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常识 chángshí
[elementary knowledge;common sense] 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
卫生常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必须知道的东西
常识 (Common Sense),由 Thomas Paine (托马斯·潘恩) 于1776年发表的支持美国独立的小册子。
2.谁可以解释常识,知识,见识,认识的意思
常识: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
知识:知识到底是什么,我国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博弈圣经》中知识的描述是“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
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
有什么可以直接问我呀!
3.知识是什么意思啊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2113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5261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4102权力等等为考量。
知识拼音:[zhī shi]
释义
1、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1653
2、认识的人;朋友。
3、指有关文化学术的。
4、知道;懂得。
扩展资料
“知识”近义词:学问、常识。专
一、学问[xué wen]
释义:
1、系统知识
2、泛指知识
例句:他的人品和学问是出类拔萃的。
二、常识[cháng shí]
释义:普通的知识;一属般的知识
例句:生活常识是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和经验。
4.什么是常识
常识 :
chánɡ shí
1.普通知识。
知识 :
zhī shí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5.知识与认知的差别
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孩子的认知过程。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体验向自我开放,通过体验,前人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知识才能真正转化成个体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孩子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简单地说就是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孩子生命力促进孩子成长的需要。因而,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就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孩子的直接经验,鼓励孩子对未知世界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孩子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正是体验、实践的过程。读书是知识量的积累,行路是对知识的解读、吸收和运用,是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相关又不同,相互支撑,相互独立。但最终人在社会立足靠的是能力,而不是死知识,真正在社会上有作为的人必定是能力优于知识,必定是能力决定结果。
6.什么是"常识",什么是"知识
常识指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科知识等。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断真伪要以逻辑,而非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