品格式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中堂 不能单独悬挂,必定配有对联,多悬於正厅中央,所以称为中堂,在裱褙上它在下垂两边要加轴头。
⒌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
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
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
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
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
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补充:条幅 又称条山,长条,直幅等,可以单独悬挂,在裱褙时下垂两边是平齐,不加轴头。
比中堂小,窄,一般是使用四尺整张直叠对开。 ⒍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
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
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
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
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落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