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文学常识

2021-12-01 综合 86阅读 投稿:薄姬

1.关于隋朝的一些知识

隋文帝代周之后,废除了北周的六官,综合汉魏官制,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在中央设:

三师

三公

五省

内史

门下

尚书:吏部、礼部、工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

秘书

内侍

二台:御史、都水

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

两监:国子、将作

三师、三公,品位崇尊,却并不主事,五省中的内吏、门下、尚书三省及六部,处理全国军政大事,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的长官:内史省之内史令二人,门下省之纳言二人,尚书省之尚书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均执宰相之职。内史省起草诏令,为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是行政机关,“事无不总”,重在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政务。

六部长官为尚书。

在地方吏治上,隋文帝撤销了郡一级建制,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并合并了一些州县,裁减沉员,消除了过去权力层叠、机构过多的弊端,改善了吏治,节省了开支。

地方官员的任命也作了改革: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员均由吏部任免,每年进行考核。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不许用当地人,必须用外地人,从而防止了地方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宫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宫。隋炀帝时,又创立了进士等科。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即分科举士之意。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庭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方式提供了一个蓝本。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对原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制做了重大改革。府兵是当时的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并不列入各州县户籍,其家属也随营居住,居不定所。改革后,军人除仍保留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同时与其家属一起编入各州民户,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平时从事生产;并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

北周时的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顽等人在北齐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更定法律,在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这就是《开皇律》。《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简化了律文,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文帝下令整顿户籍,清查人口,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调整赋役,以增加政府收入。

由于隋朝以前连年的战乱,各朝没有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这极大的影响了市场商品的交易与流通。因而,隋朝建立以后首先宣布禁用旧钱,统一发行合乎规格的“五铢钱”,严惩私铸钱币。同时,还规定了标准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这样以来,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加强漕运力量,于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 后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这就是现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2.隋唐需要掌握哪些文学常识

隋唐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 。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望采纳!

3.隋唐知识清单(政治、经济,文化)

公元581年至960年,这38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亦即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强大的国家.

首先,社会制度先进.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世界中世纪的早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这时,西欧直至北非、中亚、东亚,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比起中国落后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而东方,如日本,又是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才于7世纪中叶开始进行大化革新,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的.在世界各地步入封建社会时,隋唐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已发展1000多年,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业已完备,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其次,生产发展水平高.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衣业,在隋唐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锄、铲、镰、犁都有大的改进.水利设施得到修复和新的开凿,而更为广泛和完善.长溯积累的从犁地、播种、施肥、灌溉等一整套的农业生产经验得到推广、良种普遍使用、经济作物得到发展.隋唐五代的农业生产进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农田大批开垦、粮食单产超过汉代一倍,一粒种子可收获20至40粒,最多者达百粒,而欧洲最先进的法兰克王国之单产,仅及中国的1/10至1/20.手工业、商业,欧亚北非各国更是难望中国之项背.

第三,长期统一.自开皇九年(589年),隋重新统一以后,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分裂割据只占短暂的时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最大的国家.世界上其他地区,如西欧、拜占庭、印度等,都处于长期封建割据状态,而由落后族建立的大帝国,极不稳定,旋生旋灭.即如阿拉伯人建立的大食帝国,到8世纪中叶已分成东西两部分,9世纪时,以已格达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也分崩离析了.唯独中国,统一思想深入人心,统一局面基本稳定.唐朝版图超过秦汉,加之统一,集权,给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四,文化繁荣发达.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将中国繁荣发达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得到了整理,道教文化在政府扶植下有了发展,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佛学水平超过了印度,并使中国取代了印度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文禁较少,又使这时的科学技术、天文历算进步突出,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词、散文、传奇小说、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并影响着后世与世界各国.

第五,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文明先进而富庶强大的中国是当时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隋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在长安有各国使臣、商人,有胡人所开的店铺.汉唐都有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而汉代中外直接交往还只限于中亚、印度,最远的是班超副使甘英到达波斯湾.隋唐时,尤其唐朝,中国与中近东、印度、日本、南洋群岛的联系大大加强.商人、使臣来往不绝.满载货物的商船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扬帆航驶,大队的骆驼、马匹奔驰在丝绸古道之上,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西传,印度、中亚文化也给中国文化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如服饰、习俗、饮食、语言、艺术、科学、历法、数学、医药、各种宗教、物产纷纷传入中国,勇于并善于接受有益新鲜事物的隋唐皇朝和中国人民,通过吸收外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是如此的先进、文明、繁荣、强大,它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历史发展中有着特殊地位,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当时亚洲的中心,也是世界中心地区之一.亚洲各国人民都企羡中国,“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殷切希望政治上要有像中国那样统一的国家组织,经济上要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气势宏大壮阔的隋唐五代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发展史上的特殊、辉煌的地位,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也是应当予以重视、并深入了解的.

4.如何理解隋朝历史特点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的建立;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重新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开创了隋朝的繁荣局面,而且为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繁荣的根本条件。

2.了解隋朝的建设及其重大意义,说明隋朝的建设及其目的,主观上来说是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隋朝的建设项目是隋朝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

3.了解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灭亡的关系,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隋统一原因和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局面,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2.通过分析隋朝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归纳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乃至今天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隋朝统一的原因及意义,开通运河。难点:评价隋炀帝。

教学要点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的建立2.隋的统一原因及意义二、隋朝的建设1.兴建两都2.广设仓库3.开通运河4.修筑驰道三、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1.隋炀帝的暴政2.隋的灭亡教学准备1.投影仪(有条件的地方制作课件)2.投影片若干张(自制)教学过程【引言分析】本章引言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层:说明了中世纪的西欧和亚洲的历史特征有明显不同:西欧处于黑暗时期,亚洲生机勃勃。由此可知:亚洲历史的发展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层:指出亚洲的生机勃勃主要表现为两个国家,一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特别是阿拉伯帝国主要为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了桥梁作用,使东方文明不断传入西方,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历史的进步。

第三层:主要阐述了隋唐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地位。第四层:进一步指出隋唐在历史上对亚洲,尤其对东亚国家的深远影响,由此说明中国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我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朝。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讲授新课】一、隋的建立和统一1.隋的建立提问: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又是怎样统一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即今西安)。提问:杨坚(隋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投影)据《旧唐书·太宗纪》载,有一次唐太宗对大臣萧瑀评论隋文帝说:“(隋文帝)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z8,太阳西斜,时已过午)。

五品以上,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餐而食(皇帝的护卫人员都不能下班,只好要来一些点心充饥)。”

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投影】隋文帝图像: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历史上把他统治的时期称为“开皇之治”。

589年,他派杨广(即隋炀帝)率军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灭陈,统一了南北。隋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统一大业,社会经济发展,国力日强。

隋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2.统一的原因和意义提问:为什么隋朝能统一呢?(教师分条分点指导学生分析主、客观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士族的衰落。

因为士族势力是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士族势力的衰落就削弱了这个基础。这里应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仍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提问:隋的统一,为什么有人说是“重新”统一南北呢?(激疑,进行思维训练,抓住“重新”一词提问,可使学生读书时用心,边读边想,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可提示:请大家想一想,在隋统一以前,有过哪几次统一?(①公元前221年,秦统一;②公元前280年,西晋为时不长的统一;③隋统一是第三次。

故称“重新”统一。通过释疑,学生可以得到前三次统一的综合历史知识)提问:隋朝统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这是隋朝繁荣的前提,同时也为隋朝的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二、隋朝的建设隋文帝在立国之初,开始了多项建设。

隋炀帝时,建设规模更加扩大。概括起来,其建设项目主要有哪些。

5.急求高一下历史隋唐~清的知识整理

隋朝:隋文帝杨坚乃开国皇帝,原为北朝北齐的大将因功高而逼齐王退位,改国号隋,而后灭陈,统一中国,其次子杨广谋害太子,继承大统,既隋炀帝。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创建科举制乃主要成就。

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弑兄、逼父退位而的帝位,但其乃一代名君。魏征乃其谋臣,房玄龄为相,一时间天下太平,后出现中国史上一代女皇武则天,虽为女流,但巾帼不让须眉。再后因玄宗皇帝迷恋女色,致使国事衰微。唐朝出现过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两个时期的盛世,唐设节度使管理国防事务。

宋朝: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另杯酒释兵权,从而建立宋朝,宋朝以文官任军队首领,设枢密使管军、三司使管经济、参知政事管政治。中国四大发明有三个出自该时代,又有宋词,像苏轼、李清照这样的词人。北宋异常繁华,南宋战争不断,一代名将岳父生于此时。

元朝:中国北方蒙古国灭南宋后统一中国,一代名将成吉思汗征战天下,其孙忽必烈统一中国并建国。因游牧民族,只会打天下不回制天下所有百年而亡。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开国皇帝,其废除宰相制设内阁制。

清朝:努尔哈赤建立女真国,顺治建立清,康熙时设南书房以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设军机处,存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足鼎立。最后一皇帝为宣统帝赙仪。

6.隋唐时期历史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3分,共60分。 1.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客观原因有( ) ①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②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 ③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④隋文帝杨坚的决策正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3.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似之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统治权力 c.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d.形成严密的官僚机构体系 4.下图是1966年在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刻印于中国、后传入新罗的一部佛经经卷。

该经卷的发现说明了 a.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b.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为黑水都督府管辖 c.唐朝时期新罗设立太学,教授佛学 d.佛教成为唐朝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7.“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

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 b.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 c.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 d.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政治中心 8.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9.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向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10.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这说明研究历史的途径有(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2.图6中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都市。

由此可获取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②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7.关于隋唐历史的资料

隋唐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 。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8.郑韶大难不死的文化常识

皇帝的谥号。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姓杨名广,生前好大喜功,又滥杀无辜,抄执政13年就国灭身亡。死后给他的谥号叫“炀”,故世称隋炀帝。古代皇帝死后都要给他一个谥号——概括其袭一生的品行或功业。如汉百武帝刘彻,因为他生前好武,而且扩大了疆士,所以谥号叫“武”。而杨广生前内心险恶,嫉妒度有才能的人,所以谥号“炀”。炀,意为火势很旺,指杨广的暴政,所以这是一个极坏的谥号。

9.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哪些

政治1、中央制度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

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

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机。

2、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

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3、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

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经济1、农业 领均田令 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

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改革货币 隋朝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设置粮仓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2、手工业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3、商业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

文化1、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2、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3、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官方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

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

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4、音韵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

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5、目录 目录学方面,隋朝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众经目录》,道家的《道经目录》,费长房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与释彦琮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

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存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相同 。

6、宗教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并容儒教、佛教与道教以相辅治国。

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流传。当时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

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扩展资料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

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后来基本继承,这就是日本大化改新向隋唐。

10.文学常识填空(4分)小题1:汉朝诗歌成就集中体现在( )和汉末文

小题1: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

小题2:陶渊明 谢灵运

小题3:韦庄 花间词或花间派

小题4:李商隐 杜牧

试题分析:本题没有任何诀窍,必须得实实在在的掌握住,同时做题时一定要认真,比如《古诗十九首》一定不要忘了加上书名号,否则一分也拿不到手。

点评: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隋朝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