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的文学常识

2022-12-21 综合 86阅读 投稿:心难绝

1.诗词曲的文学常识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曲,元曲的简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

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

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

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

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2.语文:归纳曲的文学常识,具体点

元曲的六大特点: 1、民间性。

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 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 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

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 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 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

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 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 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3.诗词曲的文学常识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曲,元曲的简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4.诗、词、曲各有什么文学常识

初中课本中常出现诗词曲几种文学样式,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比较模糊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它们的异同,下面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诗词曲,粗糙地说,都属于“诗”。然而细究起来,它们却是有所不同的。

诗是最早的文学样式。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是由民歌及以民间人创作的一部诗集;第一首文人诗是屈原的《离骚》。它们分别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和“乐府”,《君子于役》和《木兰诗》就分别属于古诗和乐府。

近体诗又可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起始于六朝,在唐朝正式定型,从文字多少上看,可以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但是,不论是哪种,每首都限定八句,每两句为一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其中颔联、颈联不论从艺术上和思想上来看,都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钱塘湖春行》就分别属于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再来看绝句。绝句是一种最简单的诗体,它在句法、韵法等上都较律诗宽松,全诗只有四句,可分为五绝(如《登颧鹊楼》)和七绝(如王昌龄的“七绝”)。

绝句和律诗不仅有上述不同,而且来源也不同,律诗来源于古诗,绝句来源于乐府。

诗,起先是为了歌唱的,但到了唐代,诗大多数成了律诗和绝句,乐调也不整齐了,于是就有人创作了适应音律的“诗”——词。词是句式长短不一可以歌唱的“诗”。

歌唱时要有曲谱,不同的曲谱词就不同,“调”也不同。“调”是一种规定,它规定了字数等方面的东西。为了区别不同的调,人们就给每调起一个名字,即“词牌”。由此可知,词牌原先就是一个词的题目,它和词的内容是一致的。以后逐渐演变,使两者间毫无关系,人们在词牌名后又给词加了一个题目。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就是词牌名,“明月几时有”就是题目。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又可分为“小令”、“长调”等。

曲是继词之后,又一种可唱的新诗体,萌芽于宋,盛行于元。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这里重点谈散曲。

一首歌最初由“词”和“曲”两部分组成,音乐部分是“曲”,唱的内容部分是“词”。但到了金元时,人们又把歌可唱的部分称为“曲”,使曲有了新的含义。渐渐地人们开始把那种自抒胸臆的“诗形的部分”叫曲。曲有曲牌和题目,曲牌相当于词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

诗、词、曲虽然都可以称为诗,可是它们的区别是明显的,我们在经过上面的简述后,不妨把它们放到一起来看。

首先从时间上看,它们的产生时代不同。诗是最早的文学样式,到唐朝走向顶峰;词产生于晚唐,鼎盛于宋代;而曲如前所述,产生最晚,于元代定型。

其次从句法上看,三者的句法规则不一样。诗的句法是一律的,字数的多少、句数的多少都有规定(除古诗,那时无词曲);词的句法尽管长短不一,但对每一阕词来说则是规定的;曲的句法虽也长短不同,但有的曲还可以在其中加衬字,只不过衬字加在什么地方有一定的规定,这是词所不允许的。

再次从平仄上看,诗、词的四声只分平仄,不分上、去声,而曲对平仄的讲究却走向极端,宽时平仄通用,严时上、去声也要区分。

最后从用韵上看,诗、词的中间可以换韵,曲则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除了上述几处外,词、曲尚有以下区别:

1、词长短皆有,短则一阕,长则几阕;曲则一律是单调,不能再长:词曲长短不一样。

2、词宜于抒情和写景,不宜叙事;曲则记叙、抒写都可以:词曲适应对象及表达方式不一样。

3、词宜写悲不宜写喜,曲则悲喜皆可写:词、曲体现的美学风格不同。

4、词宜写雅忌写俗,曲则既可抒写雅致之事,也可写俗:词、曲表现的意境不同。

5、词宜写庄不宜写谐,曲则庄谐杂出:词、曲的美学效果不同。

总之,诗词曲从广义来说,它们都是“诗”,我们通称为诗,并无大错。但从狭义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异同,准确地把握,以免混淆。

5.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1]元曲的兴起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元曲的发展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

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3]元曲的体制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

6.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前后期不同特点 一、前期为元杂剧的鼎盛时期,作家主要活动活跃在大都、平阳、东平。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现存的元杂剧有80 种属前期,著名的悲剧名著都产生在前期。

1、前期剧作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塑造了一系列勇于反抗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2、语言以北方话和中原地区口语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讲唱艺术的营养,具有质朴、自然、生动、泼辣的特点。

3、和舞台的结合非常紧密,充分显示出 艺术的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的当行本色。 二、后期的杂剧创作移向杭州,由北方移向南方的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乔光、秦简夫,重要作家南移是杂剧创作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1、后期作品缺乏前期创作的现实性,爱情剧、文人事迹剧、神仙道化剧有所发展,同时艺术上追求工丽华美和情节的曲折离奇,失去了前期的浑朴、犷悍、平易、亲切的韵味。 2)、作家南移后杂剧创作脱离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在与南戏的并存中,逐渐产生了变化,杂剧形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 扩展资料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的杂剧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多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颂扬民众、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抗争精神,在现实的深刻描绘中渗透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辉。其代表作《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数百年长演不衰。

白朴的《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其语言雍雅华贵,绚丽多彩,开杂剧文采派的先河。 马致远的《汉宫秋》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写昭君出塞的故事,它大胆地改变史实,塑造了王昭君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者的形象,抨击了皇帝左右文臣武将的昏庸和无能。

郑光祖的作品以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剧作为主,以文采见长,语言典雅,受王实甫影响颇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运,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曲。

7.高中音乐文学常识

姓名:亨德尔年代:1685-1759职称:英籍德国作曲家。

国家:英国作品:《水上音乐》等============姓名:巴赫年代:1685-1750职称: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国家:德国作品:《马太·受淮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宗教改革运动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器乐作品《布朗登堡协奏曲》六首、《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姓名:海顿年代:1732--1809职称: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国家:奥地利作品:《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姓名:莫扎特年代:1756.1.27-1791.12.5职称: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国家:奥地利作品:《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姓名:贝多芬年代:1770.12.17.-1827.3.26职称: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国家:德国作品:《英雄交响曲》《欢乐颂》===================姓名:韦伯年代:l786~1826职称: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国家:德国作品:《奥伯龙》====================姓名:舒伯特年代:1797.1.13-1828.11.19职称:奥地利作曲家国家:奥地利作品:《鳟鱼》《魔王》《冬之旅》====================姓名:门德尔松年代:1809-1847职称: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国家:德国作品:《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姓名:萧邦年代:1810--1849职称: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以所作钢琴独奏小品和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国家:波兰作品:《船歌,作品第60号》、《幻想曲,作品第49号》、《摇篮曲,作品第57号》====================姓名:舒曼年代:1810-1856职称: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国家:德国作品: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姓名:李斯特年代:1811-1886职称: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国家:匈牙利作品:《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姓名:威尔第年代:1813-1901职称: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国家:意大利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姓名:小约翰·斯特劳斯年代:1825-1899职称: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国家:奥地利作品:《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姓名:勃拉姆斯年代:1833-1897职称: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国家:德国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姓名:柴可夫斯基年代:1840-1893职称:俄国杰出的音乐家国家:俄国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序曲》《斯拉夫进行曲》====================姓名:德沃夏克年代:1841-1904职称:十九世纪下半叶捷克著名的音乐家。国家:捷克作品:《e小调第九交 响曲》(《新世界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姓名:普契尼年代:1858-1924职称:意大利浪漫乐派歌剧大作曲家国家:意大利作品:《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姓名:德彪西年代:1862-1918职称: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被誉为印象派音乐大师国家:法国作品:《佩利亚斯和梅利桑德》《大海》、《意象集》乐圣——贝多芬 ( 德 国 )音乐之父—— 巴赫 ( 德 国 ) 音乐神童—— 莫扎特 ( 德 国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国 ) 音乐神灵——韩德尔 ( 德 国 ) 指挥之王——卡拉杨 ( 德 国 ) 歌剧之王—— 威尔弟 ( 意大利 )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 意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意大利 ) 进行曲之王——苏萨 ( 美 国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 国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交响曲之王——海顿 ( 奥地利 )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 法 国 )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 法 国 )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 法 国 )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法 国 )钢琴诗人——肖邦 ( 波 兰 ) 钢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 俄 国 )古典吉他之父——塔雷加(西班牙)另,很全的,连介绍带试听。

/art/gdyy/index2c.htm。

8.“词”的文学常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

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这种分法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情况还是如此的。

在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创造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的。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曲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