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常识的人

2022-10-1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忘年交

1.怎样做一个有常识的人

气质是每个人独特的风貌,是从眼神、话语、背影、甚至举手投足间流露的特质,让别人从直观上就能凭感觉认识你的性格、品质、学识、家教甚至思想…

气质分很多种:高贵、清秀、素雅、庸俗、妖媚、艳丽、性感、可爱,还有优雅、从容、恬静等等都是气质(就是个人特点的直观表现罢了,只不过像庸俗或者妖冶都不讨巧罢了,其实也是个人气质的体现),有雅有俗,现在通俗的说的有气质,指的多是----高贵优雅的从容…

气质和思想、家教、学识、接触的朋友、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造就了不同学历、身份、家庭背景、自身修为、思想造诣等人的迥异。因为以上方面的不同,人所表现出的神态、举止、谈吐、说话的口气和用词、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就有了明显的区别,甚至不同的经历和成长背景都足以造就不同的表现……而且这种背景、经历、知识层次、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交往朋友和家庭氛围的不同,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就会不同,以及反映理论思维水平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审美趣味、精神风貌等等,都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直观流露的气质(也是我刚刚说的精神风貌),…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就如同很多水生动物原本都是陆地动物,为了适应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从而也就适应了水中的生活,最后干脆世世代代都生存在了水中。人,就是如此,因为人是要看对方的性格、品质和思想是否与自己相符的,是朋友还是敌人?!所以造就了直观的表现方式----气质!

当然,即使从小没有接受这样对自己内涵的培养,良好的气质也是可以积累得来的(先天是环境造就气质,后天是修养造就气韵),人要有修养才有气质,但也不能只修内在,要内外兼修才可以,我父母的朋友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是好多人却一看就是民工,没有一点气质,所以除了要提高文化和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有得体的装扮,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质,有的人是可爱,有的人高贵,有的人雅致,有的人庸俗,有的人妖媚,有的人华丽,有的人清秀……都是气质,看你想要哪方面的。

但是我估计你是想要雅致和从容的气质,想给人以舒服的感觉,那么我建议你如下:

1 修心,多读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歌,它可以让你有内敛平和的感觉,然后可以学习一些乐器,比如:长笛、古筝、钢琴、琵琶、小提琴。适当练习一些书画,可以提高静气和秀气,并且学习写作散文,会让你从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优雅的风情。

2 饰外,走路要收腹、挺胸,头上要向顶一个大缸子一样的感觉----直起背和颈,一开始尽量穿鹅黄、柔粉、淡紫、浅橘、乳白等清新秀雅之类颜色的服装,要冷而不傲,可以是长直发或盘发(但一定要精致),慢慢地试着穿桃红、艳粉、亮绿,等颜色的衣服,因为你已经修炼了很好的内涵和姿势,所以穿起来会艳而不俗。妆是一定要化的,但一定要淡,打好底色,最重要的,眼影、腮红、口红的颜色一定要淡,要若有似无,有点儿神秘,带出那么些含蓄的风情,在刷一层睫毛膏。

2.有关常识的名人事例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况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况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苏步青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 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晗 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华罗庚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高尔基 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

——歌 德 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高尔基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知识就是力量。

——培 根 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培 根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 德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 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

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马 戈 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

——斯宾塞 知识和世故不同,真有学问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罗曼·罗兰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

——约翰生 自然赐给了我们知识的种子,而不是知识的本身。——寒涅卡 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

——爱默生 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

——切斯特菲尔德 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托马斯·富勒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培根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读书而不思考。

3.怎么样才能成为最有知识的人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积累.

读书重要,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与人交流,读书你才能读小说,你才能写信,你现在上网不就是读书的结果吗.我们日常生活,购物不大量的用到所学的知识吗.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学是为了更好的读书.

人类要文明,社会要发展,技术要进步,生活要改善,大计是学习,义务教育已立法.

学习是人类自古以来获取知识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传授和发扬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都需要学习.

实际些说,有大学文凭才能从事工程师,医师,会计师,老师等技术岗的工作.

当然做什么做好了都是有前途的,但有技术一定会对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好处,技术就是知识,就要学习.

时间就是生命.时光不会倒流,珍惜现在,奋斗未来吧.

4.什么是人类常识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尔·赫兹菲尔德的《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一书,从常识入手,对人类学进行了有特色的探究。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是对人类尝试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常识是人类发展的基点,又是“走了一圈又回来”的归宿。然而常识何在?赫兹菲尔德认为,常识是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生成和描述的,对于局外人而言,常识无疑是一道墙,一道无形的隔膜。没有常识,便无法沟通和对话,一切都在误解和猜测中消耗。而对于在场者来说,常识又是无形的,深深嵌入自身的经验生活之中,被不自觉地置入一种被忽略状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同常识相安无事的。不与常识发生冲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规则之一,因为常识以外存在着诸多风险。不理解常识,便无法进入生活世界。虽然人们未必了解常识在形成之前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冲突,但是,常识却构成人类的生存背景和行为模式。

赫兹菲尔德指出:“人类学的任务就是透过那些自称为永恒真理的华丽词藻去揭示隐藏其后的种种我们所熟知的实践行为。”(第3页)人类学的真相是潜伏的,透过风俗习惯、乡土制度等方式隐约地表现出来。长期从事田野研究的人类学家往往会淡化所谓文明的优越感。草根社会的智慧并不能被喧嚣的都市文化所抵消。人类学家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去检验所谓人类常识的真伪,从而使种种伪饰得以剥落,他们更多的是在做一种保卫边缘的工作。在边缘不断遭到侵蚀和同化的危机中,人类学家对边缘的叩问显得孤立无缘。人类生存的原生态是无法进行技术复制的。常识之所以成为常识,是因为它有其精神源头,并在符号和仪式行为中不断地被表达和操作。

常识既是一个语言系统,又是一个价值系统。对常识的麻木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和洞察力的衰退。全球化的逼近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潜在危机。当“他者”被强行纳入一种外在设定的秩序之中时,人类对自身的理解(所谓“观他而知我”)会被强大的话语权力无意中搁浅。常识被悬置之后,人们就会陷入对知识的滥用状态。人们将大量的精力花在修辞上面,企图完成对常识的再造。殊不知,常识作为一种文化养料,无法脱离“地方性见解”而批量化。“故土”不仅是一个地理实体,更是人类精神的原始文本,是人类进行自我审视的容器。因为“故土”与人类的精神身份和价值认同相关。背叛故土不过是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意外而已。怀旧并不是“原路返回”,而是寄托性书写。人类学者所寻找的正是民间生存。有人提出“没有历史的民众”的概念,因为对于民众而言,生存就是全部。生活逻辑是永恒的。生活是没有边界的,无论是在都市还是乡村,无论“当地人”还是“闯入者”,如何生活下去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终极目标下面的“差异”不过是些技术性的细微事故而已。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中说:“人类在其自身的心理思想与历史的脉络中行动,而且还具有一切他将来会采取的种种立场。他同时存在于一切地点,他是一个往前冲的群众,不断地重复以前出现过的所有一切阶段。”(三联书店版,第542页)

人类常识关系到人类的文化生态。由于民众的记忆只停留在生活的延续上面,不免造成生活事件表面上的相似性。赫兹菲尔德认为这种相似性是由于人类的惰性而造成的认识假象而已。他认为人类学家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上大有作为。因为这些“琐事”凝聚着人类在特定时空的想象与创造。我们所谓的“常识”过滤掉了许多鲜活的生存事实,使人类生存这一无比丰富驳杂的图景变成了一个干瘪的标本,残留在人们的集体想象之中。

苦难是人类最基本的常识之一。人类在应对和阐释苦难过程中会爆发出出乎意料的力量。但是,人类对苦难的承受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一旦苦难日常化,就会使人们将对抗转化为一种变态的欣赏和炫耀。媒体常常会利用苦难来成全不良目的。赫兹菲尔德清醒地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个人悲剧也许就这样转化为集体利益,有时甚至为其淹没。许多人的生活中更为普遍存在的是媒体对人类大灾难的耸人听闻的报道。这种操纵他人苦难的做法常常被隐藏在关于公众‘知情权’的花言巧语背后。”(第264-265页)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隔阂。

有常识的人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