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旦节的所有有关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李鹏亚 元旦的小知识【篇一:元旦活动方案】元旦活动方案活动主题:庆元旦家园同乐活动设计思路:以“庆祝新年亲子游园”为主题,让幼儿在自由欢乐的氛围下,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各项游园活动,体验节日的愉快气氛,欢欢喜喜地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
本次游园活动,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以及亲子同乐参与活动的机会。活动总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和家长感受节日的气氛,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2.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体验到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快乐。3.通过游园活动,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活动准备:1.带洗干净水果,水果刀、盘子、牙签、制作水果的图片、桌牌号等。2.音乐、各种各样的彩色卡纸、海绵纸,油画棒等。
活动时间:2016年12月31日上午10:00活动地点:一楼(小班、中三班)活动对象:全体一楼幼儿(每位幼儿要有一名家长陪同来园参与“庆元旦家园同乐活动”)注意事项:1.参加活动照顾好自己的宝宝,注意安全,不拥挤,要排队。2.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
3.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谦让小班小朋友。4.活动中手机保持静音,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活动安排:10:00——10:40制作水果拼盘10:40——11:30幼儿制作新年贺卡活动过程:2016年已渐渐离我们远去,2016年正悄悄来临。欢迎家长们来参加今天的“庆元旦家园同乐活动”,值此喜庆的日子,我们恭祝大家新年好!新的钟声、新的一年、新的祝福、新的期待,。
2.春节好元旦安全小常识400字
一、防电
春节期间用电的机会较多,安全用电是迫切关注的问题。
1.不要让孩子随意乱接电线,避免灾害发生。
2.检查家用电器是否漏电、是否老化、是否会对老人和小孩直接构成威胁。
3.教育孩子不要在变压器附近、高压电线下玩耍。
4.对于取暖器材做到人离电断。
二、防火
1.要防山火,不要在近山的地方玩火,发现火情要立即报告,及时扑灭。
2.要防止住宅火灾,不要卧在床上吸烟,离家外出时要关闭煤气、拉掉不必要的电源,对易燃物品要妥善处理好。
3.要注意熏制辣制品,注意火候。
4.要在发生意外时懂得如何自救或求救。
三、防盗
1.即使是人在家里,也不要存放大量的现金或金银首饰。
2.春节大家都会出门拜个年,准备外出的要做足安全措施,要关锁好门窗。
3.检查家里的阳台、窗户是否容易让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
4..任何未经核实的送货上门/维修人员,先通过观察,再打开门确认,尤其要提醒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任何时候不要给上门推销的人员开门。
四、防爆炸
1、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033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在禁燃区燃放,防止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及其他事故发生。
2、要选择合法的销售网点购买烟花爆竹。
3、不要购买危险性大的烟花爆竹。不要一次购买烟花爆竹数量过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严禁携带烟花爆竹。
4、严格按照产品说明,选择符合要求的户外场地燃放烟花爆竹。不要手持烟花爆竹燃放。不要向行人、车辆、建筑物等投掷点燃的烟花爆竹。
5、儿童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有成人监护。
1.春节期间外出的人比较多,要注意交通安全,按交通规则走好自己的路,横穿公路先看两边200米内是否来车。
2.进入春运的忙碌时期,各地的车票尤为紧张,回家的迫切感受让人理解,但千万不要乘坐无牌无照的“黑车”,这样您的安全和权益得不到保障 。
3.元旦小知识
]中国元旦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欢度元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编辑本段]元旦的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
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编辑本段]元旦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
4.春节安全小知识七条
一、防电
春节期间用电的机会比较多,安全用电是迫切关注的问题。
1、不要让宝贝随意动家用电器,避免灾害发生;
2、检查家用电器是否漏电、是否老化、是否会对老人和孩子构成威胁;
3、告诉宝贝不要在变压器附近、高压电线下玩耍。
4、对于取暖器材做到人离电断。
二、防火
1.要防山火,不要在近山的地方玩火,发现火情要立即报告,及时扑灭。
2.要防止住宅火灾,家长们不要在床上吸烟,离家外出时要关闭煤气、关掉不必要的电源,对易燃物品要妥善处理好;
3.要注意熏制辣制品,注意火候。
4.要在发生意外时懂得如何自救或求救。
三、防盗
春节大家都会出门拜个年,准备外出时要做足安全措施,要关锁好门窗;有必要的话托自己熟悉、信任的人帮助看管。
四、防爆炸
春节,一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好吃的、好玩的,总是比平时更丰富,可是,在节日快乐的氛围里,爸爸妈妈也别大意,留心看,你会发现宝宝周围其实潜藏着不少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即可受害。作为孩子监护人的你,一定要绷紧安全的弦哦!
随着鞭炮品种的增多,体积日渐增大,其爆破力和杀伤力也越来越强。对孩子的威胁主要有两点:一是伤害听力,二是伤害眼睛。老师为您支小妙招:
1 购买烟花爆竹一定要去指定的商店,以保证质量,杜绝劣质产品,
2 燃放地点要选择在空旷地方,家长要给予悉心监护。
3 保证孩子与燃放的鞭炮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以避免鞭炮产生的声音对听觉的损伤。
4 教孩子做好耳部的防护,如用涂有凡士林或护肤霜的棉花塞住外耳道,或用两手掩住双侧耳廓,防止巨响震伤耳膜及耳蜗。
5 如果遇到哑炮,千万不要走近去看,以免突然炸响。
五、防交通事故
春节期间外出的人比较多,要注意交通安全,要按交通规则走好自己的路。家长们酒后千万不要驾车哦!
发现或发生不良情况要及时报警。
六、防意外事故
春节期间,宝贝们易遭受异物的“算计”。这与餐外的食物有关,比如各种零食上桌,孩子们边看电视边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零食,往往导致误吸。
再如,鸡鸭鱼肉过年必吃。而孩子缺乏经验,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鱼刺、鸡骨卡入咽喉或刺入黏膜等恶果。
七、防走失
1 在人潮拥挤的场合一定紧牵着孩子走,以免走失。
2 给孩子换上颜色鲜艳的衣服,在很远的地方就能一眼看到。
3 教孩子记牢自家的详细住址与电话号码,最好在其衣袋中装一张写有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的卡片。
4 叮嘱孩子千万莫跟陌生人走。万一与父母走失,应向周围的人求助,如带着孩子的母亲或警察叔叔。
5.有关元旦、春节的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元旦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 元旦的来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
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中国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元旦的来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
6.元旦的知识有哪些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7.元旦的知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 欢度元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8.元旦节的所有有关知识
元旦的来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元旦来历、元旦由来 元旦来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各国元旦习俗: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
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
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
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
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
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
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
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
9.关于元旦的知识
元旦的来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元旦来历、元旦由来 元旦来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各国元旦习俗: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
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
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
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
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
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
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
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