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辟文学常识

2022-06-07 综合 86阅读 投稿:爱太浅

1.学弈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关于作品: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关于作者: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父名激,母仉氏。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关于人物: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2.语文文学常识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结构形式:1)总分总

(2)总分

(3)分总

描写角度:

茶杯,可以从外观写,可以从工艺写,可以从用途写,这就是角度,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角度。外在、本质及外延。。。

论证方法

事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较论证法、事理论证法、推理论证法(归纳法、演绎法、转化法),分类论证法 。

说明方法

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隆中对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原在蜀国做官,如今后著作郎。著《三国志》、《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成“四史”。

关于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一说是南阳卧龙岗,难定论)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作品信息: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隆中对》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的,而是后人加的,还有一种提法叫《草庐对》。 陈寿(233年~297年),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作者。《三国志》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隆中对》的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时27岁)对刘备陈说天下形势及兴复汉室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草庐对”。 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撰写了《诸葛亮集》,这应该是太康十年(290年)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所以,陈寿肯定是听别人转述然后整理出来的《隆中对》,至于当时到底都有谁,就不好说了

4.文学常识里的门生的解说

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世门生与弟子无别,甚至依附名势者,也自称门生

1. 东汉 时指再传弟子。

《后汉书·贾逵传》:"皆拜 逵 所选弟子及门生为 千乘王国 郎。" 宋 欧阳修 《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2. 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之二:"字许门生问,诗从海上求。" 梁斌 《红旗谱》五三:"我教一点钟的课,也是师生,不能眼看我的门生遭荼毒。"

3. 依附世族在其门下供役使的人。

《后汉书·郅寿传》:" 宪 ( 窦宪 )尝使门生赍书诣 寿 ,有所请托, 寿 即送诏狱。"《宋书·谢灵运传》:"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魏书·薛安都传》:"朝于京师,大见礼重,子侄羣从并处上客,皆封侯,至于门生无不收叙焉。"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清 赵翼 《陔馀丛考·门生》。

4. 门客,幕僚。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临终前一日,呼门生问西边用兵今何如?朝廷法令无复变更否?其忠爱之心盖出天性,非有为而为之也。" 宋 陆游 《静镇堂记》:" 乾道 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门生左承议郎权 四川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陆某 谨记。"按, 陆游 时在 四川 宣抚使 王炎 幕下。

5. 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唐 白居易 《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诗:"阃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五代 裴皞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儒林外史》第七回:" 范进 道:'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受业》。

6. 宋 朝因荐举而改官者对举主自称"门生"。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升转》:"其举主各有格法限员,故求改官奏状,最为艰得,如得,则称门生。"

折叠基本含义

中国东汉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东汉中后期,渐与宗师形成私人依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成为世族豪强地主的一种依附人口。东汉入仕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又需官僚举荐,于是大批追求功名利禄之士纷纷投靠以儒学起家的官僚门下充当门生。门生投靠宗师举主者日多,对门阀大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充当门生,不仅要出财货,致赙赠,还要为主人奔走服役,甚至要为主人行不法之事。门生要以君臣父子之礼事宗师举主,主子死了要服3年之丧,并继续侍奉其后人 ,形成一种世袭的臣属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依附人口的门生,大致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门生属于被剥削阶层,常用于军事活动或生产活动,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当于部曲、佃客。另一部分门生是比较富裕的庶族地主,他们为了提高社会政治地位,求取官职,往往通过送礼行贿,去投靠高门世族。唐代科举考试,考生得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虽有投靠援引之意,已非依附关系。后世门生,主要是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征辟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