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座位常识

2021-09-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心雨

1.古代有关尊卑知识(室内座位、车座、官位)

1、室内座位

在正房(面朝南)中,中间的桌子(八仙桌)东边为上,西边次之。两旁的座位面向西方的为,面向东方的次之。

如果桌子放在中间,四面坐人,面朝南的东边为上,西边次之,面西靠上席的第三,面对第三的为第四,紧挨第三的为第五,紧挨第四的为第六,面向北的东边一位为第七,西边为第八。有重要客人时,只坐7人,面向北的只坐一人为"席口"(最低地位的陪客),是侍侯其他人的。

2、车座

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

3、官位

古代表示官阶尊卑的标准单位曾经有两个。秦汉时期的标准单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级,数字大的,官阶级别也高。

隋唐以后,官阶单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级别,以数字少的为尊。由"石"到"品"的转化,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扩展知识:

除了座次之外,古代宴会席次,尊卑也很有讲究。

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另外跪拜也有学问,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跪拜礼也各不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座次

2.古代座位制度

要了解古人的座次尊卑,首先要了解古代的堂室制度。

(1)在古代,贵族不论住的寝也好,还是祭祀用的庙也好,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即这种建筑有堂有室。堂与室同建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台基根据主人地位的尊卑,有高低的不同,所以堂有前阶。

(2)要进入堂室必须升阶,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升堂”。堂和室上面同为一个房顶所覆盖。堂在前,室在后,堂大于室。

(3)堂室之间以墙相隔,在墙的西边有窗(牖you),靠东边、北、西三面有墙,东墙叫东序,西墙叫西序,南边邻廷(院落)大开,形式仿佛今天的戏台。堂中有两个大明柱(楹)。

(4)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逃避,就是这种堂间大柱。堂上不住人,是贵族们议事、行礼、交际的场所。室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矩形,分寝室和庙室两种。

扩展资料:

食礼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用食来敬神,表明“礼”是极隆重的事,并且是起源很早的。礼是以个人的文化学识与心性修养为基础的。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合,莫过于集群宴会了。

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内则》),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而中国宴会繁缛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就缘于他于沛县令的“重客”群豪宴会上旁若无人“坐上坐”。

当时还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这种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饮食基础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制的历史演变而有时代的不同。两汉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即以面朝东坐为上。

《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会的座次是一规范:“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此即顾炎武所谓:“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

着是指的“室”内设宴的座礼。而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

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型、矩型诸种形制餐桌均以齐备,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变。方桌以边长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为代表,贵客专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

除专桌以外,两人以上者,一般为1:1主陪客制。圆桌是应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运而生的。最初也让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顺应,正如袁枚《园几》诗所说:“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座次

3.古代座次文化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据《仪礼》记载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座在西面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坐(座在北面而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坐(座在南而朝北);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座在东面而朝西)。《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那么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扩展资料: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由此说明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古代的居住建筑一般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在堂最尊贵的座位是南面,即坐北朝南 。古人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把称臣附属叫做“北面”就与座位有关。

作为臣子朝拜君主,面向北方,一般按官位高低从东向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就排在右面,这也就形成了古代在大多数时候的“以右为上”。因此,在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座次。

4.古代尊卑与方位的关系

那个尊右卑左不完全对

汉民族既有尊右卑左也有尊左卑右的文化现象,其原因、表现方式和范围与俄罗斯人均不相同。基于不同的认识基础与适应范围,形成厂汉民族尊右卑左与尊左卑右的两种体系。

我们先谈尊右卑左体系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甲骨文里,就把“左”“右”描画成左右手的形状,代表左右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在劳动中人的手逐渐达到高度的完善。在漫长的劳动、创造工具与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发现右手比左手更为有力和灵活,而且占有了优势与主导地位。基于这一认识,在我国权势系统里,形成了“右”居“左”上的观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3663431念,尤其在官职中显得较为明确,右通常指较高地位,如商秧变法后,秦所制定的爵位制共二十级,第一级最低,一十级最高,其巾第十级是左庶长十一级是右庶长,十二级是左更,十三级是中更,十四级是右更显而易见,右尊于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尚右,以右为尊在《战国策》、《汉书》、《三国志》中均有记载正因为如此古代把升官称做右移,把贬官称做左迁”、“左降“左转“左退”等,唐代把最高政务机关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改为“右相”,把次高政务机关门卜省的长官“侍中改为左相”。蒙古人建立元朝沿袭了这一礼俗,但带上了民族色彩。元朝的举人榜,右榜为蒙古人、色甘人;左傍列的是汉人、南人(南宋遗民)。明朝反前制,设立左相国、左丛相、左柱国皆居右职之上,大慨是出于反少.已理,可视为历史插曲。

此外,与权势体系右为上相致的,是高官贵戚的居住位置也是以右为上。秦汉时,王宫面向南,官居城右,而民居城左。《史记》记载“儿居以高强为右,贫弱为左”,即富贵人家居间右,贫寒人家居阎左。于是“右姓”是指高姓、贵姓、大姓,“右族”指豪门大族就一座房屋而言,也是右室尊于左室,右室为上室。受这一礼俗观念影响,汉民族衣着实行右社(即衣襟开口在右侧),贬斥左社导给人让路让出右边,自居左边,以示谦逊。

如果说汉民族尊右卑左是源于左乎、右乎,即右手比左手力便有力,那么尊左卑右则源于左方、右方。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巾的两大对立面。左右方位自然也分阴阳。我国建房般按坐北朝南的格局,南为正前方,左为东,右为酉。东方是日出的方向,光明出现的一方,卞生,为阳;西方是日落的方向,黑暗降临的一方,主死,为阴。于是左为阳,右为阴。因此,从方位体系而论,左手一边为东,亦为上,是较尊重的一侧。比如,就皇宫而言,东宫尊于西宫,所以古时太子居东宫,汉代太后也居东宫,清朝东宫娘娘在西宫娘娘之上。在礼仪上皆以左为尊一般尊者长者居左。《仪礼》上说“长在左”,“宾入门左”。此外,老子关干”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说法亦受阴阳之说的制约。俗话兑“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与此有关。就男女而言,男尚左,女尚右,男女分属阳阴,通常称男左女右。

综上所述,汉民族祖先以朴素的认识论为基础,从力的大小出发,认识到右手有力灵活胜于左平,形成了权势休系以“右,为上的观念;以古代哲学思想阴阳观为基础,从光的明暗出发,认识到左方为东,属阳,右方为四,属阴,形成了方位体系里以“左为上这就是中华民族尊右卑左和尊左卑右同时并存的特有文化现象。

5.古人坐姿知多少

贾谊在((新书·容经》里是这样规范坐姿的:“坐以经立之容,肪(h印g,胫骨上部,股骨下部)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日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日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t经坐】又称危坐:两腿并,膝着地,而后臀部贴着脚后跟,挺直腰板,目光平视。这是古人标准有礼的坐姿。

如西汉时大夫宋忠和贾谊,有一次听卜者讲解卜笙,由于这位学识渊博的卜者侃侃而谈,顺理成章,二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于是“猎缨正襟危坐”。【踢坐】双膝接地,但臀股与双足保持一定距离,而且挺身直腰。

踞坐就是跪坐,由坐而踞,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震动,或表示警惕。如在那次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上,樊啥带剑拥盾撞仆卫士人内,项王按剑而聪曰:“客何为者?”项羽震惊于樊啥闯帐,心生警惕,所以才“按剑而踞”。

[跌坐1双足交迭,盘腿而坐,类似佛教中修禅者。《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

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箕坐】两腿分开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形似簸箕。

如有他人在场而取箕踞的坐姿,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

6.古代宴会的座位安排

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是司空见惯的事。

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最突出的例子是历史上著名的宴会——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始于周朝,用来宴请老人和乡学毕业、即将荐入朝廷的贤人,客观上将老与贤相结合。 据《礼记·乡饮酒义》言,在安排这种宴会的座位时,将宾客至少分为宾、介(副宾)、众宾三等,宾只有一名,多由德高望重的贤能老人担当,居于最尊贵的位置;介通常也为一名,年轻的贤才最多为介,居于其次;余者为众宾,仍然依年龄论座。

一般情况下,最尊重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称为上席、首座等。 常见一些宴会场合上人们推推让让、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

旧时许多人家客厅里的座位也有类似讲究,“坐,请坐,请上座”的故事,就反映出主人对不同客人的不同安排。但是,长期以来,尤其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宴会或多或少地缺乏对女性的尊重,许多地区有“女人不上席”的习俗,即使上席,女性所坐位置一般也不显著。

7.古代尊卑长幼之间应该如何排座次

在中国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 别,十分严格。

官髙者为尊居上位,官 低者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 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如《廉颇蔺 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 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 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 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 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 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 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 西。

《鸿门宴》中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由此可见,项王座次最 尊,张良座次最卑。

古代座位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