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常识

2021-09-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任我闹

1.求汉服达人给我科普一下汉服知识

汉服,汉族的民族服装,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自然跟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华美的民族服装。

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其中以圆领、方领、直领等作为有效补充,宽袍大袖主要为礼服)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知道明朝末年满清入关之前作为汉服的服饰,经过“剃发易服”之后,汉服虽然从人民大众中消失,但是在成人礼之前的小孩儿服装、逝者的丧服、佛教僧人服饰和道教道士服饰几大方面至今仍然着汉服。汉服不分朝代,它有一个完整的演化体系,汉服的主要款式有衣裳、直裾、曲裾、裋(音述)褐、朱子深衣、圆领袍、齐胸襦裙、齐腰襦裙、衫裙、襽衫、禙子、大氅。

(纯手打,望楼主笑纳)。

2.关于赋的知识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3.汉服知识知多少

一、汉服的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1、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2、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着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

“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3、系带隐扣

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4.关于赋比兴的知识

赋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5.什么是汉赋

汉赋又叫辞赋,是一种有韵的、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吸收《楚辞》和荀况《赋篇》的体制辞藻以及纵横家铺张的手法组合而成,故曰辞赋。

辞赋主要流行于汉代,汉以后虽然有不少辞赋家及辞赋作品,但总体上没有超过汉代的水平,因此,辞赋又称为汉赋。汉赋有小赋和大赋之分。

小赋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祢衡《鹦鹉赋》。大赋代表作有梅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长杨赋》 和《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东京赋》和《西京赋》。

又以司马相如为 最,《子虚赋》写楚国子虚先生在齐国乌有先生面前夸耀楚国云梦之大和楚王田猎盛况,乌有先生则把齐国夸耀一番。《上林赋》则写的是亡是公大肆铺张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射猎的盛举,来压倒子虚、乌有两位先生,表明诸侯小国不足 道,最后归结为反对奢靡浪费。

文句宏丽华美、神采飞动。

6.那么何谓汉赋

赋,是中国古代汉至六朝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源于楚 辞,盛于汉代,故称汉赋。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是由诗歌 演变而来的。据班固《两都赋序》称:“赋者,古诗之流也”。

最 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荀卿的《赋篇》,荀卿曾作赋10篇,但 赋体到汉代才正式形成一种特殊的文体。 汉赋讲究文采、韵律, 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的特征。

尤善于用优美的韵语细腻客观地描写 事物,称为“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汉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大赋多写宫观园囿之盛,以夸炫帝王富贵奢侈的生活。大赋篇幅 较长,规模壮阔,好些长篇长达1000言以上,多采用主客问答 形式。

在语言结构上采取韵文与散文相杂陈句式,铺承排比,文 辞华丽;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 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的;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 承接的枢纽。小赋多为抒情写志的作品,篇幅较短小。

赋体后来向散文和 骈文方向发展,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 赋”或“律赋。

7.汉赋的特点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の摹保淮痈车哪谌萆纤担嘀亍疤逦镄粗尽薄?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汉赋的代表作: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 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酒赋》 王褒:《洞箫赋》 班婕妤:《自悼赋》 刘向:《九叹》 刘歆:《遂初赋》 班固:《两都赋》 班彪:《北征赋》 司马迁:《壮士不遇赋》 左思:《三都赋》。

汉赋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