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知识
对不起,我只知道这么多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2.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
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明谓子产曰③:“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⑤,不闻作威以防怨(6).岂不遽止(7)?然犹防川(8):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9),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0).”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小人实不才 (12).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13)?”
仲尼闻是语也,曰(14):“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附译文]
郑国的人们常在乡校里来往,来议论执政的人.然明告诉子产说:“把乡校关闭了,您看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关闭?人们早晚劳动之余到这里交游,来议论执政的好还是不好.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去实行;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为什么关闭它呢?我听说实心为善以便减少怨恨,没有听说施用权势(指用惩罚手段)来堵住怨恨的.难道还不赶快停止(毁乡校的念头)?这样做就如同防川:大的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人一定很多,我没法挽救;不如开个小口来疏导它,(对人们的议论)不如听到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苦口良药.”然明说:“我从今以后相信您的确能把国家治理好.我原来的想法实在愚蠢.如果真的照这样做下去,那郑国确实要依靠您,岂能只靠我们几个做官的呢?”孔子听到这番话,说:“由此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爱,我是不相信的.”
3.文言文的基本常识
文言文结构(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将士更休。
4.文言文常识留守职责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5.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阅读《小石潭记》,复习下列题型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 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尔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悄( )怆( ) 幽邃( ) 参(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为坻为屿为嵁( )( )( )全石以为底(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蒙络摇缀( )( ) 参差披拂( ) 往来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环合( ) 寂寥无人( ) 悄怆(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记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隶而从者( ) 2、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过清(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初中文言文常识【绝对高分】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
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有读f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间有读jiān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二)异读字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王原音wáng破音wàng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语原音yǔ破音y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可汗kèhányān燕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一)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其中打洞妇抚儿乳喂奶名之者谁取名公将鼓之击鼓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鞍马买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狐鸣呼曰孔子东游乃丹书帛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亲自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具兴废弃的事情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作奸犯科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屠户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⑦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三)一词多义。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
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
7.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8.高中语文(下)文言文
人教版:第一册17 烛之武退秦师 18 * 勾践灭吴(节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册17 过秦论 18 鸿门宴 19 兰亭集序 20 归去来兮辞 第三册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第四册17 陈情表 18 祭十二郎文 19 愚溪诗序 20 赤壁赋第五册14 蜀道难 15 将进酒 16 兵车行 17 杜甫诗五首 第六册报任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文言读本上册第一单元 《论语》十则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论语》六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代诗歌五首 正音读 文言练习一 综合练习一 神话四则 陶侃 熟读精思 王冕读书 要做则做第二单元 子鱼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赵威后问齐使 曹刿论战 鱼我所欲也 古代诗歌五首 文言常识识文字 文言练习二 综合练习二 寓言四则 富民 子产不毁乡校 周亚夫军细柳 曲突徙薪第三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列传 论积贮疏 三峡 出师表 古代诗歌五首 文言常识三 文言练习三 综合练习三 笔记四则 垓下之战 项羽本纪赞 樊姬 班超告老归国第四单元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古代诗歌五首 文言常识四察语气 文言练习四 综合练习四 笑话四则 望洋兴叹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山市 唐翁猎虎 文言常用实词 文言常用虚词 文言常用固定结构 文言读本下册第五单元 师说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爱莲说 马说 古代诗歌十首 文言常识五明文法 文言练习五 综合练习五 短文三则 毛遂自荐 东方朔 订鬼 董宣执法 黄冈竹楼记第六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六国论 伶官传序 陋室铭 岳阳楼记 古代诗歌十首 文言常识六断句读 文言练习六 综合练习六 短文三则 石油 黄道婆 薯种移植 水晶 地震第七单元 縢王阁序 阿房宫赋 赤壁赋 醉翁亭记 记承天寺夜游 古代诗歌十首 文言常识七辨辞采 文言练习七 综合练习七 短文三则 世态炎凉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越妇言 五人墓碑记 病梅馆记 第八单元 项脊轩志 登泰山记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 古代诗歌十首 文言常识八别文体 文言练习八 综合练习八 短文三则 谭嗣同 与妻书 文明与奢侈 致蒋抑卮 致朱绍良 历史文化知识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