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知识(造字)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2.中国造字的资料
我国古代把六种造字方法称作“六书”,这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后,定下的六个名称,并非古人事先制造出六种造字法,然后再按这些方法造字.由于各研究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加之流传日久,所以“六书”的名称和次第也各不相同.“六书”的名称究竟起源于何时,一时很难确定,就目前现有的文献来年,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其名称和次第如下:一、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班因《汉书.艺文志》)二、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潜声(郑以注《周礼.地官》)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虽然名称和次序略有参差,但基本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三个人实际是出自一个学派,即汉朝著名学者刘歆,其渊源关系如下图所示:┌——> 传弟子郑兴——> 传儿子郑以刘歆├——> 传弟子贾徽——> 传儿子贾逵——> 传弟子许慎└——> 班固于刘歆《七略》中直接采录.现在我们通常彩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书只用八个字来解释,只举两个字来证明,以至后来的学者们对此有许多种不同的认识.下面就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倍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大多数学者对“六书”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应当是四体二用,即前四书属造字法,而后二书只能算用字法,尤其是假借,并不产生新字,只是借用现存字,对于转注则更是从说纷纭,莫衷一是了.最初的造字法应该是象形和指事,这种方法产生的字大多是独体字,当然比合体字要早.古人要用文字符号来记事、来表意、来交流,最简便的就是把所要说的话中涉及的具体事物的形象画下来,或用一个记号来表示.象形字大多用来表示具体的有形可象的事物,如:日、月、山、川、牛、羊、鱼、鸟、人、手、木、石等等;有些较抽象的概念就只好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即指事字,如:上、下,各画一横成作标准,在上面点一点表示“上”,在下面点一点表示“下”,再如:本、末,在木字下部点一下表示树根,在木字上部点一下表示树梢,但这两种造字法毕竟手段有限,许多事物没有具体形象,或无法描绘,而抽象符号用得太多也会产生混乱,于是人们又想出用会意和形声来造字.会意和形声都是合体字,这种将独体字组合成新字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尤其是形声字,占了全部汉字的80%以上.会意字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在一起,再组成一个新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武”字由“止”“戈”二字组成,“信”由“人”“言”二字组成,等等.会意字不像象形字那样一眼就可看出是指什么,往往要仔细揣摩才能推想出其意义.形声字也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字组合成新字,只是其中总有一部分是用来表声的其余则是用来表意的.如:江是小形工声,河是小形可声,这些都是左形右声,即左半边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右半边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这种结构在形声字中占的比例最大,其他还有右形左声如鸽视,上形下声如:草简,下形上声如:婆娑,外形内声如:圃圆,内形外声如:问闻等等.但形声字的声旁表音并不一定十分准确,有时只是声母相同,如:江、工,古代声母都是[k],有的只是韵母相同,如:河、可.同时,形声字的形旁表意也不那么精确,一般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意义范围,如:推、拉、招、扔,都是用手作形旁,表示这些字的意义都与手的动作有关,但不能指出具体是什么动作.尽管如此,形声,不仅是古代,而且在现代也是最重要的造字法,如氢、氧、氨、锿、镄、钔、镥、砷、砹、硅、硒等,都是近现代新造的形声字.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区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象形字依照事物本身的屈曲描摹而成.日就是画成一个太阳,是圆的;月即画成一个月亮,是半圆的,因月亮常是半阙的圆形.象声字有它自己的特点,唐兰先生说得很正确,它“一定是独体字”,独体字指的是它不能再行分析,是相对合体字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析言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俗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是指文和字是有区别的.唐兰先生说,象形字“一定是名字,一定在本名之外不含别的意义.”因为造字之始,一般都有所指,而对事物的命名则是阳基本的,这基本词又多是名词,绝大部分都是象形字,如:山水去雨,人鸟虫鱼之类,都与唐先生所说相合.“指事”又叫“象事”,“处事”.《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凭直觉,就可辨其字,知其意了.它和象形字相近,只是在独体字上增加了表意的符号,如:上、下,又如:“刀”字,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刀口,即是“刃”字.又如:“木”字,一短划加在木上,为。
3.汉字的象形字的知识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汉字的象形字是华夏民族祖先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是汉字造字时最早出现的一种方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也它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事物,在形状上很相像。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我们后来利用其他造字法所造出的许多字,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象形字这一基础而创造出来的。
4.中国的造字原理是怎样的
汉字是世界上典型的象形和会意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划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划。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小篆笔划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
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
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体等字形。
祝你元旦快乐。
5.请问怎么知道汉字的造字方法
这是个麻烦事,造字法要追朔到‘甲骨文’的形成过程,但甲古文的许多内容还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譬如‘笑’字,甲古中上方是竹叶子,下面是四支弯着的竹子,后来弯的利害的两根竹子演变成撇和横,另两根合成人字。形成‘夭’字,但笑和竹子有什么关系呢?说不清楚,但研究人员都承认这字确实是笑字。
鱼------甲骨中确实是条完整的鱼。后来繁体的鱼字上面是鱼的头演变来的,田字是鱼身演变来的,而下面的四点是由鱼的尾鳍演变来的。
同理乌是画的一只乌 演变来的,门是个完整的门,含门框演变来的,
过程从略了。所以说是象形字。
本--------甲骨意是指树的根部分,是在甲骨木字中间一竖的下方加了一笔,意是指树的根部,刚好末字是在木字中间一竖的上部加了一笔,意是指树梢部分。本末倒置用的就是这两个字的本意。
所以说是指示字。
斗-------甲骨文中是两人形面对面撕打的样子。启甲骨字形,左边是手(又是手字演变来的),右边是户字‘户原意是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
故说是会意字。
还没注意有什么网站能查到有关内容,这方面的书前些年有一本许笑梅老师作的每日一字,说了许多造字入门知识,造字的大概道理。对入门很有帮助。作为节目这本书在央视四频道播过。可能是先播后成书吧!
说到造字众最常提到的一本书是‘说文解字’,但我想这书的内容并不全可靠,作者并没有接触到如甲骨文类早期文字,成书时资料所限的结果。我想造字过程应该是祖先开始使用符号记事的过程,不论想记的是什么事,或想告诉谁什么事。不可能一朝一夕把字造完。只所以‘甲骨’是用这种形式保存给了我们后人,我们知道了有关文字的‘始’。其它形式的不见得没有,就是没发现或没法保管下来罢了。
造字方法也是汉字的的发展过程,下面以江河两字为例说明一下;
江--------左边是甲古中的水字,右边上面是向下斜的一横,在横的起笔不远处又向右下斜了一笔,在这笔中间又向右横了一笔。
认为江自然和水有关,右边头一笔意主河道,后两笔是支叉。故江意是指主水流的支流。随字的演变左边变成三点水,右边主河道成现在工字上面的一横,第二笔成是竖,最后一笔成横。
河--------与江基本相同,但 右边主河道的上面还有一笔,自然也是河的支叉意,下边有两个支叉,每个支叉上各有一个支叉,在变化过程中主河道一笔成丁字中的一竖,上面的支叉成丁字上面的一横,下边的四笔交成口字,形成了后来的河字。
江是河支流,河是个完整的河,但祖先造字时还没有海的概念,因为当时可以说中华是个内陆国家,所以人们接触到一条大些的水系后认为这一定是河,于是以河称之,但随活动范围的扩大才知道这也是更大的的水系的支流,从前称河是不对的,但也不能出公告下文件改称了,于是江河两字混用了,现代汉中江河不就是同意吗?
可惜没时间把这两个字画出来。
6.汉字有哪六种造字方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
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 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
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7.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
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现存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产生在殷商时代,距今大约有三千四百年的历史。它已是一种有着比较严密体系的文字。小屯的殷墟文化,仅从它相当发达的冶炼技术和铜器、陶器、玉器上的艺术纹饰看,便可以确定它已是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甲骨文产生的时代,恐怕不会处在中华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路口。
汉字在进入甲骨文之前,必定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历程。但是,沿着甲骨文再向前追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汉字起源的文献记载,最早来自周秦的典籍,而且大都是传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虽然神话与传说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根源,是某些历史现实的折射反映。但这些传说并非汉字起源历史面貌的详尽写实,它们只能推断汉字起源前后的状况和汉字起源的大体时间。可以证实汉字历史面貌的文物与文献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因此,对汉字的起源,只能以不连贯的历史证据和依照发展逻辑的推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假说。
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历代学者各抒己见,这包括
1,汉字源于结绳.认为文字是在上古时期结绳治事的启示下创制而成的。
2,汉字始于八卦.认为文字产生于易卦的卦象,如干卦为天,坤卦为地,坎卦为水,离卦为火等。
3,仓颉视龟作书.认为仓颉受到灵龟的启示创制了文字。
4,汉字、图画同源.认为书画异名而同体,在文字产生的初期,书亦画,画亦书。
5,汉字源于图画.认为二者并不同源,图画在先,文字在后,文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
6,汉字源于先民的社会实践。认为文字的产生直接导源于原始的记事方法 。
7,中国文字西来说
8.哪些是古代常用的造字方法
(1)六书的概念 六书是古代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 的六项条例,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和 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t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 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 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 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 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 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2)象形 象形指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 字方法。
如“日、月、人、目”这几个字, 画的就是太阳、月亮、人和眼睛。象形字 是独体字,无论笔画多少,都是一个整体 字,不能再加分析。
(3)指事 指事指用象形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 字方法。 指事字可分两类:一类是纯符号 性的,另一类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添 加指事符号的。
常见的指事字举例: ①纯符号类。如:上、下、兮、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等。
②象形字加符号类。如:刃、寸、元、丹、曰、尺、甘、本、末、朱、亦、血、中等。
(4)会意 会意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 会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 法。会意字是合体字,多由象形字或指事 字合起来组成,具有较浓厚的象形色彩, 是用象形的方法达到表意的目的。
会意字 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体会意,即由两个或 三个相同的字组成;另一类是异体会意, 即由不同的字组成。 常见的会意字举例: ①同体会意。
如:从、森、众、林、蠢等。 ②异体会意。
如:看、休等。 (5)形声 形声指用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组合 字的造字法。
如:“秧”,表意从“禾”,表 音从“央”,由“禾”和“央”组成一个具 有新义的字。 形旁与声旁的结构方式: ①左形右声。
如:材、辐、秧、缄等。 ②右形左声。
如:颈、攻、欣、戮等。 ③上形下声。
如:管、崖、晨、琶等。 ④下形上声。
如:毙、熹、慕、想等。 ⑤外形内声。
如:囿、阁、闺、衷等。 ⑥内形外声。
如:闻、闷、问、辩等。 ⑦形占一角。
如:载、腾、佞、颖等。 ⑧声占一角。
如:旗、葩、病、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